商品簡介
《脈貫》清・王賢著,刊於一七一一年,現存清刻本。王氏論述脈法,採摭《難經》要旨以為提綱,並廣引諸家學說以闡脈理,芟其繁蕪,纂其奧論,獨存精要,條分縷析,簡要詳明。
序
蓋聞乾坤合德,三才成焉;陰陽合理,萬物育焉。故天道則四時行,地道則萬物生,人道則贊天地之化育。是故先聖以性道而帥天下之仁義,軒岐以藥石而治世人之沉痾,然即大矣哉!
醫之時,用也。獨是醫之為學莫難於察病機,更莫難於明脈理,故曰脈之理淵,最難言也。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猶曰若窺深淵而迎浮雲。叔和有絕人之識,纂《靈》《素》《難經》為《脈經》,而云胸中了了,指下難明。叔微有穎悟之智,而云脈之理微,幽而難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繇是觀之,古先聖賢,生而知之者猶有難之,而況於後學,有困而不學者乎?推其意也,徒假岐黃之術以為射利之資,豈有濟世扶危之深心,壽國壽民之願乎?
王君世瞻,習見此風,能深憫恤,因手著《脈貫》一書,稍佐渡世之津梁,而為俗學之指南也。將見是書一經問世,則折衷有自,蒼生得幸,實盛世壽國壽民之一助也。
余則披覽之餘,其中發奧闡微,條分縷析,實繼啟先賢,發明後學,真可謂醫學之條目,脈理之綱領也。融會貫通,則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全體大用無不明矣。苟非格物致知者孰能之乎?噫!先生乃天民之先覺者也,今將以斯道覺後覺也。
時康熙辛卯歲仲冬月桐溪年
家眷同學弟顏福濬湖氏書於陋巷居
自序
古今醫學典籍浩繁,病機脈理幽深。夫醫學之要莫先於切脈,然脈理之精微,奧蘊難明,是非難辨。先哲每多明論,殫其奧蘊,辨其是非,但各著一書,尚未能互相闡發耳。
然則其微言妙義載在諸書,散漫難稽矣,苟非潛心篤學,博覽群書,烏能洞其玄微?況有似是而非之論難明,又有數候俱見,異病同脈之惑難識,使後學之士竟惘然莫辨。若切脈不真,則病之虛實不能灼見,未有不攻補之妄施者也。此則失之毫釐,差於千里,安能起沉痾而摻司命之權乎?
余不揣譾陋,纂集《脈貫》一書,採集群書,芟其繁蕪,纂其奧旨,更以前賢所未發者,略陳管見,以補未備。其中互相闡發,剖析明盡,雖脈理幽深而難明,精微實可一理以貫通。苟熟讀而深思,旁通而觸類,自有神明之妙,不至迷途窘步,而莫知適從也已。
吾知是書之輯成,或不能不貽笑於高明,然以濟世生人之意,亦未必無小補云爾。
時康熙庚寅歲暮春月穀旦桐溪王賢世瞻氏書於盛德堂
目次
提綱論
脈有亢制論
脈位法天地五行論
因形氣以定診論
脈無根有兩說論
衝陽太谿二脈論
脈有不可言傳論
脈有相似宜辨論
脈象論
脈有相反宜參論
脈賦
重陰重陽論
脫陰脫陽論
陰陽相乘相伏論
陰絕陽絕論
上下有脈無脈論
三因脈法論
從證不從脈論
從脈不從證論
卷二
脈旨論
卷三
肺臟脈法
心臟脈法
脾臟脈法
肝臟脈法
腎臟脈法
四時五臟平脈
五邪脈
南政北政有不應之脈
六氣之脈應節候之診
司天在泉詩
六氣司天所主天時詩
六氣司天所主民病詩
主運詩
客運詩
主氣詩
客氣詩
卷四
十二經絡
奇經經絡
仰人骨度部位圖
伏人骨度部位圖
仰人全圖
伏人全圖
十二經絡圖
任脈督脈圖
內景圖
守營衛三氣圖
宗營衛三氣解
《內經》分配臟腑診候圖
六氣合六部診候圖
卷五
發明雜證生死脈
雜病生死脈摘要
卷六
浮脈(陽)
沉脈(陰)
遲脈(陰)
數脈(陽)
滑脈(陽中陰)
澀脈(陰)
虛脈(陰)
實脈(陽)
長脈(陽)
短脈(陰)
洪脈(陽)
微脈(陰)
緊脈(陽)
緩脈(陰中陽)
芤脈(陽中陰)
弦脈(陽中陰)
革脈(陰)
牢脈(陰中陽)
濡脈(陰)
弱脈(陰)
散脈(陰)
細脈(陰)
伏脈(陰)
動脈(陽)
促脈(陽)
結脈(陰)
代脈(陰)
卷七
督脈
任脈
衝脈
陽蹻脈
陰蹻脈
帶脈
陰維脈
陽維脈
反關脈
卷八
婦人脈
妊娠脈
妊娠分男女脈
臨產脈
產後脈
卷九
望診
聞診
問診
面部圖
臟腑色見面部圖
肢節色見面部圖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