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平裝
科技對華文教學的衝擊與挑戰專輯前言符傳豐、張麗妹自二○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ChatGPT的問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在華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與學中,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知識的來源越來越多元,教師不再是唯一的權威,傳統的課堂環境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人工智能技術使學習者人機互動成為常態,傳統的傳道授業的模式受到挑戰。其次,人工智能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往往難以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求。人工智能系統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夠找到學習者的「最近發展區」(Vygotsky, 1967),並針對性地提供練習和輔導,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再次,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樣的學習渠道,鼓勵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實現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先學後教」的效果,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讓他們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找到學習的內驅力。這對於缺乏學習動機的以華文作為二語的學生尤為重要。此外,教師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及時獲取學生學習成果信息,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流程和內容,根據學習者實時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及時反饋,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實時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及時改正錯誤。本刊共輯六篇文章,六位老師從不同視角探討了面對科技對華文教學帶來的衝擊和挑戰,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蘇啟禎老師從人類科技發明的作用談起,指出華文教師應該善用電子科技,充分發揮新科技的優點,提高華文教學的效果;周恩國老師探討了如何設計人工智能教學助手,幫助華文教師提升華文教學設計;焦福珍老師結合新加坡學生學習平臺有關個性化學習的新功能,探討了實施個性化學習的過程中人工智能賦能的路徑和策略;李冬梅老師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供性出發,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促進學習評價的教學模式,以期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新的探索方向;王學萍老師聚焦目前新加坡中學華文教師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如何安全、有效地與人工智能技術協同合作,打造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以華文作為二語的教學環境;韓軼婷老師探討面對新科技浪潮的衝擊,AI 如何重塑華文教學,嘗試引領讀者探尋新科技時代華文教學的未來方向。本專輯
定價:140 元,
優惠價:9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