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從白馬青牛的起源傳說到草原帝國的崛起與沒落(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好評推薦
朱振宏/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系主任
張中復/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前系主任
許守泯/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Cheap/百萬歷史Youtuber
溫 蒂/Podcast「歷史下酒菜」主持人
看馬背上的草原民族——契丹,如何成為中國歷史不可忽視的一環!
傳說在大興安嶺南麓,有兩條大河奔流而下。
有一天,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駕著青牛車下凡,遇到了一位騎著白馬的年輕仙人,兩人一見鍾情便結為夫妻。之後生下的八個兒子,則繁衍為契丹民族的八個部落,這便是白馬青牛的傳說。
出生時帶著神光異香的耶律阿保機,是如何步步平定皇族內部和部族間的紛爭,將契丹從零散的草原部落,變成強大的統一帝國?
應天太后為了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力和推舉心中的繼承人,竟然甘願自斷手腕?隱藏在斷腕事件背後的是傳統契丹皇室貴族的隱患……
火神澱之亂後,糊里糊塗坐上契丹可汗皇位的竟然是一天要睡十六個小時的「睡王」耶律述律,對權力地位沒有興趣又嗜睡的他,卻幫助契丹帝國脫離了貴族對皇權的影響?
經過耶律大石的西征與卡特萬草原戰役後,好不容易穩定的「喀喇契丹」,成為了中亞地區的霸主,卻因為收留了一位蠻部王子──屈出律,導致帝國走向滅亡的命運……
本書聚焦中國契丹民族的帝國歷史,從民族的起源傳說到皇室內可汗之位的爭鬥、和不同中原王朝間的交涉與戰事因果,再到帝國是如何沒落,以及覆亡後的影響,呈現出最完整的契丹歷史!
作者簡介
宇信瀟
1985年出生,中國吉林省長春市人,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師資博士後,主修遊牧民族史,古代羅馬史等。著有《不可不知的匈牙利史》一書,在《古代文明》、《外國問題研究》、《現代閱讀》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並參與英文版《劍橋古代史》(第十卷)、法文版《草原帝國》的翻譯、校對工作。
序
「契丹」這個民族,已經不在今天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之列,但曾經這個民族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契丹帝國(遼朝),享國三百多年,盛極一時。在今天很多文學作品和戲曲作品、影視作品中,都有契丹帝國的身影。無論是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還是在民間流傳的小說《楊家將》、《岳飛傳》、《天龍八部》中,抑或在京劇《四郎探母》等廣為人知的戲曲作品、影視作品中,契丹人大多作為「反派勢力」出現,這與契丹帝國同時期的中原王朝——宋朝間的長期戰爭不無關係。雖然在這些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契丹人大多作為中原王朝的「敵人」存在,但恰恰是契丹人建立的帝國,東起渤海之濱,北至西伯利亞,南到今天河北、山西等地,向西曾一度遠至西亞,將中國文化向北、向西推廣到遙遠的西伯利亞、中亞、西亞等地,為中國文化向世界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契丹」曾一度成為西方人心目中「中國」的代名詞,相傳十五世紀末哥倫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想要去往東方尋找傳說中的契丹。直至今日,在俄語、希臘語、波斯語、阿拉伯語等語言中,仍將中國稱為「契丹」。
契丹民族出自鮮卑宇文部的一支,是生活在中國東北、內蒙古東部的草原遊牧民族,在其民族語言中,「契丹」意為「鑌鐵」。九一六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了契丹帝國,即「遼朝」。終遼一朝,契丹人九改九復國號,時而自稱「大契丹」,時而自稱「大遼」。因而,「契丹」和「遼」在一般情況下可以通用為契丹帝國的國號。契丹帝國充分吸取了之前眾多遊牧民族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不再採取單一的制度治理國家,而是採取「因俗而治」的方針,首創草原帝國「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史書記載契丹帝國「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即沿用遊牧民族的傳統習俗,治理包括契丹族在內的草原遊牧民族,並仿效中國唐宋制度,治理漢人、渤海人居住的農耕地區。契丹帝國的一國多制、因俗而治,為歐亞大陸北部草原文明與南部農耕文明的融合,探索出了新的道路,也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契丹帝國給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動的故事。關於歷代帝王,不僅有雄材偉略、開創帝業的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還有每天睡十六個小時以上,卻仍能順利執政十九年的「睡王」遼穆宗耶律璟;關於歷代太后,不僅有為集權於一身而自斷手腕的述律太后,還有在小說《楊家將》中被塑造得陰狠毒辣、在歷史上卻輔佐丈夫、兒子開創盛世的承天蕭太后;關於歷代名將,不僅有兩敗宋軍的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還有稱雄中亞、令契丹帝國起死回生的耶律大石;甚至在與契丹時和時戰的宋朝,也因與契丹帝國之間的和戰,留下了楊家將、寇准等許多歷史名人的奇人軼事。
隨著十二、十三世紀女真金國和蒙古帝國的崛起,契丹帝國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契丹民族也逐漸融入了中原漢族以及東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之中。這樣一個曾經盛極一時,如今早已逝去的強大帝國,留給今天許許多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對今日中國影響深遠。
目次
第一章 帝國起源:契丹民族的興起
第一節 白馬青牛:契丹民族起源傳說
第二節 大唐屬民:從臣服北齊到歸順大唐
第三節 營州之亂:反抗武則天的鬥爭
第四節 部落聯盟:帝國基礎的奠定
第二章 帝國初建:從部落聯盟走向草原帝國
第一節 初登汗位:耶律家族的興起
第二節 諸弟之亂:汗位繼承制的革新
第三節 鹽池之變:契丹八部的統一
第四節 太祖開國:契丹帝國正式建立
第五節 經略渤海:帝國擴張的開端
第三章 帝位更迭:在徘徊中前行的帝國
第一節 斷腕太后:第一次帝位爭奪戰
第二節 誰主中原:吞併南朝的嘗試
第三節 橫渡之約:第二次帝位爭奪戰
第四節 世宗遇弒:皇權與軍事貴族的矛盾
第五節 睡王治國:倒行逆施帶來意外收穫
第四章 逐鹿中原:遼宋和戰與契丹帝國走向鼎盛
第一節 初戰幽州:從白馬嶺之戰到高梁河之戰
第二節 孤兒寡母:景宗駕崩與承天太后攝政
第三節 統和戰爭:帝國稱霸的決定性戰爭
第四節 澶淵之盟:契丹南征與遼宋議和
第五章 東征西討:對高麗、西夏的戰爭與帝國的鞏固
第一節 三征高麗:帝國東部邊疆的鞏固
第二節 興宗即位:內部權力分配的再調整
第三節 元昊稱帝:來自西南邊陲的威脅
第四節 河曲之戰:西夏與契丹帝國的劇烈衝突
第五節 遼夏和親:西南的平定與帝國的鞏固
第六章 帝國危機:女真興起與帝國東部失守
第一節 太叔之亂:道宗即位與帝國由盛轉衰
第二節 十香詞案:奸臣亂政與帝國政局的崩壞
第三節 頭魚之宴:女真的崛起與建國
第四節 遼金角逐:從護步達岡之戰到四京陷落
第五節 海上之盟:宋金夾擊下的契丹帝國
第六節 天祚失國:帝國心腹地帶的喪失
第七章 西域稱雄:契丹西征與帝國餘暉
第一節 大石西征:契丹帝國的最後希望
第二節 河中爭鋒:卡特萬草原戰役與立足西域
第三節 中亞稱雄:契丹帝國在西域的復興
第四節 引狼入室:喀喇契丹的衰亡
第五節 絲路樞紐:東西方貿易往來與文明互動
第六節 帝國餘暉:東遼、後遼與後西遼的興衰
尾聲 契丹民族的發展與融合
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古典文獻
現代著作
後 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帝國起源 契丹民族的興起
契丹帝國是十世紀到十二世紀時,契丹人在中國北部以及中亞地區建立的強大帝國,中國史籍中又稱「遼朝」。契丹帝國對後世影響深遠,蒙古帝國興起後,蒙古人一度將中國北方泛稱為「契丹」。在西方世界,「契丹」甚至一度成為西方人心目中「中國」的代名詞,直至今日,在俄語、希臘語、波斯語、阿拉伯語等語言中,仍將中國稱為「契丹」。契丹民族出自鮮卑宇文部的一支,是生活在中國東北、內蒙古東部的草原遊牧民族,契丹從東北邊陲的草原小部落發展成為疆域遼闊、盛極一時的大帝國,經歷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
|白馬青牛:契丹民族起源傳說|
「契丹」在其本民族語言中,意為「鑌鐵」。正如其名字一樣,契丹民族具有鑌鐵般堅韌的優秀性格,這種性格在契丹從小部落走向大帝國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憑藉其鑌鐵般的堅韌品格,契丹人才能夠熬過數百年的艱苦歲月。
關於契丹民族的起源,在草原上流傳著一段美麗的傳說:
在大興安嶺南麓,有兩條大河奔流而下,一條是西拉木倫河,蒙古語意為「黃色的河」,中國史籍中也將這條河寫作「潢水」;另一條河是老哈河,「老哈」來自契丹語,意為「鐵」,這條河流在一些中國史籍中也被稱為「土河」。契丹帝國就興起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傳說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有一天感到天宮生活枯燥乏味,於是駕著青牛車來到凡間,沿西拉木倫河順流而下遊玩。恰巧一位年輕的仙人騎乘一匹白馬沿著老哈河向東閒遊。二人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交匯處的木葉山相遇,一見鍾情並結為夫妻。他們生下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後來繁衍為八個部落,即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和吐六於部,統稱為「契丹八部」,契丹帝國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就是契丹民族「白馬青牛」的傳說,最早記載於《契丹國志》中。
這一傳說實則反映了契丹人對其起源和早期歷史的模糊認識。按當代人的歷史認知,「白馬青牛」的傳說,可以解讀為:在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交匯處,一個以白馬為圖騰的部落與一個以青牛為圖騰的部落世代通婚,最終形成了契丹民族。
契丹帝國建立後,契丹人極為重視這段民族起源的傳說。契丹帝國的開國君主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傳說中仙人和天女相遇的木葉山上,建立了一座始祖廟,歲歲祭祀。廟內,騎白馬的仙人被尊奉為「奇首可汗」,居於南廟;駕青牛的天女被尊奉為「奇首可敦」(「可敦」在北方遊牧民族語言中意為「皇后」),居於北廟。此後,契丹帝國每遇重大戰事,契丹人都要來此地舉行大型祭祀,以祈求先祖保佑平安和勝利。契丹帝國每逢新可汗登基、春秋時祭等重大活動,必以白馬祭天、以青牛祭地,來告慰先祖。平時,每遇行軍及春秋時節,契丹人也要在本部落中斬白馬、青牛祭祀,以示不忘本。
契丹民族早期生活在東北邊陲苦寒之地,以遊牧為生。根據契丹人關於先祖的傳說,奇首可汗的繼任首領是一具骷髏,名叫乃呵,平時生活在帳幕之中,不出帳見人。契丹部落每遇重大事務需要首領裁決之時,部眾們就斬白馬、青牛祭祀,這位首領遂化為人形出面處理。事務處理完畢後,這位元首領即刻回到自己的帳幕中,重現骷髏原形。有一天,契丹部落中一位冒失的小夥子誤闖入了首領的帳幕,意外地看到了首領的骷髏原形。這位被看穿原形的首領遂逃入深山之中,再也沒有出現。在這一傳說中,將契丹早期的這位首領刻畫成骷髏的形象,實則反映了契丹民族早期生活的艱辛,在惡劣氣候和生產力水準極低的情況下,經常出現人口大量死亡的現象。
骷髏首領之後的繼任首領名叫喎呵。平時處理日常事務時,這位首領要戴著一個野豬頭、身披野豬皮,不讓部眾看到自己的真面目。某一天,這位首領的妻子在首領帳幕中打掃時,無意中收走了首領的野豬皮。從此之後,這位首領便再也沒有出現過。這一傳說將契丹的第三位首領刻畫成野豬頭的形象,是由於野豬在契丹早期社會生產、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該傳說實則反映了在契丹民族早期的歷史中,契丹人一度以狩獵為生,依賴捕獵野豬維持基本生活。
契丹的第四位首領名叫晝里昏呵,這位首領食量驚人,養了二十隻羊,每天要吃掉十九隻,剩下的一隻羊在第二天又會繁衍為二十隻羊,其中十九隻又會被首領吃掉,剩下一隻留待繼續繁衍,如此這般周而復始。這一傳說實則反映了契丹社會發展到遊牧社會早期階段伊始,物質極為匱乏、生活極為艱苦,生活物資僅僅能夠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歲月中,契丹民族逐漸發展壯大,從艱難維持基本生計的草原小部落,一步步走向幅員遼闊的大帝國。
|大唐屬民:從臣服北齊到歸順大唐|
契丹人直到十世紀初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因而關於契丹早期的歷史記載,主要見於同時期的漢文史籍。在《魏書》、《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唐會要》、《五代會要》、《冊府元龜》、《文獻通考》、《宋會要》等中國史籍中,均有關於契丹的記載。
在鬆散的部落聯盟階段,契丹八部互不統屬,時而互相攻伐,時而聯合起來侵擾周邊。此時的契丹在政治上實行軍事民主制,部落聯盟的首領最早由大賀氏擔任,每任首領任期三年,每三年由契丹八部貴族集會選舉新的首領。部落聯盟規定,契丹八部「獵則別部,戰則同行」,平時各部落在各自的領地遊牧漁獵。不過,部落聯盟首領的權力十分有限,受到貴族會議的制約,即使遇到重大戰事,部落聯盟首領統一指揮,但也必須聽取八部貴族的意見,不得獨斷專行。
六世紀初,契丹屢屢南下,侵擾以另一支北方遊牧民族鮮卑為主體的王朝——北齊。五五三年農曆十月,北齊文宣帝侯尼干(漢語名高洋)御駕親征,進攻契丹。北齊文宣帝在對契丹的戰爭中身先士卒,史籍中記載他「親逾山嶺,為士卒先」,「露頭袒膊,晝夜不息,行千餘里,唯食肉飲水,壯氣彌厲」,使得北齊軍節節取勝。此役,北齊軍俘獲契丹部眾十萬多人、牲畜數十萬頭。契丹各部潰敗,損失慘重,險些遭遇滅族之災。於是,契丹各部紛紛上表稱臣,歸附北齊。經此一役,傳統的契丹八部瓦解、部眾離散,後來雖然又形成八大部落,但無論是部落名稱,還是部落成員構成,均與最早的契丹八部有所不同。
五八一年,隋朝建立。經過數年的戰爭,隋朝逐步統一中原,契丹各部遂歸附隋朝。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中原戰亂,隋朝對契丹鞭長莫及,契丹各部轉而歸附於北方草原上強大的突厥汗國。六〇五年,契丹人大舉南下,進攻隋朝邊境重鎮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隋朝守將聯合突厥部落予以反擊,俘虜契丹部眾四萬多人,使得契丹又一次遭受重創。
六一八年,唐朝建立。六一九年(唐武德二年),即唐朝建立的第二年,契丹首領大賀咄羅率軍進攻平州(大致在今河北省陡河流域以東、長城以南地區,主要包括今河北省秦皇島市下轄的撫寧區、昌黎縣、盧龍縣以及河北省唐山市),大掠而去。隨著唐朝國力日益增強,對契丹構成一定的軍事威脅,大賀咄羅審時度勢,於六二三年(唐武德六年)遣使到長安,向唐朝進貢名馬、豐貂,以示歸附。不過,大賀咄羅以及契丹各部,在政治上仍相對傾向於當時北方草原上的突厥汗國。
大賀咄羅的繼任者是大賀摩會,大賀摩會擔任契丹部落聯盟首領期間,突厥汗國衰落,唐朝國勢日強。六二八年(唐貞觀二年),大賀摩會率部眾歸附唐朝,並親自到長安朝貢。唐太宗李世民賜給大賀摩會一套旗鼓,這成為日後契丹可汗權位的象徵。二十年後,即六四八年,唐太宗在契丹聚居地設立松漠都督府,作為管理契丹的羈縻都督府,管轄西拉木倫河流域及老哈河中下游一帶。唐太宗冊封當時的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大賀窟哥,為第一任松漠都督,並賜國姓「李」。唐太宗征伐高句麗時,大賀窟哥率領部眾隨軍出征。為表彰其功績,唐太宗屢屢賞賜大賀窟哥,並冊封他為左領軍將軍兼松漠都督。
在這一時期,唐朝在契丹八部的領地分設十州,在達稽部領地設立峭落州,在紇便部領地設立彈汗州,在獨活部領地設立無逢州,在芬問部領地設立羽陵州,在突便部領地設立日連州,在芮奚部領地設立徒何州,在墜斤部領地設立萬丹州,在伏部領地設立匹黎、赤山二州,九州與松漠都督府合稱為「十州建制」。九州統歸松漠都督府統轄,契丹各部首領相應改封為各州刺史。
大賀窟哥去世後,其孫大賀阿卜固繼任。大賀阿卜固一改祖父大賀窟哥歸附唐朝的政策,聯合奚族侵擾唐朝邊境。六六〇年(唐顯慶五年),唐高宗李治任命阿史德樞賓為沙磚道行軍總管,會同遼東經略薛仁貴討伐契丹。薛仁貴等人在黑山擊敗契丹,擒獲大賀阿卜固,並押送至唐朝的東都洛陽。唐高宗李治冊封大賀窟哥的另一名孫子,大賀枯莫離為左衛將軍、彈汗州刺史,後加封為歸順郡王。後來,大賀窟哥的另一名孫子李盡忠(其契丹名在史籍中缺乏記載)被唐朝冊封為武衛大將軍兼松漠都督,統領契丹八部。
正是在李盡忠擔任契丹部落聯盟首領期間,受中原王朝政局變幻的影響,契丹的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契丹開啟了從部落聯盟走向帝國的歷史篇章。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