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電子書
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電子書)
70折

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70245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動機式晤談是一種以個案為中心又兼具指導性的助人技巧。助人工作者藉由表達接納及同理,讓個案感覺被理解,並相信助人工作者是與其站在同一陣線來協助解決問題。過程中,助人工作者不只表達接納及同理,更為了能在短期間內觸發個案改變的動機,會適時地運用問話技巧,引發個案看到自己的不一致與矛盾之處,有效地誘發個案承諾去解決矛盾,進而產生改變。

本書條分縷析動機式晤談的概念、精神、原則以及相關技術,並藉由實務對話範例、解釋說明以及體驗活動練習,幫助助人工作者清楚了解如何在實務中運用動機式晤談的相關技能。

作者簡介

陳偉任
國立陽明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博士。從事個人及團體助人工作二十多年經驗,熟悉「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動機式晤談」、「認知行為治療」、「現實治療」以及「焦點解決學派」。對於處理親子教養議題、兩性問題、自律神經失調、壓力、憂鬱、焦慮及失眠等問題,有許多臨床實務工作心得。目前擔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副主任。

名人/編輯推薦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吳毓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周立修(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
周煌智(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室顧問醫師╱教授)
夏允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徐西森(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
張達人(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仁慈醫院院長)
陳俊鶯(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前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院長)
楊瑞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推薦序】
在掙扎與徘徊中看到希望
吳毓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翻閱偉任醫師的《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彷彿看到診療室中,身著白袍的偉任身影,與案主一來一往誠懇提問與回應。我們總覺得,醫師,就是一種說話一針見血、言簡意賅的專業工作者;有些醫師甚至於連說話都省了,下診斷、給處方,就是醫師的任務。至於病人的動機呢?在醫師眼中,動機不就是跟著病人一起來了,他既然來了,就是有動機;如果沒有動機,怎會出現在診間?其實看醫生真的是件麻煩事呢,中間要歷經掛號、甚至於在電腦前搶時間預約掛號、或是到現場加號、還要等號等等關卡,沒有動機,何來今日在診間的互動?
這樣想來,當案主站在我們眼前時,動機似乎已經俱足了。所以,這本實務工作手冊,好像是對於非自願性個案才有效吧!如果我的案主都有動機了,那麼我要學更進一步的方法,而不是在動機上打轉。
是這樣嗎?
偉任醫師在本書第12章提及,心理治療有效的各項因素中,個案自己的因素占比最大(40%),其次為治療關係(30%)、個案的期待(15%),最後是理論模式與技術(15%)。再重新歸納一下,與個案直接有關的因素超過 50%(40%+15%),療效能否成功,最終個案自己所占的影響最大。那麼不管我們學哪種學派,學派技術能影響的大約只 15%。如果,學派的首要關鍵,就是直接指向個案內在的動機與期待,那麼,就可以結合那 55%,成為療效的 70%。換言之,動機與期待可以調整到雙方共識願意一起合作的方向,則治療大體上已經在成功的路上了。
這本實務工作手冊,看起來很基礎,卻實實在在回應了最根本的心理治療有效的核心基礎。動機,並不是單純「起心動念」而已,其實是複雜的心理歷程。中文「動機」二字用得好,起心「動」念的背後有著一連串的心理「機」制,是以稱為「動機」。那麼,對於這樣的心理機制,就需要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方案來細膩處理走向成功療效的步步策略,把「起心動念」一步步帶上來。
我們常說,心理工作者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任務,就是陪伴。
偉任醫師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套務實的方法,培訓我們如何切切實實有方向、有目標、與個案型塑共識、共同合作,來完成這個陪伴的任務。
如果還沒有起心,就需要誘發;
如果有了動念,就值得引導;
動念之後,陪伴規劃;
規劃出來,鼓勵實踐。
誘發、引導、規劃與實踐,偉任醫師以十三個章節以及三個附錄,步步走向這個目標。從讀者的動機開始,偉任誘發我們的期待,「閱讀本書,你將可獲得⋯⋯」,漸次導入動機式晤談的技巧、策略與陷阱,協助我們評估個案對改變的準備,到最後提供行動計畫的擬定工具與執行改變歷程的檢核。偉任醫師的這本書不僅內容精準,策略具體,且提供重要的表格工具來輔助治療行動。每一章的最後都有體驗活動,輔助讀者不僅只是閱讀而已,更重要的是親身體驗與實踐。
讀著這本書,讀者就是自己的老師,可以自我學習。
偉任醫師自己就是這樣的自我督促學習者,除了文獻研讀思索是必備功夫之外,「陳偉任醫師心晴小站」更是一步一腳印地記錄下偉任的實踐歷程與點滴分享。記得2017年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一屆年會時,偉任帶著他全家大小一起合作完成的阿德勒鼓勵書卡,贈送給參加的成員與好朋友,質感與顏色的調和,帶動了大家感受鼓勵與引導的美好。書卡成了當天驚豔的焦點。
這是我當時留下來的書卡,伴著我的阿德勒書呢。

這本書就是這樣體現了偉任「嚴格督促自己、熱情與人分享」的風格。
如果仔細閱讀,你將發現「動機」這個機制,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時說了卻不算,更常常是不說又很像一回事。動機歷程中,每人都有著難熬的轉折――起伏不定、矛盾困惑、左右為難、又愛又恨、猶豫搖擺、掙扎徘徊,英文可稱之為ambivalence,總而言之,就是那一段想向前走又躊躇的困境,也是動機式晤談打蛇打七寸之所在。讀下去,你就會學到改變歷程中,如何掌握最矛盾躊躇的糾結心情。
動機式晤談可以成功的關鍵因素,呼應著阿德勒所期待的四個生命任務。動機式晤談根基於人的三個根本內在動機而設計:自主感、能力感以及歸屬感,此三項內在動機反映了阿得樂1所說的四個生命任務:
自主感――接納與鼓勵自己的勇氣;
能力感――鍛鍊且不斷超越自我的能力;
歸屬感――與人合作的歸屬以及與伴侶相屬的關係。
我與偉任醫師在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中一起工作,我們欣賞阿德勒提取出人性的積極力量,讓我們在工作時有目標。欣喜偉任醫師把動機式晤談做為走向此目標的路線與走法,清晰地鋪陳出來。我想把阿德樂提醒我們如何面對孩子的這句話,送給所有閱讀偉任醫師這本書的讀者:
阿得樂在 1930 出版的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書中說:

No child should be thought hopeless. Even in the worst of circumstances there is always a particular way of approach―but this of course needs to be found. (p. 179)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應被視為沒有希望,即使在最糟糕的狀況下,永遠有適合這孩子的方法――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去找到方法。

當我們誘發出動機、引導著動機時,在掙扎與徘徊中看到希望,我們已行步在問題解決的路上了。

1 有時候,我會用阿得樂或阿德樂,來稱呼 Adler,總之都是音譯,便想著在聲音之中尋找意義。記得曉玲老師的女兒,看到她的媽媽學了阿德勒心理學之後,全家都變快樂了,總是說:「媽媽,阿得樂,是不是『啊!我就得到快樂了!』

【推薦序】
改變的矛盾和勇氣
楊瑞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身為助人工作者的我們,常看到有需要改變且自覺想要改變某些行為的人不是無法改變,就是改變無法持久,主要的原因是改變極其困難,只有決心是不夠的。很高興偉任醫師能在本工作手冊中,為讀者提供一個能協助當事人改變的整體模式,和有助讀者開始學習動機式晤談的各種活動練習及晤談示範實錄。
我有機會成為偉任諮商心理博士論文之指導老師,多年來看到他腳踏實地地融合阿德勒觀點與動機式晤談,除了找到研究支持外,更不時地應用在臨床心理治療及精神醫學的專業訓練中。我對這位原為門診醫療精神科醫師,打破傳統賦予醫療和藥學的權威,為自己和求助者再以行動取得諮商心理博士,兼顧病理和全人健康的社會關懷,心中真是充滿敬佩和感動。
動機式晤談已經是公認的有實徵依據的工作模式,可協助個案發現、探索和解決矛盾。矛盾常是我們想要達到改變的障礙,我們的工作在於協助個案走出矛盾的枷鎖以及矛盾給人帶來的挫敗和無力感。希望本工作手冊為各位讀者清楚地示範,真能持久的改變只能來自當事人本身,不是其他人能要求的, 助人者一定要展現出溫暖、真誠的關懷和接納。他們需要認清動機式晤談根據 大衛.羅森倫(David B. Rosengren)(2009) 所用的是協同 (collaboration)而不是面質 (confrontation),是引發 (evocation)而非教導(education),是自主性(autonomy)而非權威(authority),是探索(exploration) 而非解釋分析(explanation)。
其實動機式晤談是一個工作模式而非理論,本手冊所提供的是如何進行動機式晤談的基礎。讀者們需要一個合乎自己價值觀的助人理論,覺察文化經驗對當事人的影響,能配合當事人需要的助人目標,並擁有以上簡述的動機式晤談之人本精神才能確切使用手冊中所列的技術。因此筆者期待讀者考慮一起閱讀最新版《動機式晤談:協助人們做好改變的準備》(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Preparing People for Change)一書,以了解原作者在第二和第三版大幅度改變的重點(註: 目前台灣似乎只有第一版的譯本),也鼓勵讀者效仿作者陳偉任醫師結合動機式晤談的技術和精神上非常契合的阿德勒心理學理論,以增進我們協助當事人改變的勇氣和能力。

 

前言
一、與動機式晤談的緣起小故事
回想十多年前,當住院醫師的我剛開始獨立看診時,一個診次大約只有十來位病人左右。記得那時的我,看完診後,還會將每位病人的病歷借回辦公室,再花一些時間整理他們的生命故事,以便他們下次來就診時,我可以很快地銜接上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故事。還記得,若有些病人的生命故事不是一下子就能敘述及探詢清楚的話,在他們的同意之下,我還會約他們提前半小時來門診,或是請他們晚一點再來(因為已經沒有候診的病人),如此,我們就能有較充裕的時間,一起來面對及探討他們獨特的生命故事。
然而,曾幾何時,這樣的醫療工作模式悄悄地有了明顯的改變。我,還是提前半小時開診,只是原因已變成「無法在原來的看診時間內看完門診」,因為現在的我,每個診次的需看診人次已經超過⋯⋯。聽一些曾到美國或英國進修的同事說,那裡的精神科醫師,每個診次大約只有個位數的就診病患。天啊!這是多麼令人羨慕的工作環境。
但現實生活裡,在全世界都稱羨的台灣獨有健保模式下工作的我,充其量只不過是一位高級勞工罷了。為了能在有效時間內,協助就診病患能有那麼一點不一樣改變的可能,學了多年心理學的我開始思考:「在健保給付的現實框架要求下,我還能為門診醫療做一點什麼?」
不同背景的你我,遇到問題時想必都有很不一樣的解決方式。對一位訓練有素的醫師來說,遇到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文獻探討與回顧」。於是我回顧了一些探討促進個體行為改變的相關研究文獻,發現動機式晤談是一個可以運用的模式。
這就是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我與動機式晤談的一段緣起⋯⋯
二、在「學」與「教」的歷程中學習
多年前,因為上述緣起,開啟了我對動機式晤談的學習。最初是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博士班的課堂上,藉由與同學、教授閱讀文獻、課堂分享、角色扮演來進行學習;當然,這很自然地促成我將此興趣轉變成博士論文研究的主題「融合阿德勒觀點的單次動機式晤談」;畢業後,也曾接受過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楊瑞珠老師的先生馬克.布雷根(Mark T. Blagen)教授「動機式晤談工作坊」的教導。馬克教授是一位專精於成癮行為的專家,跟隨馬克教授的學習,讓我對於動機式晤談有了系統性與架構性的了解。
除了上述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近幾年來,我有機會在不同場合與大家分享如何學習及實務運用動機式晤談,包括:將精神科住院醫師心理治療訓練課程,融入動機式晤談的教學與示範;辦理供生命線志工學習運用動機式晤談幫助自殺個案的工作坊;辦理多所大專院校(樹德大學、中山大學、彰化師範大學等)及高中職(潮州高中、台南高工等)教師學習運用動機式晤談幫助學生提升學習動機及生涯輔導工作坊;辦理職業重建中心(中彰投身心障礙職重中心、高雄市勞工局、彰化縣勞工處等)員工學習運用動機式晤談幫助身心障礙者有效就業工作坊;辦理家庭福利中心(彰化等地)員工學習運用動機式晤談處理家暴個案工作坊;辦理高雄張老師動機式晤談實務訓練工作坊;辦理精神醫療專業人員(阮綜合醫院、藥師公會等)學習運用動機式晤談幫助病人提升服藥意願相關演講活動;協助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辦理營養師學習運用動機式晤談幫助個案增進飲食管理⋯⋯。
另外,我也開始學習如何撰寫文章,同時也和對動機式晤談有興趣的夥伴(李怡萱、陳璿丞、楊迪維、徐瑋澤)一同討論與錄製影帶,並在臉書粉絲專頁(陳偉任醫師心晴小站 https://www.facebook.com/drweijen)分享相關資訊。
因為上述這些不同歷程的成長養分,於是 2018 年我許自己一個願望,就是將這幾年在動機式晤談「學」與「教」的心得,包括動機式晤談相關著作以及實證研究文獻相關資料的閱讀感想、自己的實務工作以及教授經驗,做個統整,因而有了《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這本書的誕生。
三、閱讀本書,你將可獲得……
動機式晤談可運用的範圍相當廣泛,因此,不管讀者是哪種背景,是醫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社工師、營養師、復健師、教師、個案管理員等,或是公司主管、神職人員、家長、行銷人員等,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你想讓周遭的人發生改變的話,本書就值得你閱讀。因為閱讀完本書後,你將能:
1. 了解動機式晤談的概念、精神、原則以及相關技術。
2. 藉由本書提供的實務對話範例、解釋說明以及體驗活動練習,快速學習動機式晤談,並清楚了解如何在實務工作中運用動機式晤談的相關技能。
另外,如果你已經熟悉了動機式晤談的精神以及相關技術,也想協助周遭的助人工作者學會這套助人改變的方法,你亦能從本書獲得一些如何「教授」動機式晤談的方法。

 

 

目次

推薦序 在掙扎與徘徊中看到希望 吳毓瑩
推薦序 改變的矛盾和勇氣 楊瑞珠
前言
1 動機式晤談簡介
一、歷史由來
二、動機式晤談是什麼?又不是什麼?
三、動機式晤談能帶給個案什麼?
四、動機式晤談為何有效
五、動機式晤談相關實證研究
六、學習動機式晤談的八個重點
2 六種對話陷阱
一、「一、問一、答」的陷阱
二、「專家」的陷阱
三、「過早聚焦」的陷阱
四、「標籤」的陷阱
五、「責難」的陷阱
六、「閒聊」的陷阱
3 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一、溝通方式
二、會談技巧
4 訊息提供
一、訊息分享方法原則
二、提供訊息三步驟
5 評估改變的動機
一、運用量尺問句
二、區辨六種「改變的對話」
三、運用改變循環輪(跨理論模式)
6 矛盾抗拒的處理
一、常見的個案抗拒樣貌
二、人為何會有矛盾心態?
三、如何鬆動抗拒處理矛盾
7 助人歷程階段一:融入
一、噓寒問暖
二、好的開場說明
三、以個案為中心的傾聽
四、避免掉入對話陷阱
8 助人歷程階段二:聚焦
一、以個案為中心設定會談議題
二、運用量尺問句開啟更深入的會談
三、評估個案改變的動機
9 助人歷程階段三:誘發
一、鬆動抗拒處理矛盾
二、運用誘發「改變的對話」的技術
三、辨識個案改變的徵兆
10 助人歷程階段四:發展計畫
一、設定目標
二、協助選取目標
三、擬定改變行動方案
四、協助個案執行改變行動方案
五、再次確認承諾
11 單次助人工作模式
12 如果改變都沒有發生
一、再次自我檢討
二、接受個案暫時還沒準備好改變的現實
13 動機式晤談的必備條件
一、符合動機式晤談精神的程度
二、動機式晤談相關技術的使用程度

後記

附錄一 動機式晤談快速導覽
附錄二 學習動機式晤談的國外相關資源
附錄三 參考文獻與書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245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