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王陽明從小就認為讀書是為了做一個圣賢之人,少年時他曾騎馬游塞外,種下經略四方的志向。等到步入仕途,他因得罪權宦劉瑾遭到貶黜與追殺。可以說因禍得福,他由此在龍場得道,正式開始收徒講學,傳播心學。此后,無論是平定南贛盜賊,還是平息寧王叛亂,都是他將心學靈活運用其中,對“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的親身實證。
本書以王陽明的生平為綱要,穿插明朝中期的政治風云,將王陽明的心學發展一一呈現,對理解王陽明的心學,了解他的人格精神具有直觀的作用。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王陽明
作者簡介
凌持武,男,湖南平江人。長沙市詩詞協會副會長,湖南省詩詞協會理事、湖南省吟誦協會會員,著有個人詩詞《低頭集》,對陽明心學多有研究,見解獨到。
劉安定,男,湘潭市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湘潭大學曾國藩研究中心研究員,湘潭市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中華藝術大家班”學員。長期致力于湖湘文化研究工作。個人專著、與人合著或主編有:《湖南歷代文化世家傳——湘鄉曾氏卷》《八指頭陀傳》《湘潭三楊詩文詞箋注》等。
名人/編輯推薦
1學者凌持武、文史研究館國學名家劉安定珠璧聯合,考據嚴謹,窮盡陽明史料,力求將一個真實、準確的王陽明訴諸文字。雙學者合著,學術更嚴謹,史料更詳實。
2趣味性不減。在保障史料詳實的前提下,兩位學者盡量貼合當代讀者的閱讀口味,將陽明心學的智慧當代化,把晦澀難懂的心學準確地、簡潔地解讀給廣大王陽明愛好者。
3以傳記體 心學互相融合的方式,將王陽明的一生娓娓道來的同時,也將他萌發心學智慧的歷程一一呈現,為讀者呈現出王陽明心學誕生的清晰路徑與底層邏輯,對陽明心學這一重要的哲學里程碑作出更具象化的解讀。
序
王陽明(1472-1529),原名王云,后改名王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曾自號樂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
王陽明歷孝宗、武宗、世宗三朝,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因平定南贛、寧王及兩廣等叛亂,獲封新建伯。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去世,明穆宗追贈新建侯爵,謚號“文成”。萬歷十二年(1584年)從祀于孔廟。
王陽明著作頗豐,有《傳習錄》《朱子晚年定論》《宋子晚年定論序》《修道說》《大學古本序》《大學問》等,以及奏疏、公文、詩、序、記、墓志銘等雜著。隆慶六年(1572年),謝廷杰巡按浙江,將王陽明著作收集,仿照《朱子全書》形式刊印,稱為《王文成公全書》,共整理三十八卷。此外,明人施邦曜輯《陽明先生集要》十五卷,清人王貽樂編刻《王陽明先生全集》十六卷,張問達編刻《陽明文鈔》二十卷,這些都收錄在清《四庫全書存目》中。
《傳習錄》是王陽明學術思想的代表作,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王陽明學說即“陽明心學”的主旨。儒家心學,經過孟子、程顥、陸九淵、陳獻章、湛若水等人的不斷發展完善后,陽明作為集大成者,開創了“姚江學派”,門下弟子開枝散葉,又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蔚為大觀。其學說還傳入日本、朝鮮等國,影響海外。
歷代名人對王陽明的評價很高,明代史家張岱說:“陽 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說:“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清代政治家曾國藩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從眾多名家的評價不難看出,“陽明心學”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學說。而要了解、傳承、發揚“陽明心學”,就必須先了解王陽明這個人。只有如此,才能在當今時代,讓“陽明心學”更好地體現出他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基于此,特撰寫《王陽明傳》,力爭通過不同的角度,真實而又多方面展現王陽明一生的坎坷經歷、仕途沉浮、得失悲歡,以及在儒學思想上不斷轉變和完善的過程。希望本書能對喜歡“陽明心學”的朋友們有所裨益。
書摘/試閱
晉朝書法家王羲之,因為喜歡浙江山水風光,遷居到會稽山陰(今紹興)。傳到二十三代王壽,又從達溪遷居到余,從此就成了余姚人。
龍泉山下,縣城之北,有一戶王姓人家,戶主王倫,字天敘,號竹軒,是王壽的第八代傳人。王家房子是從農戶家租賃來的,雖然外表看起來很簡陋,但王家上下的男人誦讀文章,吟詩作對,也稱得上是書香門第。王倫酷愛先賢典籍,尤其喜歡《儀禮》《左傳》《史記》等,所寫的文章簡潔古雅而有法度,詩詞歌賦揮筆而成,著有《竹軒稿》《江湖茶稿》若干卷。王倫的兒子王華,字德輝,號實庵、海日翁。因其曾經就讀于龍泉山中,所以人們又稱他為龍山先生。
王華的結發妻子鄭氏,懷孕十四個月了,然而肚里的孩子還沒有出世的跡象,這可急壞了公公王倫和婆婆岑氏。大家擔憂、焦慮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各自心中暗暗祈禱。明憲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岑氏和往常一樣早早人睡,半夜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在夢中,她看到位身穿紅衣的天神,帶著一眾仙女,在散發祥光的云朵中鼓瑟吹笙。其中有位仙女,懷抱一小孩徑自來到自己面前,將小孩放在自己懷中。岑氏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小孩突然哇哇大哭起來。這一哭把岑氏從睡夢中驚醒,她迷糊中隱約聽到隔壁兒媳婦鄭氏房中傳來嬰兒的啼哭聲。不一會兒,家人跑來報信,少夫人生了一個男孩。
王陽明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就此開始了。因為岑氏所夢祥云送子,祖父王倫給孩子取名為王云,并給他們居住的地方取名為“瑞云樓”。這個故事,記載在《明史》和王陽明弟子錢德洪編撰的《王陽明年譜》中:“先生母親懷胎十四個月,在祖母岑氏'神仙駕祥云送子’的夢中,先生誕生。”
王陽明三歲時(1474年),還沒有開口學說話,王華和鄭氏都非常著急。王倫反而十分自信地安慰兒子兒媳說,“貴人語遲”這孩子將來說不定有大出息。
可是到五歲時(1476年),王陽明依然不會說話。據《王陽明年譜》記載,這年有個神僧路過,看到王陽明后,摸著小陽明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王倫聽說這事后,想到孩子云中降生,取名王云就是將神仙送子的夢說破了,于是根據《論語·衛靈公》里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將王云改名為王守仁。說來也怪,改名后不久,王陽明就開口說話了,而且,還能夠背誦王倫之前誦讀過的書。從此,王陽明就跟隨祖父,朝夕讀書,吟詩作對。
然而,小孩貪玩是天性。七歲那年(1478年)在祖父那學會了象棋后,王陽明沉迷其中,久而久之影響到讀書。母親鄭氏擔心他荒廢學業,多次教誨他仍不能有所收斂,終于有一次母親脾氣爆發,將象棋扔到了河中。當時的王陽明竟然沒有哭鬧,反而寫了一許《哭象棋詩》:“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馬行千里隨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炮響一聲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揪。
誰也不曾想到,七歲的孩子,已經能寫詩了。雖然一股打油、調侃的味道,但對小孩而言,這有模有樣的七律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