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殡葬简史(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本書是在《中國殯葬史》(八卷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概括與簡化編輯而成的。全書分為六章,內容涵蓋了殯葬觀念、殯葬文化與技術、殯葬制度、殯葬禮俗、葬具與隨葬品、墓葬及其形制等多個方面,時間涉及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遼夏金元、明清、民國八個重要歷史時期,是一部對中國殯葬歷史進行全面客觀介紹的著作。文獻資料與考古資料相結合,既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又有普及性。
作者簡介
李伯森,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現任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長。2003—2020年7月任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長期間,帶領全所科研人員組織完成98項國家科研項目(課題),制、修訂49項國家和行業殯葬標準,組織申報國家專利8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共55項、著作權共23項。2012—2017年,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主編《中國殯葬史》(1—8卷)400萬字。
序
代序
劉慶柱
一 為什麼編寫殯葬史
1.中國殯葬史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的歷史至今有200多萬年,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幾千年。以中國為例,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近代考古學傳入中國以後,經過中國考古學家一個多世紀的努力,可以肯定地說,中華民族的先民歷史絕不只是“五千年”,中國大地之上的人類歷史已經有200多萬年。以往所說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是指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五千年文明史”中還有1000多年的“傳說時代”歷史。就是按照“五千年文明史”而言,充其量也不過是人類全部歷史(包括中國歷史)的0.25%,而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史卻占據了人類歷史(包括中國歷史)的99.75%,對於後者而言,其探索只能通過考古學完成。考古學對200多萬年前的中華民族先民遺存所做的田野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正在一步一步地發現、獲取“復原”人類歷史的物質文化資料,在這些考古資料中,絕大多數是先民墓葬資料。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先民的“遺址”資料數量與內容均有所增加,但是墓葬資料仍然占較大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時代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先民的各種各樣墓葬資料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完成的。而這些史前時代的墓葬作為殯葬史的組成部分,大大豐富、擴充了我們的歷史時空,使中華民族的歷史更為完整。科學家正是通過史前時代的墓葬資料,使我們知道了人類如何從群婚到對偶婚,又如何發展到氏族、家庭、家族,人類如何從“蒙昧”走向“野蠻”,再走向“文明”。這種墓葬變化,成為階級社會出現、形成的科學物證,奠定了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科學基石,而這正是殯葬史研究的科學意義之所在。
中華民族及其先民把“生老病死”視為人生歷史的“全過程”,“生死”又被視為其中為重要的歷史“節點”,而“死”比“生”更為人們及社會所重視,因為“死”是人生的“終結”,“生”則僅僅是人生......
目次
章殯葬觀念001
節殯葬觀的源流001
第二節儒家的孝禮觀025
第三節道家的樂死觀044
第四節佛教的輪回觀059
第二章古代殯葬文化與技術079
節巫祝、術數及堪輿079
第二節巫舞喪舞與喪歌挽歌088
第三節古代墓室內建築和遺體保存術095
第三章殯葬制度103
節殉葬制度104
第二節喪服制度110
第三節居喪制度120
第四節殯葬禮制與法令126
第五節殯葬制度的近代變革151
第四章殯葬禮俗206
節殯禮208
第二節葬禮217
第三節祭禮224
第四節葬禮葬儀228
第五節殯葬管理機構237
第五章葬具與隨葬品292
節葬具類型292
第二節隨葬品與明器312
第三節宗教信仰與隨葬品379
第六章墓葬及其形制399
節帝王陵墓400
第二節貴族、大臣墓葬468
第三節平民墓葬496
第四節家族墓葬517
參考文獻539
附錄中國殯葬大事年表561
後記568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