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隋唐(電子書)
商品資訊
ISBN:9787208158016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赵建敏
出版日:2019/05/01
裝訂:電子書
版次:1版
商品碼:2222221172030
商品簡介
本書以講史形式闡述自隋文帝建立隋朝至宋太祖統一五代十國建立宋朝之間的歷史。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有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魏征、玄武門之變、安史之亂等。作者系著名通俗歷史讀物作家,沿襲黎東方“講史”筆法,把一部隋唐史敘述得生動活潑、故事性極強。“細說體”在普及歷史的領域獨樹一幟,既有精彩生動的故事,又有精闢深刻的評論,使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
作者簡介
黎東方原名智廉,祖籍河南,1907年出生於江蘇省東臺縣,被譽為“中國之湯因比”。其重要著作有《中國史之研究》、《中國上古史八論》、《西洋通史序論》、《中華民國簡史》,長篇自傳《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獨*的“細說體”系列史書《細說三國》、《細說元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細說民國創立》等,還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譯著。
名人/編輯推薦
《細說隋唐(黎東方講史之續)》 以講史形式闡述自隋文帝建立隋朝至宋太祖統一五代 十國建立宋朝之間的歷史。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有隋 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魏征、玄武門之變 、安史之亂等。《細說隋唐(黎東方講史之續)》的 作者為著名通俗歷史讀物作家,沿襲黎東方“講史” 筆法,把一部隋唐史敘述得生動活潑、故事性極強。
序
序一“細說中國歷史叢書”序言
鄧廣銘
人們大概都知道,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載有“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大概也都知道,南宋詩人陸遊有一首詩說道:“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說蔡中郎”,當然就是說三國史當中的一個片段。
南宋晚年吳自牧的《夢粱錄》則記有“講史書者,謂講說通鑒、漢唐歷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耐得翁《都城紀勝》所載略同)。這裡所說的“通鑒”,絕不是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或朱熹的《通鑒綱目》而言,而是略似“通史”之意,與下文之“漢唐歷代”是一樣的意思。
舉述以上三事,我是想用來說明,到了宋代,一般社會人群的文化水準,在當時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自然形勢走向的推動下,也正企求逐步提高,故不論城市的市肆、塗巷,或是百姓聚居的村落,都有以講說史事為專業的人(包括盲人)。但是,這些以講說史書為業的人,全都是並不真正讀過史書的人,他們只是在從某些讀書人聞知某一階段的歷史(大都是戰亂最多的時期)的粗略梗概之後,再加以演義和穿插,增加一些熱鬧的、傳奇的場面,寫成文本,口耳相傳。有許多盲人也成為這類傳承人物的一個組成部分,藉以用為謀生的一種技藝。這許多講史的文本,經過長時期和千百人(包括一些真正讀過史書的人)的充實修改,最後便結集為《三國志演義》、《五代史平話》、《水滸傳》等書,成為現今多數人喜讀的古典小說。
在《三國志演義》等書已經廣為流行之後,在各大城市以及鄉村市鎮的市場或廟會上,一直還有人在繼續講說三國的群雄和梁山泊英雄好漢的故事,也仍然能吸引一些聽眾,這說明,由並不閱讀史書的人向社會人群講說歷史故事的風習,在繼續了千百年之久而並未改變。
可是,在抗日戰爭期內,在當時作為臨時首都,並成為人文薈萃之地的重慶,卻有一位真正的歷史學家,挺身而出,要向這個山城的社會人群,講說真正的歷史事實。他找定了一個可以容納大量聽眾的會場,作為他演說的固定場地,按一定的日期和一定的時間,到那裡進行演講,聽眾則須買票入場。這真稱得起是一支異軍突起,然而這支突起的異軍,一上陣
卻收到了橫掃千軍的效果。前一期的講題是“說三國”,後一期的講題是“說武則天”,聽眾與日俱增,在重慶這個山城,確實引起了一大陣轟動。我當時身居北碚的復旦大學,距重慶百多華裡,竟也經常有為這番講史的叫好聲傳來耳邊,經常為這一轟動效應所震動。
若問:主講人何以具有如此這般的魅力? 何以能使他的講史引起如此這般的轟動? 我的答覆是:因為他是洞曉古今中外的歷史學家黎東方教授。那時他的正式職務,是在國民政府教育部主持史地教育委員會,並在中央大學歷史系兼任教職。
黎東方教授所講說的三國史或武則天的歷史,全都大異於從宋代以來,出現在城市或村鎮中那些說書人和講史人所講說的內容,他既不虛構任何一個人物,也不虛構任何一樁事件,以增其傳奇性質,藉以吸引聽眾;他只是廣泛地從各種體裁的史冊當中,取精用宏地加以搜集,加以貫串,然後做出他的講詞。照這樣做,按常理而論,則他的講說,較之那班職業的說書、講史人,便應顯得枯燥乏味,難以引發聽眾的興趣,然而他竟能以突起的異軍,橫掃一切職業的說書、講史人員,其根本原因乃在於:他既已把所要說的史事熟蘊於胸中,按需而取,左右逢原,而通過他的逸趣橫生的詞鋒加以表述,既顯示出踏踏實實,決不浮泛;所表述的史事,又都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則其取得那樣的成功,豈不正是所謂“事有必至,理有固然”的嗎?
在重慶演說上述兩段歷史,引起了一大陣轟動之後,黎東方教授又飛往昆明,把這兩段歷史又全都重講一番,其所引致的盛況,一如在重慶講說時。他是否又到另外的地方講述過,我卻記不起來了。但單就渝、昆兩地來說,只因黎教授的講演而接受到真正的歷史教育的,正不知已有若干千百人次了。
黎東方教授於1949 年離開大陸之後,經常往返於臺灣與美國。但不論何時何地,他一直還在操其舊業,或則是執教於某一大學或學院,擔任某種歷史課程,或則是在某個研究機構專心致志於某一歷史課題的研究。總之,他是無往而不是以歷史學科這一領域作為他的安身立命之地的。
在黎東方教授離開大陸,直到目前的這四十多年內,我雖然也曾接到過他的來信,當他於80 年代末來北京探視朋友時,雖也曾有過短暫的晤談,而對他在此四十多年的生活情況,除上面所概述的諸事而外,卻並不詳知,只是在進入90 年代以來,我從臺灣刊行的幾種雜誌上,特別是從《傳記文學》所刊載的書刊報導上面,才得知悉,這四十多年,乃是黎東方教授在歷史學的論著方面最為豐收的時期。他既在各種報刊上發表了不
計其數的史學論文,更先後出版了《細說先秦史》、《細說三國》、《細說元
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一直細說到民國的肇造。
目次
序言
自序
一 再現大一統
二 隋文帝
三 獨孤皇后
四 隋初功臣
五 高潁
六 韓擒虎、賀若弼
七 李德林
八 史萬歲
九 洗夫人
一○ 大索貌閱、輸籍法
一一 楊素
一二 嫡長制的變通
一三 雄心大欲的隋煬帝
一四 突厥問題
一五 大運河
一六 征高麗
一七 隋末大起義
一八 楊玄感事變
一九 宇文化及
二○ 王世充
二一 瓦崗寨
二二 竇建德
二三 杜伏威、輔公柘
二四 李淵從太原起兵
二五 唐朝的建立與統一
二六 裴寂
二七 劉文靜
二八 玄武門之變
二九 古今獨步的唐太宗
三○ 房玄齡、杜如晦
三一 魏徵、王珪
三二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三三 貞觀之治
三四 玄奘取經
三五 松贊幹布、文成公主
三六 藥王孫思邈
三七 唐高宗
三八 女皇武則天
三九 狄仁傑
四○ 許敬宗、李義府
四一 來俊臣、周興
四二 唐中宗、韋後一
四三 唐睿宗、太平公主
四四 史才劉知幾
四五 千古奇帝唐玄宗
四六 姚崇、宋璟
四七 開天盛世
四八 張九齡
四九 李林甫
五○ 高力士
五一 楊貴妃
五二 僧一行
五三 詩仙李白
五四 詩聖杜甫
五五 安史之亂
五六 張巡、許遠
五七 人如其字的顏真卿
五八 唐肅宗
五九 李泌
六○ 郭子儀、李光弼
六一 唐代宗
六二 唐德宗
六三 理財家劉晏
六四 楊炎與二稅法
六五 盧杞
六六 陸贄
六七 唐順宗與永貞革新
六八 劉禹錫、柳宗元
六九 中興之主唐憲宗
七○ 裴度
七一 李想
七二 韓愈
七三 自居易
七四 唐穆宗
七五 唐敬宗
七六 唐文宗與甘露之變
七七 唐武宗與會昌毀佛
七八 小太宗唐宣宗
七九 牛李黨爭
八○ 唐懿宗
八一 裘甫起義
八二 龐勳起義
八三 唐僖宗
八四 黃巢起義
八五 唐昭宗與唐朝滅亡
八六 三省六部
八七 地方官制
八八 學校
八九 科舉考試
九○ 山河的裂變
九一 後樑
九二 後唐
九三 後晉
九四 後漢
九五 後周
九六 吳
九七 南唐
九八 前蜀
九九 後蜀
一○○ 南漢
一○一 楚
一○二 吳越
一○三 閩
一○四 荊南
一○五 北漢
一○六 敬翔
一○七 周德威
一○八 桑維翰
一○九 史弘肇
一一○ 王樸
一一一 馮道
一一二 羅隱
一一三 李煜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