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鏡台:活在當下的智慧(電子書)

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電子書
心如明鏡台:活在當下的智慧(電子書)
70折

心如明鏡台:活在當下的智慧(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70210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禪是一種生活,是喧囂塵世中的一道清泉,身處俗世中的一道靈光。用禪心去體會人生,將我們的菩提心、般若心、禪心提煉出生活中真正的美好所在。
「生活是禪」,是要人們在生活中體悟禪道。離開了生活去求禪問佛,無異於緣木求魚,無從可悟。正如六祖惠能禪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為心,塵埃源於生活,用禪的智慧去清掃,便自現寧靜天地。

禪是一種生活,是喧囂塵世中的一道清泉,身處俗世中的一道靈光。用禪心去體會人生,將我們的菩提心、般若心、禪心提煉出生活中真正的美好所在。
「生活是禪」,是要人們在生活中體悟禪道。離開了生活去求禪問佛,無異於緣木求魚,無從可悟。正如六祖惠能禪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為心,塵埃源於生活,用禪的智慧去清掃,便自現寧靜天地。
人的心大多是從浮動處失去純真的本性。如果任何私心雜念都不產生,只是自己靜坐凝思,那一切念頭都會隨著天際白雲自然消失。隨著雨點的滴落,感受心靈被清洗的感覺。聽到鳥的呢喃,就會有一種喜悅的意念。看到花兒飄落,就會有一種開朗的心情。這樣,任何地方都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機。只要心能澄清寧靜,生活中的一切足以引出無限佳趣,讓人愉快,這就是「心砥菩提亦空明,靜坐凝思天地空」。
置身迷惘的都市,如果有緣走進禪的世界,你會發現,禪是探究生命的極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是打開心靈解脫之道的一扇門,能幫助我們尋覓到心中所失去的樂園。
禪又是治療現代人浮躁心靈的良藥。以禪的意境去對待工作中的困惑,將禪的智慧融入工作中,就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面對繁忙的工作、複雜的市場、變化無常的人際關係,只要有一顆禪心(信心、愛心、誠心),就足以承受這些。
所以,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融入生活和工作當中,有助於把生活、工作推向更高的意境,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係更和諧。
品讀經典的禪林故事,讓你在輕鬆自然的享受中,領悟禪的獨特思想魅力。讓你知道,禪雖高深,但形式卻極其簡單、生動,所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書中每一則故事都充盈了禪家智慧,隱含了無窮的人生真諦,實為一本覺悟人生的最佳圖書。

目次

第一章 因果:巧合是機緣
 爾時,阿難陀尊者,在靈山會上,一千二百五十人具。問佛陀:「何以因果之報?」佛說:「是故世間,一切男女,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因果之報。」
 
 ‧森田司鐘/014 ‧心如明鏡台/016
 ‧十後悔/018 ‧供果因果/021
 ‧衣裹真珠/023 ‧度人度心/025
 ‧鹽醬人生/027 ‧禪定就是定力/029
 ‧恭敬求佛/032 ‧遠慮近憂/034
 ‧萬物皆有心/036 ‧禪師插秧/038
 ‧七裏釋盜/040 ‧禪隨其變/042
 ‧空由心造/045 ‧正受燒書/047
 ‧洗碗掃地/049 ‧勿念竊生/051
 ‧生活禪機/054 ‧禪的寬恕/056
 ‧性空之路/058 ‧佛法無二/059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061 ‧悟而後醒/063
 ‧禪無旁心/066 ‧萬事皆因果/068
 ‧禪之不定/070 ‧自性難贈/072
 ‧樹之佛性/073 ‧一缽千家飯/075
 ‧自斷希望/077 ‧誤 會/079
 ‧禪的魅力/081 ‧嚴師儀山/084
 ‧死水不藏龍/086 ‧禪無爭辯/088
 ‧舌之因果/091 ‧心不及小丑/093
 ‧淨土在心/095 ‧禪之法門/097
 ‧禪之奇妙/100 ‧無形無相/102
 ‧物我皆一/104 ‧大鵬鳥飛度生死/106
 ‧一句禪味/109 ‧趙州的真義/111
 ‧睹影自悟/113 ‧肯定自己/115

第二章 正果:般若波羅蜜
 做自由的人,要有一顆平常心,自然處事,淡然為人,超然物外,方能泰然自若,坦然無懼。佛以無我之心來普度眾生,故,般若波羅蜜。
 
 ‧立雪斷臂/118 ‧不慕他佛/121
 ‧個性是為火焰/122 ‧青草捆和尚/124
 ‧入道三寶門/128 ‧緣起性空/130
 ‧花雨不沾衣/133 ‧圓滿報身/135
 ‧心悟其福/138 ‧禪說苦樂/141
 ‧放下一切/144 ‧煩惱多因貪念/147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51 ‧隨遇而安/153
 ‧心象真跡/156 ‧佛的因果虔誠/159
 ‧貪念一起,害人害己/161 ‧達摩論寶/163
 ‧有業有報/165 ‧方外之交,不必同一/167
 ‧斷指求法/169 ‧到處是路/171
 ‧只知貪程,不覺蹉跎/173 ‧我往西方走/176
 ‧法身無病/178 ‧性天真佛/180
 ‧逍遙圓寂/182 ‧雪霽便行/184
 

書摘/試閱

花雨不沾衣
佛教把沒有削髮出家,在世俗家庭中仍然能夠遵守戒律、皈心佛法的人叫做居士。
維摩詰是佛教中一位極其著名的在家居士。他智慧無雙、擅長辯論。他在毗耶離城臥病,想借此與佛的弟子們探討佛法。佛陀欲派弟子前去探視,眾弟子都因為曾經在辯論中輸給了維摩詰,怕不能完成使命而不敢前去。後來文殊菩薩應命前往,還有許多菩薩率領弟子隨行。
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探討佛法,如聯珠貫玉,眾人聽了,無不如醉如迷。
當時在維摩詰的丈室中,有一位天女,看見了這種情景,便現出身形,用天花紛紛拋向聽法者的身上。
美麗的花雨從天而降,構成了一幅絢麗的圖景。
說來也怪,當花瓣飄到諸菩薩的身上時,紛紛滑落;而當花瓣飄到各位大弟子的身上時,便黏著在那裏。
各位大弟子見狀,運起神力,想讓花從身上落下。可不論他們怎麼用力,花瓣仍牢牢粘在身上,怎麼也甩不脫。
天女問舍利弗:「為什麼要將花去掉呢?」
舍利弗說:「這花粘在身上,與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辦法把它抖落。」
天女說:「不要這樣說。花的本身並沒有符合不符合教義的區別,之所以認為它不符合教義,是因為你自己生起了分別想。你看大菩薩們,他們並不把花看做是花,所以花雨不沾衣。而你們心中生起分別,產生了畏懼之情,這便是黏著啊。有了黏著的念頭,怎麼能去掉黏著的花呢?」
我們之所以迷惑、顛倒,本有的自性之所以不能顯現,之所以煩惱而不得解脫,就在於我們的分別心和執著心。如果我們能時時刻刻淡化我們的分別心及執著心,不去向外求,我們的本心就會顯露。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210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