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與古典哲學的詮釋問題(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對「中華古典哲學」的反思,似乎可以從歐洲的現象學運動之思潮中,找到一些足以對話和互為理解的可能。
本書就試著嘗試這種互為理解與東西文化交涉的努力,希望提供給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讀者們,開顯出一扇觀照內外在的哲學之門,而通過這扇門能夠走向人生的智慧之旅。
作者簡介
石朝穎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留學歐洲七年(1985~1992)受教於著名的現象學家Jacques Taminiaux教授。回到台灣後,曾任教於:輔仁大學、清華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目前任教於:文化大學‧哲學系‧哲學研究所。
著有:《斷翼之串連》、《人類是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觀自在手記》、《一顆卑微種子的自我覺醒》、《我憂鬱,所以我存在》、《藝術哲學與美學的詮釋問題》、《Tao and Method: The Way to Ideographical Hermeneutics》、《宗教與人生哲學的詮釋問題》
目次
導論
前言
1 現象學與西方文化危機的反思
2 現象學式的詮釋學與古典哲學的反思
3 現象學、詮釋學與古典中國哲學的反思
4 從現象學的反思來觀照我們的文化問題
第一章 現象學觀照的詮釋問題
前言
第一節 「現象學的觀照」如何可能?
第二節 「哲學文獻」的參考與反觀
第三節 現象學觀照的鳥瞰圖
第二章 現象學的觀照與《易經》的詮釋問題
前言
第一節 《易經》的現象學觀照之啟示在哪裡?
第二節 「哲學文獻」的參考與反觀
第三節 《易經》與現代科學方法會通的詮釋問題
第四節 《易經》的現象學觀照之再反思
第三章 現象學的觀照與《尚書》的詮釋問題
前言
第一節 《尚書》康誥篇「做新民」的詮釋問題
第二節 孔子的「形上的憂鬱」是什麼?
第三節 《尚書》「堯典」篇之文本的詮釋問題
第四節 《尚書》中「天」的詮釋問題
第五節 古典中國哲學的展望在那裡?
第四章 現象學的觀照與意象邏輯的詮釋問題
前言
第一節 「意象邏輯」形構的想像
第二節 意象邏輯、形式和超越邏輯
第三節 「邏輯」(Logic)的詮釋問題
第四節 「純形式」或「純邏輯」的反思
第五節 現代數學危機的反思
第六節 《易經》與「意象邏輯」的詮釋問題
第七節 「意象邏輯」詮釋的再反思
第八節 《易經》的意象描述和意象符號的詮釋問題
第九節 「意象描述」的再反思
第五章 現象學的觀照與《中庸》的詮釋問題
前言
第一節 《中庸》的詮釋問題在那裡?
第二節 「天命」的詮釋問題
第三節 「誠」與「天」的關係問題
第四節 孔子言說「中庸」的詮釋問題
第五節 《中庸》引用《詩經》的詮釋問題
第六節 「詩歌美學」的詮釋問題
第七節 《中庸》中的《詩經》文句,如何理解的問題
第八節 《中庸》中的《詩經》為結語的詮釋問題
第六章 現象學的觀照與老子之「道」的詮釋問題
前言
第一節 歷史視域的背景
第二節 「道」字在字源學上的詮釋問題
第三節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之理解問題
第四節 老子的「詩的沉思」之道
第七章 現象學的觀照與《六祖壇經》的詮釋問題
前言
第一節 《六祖壇經》的歷史視域在哪裡?
第二節 禪學與現代思潮的交涉
第三節 《六祖壇經》的詮釋問題
第四節 《六祖壇經》的歷史視域給我們的開顯是什麼?
第八章 結論(回顧與前瞻)
前言
第一節 現象學觀照的回顧
第二節 現象學觀照的前瞻
第三節 結語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現象學與西方文化危機的反思
著名的德國現象學家克勞斯.黑爾德(Klaus Held)在其著作《世界現象學》(Phänomenologie der Welt)書中,於第一篇:〈作為起點的胡塞爾現象學〉第一章:「胡塞爾與希臘人」的一文中提到:胡塞爾對傳統的經典哲學家的文字認識可能較為單薄,僅管如此,對於思想史上那些至關重要的決定,他的感受力要比一般人強烈許多。
黑爾德更進一步的陳述:
胡塞爾認為這些決定中的首要決定,就是世界歷史的奠基行為,正是這個行為使哲學與科學(當時還是統一的)在古希臘人那裡獲得了它們的起源意義。胡塞爾堅信這「起源」之中包括著一個意向,隨此意向的出現,哲學、科學的思想已經預先看到它們的任務。人們至此一直很少關心這樣一個問題:穿越幾千年的思想過程,它所帶有的「原意向」(Urintention)是否在胡塞爾那裡得到合乎哲學史的可靠詮釋。哲學與科學的歷史開端與他所描述的景象是否相符合呢?
黑爾德在上文中問到胡塞爾有關「哲學」與「科學」在歷史開端上與其描述的景象是否相符合的問題,在胡塞爾的晚年重要著作《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中,已有論述與探討,特別在「第二部分」的第15節「對我們歷史考察方法的反思」中已有所探討:
我們不是通過批判任何一個現代或古代流傳下來的體制,科學或前科學的「世界觀」(甚至是一種中國的「世界觀」),而是通過對歷史的(我們的歷史)整體批判的理解。正是因為我們的歷史具有精神的統一性,乃是由於任務的統一性和任務的推動力。這種任務是在歷史的過程中(在哲學家互相取長補短的長期思考過程中)通過從不清楚的階段到比較令人滿意的清楚階段,最終達到對自身的完全澄明。因為我們是近代哲學的人類文明之啟動者,這是貫穿現今人類文明史中的意志方向的承繼人和共同的承擔者。我們通過一種原初的奠基達到這一點。這種奠基同時也是古希臘的原初的奠基,同時也是再奠基和修正。然而真正孕育整個歐洲精神的目的論與開端;正是紮根於這種古希臘最初的奠基之中。
胡塞爾的《危機》一書所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是因為在書中可以看出他對西方文化所持有的態度。在胡塞爾看來,他那個時代的歐洲文化危機,絕不是偶然,它是歐洲思想史上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種文化危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歐洲十四、十五至十六世紀)。一方面,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的自主性正通過新的哲學觀念(特別是由笛卡兒建立的哲學觀)而確立下來。
另一方面,在「文藝復興時期」所產生的「物理主義」(例如:Galieo對「自然」的數理化,抽象掉一切精神的事物,以及一切在人的生活中,所附屬的文化特性)所導致的「客觀主義」,為歐洲的「人性」被「異化」埋下了「危機」的禍根。
因此迎面而來的十八至十九世紀所產生;實證主義、二元論、懷疑論等等思潮,對歐洲人性的危機,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使得維護理性的普遍哲學理念日異暗淡下來…
關於上述的反思,胡塞爾在其《危機》一書中更進一步的指出:哲學的危機意味著做為哲學總體分支的一切近代科學危機,它是一種最初是潛伏的,但後來日漸顯露出來的歐洲人性本身的危機,這表現在歐洲人的文化生活的整體意義上,表現在他們的整體的「存在」(Existenz)上。
胡塞爾把歐洲的「人性危機」比喻為一種「疾病」。就好比人若是生病了,他就應該找醫生治療。醫生就會根據他的病情開出藥方。因此;胡塞爾問道:
「為什麼在這一領域內沒有發展起一種科學的醫學,一種拯救各民族和超民族的共同醫學呢?歐洲各民族正在患病,歐洲本身正如人們所說的處於危機之中。在此我們並不缺乏類似於自然醫療的事物,各種淺薄的改革建議簡直氾濫成災,但是為什麼,這麼多高度發展的人文科學,並沒有像自然科學在它們的領域中一樣,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呢?」
胡塞爾認為歐洲的人性危機,是由於「人文科學」長期以來受到錯誤哲學觀念的指導(例如:實證主義、懷疑論、非理性主義等…),妨礙了歐洲人治療自己疾病的時機。歐洲文明的命運,歸根結底取決一場「真哲學」與「假哲學」之間的對抗。
換句話說;胡塞爾認為歐洲人性的危機,在於:實證主義、懷疑論、非理性主義等等,錯誤的哲學思潮吞沒了歐洲人傳統的「理性主義精神」。
這可以被理解為類似古希臘人那裡的可靠「知識」(Episteme)與廣泛流行的「意見」(Doxa)之間的對立。古希臘人認為「Episteme」是經過充分論證,基礎牢固的「知識」。而「Doxa」則是道聽途說,流行但未被自己親證的「意見」。
這也就是;「理性」刻盡了自有哲學以來的「真理」。如果人失去了這些信仰,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對自己的信仰,失去了對自己真正「存有」(Sein)的信仰。
在哲學最初的奠基中,古代哲學就把追求一切「存有者」(Seiendes)的普遍知識這一熱情奔放的思想當成自己的任務。近代哲學由於它為自己提出新的普遍任務,和它具有復興古代哲學的意義,因而是一次哲學的重新奠基,它即是一種對過去的重複,又是一種意義的全面創新。
由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胡塞爾的《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書中傳達的使命,就是為復興古代哲學,並且也為近代開創一個哲學的新時代。這也是本節中,我們認為胡塞爾的「現象學」與西方古典文化反思的精神所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