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逾三年,美國政府對新興技術與重點產業關鍵技術的管制力道日漸加強。2022年7月27日,美國參議院表決通過H.R.4346修正案《晶片與科學法案》(The 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限制獲得補助在美建廠的業者,10年內不得投資中國大陸半導體,想要保護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立意昭然若揭,雖然該項法案細節仍在研議中,但後續情勢的可能發展,已經仍引起各界的關注。 美國於2022年8月,禁止NVIDIA與AMD的高階AI加速器晶片銷往中國大陸,意圖要精準狙擊中國大陸先進AI運算發展,想要透過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中國大陸取得特定高科技產業新興技術,目的是要維持美國的全球影響力與話語權。然而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產業,雖然因此明顯受到管制措施的衝擊,但是也反而促進對自主技術開發的急迫性。 2021年的晶片缺貨潮,激發各國將半導體「產能」視為國家重要戰略物資,繼美中科技戰之後,美國、臺灣、韓國、日本、歐洲、中國等市場,皆以國家層級的規模,陸續啟動半導體軍備競賽。全球主要半導體供應商逐漸感受到地緣政治變化、供應鏈斷鏈不確定等因素所帶來的壓力,產業經營環境因為政經情勢的介入而日日趨複雜難測。臺灣的晶圓代工產能、營收皆位居全球第一,各廠商除了積極規劃擴產之外,面對各國的在地化生產政策,業者的生產據點布局也成為關注焦點,分析各區域客戶的需求角度,或許更易瞭解半導產業版圖的變化樣貌。 國際大廠為避免再度面臨晶片供應短鏈與斷鏈危機,包括蘋果、特斯拉、亞馬遜、阿里巴巴等業者,為了鞏固自家供應鏈的穩定性,紛紛朝向「自研設計晶片」的領域發展,其中,因為端點產品與雲產品的切入角度差異,很有可能在未來形成不同的發展走向與影響。繼台積電2020年耗資120億美元在美國設廠之後,又再到日本熊本縣建造晶圓廠,而日本政府也提供補助並參與投資,更鼓勵日本企業以不同形式共同參與投資計畫,這項半導體布局規劃,是否能有效的讓失落三十年的日本半導體產業,脫離被邊緣化的魔咒。 2022年全球IC設計產業產值2,016億美元,較去年成長18.5%,以網通、資料中心相關晶片銷售為主要的支撐力道。繼2022年Intel宣布併購以色列專業晶圓代工業者Tower Semiconductor後,南韓記憶體大廠SK Hynix也即將在2025年第一季,完成收購整併Intel的NAND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