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藏匿於深山中的原夢農場
一窺神秘的賽德克族歲時祭儀
豐富的故事、照片
展現最真實的賽德克族飲食以及文化
「在已經不可考的賽德克族歷史紀錄裡,我們的祖先來
自中央山脈牡丹岩山區的PUSU( 根源)Qhuni( 樹木),那裡是
相傳中最初的發源地。這段時期,也可以說是神話的起源
期,流傳下了許多的傳說故事。」
台灣,是一座面積達36000多平方公里的多山島嶼。全島六成以上的土地,都被森林覆蓋。就連山地面積也占到全島總面積的46.73%。
在這些山林中埋藏者的,可不只有花鳥魚蟲與自然風光,還有台灣各原住民族的語言、祭儀、飲食…等獨特的文化,和他們世代傳承的傳說與存有他們記憶的家鄉。
賽德克族,是台灣的原住民族之一,廣泛的分布於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的歷史悠遠,大約在300年前部分族人脫離泰雅族,逐漸形成屬於賽德克族自己的獨特文化。
賽德克族人也從很早就意識到自己跟泰雅族的不同。但是當時的人們還是習慣性地,將泰雅族以及賽德克族劃分到一起。但是隨著賽德克族人族群認同的加強,再加上基於對德克達雅、都達、德魯固三個語群共同歷史的認同。賽德克族人遂發起了「賽德克族正名運動」,並成功地在2008年4月正名成功,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的一員。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眉溪部落,便是賽德克族的其中一個居住地。作者王孝良先生便是曾居住於眉溪部落的賽德克族的一員。從103年之後便返回眉溪部落繼承家業,經營著位於眉溪部落中的「原夢觀光農園」。
並希望以此改變主流社會對於賽德克族飲食的傳統印象,同時也可以藉著美食吸引來各地的旅人,向世界展示那獨屬於賽德克族的、令他感到驕傲的,賽德克族獨特的文化內涵。
同時眉溪部落的所在地有非常豐厚的自然資源,更曾是台灣蝴蝶的重要產地。光是南山溪夢谷地區,就有多達200多種的蝴蝶品種。加上各式獨特的、台灣最美的原始自然風光。這些都足以讓眉溪部落成為台灣最美、最獨一無二的世外桃源。
王孝良先生希望藉著這本書,向我們展示那些在學校課本之外,那些屬於賽德克族的飲食、服飾、居所、祭儀跟文化。以及眉溪部落和南山溪獨有的自然風光。將那些隱藏在山林間的美麗與人類共同的文化記憶,用這本書直接帶到你面前。
我們將那些真實且美麗的照片,小心翼翼地保存在這本書裡,為的就是想與您一同 欣賞。所以趕快買一本回去吧!
厭倦了鋼筋水泥、車水馬龍的你,絕對會需要一本這樣的書籍,讓它能在閒暇之餘陶冶你的內心。
20道傳統賽德克手作料理,體驗台灣最美的傳統文化
精選20道賽德克族的傳統美食,每一道都是傳承自賽德克族上百年的文化歷史,即使無法親身蒞臨賽德克族的土地,也能在家體驗最純正的賽德克料理。
小米,再以麥跟大米為主食的現代台灣,是一種比較少見的作物。但在古代的台灣,小米卻是賽德克族人賴以為生的主食之一。
這本書裡面有多樣由小米製程的料理,讓吃慣了飯麵的你,偶爾也能換換口味。一起品嘗這現代少見的主食吧!
山林裡的食材,原始風味的絕美展現
使用大量台灣特有野菜,能夠更加突現料理風味、特色。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也能一品山野間最自然、原始的美味。
賽德克族的飲食文化,一直是以就地取材為主。因此很常會使用一些,現代都市人日常生活中少見的食材。
例如溪魚筍湯,選用的都是山林間最天然的新鮮食材。溪魚就是苦花魚,是都市中少見的魚類,卻是台灣山地溪流中一種非常常見的魚種。苦花魚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肉質鮮美甘甜,配上鮮筍一起熬煮成湯…。您一定要試試!
豐富詳盡的故事,跟作者一同探秘賽德克族世居地
讓您一起跟著作者,一起體驗賽德克族的傳統文化與祭儀,將美好的記憶用文字紀錄的方式,帶您一起參與,那些屬於賽德克族的獨特文化內涵!
賽德克族的組訓GAYA便是一個很特別的文化。GAYA是賽德克人凝聚部落意識的一種方式,也是維持社會運轉的利器。
GAYA裡記載了很多的倫理道德跟生活規範,確保著部落社會的正常運作,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專屬於賽德克族的道德系統。
實地取材,最真實的照片呈現
所有的照片都是現場拍攝。展現台灣最原始的山川、溪流。不知道賽德克族的傳統居所長甚麼樣子?沒關係,本書將以照片原樣呈現屬於賽德克族的獨特居所!
坐落在南山溪畔的眉溪部落,至今還保留著大量賽德克族的傳統屋舍。潺潺流過的溪水,也為他們帶來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再往上走一點的夢谷瀑布,更是台灣最美的幾個瀑布之一。湍流的河水順著地勢傾瀉而下,在山谷間留下一抹白玉般的印記。搭配上四周鬱鬱蔥蔥的樹林,絕對是值得你一看的絕美景觀!
多位知名人士重磅推薦!!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 尹彙武
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兼工業設計系系主任 李東明
南投縣原住民族行政局代理局長 林婷玉
南投縣縣長 許淑華
TuPang地坊餐廳主廚 張皓福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 黃志弘
台灣客家美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詹志強
南投縣烹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潘岱儒
料理夢想家 潘瑋翔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王孝良 (Iyung Sapu)
簡歷:
身為台灣少數民族賽德克族人,一直希望能夠改變外界對於我們族群餐飲的刻板印象,所以於103年退伍後就返鄉接家業所經營的餐廳原夢觀光農園,擔任廚藝總監一職。從以前桌餐的概念,慢慢改變成現今的精緻料理。
原夢觀光農除了餐飲,也擁有專屬賽德克文化歷史導覽也是台灣最富有蝴蝶生態產地;現在更為了提倡食農教育及面對食安問題,我們引進泰國COOKING SCHOOL的概念,打造一間餐飲學校,讓來訪旅客不僅可以嘗到傳統料理也可了解蔬食的來源及親手做料理的體驗,這樣不僅吃的開心、玩得開心更重要是食的安心。
學歷:
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
嶺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現職:
南投縣烹飪任商業同業公會/理事
原夢觀光農園民宿/負責人
序
回家,傳承文化的模樣
103年,是在我的人生之中,遭遇重大選擇的一年。從研究所畢業後,一直到當完兵退伍。「賺錢」成為了我當時唯一的念頭。但是要在哪裡賺錢?當時的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出國工作、一個是選擇回家。
既然我現在還在為部落努力。所以是的,當時我選擇回到家裡,協助王媽經營餐廳。一開始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和目標,就只是為了家人,所以才選擇了回到山上生活。
就這樣在部落過了三年,這三年間我改變了想法。
回到部落除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相處之外,和耆老以及族人間,也有了更多的接觸。這也是我第一次開始認真地認識賽德克的文化,於是便開始有了想要將文化傳承下去的決心。
在這些年裡,我也一直用料理,傳遞賽德克族的飲食文化。但是很多部落耆老都已經不在了。以前也沒有文字能記錄,因此一切靠的都只能是口傳。當然不只是料理,現在還能聊聊關於GAYA的人也不多了。還好王爸和王媽知道的還不少,於是我便想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家族,也能透過他們認識更多的賽德克族文化和飲食。
而在我來看,文化也沒有一個正確答案。回家的這幾年,我所理解的文化就是一個家庭生活的模式,於是我開始學著,把好的文化傳承。至於那些不好的,就讓它停留在那一代吧!
當然,隨著餐廳逐漸地經營起來,料裡也愈做愈多。於是我開始認識到,料理是無國界的,更沒有什麼族群分別,所以也沒有什麼真正的輸贏。飲食文化是耆老們留下的生活痕跡,我只想認真地將原住民的家常菜色傳承下去,讓下一代不要忘記屬於原住民的美好味道。如果還能的話,那就讓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吧!
我總說:「知足,是生活的根本」。而我們賽德克族的精神就是滿足和分享。美味以外,還要懂得分享。而這,也影響了現在的我。
因此在最後,我也把家族曾經留下的印記,藉著這本書,將它們分享給你。
作者-王孝良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序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在文化部的指導下,推動飲食文化結合地方創生,攜手民間的在地力量,支持地方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本館以臺灣文化價值與方向,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落實創意美學。尤其是在全球化趨勢中,臺灣本土的文化、生態之獨特性、多樣性,在永續地球環境的共同議題下,更顯珍貴與重要。而這和孝良正在將賽德克族的文化和飲食結合,更推向生活的事情,不謀而合。
孝良的料理所帶來的,不只是美味而已。我常說料理是文化的體現之一,如同各種藝術一樣感動人心。孝良將賽德克族文化注入在他的料理之中,對於傳統飲食文化的調查爬梳,然後將傳統文化發揚與融合創新,落實在料理、香料食材運用、食器、遊程、環境場域之中,我們在其間能感受到他所傳達的心意。
很多人對於賽德克族是陌生的,孝良誠懇地以他對家族的深刻情感與對於在地文化的調查紀錄,用相當有生活感的筆觸在撰寫這本《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透過文字和照片,向大家介紹早期的家屋、穀倉和獵寮,以及賽德克族群的飲食、衣著、居住等面向的文化內容,這些由部落耆老們留下的文化故事,是相當寶貴的文化遺產。書裡頭還收錄了孝良和母親江嬌媚攜手合作的食譜內容,包含載錄賽德克族傳統的料理和食材,更特別的是,孝良以他主廚的專業,將現代的食材和料理手法注入其中,用他的方式推動傳統菜色當代化,向普羅大眾推廣進入日常餐桌。邀請各位一起認識在這片土地上的原民文化之美。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 尹彙武
孝良的新書「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探索賽德克族的傳統飲食文化與歲時祭儀,展現了山林間豐富的生態資源及其與部落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細膩的文字與圖像介紹賽德克族人對歲時祭儀的珍視與傳承,並尊重大自然、循環使用自然資源。
孝良身為賽德克族的年輕一輩,為重新論述原住民飲食,返鄉接掌「原夢觀光農園」,將傳統料理轉化為精緻佳餚。書中詳述賽德克族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脈絡,也深入理解歷史並重新詮釋飲食,更將孝良與母親江嬌媚共同製作的,多道傳統與現代融合的食譜收錄其中。同時還介紹了賽德克族在山林中,包括建築特色、歲時祭儀及飲食習俗等各面向與自然共存的智慧。本書不僅是一段文化探索,更是讓人重新思考飲食意義的深度之作。
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兼工業設計系系主任 李東明
這幾年,年輕廚師的表現的很讓人期待,運用料理的手法,再發揮各種創意,讓飲食界更熱鬧,也持續邁向高峰。孝良也是我相當看好的年輕廚師,料理的技術不用說,創意和設計,也常常令人驚艷,我更欣賞他發揮自己做為賽德克族的身分,把部落的味道和家的滋味,都灌注在他的菜色之中。
關於原民的飲食文化,他太了解了,我很支持他將部落飲食帶給更多人認識。看到他完成了這本《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真的是替他感到高興。
飲食的發展,本來就建構在文化的脈絡上,他寫下了部落長輩們流傳的珍貴內容,讓這些再不紀錄就可能會消失的文化,有了存在的證明。孝良和同為廚師的母親江嬌媚女士,一起重現傳統飲食之外,也以現代的角度,賦予了原民料理更多的可能性和變化,豐富了整個臺灣飲食的樣貌。透過這本書,一窺賽德克族的神祕樣貌,看著他們如何活用取自大自然的贈與,建構生活,也跟著感受賽德克料理的野性和原味。
南投縣烹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潘岱儒
體驗賽德克族的味蕾與靈魂
賽德克族,以其豐富的文化傳承和對自然的尊敬著稱,他們的生活智慧、精神世界,甚至日常飲食都充滿著與天地共生的深厚意涵。本書不僅深入記錄了賽德克族的歷史與文化,更特別收錄了數道傳統食譜,讓我們能親自體驗這個族群的飲食之道。
賽德克族的料理簡單卻充滿風味,與自然環境緊密連結,每一道料理都在反映他們對山林的依戀與感恩。書中食譜以山林的珍貴食材為基底,精心挑選傳統的調味方式,讓讀者得以感受到賽德克族飲食中的純樸與深情。無論是香烤野菜、竹筒飯,還是獨特的野味燉湯,這些料理充分展現了賽德克族的烹飪智慧——以最少的加工,保留食材的原始風味和營養。每道食譜經過細緻的指導,讓現代廚房中的讀者也能輕鬆復刻出來。
這些菜色不僅美味,還蘊藏著賽德克族的飲食哲學。他們以尊重的態度面對自然,避免浪費食物,所有材料都取自大地,反映出一種與生態共存的思想。本書的食譜因此不只是美味的烹飪指南,還是賽德克族珍貴的生活智慧的體現。每當我們按照這些食譜烹調時,仿佛也在參與他們的文化傳承,感受他們代代相傳的珍貴價值。
本書的食譜部分既易於實踐,又有細膩的風味層次,無論對於料理新手還是美食愛好者來說,都能帶來一場意想不到的味蕾之旅。希望透過這些食譜,讀者能親身體驗賽德克族的飲食藝術,並從中獲得心靈的滋養。這本書無疑是認識賽德克族文化的佳作,更是美食愛好者不可錯過的饗宴之書。
料理夢想家 潘瑋翔
家的味道,是主廚味覺的基礎,而味道是通往記憶最短的途徑
初見孝良,是在田媽媽「記憶中的那一味」傳承新食代12強決賽的場合,看著處理小米醃肉的「太陽之手」,忙碌的孝良認真說著那雙經過外婆認證的手,是家族裡製作小米醃肉的指定傳承;好奇心使然,料理決賽的現場,硬是要孝良跟我握手,想要感受一下「太陽之手」的溫度!
果然,掌心的溫度真的比常人更高些!
隔年,拜訪了眉溪部落的賽德克族,南山溪畔的「原夢觀光農園」群蝶飛舞,家屋靜靜地矗立在山腰,彷彿守護著部落的族人,野芭樂樹象徵重視傳統教育外,其實也是止瀉良藥;生活的智慧處處可見。
喜聞此書《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的出版,讓我們得以窺見部落家族的傳承!他的文字勾勒族人文化的浪漫,是稀有的美麗。在閱讀的脈動中,思緒也隨之輕輕搖曳,舒服柔和,卻同時讓人感動。歲時更迭,期待孝良繼續用他的料理說著家族的故事。
TuPang地坊餐廳主廚 張皓福
展現食材的純粹和原味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是從電影開始認識賽德克族的。不過,我更幸運的是,由於曾經在廬山溫泉經營餐廳,這裡可說是賽德克族的大本營,因此,對於他們的料理和文化,有了更多認識的機會。
賽德克族料理的簡單,並非只是烹調手法單純,在我來看,是展現食材的純粹和最真實的滋味。認識了孝良之後,除了料理人之間的交流切磋,他也分享了許多關於部落和家庭故事,以及長輩們流傳給他的傳統料理。我相當欣賞他總是以賽德克族的料理作為基礎,但在料理表現上,卻又不失現代,將傳統和創新結合,而且更乾淨、衛生,相當符合現代飲食的習慣,接受度也就更高了。
這些年來,我看到孝良對於自己族群的認同以及付出,以及他在料理上的技術和想法,也終於等到他將家族部落的文化故事撰寫成書,更公開了自家的獨家菜譜。要能夠撰寫出一本同時蘊含著文化,且兼具實用的料理食譜,著實不易,透過這本書的文字認識賽德克族,也從GAYA中了解他們,再透過料理的製作,親近這個總是帶著神秘色彩的族群和文化。
台灣客家美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詹志強
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有史之前,即定居著各族原住民,傳說發源於中央山脈牡丹岩山區的的賽德克族,輾轉遷徙至霧社眉溪等地區,期間發展出了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與生活形式。
日治時期台北工業學校千千岩老師居台期間,在台踏查測繪了百餘部落家屋,留下無數測繪手稿、照片,對台灣各族原住民住宅形式作系統性調查研究,成為台灣南島部落傳統建築最珍貴的史料,臺北科大在2012年也完成了此手稿資料全集的出版。
百年來臺北科大與原住民部落的緣分,在現今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牽引下,進行了部落營造工作,與賽德克部落的善緣,更形深化。
部落青年王孝良先生,也在此部落營造過程,開啟他對族群文化、生態的調查記錄,撰寫成本書「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記錄了部落起源、生活文化、紡織技藝;孝良先生更以其資深廚師專長,對祖居環境進行了生態調查,可食地景溯源,記錄了民族傳統飲食與廚藝。盤點整理了各季節傳統美食,讓後人更具體深刻體會賽德克族群的生活內涵。在此恭賀孝良先生大作順利完成撰寫編輯,即將付梓,也向有志發揚族群文化的青年世代,致上敬禮!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 黃志弘
目次
—賽德克族最初的「發原地」
—我們說賽德克族語
—祖靈留下的GAYA
Chpter 02我們生活在南豐村眉溪部落
—依溪而生 南山溪
—建在地底下的半穴式家屋
—存糧的穀倉
—個人型獵寮打獵的居所
—消失的紋面文化和出草文化
Chpter 03賽德克族的生活模樣
—背上獵咒袋整裝出發
—織布背後的眼淚
—飲食生活的模樣
—經濟起飛生活的改變
Chapter04 歲時祭儀
—一年最重要的年祭和播種祭
—小米種植前播種祭
—小米收成時收穫祭
—來去工寮住一晚墾新祭
—秋冬時期狩獵祭和捕魚祭
—非固定式祭儀
Chapter05春日主食
小米龍葵粥
紅豆糯米飯
樹豆排骨湯
小米香蕉糕
Chapter06夏日野菜
大花咸豐草佐豆腐乳
大花咸豐草果凍
紫背草紅燒酸筍
原民天婦羅
夏日沙拉花園
清炒芋頭莖
Chapter07秋日暖湯
山當歸雞湯
腎蕨土肉桂雞湯
溪魚筍湯
Chapter08冬日辛香料與肉
小米醃肉
香烤馬告雞腿排&豬肋排
香烤溪魚佐馬告鹽
香烤鯖魚
鹽烤吳郭魚
飛鼠炒刺蔥
蝸牛炒刺蔥
書摘/試閱
【原文】
孔子行遊,馬逸食稼,野人①怒,縶其馬。子貢往說之,卑詞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乃使馬圉②往,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予不遊西海也,吾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馬而予之。
【原評】
人各以類相通。述《詩》《書》於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誤國也。馬圉之說誠善,假使出子貢之口,野人仍不從。何則?文質貌殊,其神固已離矣。然則孔子曷不即遣馬圉,而聽子貢之往耶?先遣馬圉,則子貢之心不服;既屈子貢,而馬圉之神始至。聖人達人之情,故能盡人之用;後世以文法束人,以資格限人,又以兼長望人,天下事豈有濟乎!
【注釋】
①野人:郊外務農的人。
②馬圉(ㄩˇ):養馬的奴僕。
【譯文】
孔子出遊,途中馬兒掙脫韁繩,吃了農夫的莊稼。農夫很生氣,把馬逮住拘禁了起來。子貢前去,說了很多謙恭的話語,也沒能把馬兒要回來。
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話去勸說他,就好比以牛、羊、豬三牲來請野獸享用,以動聽悅耳的《九韶》來請飛鳥聆聽。」於是派馬奴前往。
馬奴對農夫說:「你不在東海之濱耕作,我也不是在西海出遊,但兩個地方的莊稼卻長得一樣,馬兒又怎麼能夠分得清這是你的莊稼地而不該去偷吃呢?」農夫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把馬兒還給了他。
【譯評】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在莊稼人面前談論《詩》《書》,這是迂腐的讀書人之所以誤國的原因。
馬奴的話固然有道理,但若這番話出自子貢之口,恐怕農夫仍然不會聽從。為什麼呢?因為子貢和農夫兩人的學識、修養相差甚遠,彼此本就心存戒備。
那麼孔子為什麼不首先派馬奴前去,而看子貢前往不阻止呢?如果一開始就讓馬奴前去,那麼子貢心中一定會不服。如今不但使子貢屈服,也讓馬奴得以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聖人通達人的本性,所以能使人盡其才。後世常以法令條文來約束人,以資歷來限制他人,以兼有所長來期望他人,如此做事怎會有成就呢!
明智部〈西門豹〉
【原文】
魏文侯①時,西門豹為鄴令②,會長老問民疾苦。
長老曰:「苦為河伯③娶婦。」豹問其故,對曰:「鄴三老、廷掾④常歲賦民錢數百萬,用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與祝巫共分其餘。當其時,巫行視人家女好者,云『是當為河伯婦』,即令洗沐,易新衣。治齋宮⑤於河上,設絳帷床席,居女其中。卜日,浮之西門豹河。行數十里乃滅。俗語曰:『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溺。』人家多持女遠竄,故城中益空。」豹曰:「及此時幸來告,吾亦欲往送。」
至期,豹往會之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里長、父老皆會,聚觀者數千人。其大巫,老女子也,女弟子十人從其後。豹曰:「呼河伯婦來。」既見,顧謂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不佳,煩大巫嫗為入報河伯:更求好女,後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有頃,曰:「嫗何久也?弟子趣之。」復投弟子一人於河中。有頃,曰:「弟子何久也?」復使一人趣⑥之。凡投三弟子。豹曰:「是皆女子,不能白事。煩三老為入白⑦之。」復投三老。豹簪筆磬折⑧,向河立待,良久,旁觀者皆驚恐。豹顧曰:「巫嫗、三老不還報,奈何?」復欲使廷掾與豪長者一人入趣之。皆叩頭流血,色如死灰。豹曰:「且俟須臾。」須臾,豹曰:「廷掾起矣。河伯不娶婦也。」鄴吏民大驚恐,自是不敢復言河伯娶婦。
【原評】
娶婦以免溺,題目甚大。愚民相安於惑也久矣,直斥其妄,人必不信。唯身自往會,簪筆磬折,使眾著於河伯之無靈,而向之行詐者計窮於畏死,雖驅之娶婦,猶不為也,然後弊可永革。
【注釋】
①魏文侯:戰國初魏國的國君,在位五十年,任賢使能,使魏成強國。
②鄴令:鄴地方的長官。鄴當時為北方重鎮,在今河北磁縣南。
③河伯:河神。
④三老、廷掾:三老是鄉里的官員,廷掾是官府裏的屬吏。
⑤齋宮:齋戒祭神的地方。
⑥趣:催促。
⑦白:告白,說明。
⑧簪筆磬折:像磬一樣彎著身子,拿著筆準備記錄,形容西門豹做出恭敬的樣子等待河伯的消息。
【譯文】
戰國魏文侯時,西門豹擔任鄴縣縣令,會見地方父老鄉親,詢問百姓有什麼疾苦。
鄉親們說:「百姓遭受的痛苦,是為河神娶媳婦。」西門豹詢問其中的原因,鄉親們回答說:「鄴縣的三老、廷掾每年向百姓徵收賦稅幾百萬錢,要用二三十萬錢去替河神娶媳婦,剩下的錢,他們就與祝巫分掉了。
每當到了為河神娶親的日子,祝巫就出來到處尋找,看到人家有漂亮的姑娘,說是應該給河神做媳婦,就讓她洗頭洗澡,更換新衣,在河岸上設立齋戒用的房子,掛上紅色的帳幕,床上鋪好席子,讓姑娘坐在中間。
然後占卜吉日,把床浮在水面上,漂行幾十里就沉到水裏。
民間傳說:『如果不給河神娶媳婦,大水來了,人就要被沖走淹死。』所以,這裏的人家大多數都帶著女兒逃到遠方去了。因此城中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西門豹說:「等到給河神娶媳婦的時候,希望你們來告訴我,我也想去送送親。」
河神娶親的那一天,西門豹來到河邊上。地方上的三老、官吏、里長、百姓們都趕到這裏,圍觀者有幾千人。那個大巫婆是個老婦人,有十個女弟子跟在她的後面。
西門豹說:「喊河神的新娘子到我這兒來。」西門豹一見河神的媳婦,回頭對三老、祝巫、鄉親說:「這姑娘不好看,有勞老巫婆替我報告河神,另外找個漂亮的姑娘,後天送給他。」立即派衙役抱起老巫婆投到河裏。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又說:「老婦人為何這麼久了還不回來?派一個弟子去催促她。」又將一個弟子投入河中。又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那個弟子為何這麼久了還不回來?」又派一個人下河去催促她。
總共投了三個弟子到河中。西門豹說:「去的都是女子,不能把情況說清楚,麻煩三老到河中去說明這事。」又把三老投到河裏。西門豹假裝恭恭敬敬地站在河邊等候,等了好久,旁觀的人都感到又驚又怕。西門豹回頭看看大家,說:「老巫婆、三老還不回來報告,怎麼辦呢?」
又想派一個差役和富豪再到河裏去催促,這些人都跪在地上磕頭,把頭都磕破了,血流滿地,面如死灰。西門豹說:「暫且等候片刻。」過了一會兒,西門豹又說:「差役都起來吧,河神不娶老婆了。」鄴縣的官吏、百姓都非常害怕,從這以後,誰也不敢再說為河神娶媳婦了。
閨智部〈崔簡妻〉
【原文】
唐滕王極淫。諸官美妻,無得白①者,詐言妃喚,即行無禮。時典簽崔簡妻鄭氏初到,王遣喚。欲不去,則懼王之威;去則被王之辱。
鄭曰:「無害。」遂入王中門外小閣。王在其中,鄭入,欲逼之,鄭大叫左右曰:「大王豈作如是,必家奴耳。」取隻履擊王頭破,抓面流血,妃聞而出。
鄭乃得還。王慚,旬日不視事。簡每日參候,不敢離門。後王坐,簡向前謝,王慚,乃出。諸官之妻曾被喚入者,莫不羞之。
【原評】
不唯自全,又能全人,此婦有膽有識。
【注釋】
①得白:得以保持清白。
【譯文】
唐朝的滕王是個好色之徒。朝中官員的妻子只要稍有姿色,就遭其染指,沒有能保清白的。他常常謊稱王妃傳見,待官員的妻子一進入王府後,就強行姦淫。當時典簽官崔簡的妻子鄭氏剛到這裏,滕王就派人傳她入府。崔簡不願妻子前去,去了怕遭王爺侮辱,不去又畏懼王爺權威,陷於兩難之地。
鄭氏說:「沒事,我自有辦法應付。」於是去了王府小閣裏。王爺早已在那等候,等她一到,就想逼其就範,鄭氏大聲喊道:「王爺怎會做出這種事,一定是王府中的奴僕。」說完便脫下一隻鞋子把王爺的頭打破了,又抓得他滿臉是血,王妃聽到打罵聲出來一探究竟,鄭氏才得以逃回家中。
王爺羞愧不已,一連十多天都不敢到官府處理政事。崔簡每天都站在王府外等候,不敢離開。過了幾天,王爺召見,崔簡向王爺謝罪,王爺更加慚愧,藉故出遊。那些曾被王爺召入王府的官員妻眷,沒有不覺得羞愧難當的。
【譯評】
崔簡的妻子不僅僅保全了自己的名節,也使別的婦女不再遭受王爺的逼迫,鄭氏不但有膽量,更有見識。
雜智部〈竊磬〉
【原文】
鄉一老嫗,向誦經,有古銅磬,一賊以石塊作包,負①之至媼門外。人問何物,曰:「銅磬,將鬻②耳。」入門見無人,棄石於地,負磬反向門內曰:「欲買磬乎?」曰:「家自有。」賊包磬復負而出,內外皆不覺。
【注釋】
①負:背。
②鬻(ㄩˋ):賣。
【譯文】
鄉下有個老婦人,一向誦經念佛,她家有個古銅磬。一日一小賊包了一包石塊,背著它來到老婦人家門前。
路過的行人好奇問他:「你在賣什麼東西?」
那賊回答:「銅磬,我賣銅磬。」
那小賊進了老婦人家門,發現屋裏沒人,就扔下石頭,背著銅磬朝著內室反問道:「要買磬嗎?」屋內的人回答說:「我家中有。」
那小賊就這樣包好銅磬背著從老婦人家出來,所有人都沒有察覺出那個小販竟是偷銅磬的小偷兒。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