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79折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我需要開刀嗎? :骨科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2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80%的人類,一輩子至少會經歷一次背痛發作!
當我們談到背痛
你是脊椎問題,還是肌肉發炎?
不要讓自己白白挨一刀!

行醫30年,至今完成脊椎手術量超過8,500台!
台灣骨科醫界中首位專精發展頸椎外科醫療先驅
長庚醫院脊椎骨科權威——牛自健
教你判斷背痛原因,免去無謂開刀之苦
一本給患者自我覺察、讓醫者重新審視診斷的衛教之書

下背疼痛是現代文明病,上班久坐不動、低頭滑手機等工作與休閒型態的改變,讓人人都有背痛而坐立難安的經驗。尋診求醫診斷,「開刀」貌似一勞永逸的做法,但人體脊椎與神經縱聯複雜,若無法全面性地了解背痛的成因,貿然進行手術,恐怕不僅冤枉挨刀,還可能無法「刀到」病除,甚至留下難以逆轉的後遺症。

要如何知道自己的背痛、肩頸不適,是攸關脊(頸)椎或僅僅只是肌肉發炎?行醫近三十年,擁有豐富頸椎外科手術、脊椎退化性病變診斷等經驗,牛自健教授不僅是長庚醫院骨科權威,也是良知醫者,他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佐以實際病例,引導有上下背痛困擾的患者,在進入診間前,可以先透過文字描述、其他患者的經歷,自我觀察:從背痛下肢痛/後頸痛/上肢痛的成因、區分方法、治療的選擇、疾病的預防或防止惡化……從而獲得完整且基礎的醫學知識,面對眼前的脊椎疾病,和醫者一同進行有效的治療,確認手術的必要性,進而改善日常生活。

「若能改善人們對背痛或肢體症狀發生的可能原因的常識,加強基層非專科但相關醫療從業人員對此問題的認知……減少診斷錯誤的機會,甚至亦可避免不必要或太早的脊椎手術的施行,亦自然減少了不良術後反應的機會。……建立正確的觀念,希望因此大部分的病患都能得到正確的診斷與有效的治療,才是醫療的最大目標。」——牛自健(本書作者)

﹌﹌﹌﹌﹌﹌﹌﹌﹌﹌﹌﹌﹌﹌﹌﹌﹌﹌﹌﹌﹌
#牛醫師金句1
下背痛與下肢不舒服症狀,是許多完全不同構造病變的共同症狀。
如何正確地對病人的病痛做出正確的最終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決定了正確的治療方法,會決定是否能有效解決病痛。
﹌﹌﹌﹌﹌﹌﹌﹌﹌﹌﹌﹌﹌﹌﹌﹌﹌﹌﹌﹌﹌
#牛醫師金句2
下背痛與下肢疼痛的可能不只腰椎退化的原因,
也要排除肌肉發炎、髖關節或膝關節病變等其他可能性。
﹌﹌﹌﹌﹌﹌﹌﹌﹌﹌﹌﹌﹌﹌﹌﹌﹌﹌﹌﹌﹌
#牛醫師金句3
不是影像結果中的不正常,就是病人症狀的原因。
有的只是過去經歷過的生活、工作或遇到的外力傷害事件,
所累積產生的身體構造上的變化。
﹌﹌﹌﹌﹌﹌﹌﹌﹌﹌﹌﹌﹌﹌﹌﹌﹌﹌﹌﹌﹌
#牛醫師金句4
過早安排或過度依賴檢驗做為診斷依據,
可能忽略了前段的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
﹌﹌﹌﹌﹌﹌﹌﹌﹌﹌﹌﹌﹌﹌﹌﹌﹌﹌﹌﹌﹌
#牛醫師金句5
下背痛直接當作骨骼異常,
接受手術治療後,不僅症狀沒改善,
卻造成因手術的肌肉傷害與無法挽回的副作用!
﹌﹌﹌﹌﹌﹌﹌﹌﹌﹌﹌﹌﹌﹌﹌﹌﹌﹌﹌﹌﹌
#牛醫師金句6
診斷SOP——
看:看病人走路的樣子
問:詢問病人症狀
觸:有系統的理學檢查
檢:X光、核磁共振、電腦斷層、骨骼掃瞄……
﹌﹌﹌﹌﹌﹌﹌﹌﹌﹌﹌﹌﹌﹌﹌﹌﹌﹌﹌﹌﹌
【好評推薦】
我認識超過五十年的牛自健醫師,永遠堅持做對的事:找到對的病因,進行對的治療。
——施昇輝(暢銷財經作家)

此書內容充實,貼近臨床,不僅是一本很實用的背痛衛教書籍,對第一線的臨床醫師及年輕資淺的脊椎外科醫師也有很大的助益。
——陳文哲(前任台北市中山醫院院長)

這是一本病家必須閱讀的書籍。……在「我需要開刀嗎?」的關鍵時刻,花費一些時間和精神來閱讀本書是絕對值得的投資!
——陳英和(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台灣骨科醫學會前理事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牛自健

學經歷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林口長庚醫學中心骨科部脊椎外科專科訓練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雪城健康科學中心脊椎外科研究員
美國鳳凰城貝瑞神經中心神經脊椎外科臨床觀察員
林口長庚醫學中心骨科部副部長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定教授
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台灣骨科醫學會常務監事
台灣骨科醫學會理事
亞太脊椎外科醫學會台灣代表

專長
脊椎退化性病變、感染、腫瘤及外傷的手術醫療、脊椎微創手術、頸椎各種病變的手術醫療。

治療經驗
中華民國骨科醫界中首位專精發展頸椎外科醫療的先驅;自從總醫師訓練結束,就專注於脊椎外科的學習與治療,截至目前為止手術量超過8500台(2001年~2024年8月)。

【推薦序1】
我不懂醫學,但我懂牛醫師
◎施昇輝(暢銷財經作家)
我從初中一年級,十三歲的時候,就認識牛自健醫師了。我和他初中同班三年,高中同班一年,大學同校四年,然後這幾年每三個月聚餐一次到現在。他的朋友中,或許我出的書最多,所以當他邀我為這本書寫序時,我就當仁不讓、義不容辭了。
我想花比較多的篇幅來談牛自健這個「人」,而不是牛自健「醫師」。醫術再精,若沒有從病人角度出發的同理心,他就只是讓人佩服,不會讓人尊敬。牛自健就是一個讓人佩服,也讓人尊敬的好醫師。
他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認真」、「專注」。猶記得我們在台大一年級的時候,他念醫學院,我念商學系。某個段考的前夕,我到學校總圖書館K書。我一進去,就立刻找了一個空位坐下,沒想到隔壁就坐著牛自健,正在燈下認真讀書。我想不該打擾他,也就沒和他打招呼,逕自準備的課業。念了兩個小時之後,已覺疲累,就想起身回家,看他仍目不轉睛地念書,我決定也不和他說再見,就直接走了。後來跟他提起這件事,他說他完全不知道我坐在他旁邊。
畢業退伍後,他就進了長庚醫院骨科服務迄今,堅持站在第一線為普羅大眾服務。我的父母晚年只要是遇到行動上的問題,我都是帶他們去給牛醫師看診。有趣的是,常常在候診時,碰到其他的同學也帶長輩來,還可以敘敘舊,宛若小型同學會。
若有朋友遇到骨科問題,我都會推薦他們去掛牛醫師的診。不過,有時這些朋友會跟我抱怨,因為他永遠都是滿診,根本掛不到。慕名的病人太多,所以他早上的門診經常到下午兩點都還無法結束。
比較特別的抱怨是,曾有一位朋友帶扁平足的兒子去請他照X光,希望能拿到無須當兵的診斷書。結果拍出來的角度離免疫標準差○.五度。我的朋友請他四捨五入,但牛醫師堅持不肯。這個小故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實事求是」與「一絲不苟」。
他常說,醫院不是「服務業」,因為醫師的職責是「治好」病人,不是「討好」病人。這個態度就體現在他不輕易為病人做開刀決定的醫療理念上,而不同於現代醫病希望立竿見影的主流想法。
因為他的專長是脊椎外科,所以他的病患多半是因為下背痛來求診。有些確實是脊椎病變造成,但很多時候也可能只是因為肌肉發炎。從X光照片中,很難確認肌肉發炎,但很容易看出脊椎的異常。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脊椎在長期使用下的生理變化,但醫病都不該據此認為手術是唯一的選項。
牛醫師寫這本書的動機,就是希望導正這個觀念。術後常有病人反映並未改善,顯然病因並非脊椎,但手術本身多少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反而可能會衍生新的問題。
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有下背痛困擾的讀者,不要太早自作主張,或許只是庸人自擾,也希望提醒專科醫師,不要匆促做判斷,而該多方求證,才能給病人做最適當的診治。
這本書難免有很多醫學上的專業術語,但牛醫師也舉了很多生動的病例,提供可能有相同病痛的讀者,有一個可以做自我比對的機會。只要有一個病例跟你或你的家人類似,這本書就對你有莫大的價值,一來可以避免無謂的醫療,二來可以對症下藥,讓你或你的家人遠離下背痛的困擾。
我認識超過五十年的牛自健醫師,永遠堅持做對的事:找到對的病因,進行對的治療。

【推薦序2】
正確診斷的重要性——推薦《我需要開刀嗎?》
◎陳文哲(前任台北市中山醫院院長)
脊椎骨俗稱「龍骨」,脊椎骨周圍有肌肉、韌帶,脊椎骨內有神經,健全的脊椎讓人可以直立行走、運動、工作及四肢活動自如。一旦脊椎有病變,不僅會引起背部(從頸部到尾椎)疼痛,若傷到神經可能造成走路不穩、四肢酸麻、疼痛、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或癱瘓。八○%的人都曾經有下背痛,四○%的人都曾經有坐骨神經痛,而下背痛也是四十五歲以下的人無法工作最常見的原因。數十年前曾有演藝人員因脊椎手術的爭議,造成許多人對脊椎手術諱疾忌醫,而延誤病情,但也讓眾人增加對脊椎手術可能風險的認知。近十幾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脊椎手術蓬勃發展,脊椎手術的病患也日益增加。
牛自健教授在脊椎外科領域從事臨床服務(看門診及開刀)、教學及研究三十年,個性耿直、循規蹈矩、仁心仁術,是脊椎外科領域的名醫及專家。牛教授在臨床上看到有些病人因為診斷錯誤,接受錯誤的治療甚至手術,有些雖然需要手術,但卻做了不適當及不必要的處置。第一線非脊椎專科的醫師,甚至年輕資淺的脊椎外科(包括神經外科)醫師也沒有正確的認知,面對脊椎病患,沒有詳細問診及確實完整的理學檢查(包括神經學檢查),單憑X光或MRI就做診斷及開刀,有感而發,於是著手撰寫這本《我需要開刀嗎?如何正確診斷背痛及肢體麻痛》。
相對於較僵硬的胸椎(前有胸骨及兩側肋骨聯結),頸椎及腰椎活動度較大,容易受傷或退化。臨床上脊椎的病變以頸椎及腰椎較常見,所以書中著重於下背痛及頸部疼痛的原因、診斷、治療及術後的復健。
造成頸部疼痛或背痛,除了脊椎本身可能的病變以外,也有可能是脊椎外的原因。如主動脈剝離或膽囊炎都可能引起劇烈背痛,臀部疼痛無法行走,必須檢查有無髖關節病變?坐骨神經痛必須排除是否梨狀肌症候群或帶狀皰疹?肩部疼痛必須釐清是肩關節或頸椎病變?手麻痛必須確認是否腕隧道症候群或延遲性尺神經病變?即使脊椎病變,除了脊椎本身外,脊椎周圍的韌帶、肌肉、脊椎管內的神經都可能造成臨床症狀,而且除了外傷及退化外,腫瘤及感染也是可能的原因。所以牛教授強調診斷脊椎病變必須整個人評估。
本人在脊椎外科領域服務超過四十年,看過無數脊椎病患,也開過數萬例脊椎手術,發現錯誤的選擇病人及不適當的手術是造成手術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完全認同牛教授一直強調正確診斷的重要性。因此書中花了很多篇幅闡述背痛的原因,如何診斷及適當的治療。正確的診斷必須:
(一)詳細的病史詢問;
(二)紮實的理學檢查(包括神經學檢查);
(三)足夠的影像檢查;
(四)必要的抽血檢查。
而且影像檢查必須與臨床症狀相符才能據以診斷及治療,因為沒有症狀的成年人做CT或MRI檢查,假陽性比例約為三十五%。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微創手術的趨勢,脊椎外科手術的器械、設備及醫材不斷演進創新,但基本的手術原則及手術適應症皆沒有改變,正確的診斷還是最根本的,必須根據正確的診斷做精準的治療,絕大部分的脊椎病變均可用保守治療。手術適應症包括:
(一)保守治療無效;
(二)嚴重的或進行性神經缺失;
(三)嚴重脊椎畸形或不穩定。
牛教授根據其專業的知識及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語重心長地闡述正確診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此書內容充實,貼近臨床,不僅是一本很實用的背痛衛教書籍,對第一線的臨床醫師及年輕資淺的脊椎外科醫師也有很大的助益。即使本人讀了這本書也獲益良多,值得大力推薦。
 
【推薦序3】
讓每一個脊椎開刀都拔苦與樂
◎陳英和(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台灣骨科醫學會前理事長)
對於脊椎退化性疾病的患者,「我需要開刀嗎?」真是大哉問。一般人對於脊椎開刀的擔心可能是會不會傷到神經、造成癱瘓等,其實以現今手術技術的進步,這樣的併發症已是不多見。反而是過度診斷、過度治療,造成手術的浮濫,讓病人承受不必要的手術過程、風險、併發症和花費,更令人憂心忡忡。如何讓每一個脊椎開刀都是為所當為、拔苦與樂的手術,才是目前重要的課題。
就此而言,正確的術前診斷評估,以及手術術式的選擇極其關鍵。當脊椎退化的患者面臨要不要開刀時,醫師和病人都必須要先確認兩件事情:
(一)痛源是否真的來自脊椎上被認定的病變部位?
(二)是否到了值得手術的時刻?
前者和退化的病理生理學有關。幾乎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可在影像學上看到脊椎退化的變化,但是,其實這些變化在大多數人卻都沒有症狀。如果輕易地就把病人的背痛與肢體麻痛,指陳為所見的脊椎退化所造成,一定淪為過度診斷,並導致過度治療。對此,牛教授在書中有甚為詳盡的闡述和強調—務必要釐清病痛原因,確定病源來自脊椎的退化性病變,方可考慮脊椎手術。
後者則因為很多病人對手術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以為只要忍著挨一刀,承受一點開刀之苦,一切問題從此都可以解決。其實,以椎體融合為大宗的脊椎手術,雖然會讓病患得到一個穩定的脊椎,暫時解決疼痛,但手術方式和過程,無可避免地也常會在術後造成脊椎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鄰近關節破壞等不可逆的變化,與不可忽視的代價,絕對不是如病人所期待,術後就可以重新得到一個年輕健康的脊椎,更不論還會碰上感染、鋼釘鬆脫等併發症。面對這樣的脊椎手術的本質,醫師和患者必須要確認脊椎的病痛,已經嚴重到值得承受這樣的風險和代價,才可考慮手術的施行。牛教授書中闡述保守療法的重要性,融合固定手術的缺點,都是要教讀者慎候手術時機、慎選手術方式。
這是一本病家必須閱讀的書籍。固然醫師應讓他的病人在術前就了解上述脊椎手術的基本原則,但是在現今的醫療環境之下,病人實在無法在時間有限的門診時段獲得這些知識;亦不可能從漫無頭緒、浩瀚如海,又或偏頗不實的網路資料自行攫取相關的課程,這時候本書就可以提供最大的幫助。牛教授以民眾易懂的文字、精采的病例、深入淺出的撰寫,引導病家進入脊椎疾病的病理生理學、症狀學、診斷學、治療學,及復健與預防醫學的領域,讓病患獲得完備而正確的醫學知識,來面對眼前的脊椎疾病。在「我需要開刀嗎?」的關鍵時刻,花費一些時間和精神來閱讀本書是絕對值得的投資!
牛教授精湛的醫術、豐富的學養,近幾年來除了擔任醫學院教授,醫院科部主管,更承擔了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重責大任,帶領全台灣脊椎外科的發展。專業領域之外,牛教授更花費寶貴的時間精神撰寫了這本「就醫寶典」,填補醫病互動的不足,匡正現代醫療的謬誤,嘉惠更多病患,也讓年輕醫師多所學習,在在顯現教授醫者父母心的情懷,以及醫人醫國的使命感。
期望本書的出刊和傳閱,能夠讓所有的病人享有進步的現代醫療科技,而避開不必要的手術、不該發生的併發症。

目次

推薦序|我不懂醫學, 但我懂牛醫師◎施昇輝

正確診斷的重要性——推薦《我需要開刀嗎?》◎陳文哲

讓每一個脊椎開刀都拔苦與樂◎陳英和

前 言

第一章|寫書的動機

第二章|下背痛的時代背景

第三章|下背痛的原因?

第四章|如何區分下背痛或下肢疼痛真正的原因為何?

第五章|該如何正確治療下背痛?

第六章|脊椎病變治療方法的選擇——保守或是手術

第七章|術後的復健

第八章|如何預防下背痛的發生與惡化?

第九章|後頸痛的問題不亞於下背痛

第十章|後頸痛的原因?

第十一章|如何正確診斷後頸痛與上肢症狀的病因?

第十二章|如何正確治療後頸痛與上肢麻痛的問題?

總 結

書摘/試閱

【推薦序1】
我不懂醫學,但我懂牛醫師
◎施昇輝(暢銷財經作家)
我從初中一年級,十三歲的時候,就認識牛自健醫師了。我和他初中同班三年,高中同班一年,大學同校四年,然後這幾年每三個月聚餐一次到現在。他的朋友中,或許我出的書最多,所以當他邀我為這本書寫序時,我就當仁不讓、義不容辭了。
我想花比較多的篇幅來談牛自健這個「人」,而不是牛自健「醫師」。醫術再精,若沒有從病人角度出發的同理心,他就只是讓人佩服,不會讓人尊敬。牛自健就是一個讓人佩服,也讓人尊敬的好醫師。
他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認真」、「專注」。猶記得我們在台大一年級的時候,他念醫學院,我念商學系。某個段考的前夕,我到學校總圖書館K書。我一進去,就立刻找了一個空位坐下,沒想到隔壁就坐著牛自健,正在燈下認真讀書。我想不該打擾他,也就沒和他打招呼,逕自準備的課業。念了兩個小時之後,已覺疲累,就想起身回家,看他仍目不轉睛地念書,我決定也不和他說再見,就直接走了。後來跟他提起這件事,他說他完全不知道我坐在他旁邊。
畢業退伍後,他就進了長庚醫院骨科服務迄今,堅持站在第一線為普羅大眾服務。我的父母晚年只要是遇到行動上的問題,我都是帶他們去給牛醫師看診。有趣的是,常常在候診時,碰到其他的同學也帶長輩來,還可以敘敘舊,宛若小型同學會。
若有朋友遇到骨科問題,我都會推薦他們去掛牛醫師的診。不過,有時這些朋友會跟我抱怨,因為他永遠都是滿診,根本掛不到。慕名的病人太多,所以他早上的門診經常到下午兩點都還無法結束。
比較特別的抱怨是,曾有一位朋友帶扁平足的兒子去請他照X光,希望能拿到無須當兵的診斷書。結果拍出來的角度離免疫標準差○.五度。我的朋友請他四捨五入,但牛醫師堅持不肯。這個小故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實事求是」與「一絲不苟」。
他常說,醫院不是「服務業」,因為醫師的職責是「治好」病人,不是「討好」病人。這個態度就體現在他不輕易為病人做開刀決定的醫療理念上,而不同於現代醫病希望立竿見影的主流想法。
因為他的專長是脊椎外科,所以他的病患多半是因為下背痛來求診。有些確實是脊椎病變造成,但很多時候也可能只是因為肌肉發炎。從X光照片中,很難確認肌肉發炎,但很容易看出脊椎的異常。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脊椎在長期使用下的生理變化,但醫病都不該據此認為手術是唯一的選項。
牛醫師寫這本書的動機,就是希望導正這個觀念。術後常有病人反映並未改善,顯然病因並非脊椎,但手術本身多少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反而可能會衍生新的問題。
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有下背痛困擾的讀者,不要太早自作主張,或許只是庸人自擾,也希望提醒專科醫師,不要匆促做判斷,而該多方求證,才能給病人做最適當的診治。
這本書難免有很多醫學上的專業術語,但牛醫師也舉了很多生動的病例,提供可能有相同病痛的讀者,有一個可以做自我比對的機會。只要有一個病例跟你或你的家人類似,這本書就對你有莫大的價值,一來可以避免無謂的醫療,二來可以對症下藥,讓你或你的家人遠離下背痛的困擾。
我認識超過五十年的牛自健醫師,永遠堅持做對的事:找到對的病因,進行對的治療。

【推薦序2】
正確診斷的重要性——推薦《我需要開刀嗎?》
◎陳文哲(前任台北市中山醫院院長)
脊椎骨俗稱「龍骨」,脊椎骨周圍有肌肉、韌帶,脊椎骨內有神經,健全的脊椎讓人可以直立行走、運動、工作及四肢活動自如。一旦脊椎有病變,不僅會引起背部(從頸部到尾椎)疼痛,若傷到神經可能造成走路不穩、四肢酸麻、疼痛、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或癱瘓。八○%的人都曾經有下背痛,四○%的人都曾經有坐骨神經痛,而下背痛也是四十五歲以下的人無法工作最常見的原因。數十年前曾有演藝人員因脊椎手術的爭議,造成許多人對脊椎手術諱疾忌醫,而延誤病情,但也讓眾人增加對脊椎手術可能風險的認知。近十幾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脊椎手術蓬勃發展,脊椎手術的病患也日益增加。
牛自健教授在脊椎外科領域從事臨床服務(看門診及開刀)、教學及研究三十年,個性耿直、循規蹈矩、仁心仁術,是脊椎外科領域的名醫及專家。牛教授在臨床上看到有些病人因為診斷錯誤,接受錯誤的治療甚至手術,有些雖然需要手術,但卻做了不適當及不必要的處置。第一線非脊椎專科的醫師,甚至年輕資淺的脊椎外科(包括神經外科)醫師也沒有正確的認知,面對脊椎病患,沒有詳細問診及確實完整的理學檢查(包括神經學檢查),單憑X光或MRI就做診斷及開刀,有感而發,於是著手撰寫這本《我需要開刀嗎?如何正確診斷背痛及肢體麻痛》。
相對於較僵硬的胸椎(前有胸骨及兩側肋骨聯結),頸椎及腰椎活動度較大,容易受傷或退化。臨床上脊椎的病變以頸椎及腰椎較常見,所以書中著重於下背痛及頸部疼痛的原因、診斷、治療及術後的復健。
造成頸部疼痛或背痛,除了脊椎本身可能的病變以外,也有可能是脊椎外的原因。如主動脈剝離或膽囊炎都可能引起劇烈背痛,臀部疼痛無法行走,必須檢查有無髖關節病變?坐骨神經痛必須排除是否梨狀肌症候群或帶狀皰疹?肩部疼痛必須釐清是肩關節或頸椎病變?手麻痛必須確認是否腕隧道症候群或延遲性尺神經病變?即使脊椎病變,除了脊椎本身外,脊椎周圍的韌帶、肌肉、脊椎管內的神經都可能造成臨床症狀,而且除了外傷及退化外,腫瘤及感染也是可能的原因。所以牛教授強調診斷脊椎病變必須整個人評估。
本人在脊椎外科領域服務超過四十年,看過無數脊椎病患,也開過數萬例脊椎手術,發現錯誤的選擇病人及不適當的手術是造成手術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完全認同牛教授一直強調正確診斷的重要性。因此書中花了很多篇幅闡述背痛的原因,如何診斷及適當的治療。正確的診斷必須:
(一)詳細的病史詢問;
(二)紮實的理學檢查(包括神經學檢查);
(三)足夠的影像檢查;
(四)必要的抽血檢查。
而且影像檢查必須與臨床症狀相符才能據以診斷及治療,因為沒有症狀的成年人做CT或MRI檢查,假陽性比例約為三十五%。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微創手術的趨勢,脊椎外科手術的器械、設備及醫材不斷演進創新,但基本的手術原則及手術適應症皆沒有改變,正確的診斷還是最根本的,必須根據正確的診斷做精準的治療,絕大部分的脊椎病變均可用保守治療。手術適應症包括:
(一)保守治療無效;
(二)嚴重的或進行性神經缺失;
(三)嚴重脊椎畸形或不穩定。
牛教授根據其專業的知識及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語重心長地闡述正確診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診斷背痛與肢體麻痛,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此書內容充實,貼近臨床,不僅是一本很實用的背痛衛教書籍,對第一線的臨床醫師及年輕資淺的脊椎外科醫師也有很大的助益。即使本人讀了這本書也獲益良多,值得大力推薦。
 
【推薦序3】
讓每一個脊椎開刀都拔苦與樂
◎陳英和(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台灣骨科醫學會前理事長)
對於脊椎退化性疾病的患者,「我需要開刀嗎?」真是大哉問。一般人對於脊椎開刀的擔心可能是會不會傷到神經、造成癱瘓等,其實以現今手術技術的進步,這樣的併發症已是不多見。反而是過度診斷、過度治療,造成手術的浮濫,讓病人承受不必要的手術過程、風險、併發症和花費,更令人憂心忡忡。如何讓每一個脊椎開刀都是為所當為、拔苦與樂的手術,才是目前重要的課題。
就此而言,正確的術前診斷評估,以及手術術式的選擇極其關鍵。當脊椎退化的患者面臨要不要開刀時,醫師和病人都必須要先確認兩件事情:
(一)痛源是否真的來自脊椎上被認定的病變部位?
(二)是否到了值得手術的時刻?
前者和退化的病理生理學有關。幾乎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可在影像學上看到脊椎退化的變化,但是,其實這些變化在大多數人卻都沒有症狀。如果輕易地就把病人的背痛與肢體麻痛,指陳為所見的脊椎退化所造成,一定淪為過度診斷,並導致過度治療。對此,牛教授在書中有甚為詳盡的闡述和強調—務必要釐清病痛原因,確定病源來自脊椎的退化性病變,方可考慮脊椎手術。
後者則因為很多病人對手術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以為只要忍著挨一刀,承受一點開刀之苦,一切問題從此都可以解決。其實,以椎體融合為大宗的脊椎手術,雖然會讓病患得到一個穩定的脊椎,暫時解決疼痛,但手術方式和過程,無可避免地也常會在術後造成脊椎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鄰近關節破壞等不可逆的變化,與不可忽視的代價,絕對不是如病人所期待,術後就可以重新得到一個年輕健康的脊椎,更不論還會碰上感染、鋼釘鬆脫等併發症。面對這樣的脊椎手術的本質,醫師和患者必須要確認脊椎的病痛,已經嚴重到值得承受這樣的風險和代價,才可考慮手術的施行。牛教授書中闡述保守療法的重要性,融合固定手術的缺點,都是要教讀者慎候手術時機、慎選手術方式。
這是一本病家必須閱讀的書籍。固然醫師應讓他的病人在術前就了解上述脊椎手術的基本原則,但是在現今的醫療環境之下,病人實在無法在時間有限的門診時段獲得這些知識;亦不可能從漫無頭緒、浩瀚如海,又或偏頗不實的網路資料自行攫取相關的課程,這時候本書就可以提供最大的幫助。牛教授以民眾易懂的文字、精采的病例、深入淺出的撰寫,引導病家進入脊椎疾病的病理生理學、症狀學、診斷學、治療學,及復健與預防醫學的領域,讓病患獲得完備而正確的醫學知識,來面對眼前的脊椎疾病。在「我需要開刀嗎?」的關鍵時刻,花費一些時間和精神來閱讀本書是絕對值得的投資!
牛教授精湛的醫術、豐富的學養,近幾年來除了擔任醫學院教授,醫院科部主管,更承擔了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重責大任,帶領全台灣脊椎外科的發展。專業領域之外,牛教授更花費寶貴的時間精神撰寫了這本「就醫寶典」,填補醫病互動的不足,匡正現代醫療的謬誤,嘉惠更多病患,也讓年輕醫師多所學習,在在顯現教授醫者父母心的情懷,以及醫人醫國的使命感。
期望本書的出刊和傳閱,能夠讓所有的病人享有進步的現代醫療科技,而避開不必要的手術、不該發生的併發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