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東戰爭前線真實報導:針對科巴尼攻城戰最細膩寫實的報導,更深層理解戰雲密布的中東戰火實況。◆ 戰爭下的性別議題反思:投入戰鬥的庫德族女兵,挑戰的不僅是奴役女性的敵人ISIS,也是長期的政治與社會體制,這是一場軍事壯舉,也是女性革命與政治運動。◆ 《紐約時報》暢銷書,知名演員、社運人士安潔莉娜.裘莉大力推薦!震撼ISIS的女兵,一場戰爭前線的女性革命!這故事意義重大,其重要性絕不亞於敘利亞內戰。二○一四年,東北敘利亞,可能是最不會想到會發生女權革命的所在。但那一年,一支全女性民兵在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城鎮科巴尼,與伊斯蘭國奮力對峙。當時,敘利亞內戰烽火連天,伊斯蘭國橫掃大片江山,攻城掠地,散播恐怖。一場看似不可能的科巴尼之戰,出現一支女子戰鬥部隊,在整個北敘利亞對抗伊斯蘭國。一路下來,這些婦女散播她們的政治願景,決心實現女性平等,與買賣女人的敵人逐屋、逐街、逐城戰鬥。這本書裡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作者蓋兒.雷蒙花費三年時間,在三個國家所做的調查及訪問,包括二○一七至二○二○年在敘利亞東北部的採訪報導,以及在全美各地及伊拉克北部所做的一百多個小時的專訪。這些在前線作戰的庫德族女兵,她們意志堅決,不僅要消除伊斯蘭國的恐怖,更要證明女性也可以領導作戰,而且應該享有爭取和平的平等權利。報導力道萬鈞,行文氣勢奔騰,本書寫活了一群婦女:不僅要在戰場上擊敗伊斯蘭國,而且要改變自己中東那一角之地及其周邊女性的人生。※舊版書名:庫德族女兵美國首屈一指的記者,冒著生命危險,調查了我們這個時代堪稱最重要的課題:女性的覺醒,以及一個真正人人平等的社會的建立。忠實記錄一小群婦女與伊斯蘭國作殊死戰的奮鬥史,作者把女性的領導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展示無遺。讀來嘆為觀止。——賽巴斯提安.榮格(Sebastian Junger),Tribe and War作者婦女臨陣當先,對抗伊斯蘭國,故事不凡,令人汗顏。——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演員、導演、社運人士精彩萬分,引人入勝,欲知戰爭之高貴與殘酷者,《庫德族女兵》必讀。此書允為現代戰爭最扣人心弦的故事。——威廉.麥克雷文(Adm. William H. McRaven),Make Your Bed、Little Things That Can Change Your Lif、Maybe the World作者《塔利班與女裁縫》作者又一報導
區分你我、情報操作、外交自主、建立主體……我們不是要鎖國,而是要脫離中國! 早在400年前的德川幕府,就示範過如何外交自主、打造以日本為主體的世界觀率先提出「日本型華夷秩序」 vs 「中國型華夷秩序」,解釋東亞近代史變局.結合日文、韓文、中文與英文等多方史料,重現德川幕府外交立國的歷程.影響超過40年的東亞史經典著作,首次推出繁體中文版平定日本戰國群雄後,德川家康建立了位於江戶的幕府政權。然而家康與他的接班人依舊面臨著險峻的局面。對內,他們得向地方勢力和百姓展現出自己具有領導的權力與資格;對外,為了國家的經濟利益,他們必須維護與朝鮮的關係,並使琉球持續向其輸誠。鄰近的中國也正經歷明清王朝嬗遞的重大變革,連同日本境內逐日擴張的天主教勢力,為政治的穩定增添了更多變數。德川幕府為何能在各種內憂外患交織的處境下,開創出江戶時代的盛世,延續統治超過兩個世紀?權威史學家托比主張,要解開這個謎團,必須先翻轉人們對「鎖國」的成見。一般認為,德川幕府在1641年完成鎖國、實施各項宗教與貿易禁令後,與東亞和歐洲各國就只有零星的聯繫,直到1853年培理率領「黑船」逼迫江戶政權打開國門,日本才重新躍上世界的舞臺。但托比根據分散在東京與首爾等地的古老檔案,以及龐大的文獻資料,勾勒出一個迥異於普遍想像的近世日本:鎖國前後,日本始終與東亞保持密切的往來,國際交流也不曾中斷。德川幕府不僅毫不排外,更藉由外交活動及軍事情報網的靈活操作,鞏固自身政權的正當性與國家安全,其野心和手腕甚至足以挑戰中國的霸主地位、重塑華夷秩序,對東亞政經情勢帶來深刻影響,至今依然餘波盪漾。本書透過充足的史料證據與細膩縝密的論述,描繪德川幕府以外交立國的精彩過程,帶領讀者見證各方勢力折衝的近世東亞,逐步邁向現代的非凡歷史。【這本書會告訴你】.「鎖國」一詞竟然是誤傳的結果?為什麼「海禁」比鎖國更貼近真實狀況?.日本如何透過情報網掌握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情勢?.德川幕府使用了哪些外交手段,讓自己成為東亞的一方之霸?
自1972年尼克森劃時代的訪華以來,美中關係日益重要;隨著21世紀初中國崛起,更成為多數美國政策制定者心目中最優先的外交事項。然而,早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美中雙邊關係便迅速惡化;疫情蔓延後,更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轉折。 本書作者群囊括各界中國專家,包括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瑪麗‧布朗‧布洛克(Mary Brown Bullock)、戴博(Robert Daly)、馮稼時(Thomas Fingar)、傅瑞珍(Carla P. Freeman)、傅立民(Chas W. Freeman Jr.)、高龍江(John W. Garver)、黃嚴忠(Yanzhong Huang)、藍普頓(David M. Lampton)、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趙文詞(Richard Madsen)、毛雪峰(Andrew Mertha)、巴里‧諾頓(Barry Naughton)、董雲裳(Susan A. Thornton)及石文安(Anne F. Thurston)等15位專家學者,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文化及教育醫療等多面向切入,回顧從毛澤東晚期迄今半世紀以來,歷經中國改革開放、美國聯中抗蘇、天安門事件、冷戰結束、中國河南血禍、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大使館事件、南海撞機事件、世界金融危機、中國加入WTO、中國《九號文件》頒布、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美中貿易戰與資訊戰、新疆再教育營、香港抗爭與臺海問題等重要事件後,美中關係的變化,及其如何牽動了全世界。 如今,當中國進入習近平第三任期,統治益發極權,美國「對中脫鉤」的嘗試是否可行?在這近半世紀的交流中,美國是否不知不覺培養出一位全方位的競爭對手?應該如何衡量美國政策長期以來的成本與效益?理想中的美中關係,除了穩定、安全、公平、互惠,還有什麼樣的圖景?重新回首美中關係五十年,審慎評估,或許可以提供我們更多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