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是真,平淡是福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累得半死的時候,撲上軟軟的床,也是幸福。
哭得要命的時候,有人溫柔地遞來一張紙巾,更是幸福。
生命在閃光中顯出燦爛,在平凡中顯出真實!
最完美的產品在廣告裡,最完美的人在悼詞裡,
最完美的愛情在小說裡,最完美的婚姻在夢境裡。
不完美才是真實,不完美也是一種幸福。
都市的喧囂,慾望的膨脹,情感的迷失,讓人不由自主地煩躁、苦悶。
我們無法撥開世上塵氛,也無法消卻心中鄙吝,月來風來愁無數。
其實幸福是一種感覺,它總是如影隨行,瀰漫在我們伸手即可觸摸到的任何地方。
幸福不是不在,是我們太過敏感易脆,寧願將自己縮在殼裡小心翼翼地生活。
以為這遠離了傷害,其實也遠離了幸福。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01.尊重一切有情的生命
只有心是清淨的、平等的、恭敬的、沒有成見的,世間萬物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而真正的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而非齊頭式的平等。#
人類是一切生物中的高級生靈,人類愛惜自己的生命怕受到別人的傷害,就必須尊重一切有情的生命。
一位年輕人在沙灘上散步,他看見有位老人正在拾起一些小魚拋回海裡。年輕人看不明白,就趕了上去,問老人為什麼要這麼做。
老人說:「擱淺的小魚如果留在岸上,太陽一出來就會曬死。」
年輕人聽了,不以為然地反駁道:「可是海灘一望無際,這種小魚也有好幾萬條,你的努力能產生什麼影響呢?」
老人瞧了瞧手裡的小魚,然後把牠拋回海裡,快樂地說:「也許對大海沒有影響,可是,對這一條小魚卻有影響啊。」
這位老人那麼善良,年輕人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所作所為,老人是在用包容之心滋養生靈,用慈悲之心滋養自己的生命。不起眼的生命都會得到重視,這恐怕就是平等之心的真實顯現吧。我們再來看一個事例,體會一下喪失平等之心的後果是多麼嚴重。
悟達禪師在做雲水僧的時候,有一天途經京師,看到一位西域異僧身患惡疾,無人理睬,於是就為他擦洗敷藥,悉心照料。
病僧痊癒後對悟達禪師說:「將來如果有什麼災難,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顆松樹下面找我。」
多年後,悟達禪師的法緣日盛,唐懿宗非常景仰其德風,特封悟達禪師為國師,並欽賜檀香法座。這時,悟達禪師自覺尊榮,高於他人,漸漸起了傲慢之心。一日,悟達禪師膝上突然長了一個人面瘡,眉目口齒皆與常人無異。
悟達禪師遍覽群醫,都無法醫治。束手無策之時,忽然想起昔日西域異僧的話,於是他就來到九隴山,找到西域異僧並表明來意。西域異僧胸有成竹地指著松旁的溪水說:「不用擔心,用這清泉可以除去你的病苦。」
悟達禪師正要用水洗滌瘡口,人面瘡竟然開口說道:「慢著!你知道為什麼你的膝上會長這個瘡嗎?西漢袁盎殺晁錯的事情你知道吧?你就是袁盎轉世,而我就是當年被你屈斬的晁錯。十世以來,輪迴流轉,我一直在找機會報仇,可是你卻十世為僧,清淨戒行,一直苦無機會下手。直到最近你集朝野禮敬於一身,起了傲慢之心,有失道行,我才能附在你身上。今日蒙迦諾迦尊者慈悲,以三昧法水洗我累世罪業,今後不再與你冤冤相報。」
悟達禪師聽後,不覺汗如雨下,連忙俯身捧水洗滌,突然一陣劇痛,昏了過去。當他醒來的時候,膝上的人面瘡已經消失不見,眼前也沒有什麼西域異僧。
故事裡講得很明白,十世輪迴,悟達禪師一直為僧,清淨戒行,毒瘡便無下手機會;而一旦心生傲慢,忘記戒律,病苦便會伺機而動。可見,人與人之間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我們擔任什麼職務,從事什麼工作,取得何種成就,都是社會的分工,都不應該為此去傲視別人。
不過,理上雖然「生而平等」,事實上卻是「因果差異」。從本性上說,雖然人人皆得成佛,但因個人的福德因緣不一,就有聖凡之分。假如,兒女與父母要求平等,要求與父母平起平坐,這就是不懂倫理,因為平等也要「長幼有序」;假如屬下與長官要求平等,要求同等待遇,這就是不懂規矩,因為平等也要「尊卑有別」。
《法華經》裡有位常不輕菩薩,見了狗都會磕頭,並且對狗說:「你也有佛性,將來也會成佛。」這看起來似乎有些可笑,我們固然也不必如此做。所以,我們不妨這麼理解:真正的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而非齊頭式的平等。就好像是一場賽跑比賽,每個人的起跑點都一樣,但是槍聲一響,大家奮勇向前,個人的速度快慢不一,需憑本事爭取第一,不能要求大家同時抵達終點。
那麼,佛陀所持的平等之心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表現呢?我們應該如何左右自己的行為才能保持一顆平等之心呢?佛教認為,世間的所有生命皆有佛性,所以應該平等互愛。平等所對應的,就是尊重的普及和無差別化。也就是說,平等就是要打破階級差別的門檻,對每一個人都要尊重,讓每一個人都有尊嚴。這種尊重是不需要附加財富、權勢這些條件的。
安撫那些因物質條件缺乏而受傷害的心靈,平緩那些由各種刺激而產生的敏感而激烈的情緒,人們才會有空間,有信心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和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換言之就是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這就是佛陀的平等之心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最基本要求。
一位廚師做了一桌好菜給客人吃,其中有一道菜是他自己最喜歡吃,而且自認為是最好的烤鴨。當客人用餐時,他偷偷地躲在門後觀看,不過只有一位客人在吃,其他人都沒有動過烤鴨。他越看越生氣,終於忍不住了,拿起一把菜刀,怒氣衝衝地大罵客人為什麼不吃烤鴨。
認為烤鴨是不是好吃,這完全在於客人的感覺,而不是廚師的感覺。假如他一定要客人有和自己一樣的感覺,那就是一種不尊重,更是一種自認為高於他人的無知心態,這樣又如何能使他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和自己達成共識呢?
《普賢菩薩行願品》上說:「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佛教提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雙向互敬關係就是「相視當如視佛」,「善修和敬,互相尊重」。
一個畫家剛畫了幾幅畫,請了幾個朋友來鑑賞評點。這幾幅畫當中,其中有一幅畫是畫家自己最珍愛的。幾個朋友看過之後,開始評論。不料,畫家最不滿意的那幅畫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而他最珍愛的那幅畫,卻被大家認為是華而不實,非常不好。後來,畫家很生氣地把朋友們都趕走了。
這個畫家過分沉浸於自己的感覺之中,不明白評定畫的好壞,是朋友們的眼光,而不是自己的眼光。畫家一定要別人和他的看法一致,便是一種對他人不尊重。當一個人不尊重他人的時候,他又怎麼能和別人很好的溝通呢?
在人生的旅途上,當我們遇到煩惱時,不妨從生活中汲取經驗與教化,感受大地般普載眾生的平等,感受海洋般無有揀擇的包容,感受陽光般溫暖普照的關懷。只有當「平等和尊重」真正回歸到我們心中,我們才能重新認識到,生活裡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們去創造的領域,還有那麼多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才會把我們有限的生命拿來做一點對我們自己、對這個社會更有貢獻的事情,這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真正價值所在。
02.透過愛別人,來幫助自己
#仁愛不是施捨,也不是可憐,而是一種犧牲,但這種犧牲是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那些值得自己愛的人,同時你就會感到一種充實,這就是愛的回報,而誰都明白,這種犧牲和回報不是能用金錢買來的。#
「愛人以愛己,率己以隨人」,這是《四十華嚴》上的句子,意思是要想自己過好,就得先讓別人過好;要想自己吃好,就得先讓別人吃好。同樣,要想讓更多的人愛自己,自己也應該去愛更多的人。我們正是透過愛別人,幫助別人,來愛自己,來幫助自己的。
仁愛不是施捨,也不是可憐,而是一種犧牲,但這種犧牲是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那些值得自己愛的人,同時你就會感到一種充實,這就是愛的回報,而誰都明白,這種犧牲和回報不是能用金錢買來的。
《六度集經》第六卷中有一個《殺身濟賈人經》的故事,可以充分地說明這一點。
很久以前,有一百個商人一起去海中尋寶。他們忍受著風吹日曬,與狂風惡浪搏鬥了好幾個月,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得到很多世上罕見的珍寶。就在他們滿載著財寶,準備返航時,狂風驟起,烏雲翻滾,四周一片漆黑。
在閃電雷鳴中,面目猙獰的海神包圍了船隊,他那血紅的眼睛在黑暗中閃閃發光,兇狠地盯著這些商人。商人們一陣恐慌,絕望地喊著:「完了!我們都跑不掉了,只有死路一條了。」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船上有位年輕人也和大家一樣,感到焦急、絕望、恐怖,但他冷靜一想:「在這關鍵時刻,最重要的是想一個辦法,不惜一切代價,救大家的命。我曾經聽說海神有潔癖,他最厭惡的就是死屍。我若把自己的鮮血傾注於海中,讓海神感到厭惡,也許他們就會放了船上的人。在這危急關頭,能以自己的生命救大家一命,才是最高尚的!」想到這裡,他果斷地對眾人說:「請諸位用手托著我的身體。」
商人們不明白他要幹什麼,但還是照辦了。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