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人生:你還是16歲時的那個自己嗎?(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2022年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協會圖書獎
跟過去不一樣很正常嗎?
黑幫頭目怎麼可能成為年輕人的榜樣?
吸毒成癮者為什麼變成超跑運動員?
極度害羞的少女如何變成好萊塢巨星?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告知,終此一生都會被與生俱來的性格所束縛:
內向者永遠被封印在自己的外殼裡;而自戀者將永遠被困在鏡中凝視自我。
但是,如果你可以利用人格的可塑性來改變自己,你會怎麼做?
你會選擇變得不那麼神經質嗎?更自律?不那麼害羞?直到現在,我們普遍認為自己被天生的性格所困。本書中,作者帶領我們踏上一段激動人心的旅程,不僅探索生活中各種改變自我性格的可能性,還展示了我們可以如何有意識地塑造自己的個性,從而改變人生。
我們如何扭轉初始性格,讓個性弱勢變成人際優勢,成就全新的自己?你在哪裡、做什麼和誰在一起,都會影響你當下的個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影響會累積起來,塑造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是,你不必被動地接受這種事態。
而改變性格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建立新習慣,而本書的每一個單元都會建議可以從事的新活動,以及可以嘗試的心理策略,幫助塑造不同的人格特質。
書中有各種測驗和互動式練習,能夠幫助你更瞭解自己性格的多樣面相、人生故事以及熱情所在。進行這些互動練習的態度越坦誠,就越有可能發現更多關於自己的事實,也越能從本書的看法中獲益。
本書榮獲
《BBC Science Focus》雜誌 2021年7部最佳有聲科學書籍之一
《BBC Science Focus》雜誌選為2021年5月最佳科學新刊之一
Next Big Idea讀書俱樂部選為2021年夏季「必讀」書籍
Full Focus(前身為Michael Hyatt & Company)讀書俱樂部Leaderbooks必讀書籍
閱讀紐約圖書雜誌、Psychotherapy Networker、Financial Times和Publishers Weekly上的評論:
我不太喜歡生活指導和個人成長書籍。但我發現自己對克里斯蒂安∙賈勒特的《重置人生:你還是16歲時的那個自己嗎?》卻越來越有興趣。這不是隨便的推銷,也不是愚蠢的騙術,而是這本書是非常合理且有說服力的科學。這本書就像是讓人非常享受的蛋糕中有許多李子、櫻桃、葡萄和葡萄乾等充足內容,可以激發、驚喜、激勵和鼓動任何人。--英國知名演員、作家 斯蒂芬-弗萊(Stephen John Fry)
這本鼓舞人心的扎實書籍中,克里斯蒂安∙賈勒特表示積極的人格改變是觸手可及的。因為你對什麼是可能的信念是什麼是實際可能的核心,只要閱讀《重置人生:你還是16歲時的那個自己嗎?》就應該開始改進--《樂觀病》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
在這本富洞察力的書中,克里斯蒂安∙賈勒特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打破陳舊的方法和習慣,並塑造更好的性格。這是一本確實且有效率的書籍,閱讀後,你再也不會用同樣的邏輯去思考你的個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顛峰心態》作者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
本書是很好的人格心理學指南。《重置人生:你還是16歲時的那個自己嗎?》引人入勝且具啟發性,明確指引我們塑造自我的許多力量以及成就全新自己的實用方法。本書充滿了同理心、智慧和樂觀性,是任何對自我轉變科學感興趣者的必備讀物——《智力陷阱》作者大衛‧羅布森(David Robson)
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將改變你的生活。《重置人生:你還是16歲時的那個自己嗎?》完美結合了吸引人的深入研究、令人驚訝的故事和個人軼事,它探索各種如何改變個性及日常習慣。這本書絕對必讀!暢銷書《專注力協定》 尼爾.艾歐(Nir Eyal)
我想這對大家都是個好消息:個性是一種技能,就像所有技能一樣,我們可以有所提升。在這本積極正向的書籍中,你會發現可能性——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心態願意去改變 ——《重點不是創意》作者 賽斯.高汀(The Practice)
克里斯蒂安∙賈勒特吸引人的寫作風格具有教育意義和娛樂性,即使你是一個對自己的現狀感到非常滿意的人。在《重置人生:你還是16歲時的那個自己嗎?》中,他提供了練習和洞察,讓讀者有能力養成新習慣並以積極的方式改變。 ——美國心理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 伊莉莎白.洛夫圖斯(Elizabeth F. Loftus)
科學顯示,使用正確的工具和策略,將使我們有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精采的書籍將告訴你如何做——萬寶華集團(ManpowerGroup)創新長、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商業心理學教授 湯瑪斯.查莫洛-普雷謬齊克(Tomas Chamorro-Premuzic)
透過大量研究和令人回味的文字,《重置人生:你還是16歲時的那個自己嗎?》提供了一個充滿希望和微妙的訊息:對於可能對自己的個性和他們關心的人的個性感到困擾或困惑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讀物——《探索人格潛能 看見更真實的自己》作者 布萊恩.李托(Brian R. Little)
克里斯蒂安∙賈勒特提出了有說服力的案例,即人格類型比我們想像的更具可塑性--《金融時報》
我們之中,誰不想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刻改變自己的性格?《重置人生:你還是16歲時的那個自己嗎?》給了我們提升自我的希望,並製定了一個循序漸進的計劃,讓我們依序前進。在我30多年的心理治療師生涯中,還沒有找到一本像本書一樣,講述關於「轉變」卻如此通俗易懂、更有啟發性的書籍——《紐約圖書雜誌》
作者簡介
克利斯蒂安•賈勒特 Dr. Christian Jarrett
身為一名認知神經科學家,賈勒特博士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普及工作。他關於思想、大腦和行為的獲獎作品廣泛出現在包括BBC、《紐約》雜誌、VICE、《萬古》、《衛報》、《GQ》、《連線》等的上面。賈勒特博士著有《心理學概論》和《腦的不錯祕密》,他還是暢銷書《30秒心理學》的顧問編輯和主要作者。
譯者簡介
張國儀
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曾任紐約長島News 12新聞台記者、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應用外語系講師、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杜風電子報創刊主編。現為臺大土木系BIM研究中心出版平台總編輯、台灣BIM聯盟營運長。譯有《失控的數據》、《尋找正義》、《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你所不知道的葡萄酒》等數十本書。
目次
目錄:
作者的話
Chapter1 始終放在心中的「我們」
Chapter2 躲避還是正面迎擊明槍與暗箭?
Chapter3 那些病理所造成的改變
Chapter4 關於飲食、亢奮與宿醉
Chapter5 我,選擇改變
Chapter6 救贖:當壞人變好
Chapter7 我從黑暗面學到的事
Chapter8 重新打造人格的10個原則
後記
致謝
書摘/試閱
人真的能改變嗎?在寫作心理學和腦科學書籍超過20年的這段時間裡,我逐漸瞭解到,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我換個方式來問好了:
壞人有可能變好嗎?消極懶散的人有可能變得積極向上嗎?花豹有可能改變身上的花紋嗎?
確實,某種程度的自我接納就心理健康來說是好事(只要不會因此陷入放任和絕望之中就沒問題)。但我想寫一本書給那些想盡一切可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人,而不是那些想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人。
透過那些性格180度大轉變的罪犯、生性害羞但找到方式表達自我的名人、曾經成癮但改過自新的毒蟲等故事,再加上深具科學性的最新心理學研究證據,你會發現,人是可以改變的,而且沒錯,如果你想改變自己,你也做得到。當然不可能很快速或輕而易舉地達成,但確實是有可能的。
你的性格會在人生進程中,持續不斷演化,有一部分是為了讓你因應生活中的變化,同時也是為了因應你生理機能上逐步的改變。最令人雀躍的是,你可以掌控這種可塑性,藉此打造自己,讓自己成為心目中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這本書中有各種測驗和互動式練習,能夠幫助你更瞭解自己性格的多樣面相、自己的人生故事,以及自己的熱情所在。當進行這些互動練習的態度越坦誠,就越有可能發現更多關於自己的事實,也越能從本書的看法中獲益。改變性格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建立新習慣,而本書的每個章節都會建議你可以從事的新活動,以及你可以嘗試的心理策略,幫助你塑造不同的人格特質。
書中也會事先提醒你許多應注意事項。我會告訴你,好人是如何變壞,並且有時會深化發展成對這個人的性格造成極大破壞的傷害和疾病。追求成為心目中最棒的自己是一種生活哲學,而非一份需要去完成的工作。
我尤其希望本書能吸引那些曾因他人對自己性格的描述──或諷刺──而感到耿耿於懷或難以忘卻的人們。這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很輕易就會對他人未審先判,也經常忽略了這種情況(心理學稱之為「基本歸因謬誤」)所造成的影響。如果你也曾經因為他人對你性格的評判而深受打擊,無論對方是用內向、好吃懶做、濫好人、玻璃心或其他任何過度簡化的描述來標籤你,你都能愉快地從本書中學習到,環境狀況對性格會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以及我們所有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性格上的改變,而你可以打破禁錮你的框架,透過養成新習慣改頭換面,放膽追求你這一生最想要追求的目標。
人是可以改變的。我自己就改變了。前幾天我正在整理自己過去的老文件時,剛好翻到自己青少年時期寄宿學校的老師所寫的報告。「我不確定該用什麼方法才好,但克里斯蒂安一定可以改變他與生俱來的沉默寡言性格。」這是我16歲時的私人家教所寫下的評語。而在同一份期末評量報告上,我當時的舍監是這麼寫的:「我同意家教所說的,克里斯蒂安的本性和性格確實會讓人對他有種『過於安靜』的印象。」我的老師們也表示同感:「太過內向安靜(地理老師)」;「我會鼓勵他在班上討論時,再多發言(歷史老師)」;「他需要再多說點話!(英文老師)」。其中我最喜歡的一位舍監是這麼說的:「克里斯蒂安沉默寡言的性格究竟是種怯懦的表現,抑或是他太聰明所以不想多浪費唇舌,這一點實在很難分辨。」
但在大一那年,我破繭而出,結交了非常多不同類型的朋友,一整個禮拜幾乎每天晚上都在開趴。我還記得,在我以榮譽學生身分畢業後,我的畢業論文指導教授才承認,當時他早就放棄我了,他把我歸類成那種對運動比對求學更感興趣的享樂主義者(這判斷是根據他所知道的我的社交生活狀況,以及我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大學體育館裡,而且還在那裡兼差當健身教練)。
改變不曾停止。快轉到我大學畢業後5年左右,生活再度安靜了下來。那時的我在家遠距工作,擔任編輯,和我的未婚妻一起住在英國約克郡的郊區,這時的我又變回了極度內向的自己。我沒有車,而我的未婚妻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因為她在距離20英里遠的利茲市攻讀臨床心理學。這是個活生生的教科書範本,讓大家看到生活情況會對我們這個人產生多大的影響。生活在安靜的鄉村裡並且獨自在家工作,這個狀況下當個外向的人似乎有點不合常理。而我也感覺到,當自己深深沉浸在第一份身為編輯的工作時,我的責任心大幅成長,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寫作心理學相關書籍逐漸成為我的使命。在截稿日前完稿,同時自我要求每天都要寫作,這對我來說是種樂趣,也成為我生活的規律。
最近幾年,我感覺到自己又開始改變了。我有了兩個美麗的孩子──蘿絲和查莉──她們讓我的責任感又更加深重了(人生中還有什麼比當父母責任更重大的事嗎?)不過我覺得,她們也讓我情緒不穩定性的程度提高了不少!
除此之外,我的工作開始出現更多公開演講的機會,比方像是現場活動、廣播和電視節目。我還記得幾年前我站在倫敦一間大型酒吧的舞台上,體驗著三百位觀眾開懷大笑所發出的嗡鳴聲響(一點都不誇張,我應該補充說明一下,當時我正在跟大家輕鬆地聊說服心理學是怎麼一回事)。不知道我在學校的老師們看到那時候的我會作何感想。跟他們在學期報告上所寫的關於我的評語相比,近年來我在倫敦酒吧裡演講所獲得的評價是「克里斯蒂安是位很棒的講者」、「非常放鬆且引人入勝」、「知識豐富同時風趣幽默」、「內容充實、吸引人,聽來非常有意思」。當然,某種程度上我是加入了刻意表演的成分在裡面,但我相信在這個公眾面具背後,我的個性出現了極具意義的轉變,而我也更願意大聲說出心中所想,並為追求目標承擔風險。
同時我也感覺到寫作這本書的歷程改變了我。現在的我更能夠接受,身旁的人事物會讓我們呈現出自己性格中不同面向的特質。而我也不再像過去一樣,認為自己個性中某些部分是無法改變的。從中我學到的是,我們的生活方式、追求的目標,以及賴以為生的價值觀,都會對我們的性格帶來影響。
事實上,我甚至認為,正是因為撰寫這本書(並深思其中的課題),讓我有了動力和自信,在今年初辭去從事了16年的工作,前往一家全球數位雜誌公司擔任具有挑戰性的角色。我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並且相信自己能夠適應。也是因為對「改變」這門科學的忠誠信賴,讓這份雜誌的精神與我的價值觀相契合,那就是:支持其他人分享對心理健康有實際幫助的看法。我相信,你也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並用積極正面的方式適應各種狀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特別是能夠去追求對你的人生來說最重要的事物;而我之所以撰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告訴你如何能夠辦到。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