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電子書
閃耀台灣二: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電子書)
70折

閃耀台灣二: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70336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閃耀台灣》:台灣土地情感與知識的傳家之寶
從來沒有一套台灣書籍像《閃耀台灣》這般,讓人如此沉浸在台灣土地的百年時空,猶如步行其間,徜徉於四周炫目感人的風情,偶爾也因目睹具體的事件而感受到內心強大的衝擊。這套書已經超過傳統紙本書的視覺極限,而是台灣土地情感而知識的傳家之寶。不只是放在書架,而是注入未來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的心靈,不斷地被學習和重溫,具有永恆的典藏價值。
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閃耀台灣》使用了最精美的照片原材料,以及最高端的現代數位上色工藝技術。這是徐宗懋圖文館動用了累積20年的原照片收藏,以及過去5年建立的國際一流數位上色藝術師團隊,兩項優勢所取得的驚人成果。
以《台灣山鄉原民》這一本畫冊為例,本畫冊使用日本學術權威森丑之助先生在百年前所拍攝的經典原住民圖錄照片,一般出版社都使用舊出版品反覆翻拍的圖片,大多都已模糊不清;然而,徐宗懋圖文館卻使用用市價高達50萬台幣的森丑之助的精緻柯羅版原版圖片。如此投資只為了取得最好的印製效果,這也使得《閃耀台灣》中的原住民圖像無論內容和視覺效果,都達到了台灣出版界史上的最高峰。
至於物產和生態方面的圖片,則是使用了《大量台灣寫真大觀》、《亞細亞寫真大觀》和《台灣物產大觀》精美的原版照片,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有關過去台灣人生活和習俗的影像則是民國49年(1960年)薛培德牧師所拍攝的經典照片,每一張都是由原底片沖洗出來,並且進行精美的數位上色,展現了動人的往日情懷。
總之,在技術工藝層面,台灣沒有任何一本出版物像《閃耀台灣》做出如此大的財力,動用如此多的人力,以及付出如此深的心力,只為了留下一套值得代代相傳的台灣之寶。
《閃耀台灣》製作完成於台灣疫情最嚴重的兩年,很多人不能正常上學上班,收入和生活都受到影響。然而,就在此時此刻,我們做出最大的投資,投入最大的心力,完成這一套經典作品,代表台灣在艱困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的精神,有如一顆閃亮的鑽石,永遠福星高照。
文/作者徐宗懋

《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
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本畫冊介紹鄉村地區建築的特色和景觀,清朝時期主要是傳統閩南和客家的農舍,富裕人家則住三合院,至於原住民則是傳統的茅草屋或石板屋。日本時期,城市建築出現較大的變化,不過鄉村建築的變化較少,直到光復以後大量的水泥房和磚石房,又呈現新的風貌。

作者簡介

徐宗懋圖文館 

徐宗懋,《中國時報》二十年新聞工作經歷,主要採訪國際和大陸新聞。2000年成立台灣文史工作室「徐宗懋圖文館」,專門收藏和編輯歷史圖片,出版歷史影像書籍,以及舉辦相關展覽,致力於中華歷史文化傳播教育工作。由於認識到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並倡議新的歷史影像的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蒐集,呈現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

 

鄉村純樸的生活與景觀

建築型態不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社會、家庭與個人具體生活所依。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這本畫冊收錄了1860到1960年間,台灣鄉村的建築樣貌。依照時間排序,我們能夠清晰看到不同時代背景下,鄉村景觀的風貌轉變。
清代,鄉村地區,地主大戶興建巨宅大院,甚至有歌台舞榭的大花園,中等地主則是傳統三合院,一般貧苦的佃農則住在傳統的土角厝或簡窳的稻草屋內。日本殖民台灣以後,雖然城市建築受到了大規模的改造,住宅型態隨著不同身分也有頗大的改變,但是農村的建築物分布則甚少變化,從清代、日本殖民,一直到光復初期,其風貌大體上是一致的。
在呈現以上台灣建築時代的變化上,台灣影像紀錄並不平均。像是清代的影像十分稀有,只能依靠日本殖民時期的影像資料,如《台灣寫真大觀》、《台灣寫真帖》、《日本地理大系》等。因此,技術上我們除了充分運用日本官方和半官方的影像資料外,也盡量補充民間和外國的紀錄,讓這本畫冊更能夠完整地反映百年台灣鄉村景觀變化的風貌。

目次

目錄 

閃耀台灣 福照寶島
鄉村純樸的生活與景觀

清代台灣府城外圍砲台之珍貴圖像
熱蘭遮城遺址
打狗玫瑰聖母堂前身西班牙多明尼哥教堂之珍貴歷史圖像
淡水紅毛城中式外圍城牆之珍貴圖像
新竹東門城
新竹城牆的歷史典故
清代南台灣農村廍亭之珍貴照片
清代南台灣平埔族村落
清代高雄埤仔頭庄舊城壁
清代台灣鄉間的中式牌坊
清代台灣鄉間景致與時光

台北特一號排水溝之珍貴照片
台北霧裡薛圳之珍貴影像
大稻埕通往台北東側道路
台北南港
台北草山的日本人住宅街道
大正町往圓山方向的民居和稻田
台北近郊的農田和房舍
淡水稅關監視部與郵便局
優美浪漫的滬尾港

宜蘭孔廟原貌:全台最美的大成殿
羅東街
蘇澳街
南方澳漁港
竹南街
苗栗街

員林街
台中州埔里街
霧社村落

最早最完整赤崁樓之珍貴影像
整修完成的台南赤嵌樓
台南城大南門原貌
鄉下露天搭台演出的傳統戲
關仔嶺溫泉
屏東書院
恆春古城西門前的自動車活動

花蓮港廳港市街另一景
花蓮日本移民吉野村
花蓮佐久間神社
清水斷崖
馬公觀音亭

新竹木造建築市集
台南鄉下的茅草屋
載滿農產品的腳踏車
牛車拖著草繩
房子前的空地
農舍前曬黃豆根莖
遠處的山脈
利用農舍前的空地
在農舍前進行打平的工作
蓋房子的女工
龜山島普陀巖的珍貴歷史影像
金門的街景
金門的閩南風格村落

 

書摘/試閱

清代台灣鄉間景致與時光
1880年代,清光緖年間,台灣郷間景緻,茅草屋和土角牆,池塘中有水牛和鴨子,土路兩旁長著竹叢和樹叢。一個農民踽踽獨行,日出所作,日入而息,過著純樸清貧的生活。幾百年來均如此,時間彷彿靜止一般。


台北霧𥚃薛圳之珍貴影像
1920年代末,霧𥚃薛圳第二支線水道,大致與今天的新生北路並行。景美溪原名霧𥚃薛溪,清代乾隆年間,一群墾戶聯合集資由霧裡薛溪引水興建的灌溉渠道。灌溉範圍涵蓋台北盆地南側與西側的田地,開渠時間早於瑠公圳。其第二支線水道穿越今天的溫州街,經過師範大學,大致與新生北路並行。1901年,總督府將霧𥚃薛圳、大坪林圳和瑠公圳均列為「公共埤圳」1907年,更一起併入「瑠公水利組合」進行統一管理,並且整合規劃和修建,以利於灌溉功能,因此,霧𥚃薜圳也常誤為瑠公圳。此外,「特一號排水溝」與霧𥚃薛圳有一段相鄰,因此也常被誤為瑠公圳。


花蓮日本移民吉野村
1930年代,花蓮日本移民吉野村的面貌。由日本政府規劃的海外殖民地移民計劃,吉野村的日本移民主要來自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的貧窮農民。在殖民政府的規劃下,以種植菸葉為生。不同於日本開拓團大規模地前往中國東北,日本政府大作宣傳,提供大量配備資源,包括訓練武裝民團,氣勢盛大,移民台灣的規模很小,較不受重視。


台南鄉下的茅草屋
1960年,台南縣郷下一處農村的孩子們,奔跑出來觀看外來的訪客,遠處即是農村最早見的茅草屋。早年台灣農村因受制於土地所有權分配問題,佃農的生活極為貧窮,一般農家均住在茅草屋或者五節芒草與泥土混合的土房,能住上土草厝的已經是生活較寬裕的小地主階層,至於磚石房則屬於極少數富裕的大地主。日本時代,當局大幅興建農業基礎設施,目的是將農業產量最大化,並沒有改變生產關係,亦不觸及土地分配問題,如此造成農民受到更嚴重的剝削。光復後,土地改革促成幾百年來首次根本的改變,然而前三十年農村生活多半仍然很苦,不過也逐漸改變,1970年代後改善的幅度越來越大。此照片中茅草屋旁已經堆放大量的右塊,顯示這戶農家已經準備改建或增建石房。


清代南台灣農村廍亭之珍貴照片
1870年代初,清同治年間,南台灣農莊。前方右側有一尖型茅草屋頂的廍亭,此為西方攝影師愛德華茲所拍攝清代台灣的珍貴照片,如實記錄了農村景觀。本圖取自1893年出版法國人于雅樂(Camille Imbault-Huart)所著《福爾摩沙之歷史與地誌》(L’îleFormose , Histoire et Description)。該書內容詳實嚴謹,是西方第一部系統性介紹台灣的書籍,被視為西方的台灣學之權威著作。廍亭即傳統的製糖所,台灣傳統製糖技術隨著福建移民傳來台灣,廍亭内的工作包括採蔗、榨汁與煮糖等工序。為了維持寬敞的工作空間以及保護工作器具,廍亭的體積寬大,屋頂呈現尖型。由於製糖是農村重要生計,南台灣許多村莊均可見廍亭,今天高雄甲仙白雲山在清代道光年間即初名「廍亭尖」,後名廍亭山,即取其形,為南台灣著名山岳,即源於此典故。(農村生活顧問:游永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336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