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辭職也能快樂!20年上班族不當厭世社畜,升級理想人生的工作法
商品資訊
系列名:Life
ISBN13:9786264193511
替代書名:내 일로 건너가는 법
出版社:時報文化
作者:金敃澈
譯者:陳品芳
出版日:2025/04/18
裝訂/頁數:平裝/208頁
規格:21cm*14.8cm*1.2cm (高/寬/厚)
重量:300克
版次:初版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讀者盛讚:
「這是我讀過與工作相關的書中,最好的一本!」
在人人都嚷嚷要離職的時代,
我的快樂人生祕訣就是──絕對不辭職!
★社畜不要光厭世,其實工作最能滋養你的人生
為了不再一天到晚喊離職,下班就跟工作保持社交距離吧!本書將告訴你準時打卡下班、善用上班每分每秒的know how!學會建立團隊安全感、「因數分解」工作,不再讓工作搶走你人生的主導權。
★「我們」的力量,絕對比「我」更好用!
厭倦了冗長無聊的會議?受夠每天開會開不完?本書統整的高效會議祕訣告訴你──開會可以沒想法、也可以爭個臉紅脖子粗。但要記得敞開心胸,從同事到實習生,都可能是帶來頓悟的老師。
★為了理想人生,下班後也要繼續加油喔!
上班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花錢!無論是想實現小時候的夢想,想斜槓經營副業或去環遊世界,關鍵在於學會維持工作與人生的均衡,描繪未來藍圖時要越具體越好,才能更有效規劃工作,讓工作支持你想做的事。
「這是我讀過與工作相關的書中,最好的一本!」
在人人都嚷嚷要離職的時代,
我的快樂人生祕訣就是──絕對不辭職!
★社畜不要光厭世,其實工作最能滋養你的人生
為了不再一天到晚喊離職,下班就跟工作保持社交距離吧!本書將告訴你準時打卡下班、善用上班每分每秒的know how!學會建立團隊安全感、「因數分解」工作,不再讓工作搶走你人生的主導權。
★「我們」的力量,絕對比「我」更好用!
厭倦了冗長無聊的會議?受夠每天開會開不完?本書統整的高效會議祕訣告訴你──開會可以沒想法、也可以爭個臉紅脖子粗。但要記得敞開心胸,從同事到實習生,都可能是帶來頓悟的老師。
★為了理想人生,下班後也要繼續加油喔!
上班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花錢!無論是想實現小時候的夢想,想斜槓經營副業或去環遊世界,關鍵在於學會維持工作與人生的均衡,描繪未來藍圖時要越具體越好,才能更有效規劃工作,讓工作支持你想做的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金敃澈
雖然名字很像男人,卻是個貨真價實的女人;雖然背不起任何一句文案,但確實是個廣告文案人。因為一直有在上班,後來就獲得了創意總監這個稱謂。目前為廣告公司TBWA的創意總監,曾為SK電信、NAVER、LG電子等公司製作廣告。
經常讀書,有時寫字,總是想要去旅行。另著有《不只是遠方,把每一天過成一趟旅行》。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韓中專職譯者。在譯界耕耘多年,領域橫跨書籍、影劇與遊戲等。譯作曾入圍「第一屆臺灣年度優秀韓國翻譯圖書獎」、入選文化部第45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譯有《不便利的便利店》系列、《剝削首爾》、《不只是遠方,把每一天過成一趟旅行》等。
金敃澈
雖然名字很像男人,卻是個貨真價實的女人;雖然背不起任何一句文案,但確實是個廣告文案人。因為一直有在上班,後來就獲得了創意總監這個稱謂。目前為廣告公司TBWA的創意總監,曾為SK電信、NAVER、LG電子等公司製作廣告。
經常讀書,有時寫字,總是想要去旅行。另著有《不只是遠方,把每一天過成一趟旅行》。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韓中專職譯者。在譯界耕耘多年,領域橫跨書籍、影劇與遊戲等。譯作曾入圍「第一屆臺灣年度優秀韓國翻譯圖書獎」、入選文化部第45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譯有《不便利的便利店》系列、《剝削首爾》、《不只是遠方,把每一天過成一趟旅行》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鼓勵我們成為更好的同事、認真工作之餘也要保持自我、並且把握機會。如果我在當年那個躲在辦公室偷哭的菜鳥時期,就能遇上這本率真又勇敢的書,不知道內心會有多踏實!
──黃善宇(《兩個女人住一起》作者)
★韓國上班族.感動推薦★
swe****:「在這個人人喊著要離職的時代,這本書是無價之寶!讓我知道上班族面對工作應採取的聰明姿態,甚至是愛工作的方法。
tin****:讓人感受到洞察力、毅力、感動與歡笑的一本書!
My***ya:每一個想在職場上努力成長的人都一定要讀!這本書讓我會想在被工作折磨得精疲力盡時拿出來讀一讀。
U***3:能看見作者身為職場前輩的用心良苦,內容也並非老生常談,是我讀過與工作相關的書中最好的一本!
──黃善宇(《兩個女人住一起》作者)
★韓國上班族.感動推薦★
swe****:「在這個人人喊著要離職的時代,這本書是無價之寶!讓我知道上班族面對工作應採取的聰明姿態,甚至是愛工作的方法。
tin****:讓人感受到洞察力、毅力、感動與歡笑的一本書!
My***ya:每一個想在職場上努力成長的人都一定要讀!這本書讓我會想在被工作折磨得精疲力盡時拿出來讀一讀。
U***3:能看見作者身為職場前輩的用心良苦,內容也並非老生常談,是我讀過與工作相關的書中最好的一本!
目次
【前言】做了二十年的我,還是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Part 1】誰說社畜只能厭世?讓工作滋養你的人生吧!
成為小主管之後
跟工作保持社交距離
計畫趕不上變化的職涯人生
如何在六點準時打卡下班
別被工作搶走了你的主導權
帥氣的女子組誕生
同期給我的勇氣與力量
坦率比完美更重要
面對工作,我們需要的是安全感
手握辭職卡的力量
【Part 2】「我們」的力量,絕對比「我」更好用
完美會議七原則
只要開口說,你就會有一席之地
為想法加上一根湯匙
相信你和團隊成員的直覺
把「我」變成「我們」,就會越來越好
一起畫出一座森林
【Part 3】上班族資歷十九年,我還是有新發現
找到在公司裡最重要的事
那才不是你以為的較量
設定一個遙遠的目標,慢慢朝它前進
借用大家的腦袋
打造理想團隊的「水理論」
做決定,然後把決定變成對的
不讓失敗趁虛而入,就有機會戰勝它
雖然是後輩,卻帶給我領悟的老師
上班族沒時間享受生活樂趣,這只是藉口!
每一天,讓「我們的團隊」更完美
【Part 4】為了理想人生,下班後也要繼續加油喔!
從現在開始,為未來的自己做準備
機會來的時候,你要做好準備
保持工作的均衡,讓工作反過來支持你
描繪未來、實現夢想的具體指引
【Part 1】誰說社畜只能厭世?讓工作滋養你的人生吧!
成為小主管之後
跟工作保持社交距離
計畫趕不上變化的職涯人生
如何在六點準時打卡下班
別被工作搶走了你的主導權
帥氣的女子組誕生
同期給我的勇氣與力量
坦率比完美更重要
面對工作,我們需要的是安全感
手握辭職卡的力量
【Part 2】「我們」的力量,絕對比「我」更好用
完美會議七原則
只要開口說,你就會有一席之地
為想法加上一根湯匙
相信你和團隊成員的直覺
把「我」變成「我們」,就會越來越好
一起畫出一座森林
【Part 3】上班族資歷十九年,我還是有新發現
找到在公司裡最重要的事
那才不是你以為的較量
設定一個遙遠的目標,慢慢朝它前進
借用大家的腦袋
打造理想團隊的「水理論」
做決定,然後把決定變成對的
不讓失敗趁虛而入,就有機會戰勝它
雖然是後輩,卻帶給我領悟的老師
上班族沒時間享受生活樂趣,這只是藉口!
每一天,讓「我們的團隊」更完美
【Part 4】為了理想人生,下班後也要繼續加油喔!
從現在開始,為未來的自己做準備
機會來的時候,你要做好準備
保持工作的均衡,讓工作反過來支持你
描繪未來、實現夢想的具體指引
書摘/試閱
【如何在六點準時打卡下班】
「你很常加班吧?」
「我通常六點就下班了。」
在我的職涯中,上面這段對話不知道重複過多少次。同樣的對話不知道重複了多少年,從我還是新人時一直到現在,這段對話從來沒改變,年復一年上演,而我的回答也總是讓人們感到吃驚。這確實值得驚訝,畢竟我還是新人時,每當看到前輩六點就準時下班,也非常手足無措。來到這裡之前我所待的公司,是個把凌晨兩點下班當家常便飯的小公司,所以六點下班的文化如地震般撼動了我整個人生。是真的要下班嗎?我也可以走嗎?我是新人,也可以六點下班嗎?但這樣走掉,明天開會怎麼辦?大家都是在家裡想創意嗎?廣告公司不是要熬夜做創意發想的地方嗎?每天我看著前輩們下班的背影,獨自將內心的一百個疑問吞下肚。走過那段充滿疑問的新手時期,如今我也開始將六點下班這件事,設為本組最不容妥協的首要原則。
新調來我們這裡的人,沒待幾天就說:「組長,工作密度太高了……雖然我以前待的組也是一天到晚把好忙好忙掛在嘴邊,但我從來沒有忙成這樣過。」
我們是個無時無刻都在為了六點下班而拚命的團隊,他們會感到陌生也很正常,要熟悉這樣的地殼變動確實需要一些時間。但隨著時間流逝,對話的內容開始改變。
「我好像要死了,我們要這樣到什麼時候?」
「我昨天跟朋友講電話,我說工作多到快要死了,結果他問我:『那你週末得去公司加班囉?』我就跟他說:『沒有喔,我週末不上班喔。』他又問:『那你是每天都加班嗎?』我說:『沒有耶,六點就下班了。』結果朋友超無言,還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很忙,我也太冤枉了吧!」
「呵呵,明明沒有加班,但六點下班回家後,卻累到連手指都動不了。」
「真的。我昨天回家後,直接在地板上躺了兩個小時,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我雖然六點下班,但平日沒事不會約人碰面的原因。通常到了六點,我一天的能量就會耗盡。而這似乎不是因為我年紀大體力差,因為新人也跟我說:
「組長,我到了六點就整個人累到不行。下班後感覺魂都飛走了。」
大家都是這種狀態,讓我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於是我問組員,上班時間大家放輕鬆點,保留體力慢慢把事情做完,偶爾加個班好不好。結果大家異口同聲地回:
「組長,你有時間想那些有的沒的,還不如多做一件事咧,快點啦。」
我們無法放棄六點下班,只能把每天傍晚六點設定為死線,將工作切成碎片,想盡辦法塞進每一天的工作時間裡。我們會一口氣安排七、八個需要長時間討論的會議,有時則會連續多天安排好幾個十分鐘的會議。如果有人說要晚上開會,我們會仔細分析行程表,看能不能擠出二十分鐘,把會議安排在白天。大家會重新安排、執行、整理自己的工作,不讓新的行程影響到既有的事。過程中我們會無奈地嘆口氣,再趕緊去處理下一件事。之所以會這樣無奈卻認份,是因為大家知道每一場延後十分鐘的會議、每一個遲到的判斷、每一個不思進取的回應,都會成為加班的理由,對接下來的每件事產生蝴蝶效應。在每一天的上班時間裡若有任何一點妥協,就必定要加班。全體組員都把六點下班當成潛規則銘記在心,時時刻刻繃緊神經努力工作。
記得曾有一間公司舉辦社訓募集比賽,最終獲得第一名的那句話,突顯了我們這個團隊面對工作的態度,我也把它貼在我的辦公桌旁邊:日職集愛,可高拾多──對每天的工作投入更多愛與關注,便可提高做事效率,讓自己拾取更多收穫。
我們對工作投注大量的愛,朝著準時下班奔去。當然,即使這麼拚了,偶爾還是會遇到不得不加班的日子。加班已經夠委屈了,下班後還得跟一群醉漢搶計程車,真是苦不堪言。有時候,我們會在午夜帶著微笑跟對方道別,並相約幾小時後再見。有時我們需要週末加班,有時需要在下班後仍用通訊軟體討論到深夜。通宵的拍攝更是家常便飯,甚至要在剪接室裡坐到清晨才能離開。廣告這份工作,本就無法避免上述這些狀況。只是我們小心翼翼,即使面對這些狀況,也絕不讓工作搶走生活的主導權。我們不是被工作牽著鼻子走,而是將控制權握在手裡。我們會自己判斷,若希望工作能順利進行,今天是否真的非加班不可?這是我的工作,而工作的主導權也應該掌控在我手上。
偶爾,隔壁的組長會偷偷跟我說:「聽說你們組的人昨天加班到很晚。」
我擔心他們不知加班到幾點,便跑去問了一下,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我要把那個〇〇〇做完交出去,然後就走啦。」
如果是一個被工作牽著鼻子走的人,可沒辦法給出這種簡單的回答。那樣的人總會把重點擺在抱怨工作有多棘手、自己做得有多辛苦。可是上面那個回答可不一樣,那不是要讓組長知道自己有多辛苦,而是老實告訴組長,昨天發生了這件事,所以不得不留下來加班。這個答案讓我們知道負責這件事的人很有責任感,以及加班與否的主導權牢牢握在他手上
遵守六點下班這個原則,並不代表即使有工作沒做完,還是一到六點就閃人,工作沒做完卻準時下班是不負責任的。這個原則也不是要大家為了在六點下班,工作就隨便虛應故事,那是一種無能的展現。沒有不負責任也並非無能卻能在六點下班,需要的是決心,是時刻都繃緊神經面對工作,每一刻都在尋找最有效率的方法、不讓工作入侵私領域的態度,是生活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宣言。我們會加班,但我們明白為何要加班、明白加班代表什麼意義。不理解加班所謂何意的懵懂無知,必須在新人時期便徹底了結。這是我的工作,連我都不知道它何時會結束,那又有誰會知道?若工作的主導權不握在我手上,那又是在誰手上?
這就是我們把六點下班視為職場生活第一目標的原因。因為人生屬於我、我必須成為這段人生的主宰,如果我不這麼做,那麼工作便會厚顏無恥地占據主導之位。這會使私生活領域的自我悄悄崩塌,職場上的自我會堂而皇之地取代。我們一直以來都從很多不同角度、事例看到一些被工作主導的生活,那些生活看似充實、很有能力,實際上卻是華而不實的表象。
「我最近工作好多,一直在加班。」
仔細觀察會說這種話的人吧。乍看之下是在抱怨,其實經常是在用「加班」,來表達他們想凸顯自己多有能力、對公司多麼忠誠。畢竟,還有什麼比加班更能讓人有成就感?可是我們不該沉醉在虛假的成就感之中。
「我也不想加班,但實在是沒辦法。」
聽到有人說這種話,大家肯定都心知肚明,這可不是什麼沒辦法的事。過於鬆散的討論、太過悠閒的工作態度,或是不立即做出艱難的決定,刻意想在他人心中營造好人形象等,一點一滴累積起來,都會造成必須加班的結果。於是不知不覺間,「不得不加班」便可能成為職場如影隨形的標籤。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人之所以會一直加班,其實是因為這個人自己選擇每天加班,而不是因為工作量太多。
我們必須記住。上班族的三大樂趣是薪水、午餐時間以及準時下班。前面兩點公司會顧到,但可沒有公司會注重準時下班這件事。準時下班應該由我,不,應該由我們、由所有人一起團結爭取才對。六點之後,看是要去喝酒、找朋友、運動、學烘焙還是發呆,都由自己決定。
時間一到,我們就該說聲「那我先走囉」並離開辦公桌。必須營造能讓大家說出這句話的氣氛,那把鑰匙雖然握在組長手上,但光靠組長一人是無法成就這種風氣的。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在快到六點時擺出背水一戰的架式,時間一到就立即起身。假使我一個人無法帶起整個團隊的氛圍,還是能讓所有人知道我的態度,要瀟灑且果斷地讓大家看見「我把我的工作做完了,六點就要離開了」的態度。想主導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最低限度的條件。
【手握辭職卡的力量】
我跟辭職很熟。雖然我知道,我在同一間公司工作這麼多年,說這句話真是很沒有可信度。但我敢保證,我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騙人。我跟辭職真的很熟。因為我老把辭職掛在嘴邊,也一天到晚跟別人討論辭職,更非常積極地在思考自己何時要辭職。我這個三天兩頭就在講辭職的症頭真的很嚴重,以至於每當我把組員找來想說些嚴肅的事情時,都會遭遇困難。
每當我開口說「各位同事,我有話要說」時,大家都會瞪大眼睛問我說:「組長,你要辭職囉?」
每次聽到這種回應,我都會在心裡毆打自己,責怪自己跟組員聊辭職聊得太過火。跟一個動不動就把辭職掛嘴邊的組長一起工作,大家肯定都苦不堪言。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大家:「我一天到晚把辭職掛在嘴邊,你們會覺得壓力很大嗎?身為組員,你們怎麼想?」
結果大家竟連頭也不抬,只是繼續盯著螢幕說:「哎呀,你說歸說,但工作還是超認真啊,所以沒關係啦。」
我聽得出來,那語氣是真的一點都不在乎。看來他們是把辭職當成我的口頭禪,認為那單純只是「人生三大謊言」之一:繼老人的「老了就該去死」、商店老闆的「結束營業大拍賣」之後,組長的「我要辭職」無疑也加入了人生謊言的行列。
我高唱辭職之歌的歷史非常悠久。記得那是在我上班第四年的時候。當時我被調離朴雄賢組長手下,有一天他把我叫過去,問我想不想重新回到他手下做事。他帶領的那個組是大家都夢寐以求的地方,而且他還是大家最想共事的組長!換成其他人,這機會可是求之不得,我卻露出為難的表情說:
「嗯……能回去是很好,但我想我可能沒辦法跟您共事太久。」
「為什麼?」
「因為我很快就會辭職了。」
我這番發言讓組長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而且從他再度開口的語氣中聽得出來,他覺得我剛才的話很荒謬。
「那根據妳的計劃,妳可以在我這裡做多久?」
「大概九個月。」
「好吧,那接下來九個月就一起做事吧。」
「好。」
話是這樣說,但要實現「辭職」這兩個字,可不如嘴上說得容易。每當我在想差不多該真的辭職時,就會剛好出現非常有趣的工作。可是每當我誤以為這份工作是我的天職,可以繼續做下去時,又一定會讓我遇上極度的苦難。等我好不容易撐過一波折磨,覺得可以辭職時,成就感便會上門來勸我先不要。在這樣反覆的過程中,我遇見了還在讀書的老公,辭職也從此離我越來越遙遠。既然我成為一家之主,就沒辦法任性地說辭職就辭職。我那很能撐、很能吃苦的個性,也在這件事上盡了一份力。於是我就這樣一直待在公司,不知不覺當上了組長。
成為組長後,我也開始遭遇與過去不同層次的苦難,就是跟廣告主開會。試著想像一下,你要在兩個星期內做出創意發想、擬定客戶未來一年的溝通行銷策略,歸納出一個結論後,再去跟客戶提案。當你面對客戶時,對方派出的代表聽得很不認真,只顧著挖鼻孔。你得盡量不去注意他的行為,還同時要努力博取他的歡心,甚至會覺得自己就像馬戲團的小丑。明明花了很多時間發想、準備豐富的提案,對方卻在你發表的過程中一直看手機,直到最後才抬起頭來,沒頭沒尾丟出一個回饋,說「好像沒什麼特別有感覺的創意」。
還有,當你胸有成竹地朗讀能為公司解決眾多問題的文案,與廣告完全無關的部門卻不懂裝懂,丟出一句;「最近那個某某廣告的文案很不錯,有沒有類似那樣的文案?」光是想像以上情境,就已經讓我瑟瑟發抖了。
有一次我跟廣告主做完簡報,忍著想哭的心情走在路上。雖然想壓抑自己的情緒,眼淚卻不聽使喚。我在不合理的時程安排之下,想出了份量極為不合理的創意,並且用盡全力去面對這次簡報。那時我們經常加班,我還不斷安撫組員、鼓勵他們,有時候還會自我安慰說「我們根本就是天才」。我滿腦子只想著無論如何都要把交到我們手上的事做好。但我所獲得的回報,卻只有幾句踐踏我們努力的發言。那些絞盡腦汁提出的許多創意,都被對方踩在腳下踐踏,還朝殘骸吐了口口水,這比直接把提案丟進垃圾桶還心痛。不管怎麼想,我都覺得這不是我應得的。憤怒與無力如大浪般朝我襲來,我的眼淚忍不住潰堤,嘩啦嘩啦流個不停。
我不想接受這種結果,也不想承受那些羞辱感,只有辭職才是唯一解。假使我真的有才能,那我一定能在做廣告的同時,也顧及屬於自己的創作。只可惜我的才能只有這麼一點點,無法兼顧好正職跟副業。我可不想將這一絲絲才能浪費在忍受侮辱性言語上。有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好並守住自尊,為何只有我怎麼也學不會不讓靈魂因工作而受傷呢?
走在路上時我下定決心,辭職吧!仔細想了一遍,覺得別無他法,辭職吧!十幾年來深藏在心中的那張辭職卡,如今我能感覺它就在我指尖可及之處。就在我深感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了,這樣已經很棒了。我沒有什麼才能,走到這裡已經夠遠了,終於能夠迎接我渴望已久的辭職時刻」時,一個連我都不曾察覺到的念頭冒了出來。它穿越我混亂的內心,帶著堅毅的神情站在我面前。它伸展自己蜷縮已久的身子,大力跳了跳並大聲喊道:
「不可以就這樣辭職啊!」
什麼?不能辭職?認真?好不容易有了辭職的機會耶!
沒錯,不能就這樣辭職。我珍藏這張辭職卡這麼久,怎能因為那些不尊重我的傢伙就用掉?那不就等於是給了那些我一點都不認同的傢伙太大的權限了嗎?這張辭職卡,只能在我真正需要的時候、在我覺得已經夠了、想要過其他人生的時候,才可以拿出來使用。這些人對我、我們以及我們的創意如此無禮,我可不想把人生的決定權交到他們手上。
我人生的決定權只能屬於我,所以辭職這件事,只能在我想、我判斷可以時,以我最理想的方式、在我認定最佳的時機、依循我自己的決定提出。這是對這份我從事十幾年的工作、對我任職的這間公司,也是對我自己的基本禮儀。
就是從這時開始,辭職卡在我心中的位置變了。一直以來,因為討厭上班、討厭不合理的回饋、討厭沒禮貌的客戶、討厭被追著跑的人生,被工作弄得精疲力盡時,我總是習慣性地去摸那張辭職卡。時時刻刻存在於職場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都會使我反射性地去尋找那個解答,習慣性把辭職掛在嘴邊,使這句話暴露在空氣中,經過一再耗損,如今連我也難以推估它的重量。
但在我垂頭喪氣地走在街上的那一天,辭職卡的樣貌改變了。不,該說是它進化了,進化成在我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亮著燈的緊急逃生門。
連續劇《由美的細胞小將》中曾有這樣一段:女同事賽理介入主角由美與男友阿雄的關係。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讓由美很在意、看不順眼。由美看不慣賽理成了阿雄的鄰居,也受不了她拿自己親手做的柚子醬給阿雄。每當她想對這些事發表意見,都覺得自己實在心胸狹窄。但若假裝視而不見,賽理又會不斷越界。她想結束這段關係,卻總是無法狠下心來拒絕阿雄,因為她害怕失去阿雄。
在每個需要做決定的時刻,由美面對阿雄都只能拿出「投降卡」。最後,就在兩人的關係走進死巷時,由美的細胞塞給由美的不再是「投降卡」,而是「離別卡」。這並不是要他與阿雄分手的意思,而是願意承擔分手風險的意思。由美的細胞們說:「光是握住離別卡,就代表由美現在能夠照自己的想法做決定了。」既然有了分手的覺悟,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有了覺悟,由美就能毫不退縮,坦率說出自己的感受;可以不再瞻前顧後,而是鼓起勇氣前進,因為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辭職卡的力量,或許就跟由美的離別卡很類似。至少現在對我來說是如此。當我在思考自己該採取何種態度面對不合理的決定時;當我必須保護自己的團隊,不受他人的無禮冒犯時;當我面對一個人多嘴雜,令人手足無措的專案時;當我意識到自己是主管,必須鼓起勇氣堅定自己的判斷時,我都會想起辭職卡…(未完)
「你很常加班吧?」
「我通常六點就下班了。」
在我的職涯中,上面這段對話不知道重複過多少次。同樣的對話不知道重複了多少年,從我還是新人時一直到現在,這段對話從來沒改變,年復一年上演,而我的回答也總是讓人們感到吃驚。這確實值得驚訝,畢竟我還是新人時,每當看到前輩六點就準時下班,也非常手足無措。來到這裡之前我所待的公司,是個把凌晨兩點下班當家常便飯的小公司,所以六點下班的文化如地震般撼動了我整個人生。是真的要下班嗎?我也可以走嗎?我是新人,也可以六點下班嗎?但這樣走掉,明天開會怎麼辦?大家都是在家裡想創意嗎?廣告公司不是要熬夜做創意發想的地方嗎?每天我看著前輩們下班的背影,獨自將內心的一百個疑問吞下肚。走過那段充滿疑問的新手時期,如今我也開始將六點下班這件事,設為本組最不容妥協的首要原則。
新調來我們這裡的人,沒待幾天就說:「組長,工作密度太高了……雖然我以前待的組也是一天到晚把好忙好忙掛在嘴邊,但我從來沒有忙成這樣過。」
我們是個無時無刻都在為了六點下班而拚命的團隊,他們會感到陌生也很正常,要熟悉這樣的地殼變動確實需要一些時間。但隨著時間流逝,對話的內容開始改變。
「我好像要死了,我們要這樣到什麼時候?」
「我昨天跟朋友講電話,我說工作多到快要死了,結果他問我:『那你週末得去公司加班囉?』我就跟他說:『沒有喔,我週末不上班喔。』他又問:『那你是每天都加班嗎?』我說:『沒有耶,六點就下班了。』結果朋友超無言,還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很忙,我也太冤枉了吧!」
「呵呵,明明沒有加班,但六點下班回家後,卻累到連手指都動不了。」
「真的。我昨天回家後,直接在地板上躺了兩個小時,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我雖然六點下班,但平日沒事不會約人碰面的原因。通常到了六點,我一天的能量就會耗盡。而這似乎不是因為我年紀大體力差,因為新人也跟我說:
「組長,我到了六點就整個人累到不行。下班後感覺魂都飛走了。」
大家都是這種狀態,讓我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於是我問組員,上班時間大家放輕鬆點,保留體力慢慢把事情做完,偶爾加個班好不好。結果大家異口同聲地回:
「組長,你有時間想那些有的沒的,還不如多做一件事咧,快點啦。」
我們無法放棄六點下班,只能把每天傍晚六點設定為死線,將工作切成碎片,想盡辦法塞進每一天的工作時間裡。我們會一口氣安排七、八個需要長時間討論的會議,有時則會連續多天安排好幾個十分鐘的會議。如果有人說要晚上開會,我們會仔細分析行程表,看能不能擠出二十分鐘,把會議安排在白天。大家會重新安排、執行、整理自己的工作,不讓新的行程影響到既有的事。過程中我們會無奈地嘆口氣,再趕緊去處理下一件事。之所以會這樣無奈卻認份,是因為大家知道每一場延後十分鐘的會議、每一個遲到的判斷、每一個不思進取的回應,都會成為加班的理由,對接下來的每件事產生蝴蝶效應。在每一天的上班時間裡若有任何一點妥協,就必定要加班。全體組員都把六點下班當成潛規則銘記在心,時時刻刻繃緊神經努力工作。
記得曾有一間公司舉辦社訓募集比賽,最終獲得第一名的那句話,突顯了我們這個團隊面對工作的態度,我也把它貼在我的辦公桌旁邊:日職集愛,可高拾多──對每天的工作投入更多愛與關注,便可提高做事效率,讓自己拾取更多收穫。
我們對工作投注大量的愛,朝著準時下班奔去。當然,即使這麼拚了,偶爾還是會遇到不得不加班的日子。加班已經夠委屈了,下班後還得跟一群醉漢搶計程車,真是苦不堪言。有時候,我們會在午夜帶著微笑跟對方道別,並相約幾小時後再見。有時我們需要週末加班,有時需要在下班後仍用通訊軟體討論到深夜。通宵的拍攝更是家常便飯,甚至要在剪接室裡坐到清晨才能離開。廣告這份工作,本就無法避免上述這些狀況。只是我們小心翼翼,即使面對這些狀況,也絕不讓工作搶走生活的主導權。我們不是被工作牽著鼻子走,而是將控制權握在手裡。我們會自己判斷,若希望工作能順利進行,今天是否真的非加班不可?這是我的工作,而工作的主導權也應該掌控在我手上。
偶爾,隔壁的組長會偷偷跟我說:「聽說你們組的人昨天加班到很晚。」
我擔心他們不知加班到幾點,便跑去問了一下,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我要把那個〇〇〇做完交出去,然後就走啦。」
如果是一個被工作牽著鼻子走的人,可沒辦法給出這種簡單的回答。那樣的人總會把重點擺在抱怨工作有多棘手、自己做得有多辛苦。可是上面那個回答可不一樣,那不是要讓組長知道自己有多辛苦,而是老實告訴組長,昨天發生了這件事,所以不得不留下來加班。這個答案讓我們知道負責這件事的人很有責任感,以及加班與否的主導權牢牢握在他手上
遵守六點下班這個原則,並不代表即使有工作沒做完,還是一到六點就閃人,工作沒做完卻準時下班是不負責任的。這個原則也不是要大家為了在六點下班,工作就隨便虛應故事,那是一種無能的展現。沒有不負責任也並非無能卻能在六點下班,需要的是決心,是時刻都繃緊神經面對工作,每一刻都在尋找最有效率的方法、不讓工作入侵私領域的態度,是生活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宣言。我們會加班,但我們明白為何要加班、明白加班代表什麼意義。不理解加班所謂何意的懵懂無知,必須在新人時期便徹底了結。這是我的工作,連我都不知道它何時會結束,那又有誰會知道?若工作的主導權不握在我手上,那又是在誰手上?
這就是我們把六點下班視為職場生活第一目標的原因。因為人生屬於我、我必須成為這段人生的主宰,如果我不這麼做,那麼工作便會厚顏無恥地占據主導之位。這會使私生活領域的自我悄悄崩塌,職場上的自我會堂而皇之地取代。我們一直以來都從很多不同角度、事例看到一些被工作主導的生活,那些生活看似充實、很有能力,實際上卻是華而不實的表象。
「我最近工作好多,一直在加班。」
仔細觀察會說這種話的人吧。乍看之下是在抱怨,其實經常是在用「加班」,來表達他們想凸顯自己多有能力、對公司多麼忠誠。畢竟,還有什麼比加班更能讓人有成就感?可是我們不該沉醉在虛假的成就感之中。
「我也不想加班,但實在是沒辦法。」
聽到有人說這種話,大家肯定都心知肚明,這可不是什麼沒辦法的事。過於鬆散的討論、太過悠閒的工作態度,或是不立即做出艱難的決定,刻意想在他人心中營造好人形象等,一點一滴累積起來,都會造成必須加班的結果。於是不知不覺間,「不得不加班」便可能成為職場如影隨形的標籤。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人之所以會一直加班,其實是因為這個人自己選擇每天加班,而不是因為工作量太多。
我們必須記住。上班族的三大樂趣是薪水、午餐時間以及準時下班。前面兩點公司會顧到,但可沒有公司會注重準時下班這件事。準時下班應該由我,不,應該由我們、由所有人一起團結爭取才對。六點之後,看是要去喝酒、找朋友、運動、學烘焙還是發呆,都由自己決定。
時間一到,我們就該說聲「那我先走囉」並離開辦公桌。必須營造能讓大家說出這句話的氣氛,那把鑰匙雖然握在組長手上,但光靠組長一人是無法成就這種風氣的。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在快到六點時擺出背水一戰的架式,時間一到就立即起身。假使我一個人無法帶起整個團隊的氛圍,還是能讓所有人知道我的態度,要瀟灑且果斷地讓大家看見「我把我的工作做完了,六點就要離開了」的態度。想主導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最低限度的條件。
【手握辭職卡的力量】
我跟辭職很熟。雖然我知道,我在同一間公司工作這麼多年,說這句話真是很沒有可信度。但我敢保證,我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騙人。我跟辭職真的很熟。因為我老把辭職掛在嘴邊,也一天到晚跟別人討論辭職,更非常積極地在思考自己何時要辭職。我這個三天兩頭就在講辭職的症頭真的很嚴重,以至於每當我把組員找來想說些嚴肅的事情時,都會遭遇困難。
每當我開口說「各位同事,我有話要說」時,大家都會瞪大眼睛問我說:「組長,你要辭職囉?」
每次聽到這種回應,我都會在心裡毆打自己,責怪自己跟組員聊辭職聊得太過火。跟一個動不動就把辭職掛嘴邊的組長一起工作,大家肯定都苦不堪言。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大家:「我一天到晚把辭職掛在嘴邊,你們會覺得壓力很大嗎?身為組員,你們怎麼想?」
結果大家竟連頭也不抬,只是繼續盯著螢幕說:「哎呀,你說歸說,但工作還是超認真啊,所以沒關係啦。」
我聽得出來,那語氣是真的一點都不在乎。看來他們是把辭職當成我的口頭禪,認為那單純只是「人生三大謊言」之一:繼老人的「老了就該去死」、商店老闆的「結束營業大拍賣」之後,組長的「我要辭職」無疑也加入了人生謊言的行列。
我高唱辭職之歌的歷史非常悠久。記得那是在我上班第四年的時候。當時我被調離朴雄賢組長手下,有一天他把我叫過去,問我想不想重新回到他手下做事。他帶領的那個組是大家都夢寐以求的地方,而且他還是大家最想共事的組長!換成其他人,這機會可是求之不得,我卻露出為難的表情說:
「嗯……能回去是很好,但我想我可能沒辦法跟您共事太久。」
「為什麼?」
「因為我很快就會辭職了。」
我這番發言讓組長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而且從他再度開口的語氣中聽得出來,他覺得我剛才的話很荒謬。
「那根據妳的計劃,妳可以在我這裡做多久?」
「大概九個月。」
「好吧,那接下來九個月就一起做事吧。」
「好。」
話是這樣說,但要實現「辭職」這兩個字,可不如嘴上說得容易。每當我在想差不多該真的辭職時,就會剛好出現非常有趣的工作。可是每當我誤以為這份工作是我的天職,可以繼續做下去時,又一定會讓我遇上極度的苦難。等我好不容易撐過一波折磨,覺得可以辭職時,成就感便會上門來勸我先不要。在這樣反覆的過程中,我遇見了還在讀書的老公,辭職也從此離我越來越遙遠。既然我成為一家之主,就沒辦法任性地說辭職就辭職。我那很能撐、很能吃苦的個性,也在這件事上盡了一份力。於是我就這樣一直待在公司,不知不覺當上了組長。
成為組長後,我也開始遭遇與過去不同層次的苦難,就是跟廣告主開會。試著想像一下,你要在兩個星期內做出創意發想、擬定客戶未來一年的溝通行銷策略,歸納出一個結論後,再去跟客戶提案。當你面對客戶時,對方派出的代表聽得很不認真,只顧著挖鼻孔。你得盡量不去注意他的行為,還同時要努力博取他的歡心,甚至會覺得自己就像馬戲團的小丑。明明花了很多時間發想、準備豐富的提案,對方卻在你發表的過程中一直看手機,直到最後才抬起頭來,沒頭沒尾丟出一個回饋,說「好像沒什麼特別有感覺的創意」。
還有,當你胸有成竹地朗讀能為公司解決眾多問題的文案,與廣告完全無關的部門卻不懂裝懂,丟出一句;「最近那個某某廣告的文案很不錯,有沒有類似那樣的文案?」光是想像以上情境,就已經讓我瑟瑟發抖了。
有一次我跟廣告主做完簡報,忍著想哭的心情走在路上。雖然想壓抑自己的情緒,眼淚卻不聽使喚。我在不合理的時程安排之下,想出了份量極為不合理的創意,並且用盡全力去面對這次簡報。那時我們經常加班,我還不斷安撫組員、鼓勵他們,有時候還會自我安慰說「我們根本就是天才」。我滿腦子只想著無論如何都要把交到我們手上的事做好。但我所獲得的回報,卻只有幾句踐踏我們努力的發言。那些絞盡腦汁提出的許多創意,都被對方踩在腳下踐踏,還朝殘骸吐了口口水,這比直接把提案丟進垃圾桶還心痛。不管怎麼想,我都覺得這不是我應得的。憤怒與無力如大浪般朝我襲來,我的眼淚忍不住潰堤,嘩啦嘩啦流個不停。
我不想接受這種結果,也不想承受那些羞辱感,只有辭職才是唯一解。假使我真的有才能,那我一定能在做廣告的同時,也顧及屬於自己的創作。只可惜我的才能只有這麼一點點,無法兼顧好正職跟副業。我可不想將這一絲絲才能浪費在忍受侮辱性言語上。有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好並守住自尊,為何只有我怎麼也學不會不讓靈魂因工作而受傷呢?
走在路上時我下定決心,辭職吧!仔細想了一遍,覺得別無他法,辭職吧!十幾年來深藏在心中的那張辭職卡,如今我能感覺它就在我指尖可及之處。就在我深感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了,這樣已經很棒了。我沒有什麼才能,走到這裡已經夠遠了,終於能夠迎接我渴望已久的辭職時刻」時,一個連我都不曾察覺到的念頭冒了出來。它穿越我混亂的內心,帶著堅毅的神情站在我面前。它伸展自己蜷縮已久的身子,大力跳了跳並大聲喊道:
「不可以就這樣辭職啊!」
什麼?不能辭職?認真?好不容易有了辭職的機會耶!
沒錯,不能就這樣辭職。我珍藏這張辭職卡這麼久,怎能因為那些不尊重我的傢伙就用掉?那不就等於是給了那些我一點都不認同的傢伙太大的權限了嗎?這張辭職卡,只能在我真正需要的時候、在我覺得已經夠了、想要過其他人生的時候,才可以拿出來使用。這些人對我、我們以及我們的創意如此無禮,我可不想把人生的決定權交到他們手上。
我人生的決定權只能屬於我,所以辭職這件事,只能在我想、我判斷可以時,以我最理想的方式、在我認定最佳的時機、依循我自己的決定提出。這是對這份我從事十幾年的工作、對我任職的這間公司,也是對我自己的基本禮儀。
就是從這時開始,辭職卡在我心中的位置變了。一直以來,因為討厭上班、討厭不合理的回饋、討厭沒禮貌的客戶、討厭被追著跑的人生,被工作弄得精疲力盡時,我總是習慣性地去摸那張辭職卡。時時刻刻存在於職場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都會使我反射性地去尋找那個解答,習慣性把辭職掛在嘴邊,使這句話暴露在空氣中,經過一再耗損,如今連我也難以推估它的重量。
但在我垂頭喪氣地走在街上的那一天,辭職卡的樣貌改變了。不,該說是它進化了,進化成在我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亮著燈的緊急逃生門。
連續劇《由美的細胞小將》中曾有這樣一段:女同事賽理介入主角由美與男友阿雄的關係。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讓由美很在意、看不順眼。由美看不慣賽理成了阿雄的鄰居,也受不了她拿自己親手做的柚子醬給阿雄。每當她想對這些事發表意見,都覺得自己實在心胸狹窄。但若假裝視而不見,賽理又會不斷越界。她想結束這段關係,卻總是無法狠下心來拒絕阿雄,因為她害怕失去阿雄。
在每個需要做決定的時刻,由美面對阿雄都只能拿出「投降卡」。最後,就在兩人的關係走進死巷時,由美的細胞塞給由美的不再是「投降卡」,而是「離別卡」。這並不是要他與阿雄分手的意思,而是願意承擔分手風險的意思。由美的細胞們說:「光是握住離別卡,就代表由美現在能夠照自己的想法做決定了。」既然有了分手的覺悟,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有了覺悟,由美就能毫不退縮,坦率說出自己的感受;可以不再瞻前顧後,而是鼓起勇氣前進,因為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辭職卡的力量,或許就跟由美的離別卡很類似。至少現在對我來說是如此。當我在思考自己該採取何種態度面對不合理的決定時;當我必須保護自己的團隊,不受他人的無禮冒犯時;當我面對一個人多嘴雜,令人手足無措的專案時;當我意識到自己是主管,必須鼓起勇氣堅定自己的判斷時,我都會想起辭職卡…(未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