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散記(二)─三民文庫186
商品資訊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國內外知名作曲家友棣教授親撰的這部〞音樂創作散記〞,是他學習音樂一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實錄。主要內容:樂教經驗與樂曲創作海外求師與詳研理論各類樂曲創作的過程舞蹈劇與清唱劇的創作編作組曲構想之實 踐民歌串珠與兒童歌曲的設計音樂理論與音樂隨筆;共60篇。古典音樂的欣賞要用心靈,至少要用腦子,純用手足則不夠樂味耳。該書勿論是音樂教師,學生,或愛好者,允宜人手一冊,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黃友棣
民國元年生於廣東省高要縣,廣東中山大學教育系畢業,獲英倫皇家音樂院提琴學位及義大利滿德音樂研究院作曲文憑。曾任教廣東中山大學師範學院、香港珠海書院等。
從19歲開始,就讀中山大學教育系的黃友棣,決心用音樂當作教育的工具。為了學習鋼琴、樂理,不僅半工半讀,更利用深夜苦練,期間一度因七七事變,阻斷他深造音樂的夢想。在黃友棣對音樂的執著與堅持下,直到1955年,他成功考取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海外聯考的提琴教師證書。
他推動「中國音樂中國化」及音樂全人教育,寓居香港時期,與音樂家林聲翕及作詞家韋瀚章,被稱為「歲寒三友」。膾炙人口的歌曲包括:杜鵑花、問鶯燕、遺忘、當晚霞滿天、我要歸故鄉等。七十二年獲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七十三年獲頒行政院最高文化獎章、八十九年獲高雄市文藝獎終生成就獎。
序
序 康 謳
去秋我因休假一年,並得到許可前往美國紐約的茱麗雅德音樂學院,研究理論作曲兩學期,今年夏天結束研究後,順道訪問加、英、德、奧、法、義等國的音樂教育,返臺前,路經香港時,得幸先讀黃友棣教授的「音樂創作散記」原稿,拜讀之餘,快何如之!既獲益良深,亦予我以殊多的啟示。我認為這是一本有趣而真實的記錄文獻,他毫不誇張的,以平淡樸實的語句而敘述、說明音樂教師的奮鬥生涯,他要用音樂教學,來使每個人獲得發展,獲得完美的生活,為了幫助聽眾欣賞音樂,他遭遇到許多歡樂與痛苦的經驗,在這些生動而有趣的記錄裏,我們可以得到許多珍貴的參考資料。他由於教人欣賞音樂,乃發覺真正喜愛中國風味的樂曲,只有這類樂曲,才能產生奇妙的親切感,他要使中國樂曲的演奏,有高貴風格,他要掃除那些過份的滑音奏法,因此不得不磨練優秀的演奏技巧,因為要使歌曲配合教育需要,不得不親自編寫樂曲。因為西洋的傳統和聲,不合應用,不得不尋求中國風格的和聲方法。因為民歌素材珍貴,不得不設計編成大型樂曲。這些工作,說來容易,做時卻難,尤其是抗戰期間,物資貧乏,在轟炸、疏散的生活情形下,如何著手?讀了這些文章,當可明瞭教育者的心情,他說:「我原想助眾人渡江,送達音樂的彼岸,因為沒有船,不得不動手造船,因為要造船,乃發覺沒有木材可用,於是不得不種樹,剛剛種下樹苗,風雨又至,然而我不應失望,我必須從絕境裏跳出來,這件事情,未曾有誰委託我做,只為心之所安,所以拿起來做;做得不好,也無須感到難為情。雖然天上的老頭兒,給我以不少的苦惱;但我仍然決心不要雙手空空的回去見他,於是我從此專以傻勁去做這件傻事。」(見第九章「崎嶇的路途」)
這些敘述充分表現出中國儒家的精神,不為名利,只求心之所安。而心之所安,乃是根據「仁者之心」而來。有了「仁者之心」為基礎,還要加上磨練的技巧,與研究學問的熱誠,但是徒有知識與技術,仍然不足以達到成就的階段。他在歐洲苦學六年裏,經常陷入苦惱與焦慮的境況中。終於他從宗教的哲理裏,領悟到犧牲的真諦;更從殉教精神中,領悟到傲人的意義。經過長途旅行後,他在白雪山上,瑞士湖邊,潛思默想,終於他明白了,他說:「必須熟練了古典和聲、現代和聲、調式和聲、然後把它們聯合應用,使它服務於創作目標,以建立現代中國音樂創作的途徑。……我要站在台上,指揮它們站入除伍之中,聽從我的調動。以後我要把舊時所用的方法,嘔吐乾淨,再創新生。」(見第十三章「學習的旅程」)
他在動物園裏,看見蚺蛇褪皮的忍耐,不勝嚮往。他看見蚺蛇的默然忍受,經過長時間的掙扎,終於褪下了舊皮,顯現出鮮艷奪目的彩衣,他突然醒悟,他說:「要做好一件事情,心境寧靜是多麼重要!臨行時,我還忍不住向他多看幾眼,心中想:但願我能學你!你能,我也必能的!」(見第十三章末段)
這是儒家治學精神所在,這種「虛」、「靜」的心靈境界,充分表現了一位學者的藝術修養。蘇東坡詩云:「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在他的音樂創作散記的附篇裏,有幾篇充滿哲理的散文。如:「尋泉記」、「聖哲琪利亞的山林」、「雙夢記」、「山中一日」等,倘能細心的讀讀它們,必然有所獲益。
這本著述最突出的一點,是否定了「藝術至上」的看法,他的基本觀點,乃是儒家的「為人生而藝術」。在作者的序言第一頁上曾說:「不論古今中外,多麼偉大的藝術家,其真正的價值,是屬於教育性質。」這是聖賢所說的「樂者,德之華」的真義。
我一向很欽佩友棣兄的治學態度,他的專心創作,勤於著述的毅力,確實令人敬仰,這本創作散記的問世,對於中國樂壇,必有莫大的貢獻;嘉惠後學,啟迪來玆,亦均有其深長的意義,與宏偉的作用,因此樂為之記。
目次
序(康謳)
序 言
樂教經驗與樂曲創作
(一)如何助人享受音樂?
(二)傜山之曉與唱春牛
(三)鼎湖山上之黃昏
(四)月光曲
(五)嘈吵的音樂晚會
(六)良口烽煙曲
(七)唱片音樂會
(八)空襲下的音樂講座
(九)崎嶇的路途
海外求師與詳研理論
(十)羅馬求師
(十一)重建根基
(十二)與樂人們聊天
(十三)學習的旅程
(十四)調式和聲與現代和聲
(十五)從頭再學對位法
(十六)中國風格的和聲
各類樂曲的創作過程
(十七)散楚歌(傳奇曲)
(十八)聽琴(朗誦與獨唱曲)
(十九)金門頌(大合唱)
(二十)中華大合唱
(廿一)琵琶行(音詩)
(廿二)尋泉記
(廿三)A調提琴奏鳴曲
(廿四)絃樂合奏曲
(廿五)提琴獨奏曲
(廿六)鋼琴獨奏曲
(廿七)藝術新歌
(廿八)民歌新編
舞蹈劇與清唱劇的創作
(廿九)舞劇樂曲
(三十)造形音樂
(三一)歲寒三友
(三二)青白紅
(三三)雲山戀
(三四)偉大的中華
(三五)思我故鄉
(三六)碧海夜遊
(三七)遺忘
(三八)思親曲
編作組曲構想之實踐
(三九)生活組曲
(四十)壯歌行
(四一)春之歌
(四二)漣漪與花信
(四三)扶桑之旅
(四四)龍之躍
民歌串珠與兒童歌曲的設計
(四五)為灰姑娘製玻璃鞋
(四六)串珠工作
(四七)天山明月
(四八)新春組曲
(四九)兒童作藝術歌
(五十)樂曲的印行
(附篇)音樂理論與音樂隨筆
(五一)解說文字
(五二)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
(五三)音樂的欣賞與創作
(五四)「創造的音樂」
(五五)洋作家編作中國歌劇
(五六)聖「哲琪利亞」的山林
(五七)雙夢記
(五八)路邊花朵
(五九)貓與鴿
(六十)山中一日
後記
讀後(趙琴)
序 言
樂教經驗與樂曲創作
(一)如何助人享受音樂?
(二)傜山之曉與唱春牛
(三)鼎湖山上之黃昏
(四)月光曲
(五)嘈吵的音樂晚會
(六)良口烽煙曲
(七)唱片音樂會
(八)空襲下的音樂講座
(九)崎嶇的路途
海外求師與詳研理論
(十)羅馬求師
(十一)重建根基
(十二)與樂人們聊天
(十三)學習的旅程
(十四)調式和聲與現代和聲
(十五)從頭再學對位法
(十六)中國風格的和聲
各類樂曲的創作過程
(十七)散楚歌(傳奇曲)
(十八)聽琴(朗誦與獨唱曲)
(十九)金門頌(大合唱)
(二十)中華大合唱
(廿一)琵琶行(音詩)
(廿二)尋泉記
(廿三)A調提琴奏鳴曲
(廿四)絃樂合奏曲
(廿五)提琴獨奏曲
(廿六)鋼琴獨奏曲
(廿七)藝術新歌
(廿八)民歌新編
舞蹈劇與清唱劇的創作
(廿九)舞劇樂曲
(三十)造形音樂
(三一)歲寒三友
(三二)青白紅
(三三)雲山戀
(三四)偉大的中華
(三五)思我故鄉
(三六)碧海夜遊
(三七)遺忘
(三八)思親曲
編作組曲構想之實踐
(三九)生活組曲
(四十)壯歌行
(四一)春之歌
(四二)漣漪與花信
(四三)扶桑之旅
(四四)龍之躍
民歌串珠與兒童歌曲的設計
(四五)為灰姑娘製玻璃鞋
(四六)串珠工作
(四七)天山明月
(四八)新春組曲
(四九)兒童作藝術歌
(五十)樂曲的印行
(附篇)音樂理論與音樂隨筆
(五一)解說文字
(五二)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
(五三)音樂的欣賞與創作
(五四)「創造的音樂」
(五五)洋作家編作中國歌劇
(五六)聖「哲琪利亞」的山林
(五七)雙夢記
(五八)路邊花朵
(五九)貓與鴿
(六十)山中一日
後記
讀後(趙琴)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