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光電子成像技術概論(第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國防特色學術專著‧光學工程類
ISBN13:9787564079376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向世明
出版日:2014/08/01
裝訂/頁數:平裝/452頁
規格:16cm*18.4cm*2cm (高/寬/厚)
版次:二版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現代光電子成像技術概論(第2版光學工程類)》(作者向世明)內容涉及x射線及短波輻射成像、紫外線成像、可見光成像、微光成像、紅外成像、微波成像、太赫茲成像、遙感成像、高速攝影攝像、光子計數成像和醫療成像等現代光電子成像器件和系統技術,《現代光電子成像技術概論(第2版光學工程類)》分別詳細介紹了它們的系統組成、工作原理、特性參數、測試評價及其最新發展動態等。學習掌握這一高新技術,對研究、開發、應用各類觀察、瞄準、測距、跟蹤、制導、告警、測繪以及航天遙感、高速攝影、弱光探測、醫療診斷和生物研究儀器,具有重要實用意義,對從事相關領域科研、教學、生產和應用的讀者,有一定參考和借鑒作用。
目次
第1章緒論
1.1光電子成像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1.1.1神奇的人眼視覺及其局限性
1.1.2光電子成像系統的物理功能及技術特點
1.1.3光電子成像系統的構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
1.1.4光電子成像器件和顯示器件的一般原理
1.2光電子成像技術基本科學問題探討
1.2.1“成像”一詞的來源
1.2.2現代光電子成像技術的數理含義
1.2.3現代光電子成像技術基本科學問題詮釋
1.3本書的編寫思路和技術特點
第2章輻射源、目標及大氣特性
2.1引言
2.2輻射源電磁波譜
2.3輻射源特性及其度量
2.3.1輻射源特性
2.3.2輻射度量
2.4輻射源分類
2.5絕對黑體及其基本定律
2.5.1絕對黑體與灰體
2.5.2黑體輻射基本定律
2.6常見的輻射源
2.7激光器原理及其應用
2.7.1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7.2激光器的技術特點
2.7.3激光器在光電子成像技術中的應用
2.8輻射能在大氣中的傳播
2.8.1輻射能在大氣中傳播的一般規律
2.8.2水平能見度和消光指數
2.9典型目標的輻射和反射特性
2.9.1典型目標的輻射特性
2.9.2典型目標的反射特性
2.9.3水下光學吸收(透射)特性
2.10微波與太赫茲波輻射源
第3章固體光電子成像器件
3.1引言
3.2固體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分類及性能
3.2.1固體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分類
3.2.2固體光電子成像器件的性能參數
3.3紅外探測成像器件
3.3.1概述
3.3.2紅外成像器件的原理結構
3.4CCD、CMOS成像器件系列
3.4.1概述
3.4.2CCD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4.3CMOS成像器件的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4.4EMCCD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4.5ICCD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4.6EBCCD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5短波輻射固體成像器件
3.5.1概述
3.5.2固體紫外(日盲)探測成像器件
3.5.3固體X線探測成像器件
3.5.4固體7線探測成像器件
3.5.5EB—MAMA多陽極陣列探測成像器件
第4章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
4.1引言
14.2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技術發展動態
4.3真空光電子成像功能部件物理基礎
4.3.1半導體外光電效應和光陰極
4.3.2光電倍增管和微通道板電子倍增原理
4.3.3光纖光學成像元件
4.3.4電致發光顯示器件——熒光屏
4.3.5電子光學透鏡成像原理
4.4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原理、功能和結構
4.4.1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4.4.2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功能
4.4.3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典型結構
4.5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特性參數
4.5.1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特性參數分類
4.5.2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主要特性參數
4.6雙近貼聚焦像增強器(WII)極限性能估算
4.6.1WIl極限靈敏度估算
4.6.2WIl極限分辨率估算
4.6.3WIl極限信噪比估算
第5章圖像顯示技術
5.1引言
5.1.1圖像顯示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5.1.2顯示器技術的發展動態
5.2圖像顯示器的特性參數和性能評價
5.2.1圖像顯示器的特性參數
5.2.2圖像顯示器的性能評價
5.3液晶顯示技術
5.3.1液晶顯示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3.2微型液晶顯示技術
5.3.3LCoS的工作原理
5.3.4LCoS的優點
5.4液晶光閥投影顯示技術
5.4.1液晶光閥
5.4.2光尋址方式液晶光閥的用途
5.4.3大屏幕投影顯示的應用系統
5.5立體顯示技術
5.5.1高現場感顯示與空間成像型顯示器
5.5.2空間成像型顯示方式的分類與問題
5.6數字式微反射鏡顯示(DMD)技術
5.6.1數字式微反射鏡器件
5.6.2DMD光開關原理
5.6.3DMD數字化光處理器(DLP)
5.6.4數字化光處理的技術特征
5.6.5數字化光處理系統
5.7陰極射線管(CRT)顯示技術
5.7.1CRT顯示原理
5.7.2CRT的典型結構與工作原理
5.8等離子體顯示(PDP)技術
5.8.1彩色PDP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5.8.2PDP顯示器的應用和前景
5.9有機發光薄膜二極管顯示(OLED)技術
5.9.1OLED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5.9.2OLED的優點
5.9.3OLED的應用及發展動態
5.10大屏幕顯示技術
5.10.1球幕多光譜顯示技術
5.10.2LED大屏幕顯示技術
第6章光學成像系統和光學傳遞函數
6.1引言
6.2幾何光學概述
6.2.1幾何光學的有效性及其基本定律
6.2.2光學系統成像的幾何光學理論
6.2.3理想光學系統及其物像關系
6.2.4平面鏡棱鏡系統的成像特點及其應用
6.3幾何像差理論簡介
6.4光學薄膜技術簡介
6.4.1光學薄膜技術的功能特點及應用背景
6.4.2光學系統用的特種薄膜
6.5幾種典型光學系統
6.5.1微光夜視光學系統
6.5.2紅外光學系統
6.6光學傳遞函數(OTF)
6.6.1概述
6.6.2光學傳遞函數的原理
6.6.3光學傳遞函數的物理意義
6.6.4光學傳遞函數的計算
6.7光學成像技術的最新發展
6.7.1二元光學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6.7.2熱像儀折衍射混合物鏡光學系統
6.7.3環境溫度補償折衍混合紅外光學系統
6.7.4數字化、網絡化設備中的微光學元器件
第7章光電子成像系統總體性能評價和分析
7.1引言
7.2人眼的視覺特性
……
第8章微光夜視技術
第9章紅外熱成像技術
第10章激光成像技術
第1l章光電穩定與跟蹤技術
第12章遙感光電子成像技術
第13章光電成像系統建模仿真評估技術
第14章光子計數成像技術
第15章高速攝影、攝像技術
第16章醫用光電子成像技術
第17章光電子圖像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1.1光電子成像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1.1.1神奇的人眼視覺及其局限性
1.1.2光電子成像系統的物理功能及技術特點
1.1.3光電子成像系統的構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
1.1.4光電子成像器件和顯示器件的一般原理
1.2光電子成像技術基本科學問題探討
1.2.1“成像”一詞的來源
1.2.2現代光電子成像技術的數理含義
1.2.3現代光電子成像技術基本科學問題詮釋
1.3本書的編寫思路和技術特點
第2章輻射源、目標及大氣特性
2.1引言
2.2輻射源電磁波譜
2.3輻射源特性及其度量
2.3.1輻射源特性
2.3.2輻射度量
2.4輻射源分類
2.5絕對黑體及其基本定律
2.5.1絕對黑體與灰體
2.5.2黑體輻射基本定律
2.6常見的輻射源
2.7激光器原理及其應用
2.7.1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7.2激光器的技術特點
2.7.3激光器在光電子成像技術中的應用
2.8輻射能在大氣中的傳播
2.8.1輻射能在大氣中傳播的一般規律
2.8.2水平能見度和消光指數
2.9典型目標的輻射和反射特性
2.9.1典型目標的輻射特性
2.9.2典型目標的反射特性
2.9.3水下光學吸收(透射)特性
2.10微波與太赫茲波輻射源
第3章固體光電子成像器件
3.1引言
3.2固體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分類及性能
3.2.1固體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分類
3.2.2固體光電子成像器件的性能參數
3.3紅外探測成像器件
3.3.1概述
3.3.2紅外成像器件的原理結構
3.4CCD、CMOS成像器件系列
3.4.1概述
3.4.2CCD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4.3CMOS成像器件的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4.4EMCCD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4.5ICCD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4.6EBCCD典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3.5短波輻射固體成像器件
3.5.1概述
3.5.2固體紫外(日盲)探測成像器件
3.5.3固體X線探測成像器件
3.5.4固體7線探測成像器件
3.5.5EB—MAMA多陽極陣列探測成像器件
第4章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
4.1引言
14.2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技術發展動態
4.3真空光電子成像功能部件物理基礎
4.3.1半導體外光電效應和光陰極
4.3.2光電倍增管和微通道板電子倍增原理
4.3.3光纖光學成像元件
4.3.4電致發光顯示器件——熒光屏
4.3.5電子光學透鏡成像原理
4.4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原理、功能和結構
4.4.1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4.4.2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功能
4.4.3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典型結構
4.5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特性參數
4.5.1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特性參數分類
4.5.2真空光電子成像器件的主要特性參數
4.6雙近貼聚焦像增強器(WII)極限性能估算
4.6.1WIl極限靈敏度估算
4.6.2WIl極限分辨率估算
4.6.3WIl極限信噪比估算
第5章圖像顯示技術
5.1引言
5.1.1圖像顯示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5.1.2顯示器技術的發展動態
5.2圖像顯示器的特性參數和性能評價
5.2.1圖像顯示器的特性參數
5.2.2圖像顯示器的性能評價
5.3液晶顯示技術
5.3.1液晶顯示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3.2微型液晶顯示技術
5.3.3LCoS的工作原理
5.3.4LCoS的優點
5.4液晶光閥投影顯示技術
5.4.1液晶光閥
5.4.2光尋址方式液晶光閥的用途
5.4.3大屏幕投影顯示的應用系統
5.5立體顯示技術
5.5.1高現場感顯示與空間成像型顯示器
5.5.2空間成像型顯示方式的分類與問題
5.6數字式微反射鏡顯示(DMD)技術
5.6.1數字式微反射鏡器件
5.6.2DMD光開關原理
5.6.3DMD數字化光處理器(DLP)
5.6.4數字化光處理的技術特征
5.6.5數字化光處理系統
5.7陰極射線管(CRT)顯示技術
5.7.1CRT顯示原理
5.7.2CRT的典型結構與工作原理
5.8等離子體顯示(PDP)技術
5.8.1彩色PDP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5.8.2PDP顯示器的應用和前景
5.9有機發光薄膜二極管顯示(OLED)技術
5.9.1OLED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5.9.2OLED的優點
5.9.3OLED的應用及發展動態
5.10大屏幕顯示技術
5.10.1球幕多光譜顯示技術
5.10.2LED大屏幕顯示技術
第6章光學成像系統和光學傳遞函數
6.1引言
6.2幾何光學概述
6.2.1幾何光學的有效性及其基本定律
6.2.2光學系統成像的幾何光學理論
6.2.3理想光學系統及其物像關系
6.2.4平面鏡棱鏡系統的成像特點及其應用
6.3幾何像差理論簡介
6.4光學薄膜技術簡介
6.4.1光學薄膜技術的功能特點及應用背景
6.4.2光學系統用的特種薄膜
6.5幾種典型光學系統
6.5.1微光夜視光學系統
6.5.2紅外光學系統
6.6光學傳遞函數(OTF)
6.6.1概述
6.6.2光學傳遞函數的原理
6.6.3光學傳遞函數的物理意義
6.6.4光學傳遞函數的計算
6.7光學成像技術的最新發展
6.7.1二元光學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6.7.2熱像儀折衍射混合物鏡光學系統
6.7.3環境溫度補償折衍混合紅外光學系統
6.7.4數字化、網絡化設備中的微光學元器件
第7章光電子成像系統總體性能評價和分析
7.1引言
7.2人眼的視覺特性
……
第8章微光夜視技術
第9章紅外熱成像技術
第10章激光成像技術
第1l章光電穩定與跟蹤技術
第12章遙感光電子成像技術
第13章光電成像系統建模仿真評估技術
第14章光子計數成像技術
第15章高速攝影、攝像技術
第16章醫用光電子成像技術
第17章光電子圖像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分布交互式仿真技術。分布交互仿真DIS(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是從1983年美國國防部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制訂的仿真器網絡SIMNET(Simulator Network)計劃發展而來的,并開始研究和應用。當時主要應用于任務演練、訓練、武器評估等軍事領域,如今,分布交互仿真技術已應用于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醫療、娛樂、互聯網商業、制造業等其他領域。DIS以網絡為基礎,通過聯網技術將分散在各地的人員,在回路仿真器、計算機生成兵力以及其他仿真設備連接為一個整體,形成一個時間和空間上一致的綜合環境,實現平臺(飛機、導彈、艦艇、坦克等)與環境(地形、大氣、海洋等)之間、平臺與平臺之間、環境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在DIS的體系結構、數據通信等方面IEEE已提出了系統標準。在此之后又提出的以離散事件為主的作戰仿真系統:聚合級仿真協議ALSP(Aggregate Level Simulation Protocol),它實質上是“構造仿真”(Constructive simulation)。
1994年10—11月北約在全世界范圍內,成功地組織了一次基于分布交互仿真的軍事演習,這是集成化、分布式仿真技術的一次成功應用,并因此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分布交互式仿真熱。
分布交互仿真技術在航天仿真中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空軍技術研究所在1990年初期,成功地開發了一套用于衛星軌道建模與近地空間環境仿真系統(SM),SM在網絡界面下工作時遵從DIS2.0協議,并支持分布式交互仿真。SM可以逼真地模擬近地空間環境,可以同時描繪來自多個不同行星與人造衛星群的多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時的三維動態圖形,允許用戶從虛擬環境中的空基和地基等各種不同視點,去觀察在軌衛星運行情況,并可以在仿真過程中與多顆衛星模型及星群進行信息的交換和交互處理。SM采用軌道力學進行在軌對象運動的計算,用高度精確的3D圖形描繪衛星群及地球、月亮,使用戶有一種置身浩渺太空的臨近感和沉浸感。SM模型所具備的網絡界面,允許其他交互式數字視頻系統(DVE)中所有用戶提供的衛星傳播數據,特別適用于多星管理的仿真。
1996年8月美國國防部正式公布了高級體系結構(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方案,它使DIS有了新的發展,HLA是在DIS和ALS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分布交互仿真體系結構,它能提供更大規模的、將構造仿真/虛擬仿真/實況仿真集成在一起的綜合環境,實現各類仿真系統間的互操作、動態管理、一點對多點的通信、系統和部件的重用以及建立不同層次和不同粒度的對象模型。按照HLA要求,可更節省帶寬,使仿真應用開發者不必關心系統的底層實現,只要專注于仿真應用本身的開發。
(2)仿真軟件技術。仿真研究的許多活動是通過仿真軟件來實現的,仿真軟件是一類面向仿真用途的專用軟件,它的特點是面向問題、面向用戶。仿真軟件包括為仿真服務的仿真程序、仿真程序包、仿真語言和以數據庫為核心的仿真軟件系統。
1994年10—11月北約在全世界范圍內,成功地組織了一次基于分布交互仿真的軍事演習,這是集成化、分布式仿真技術的一次成功應用,并因此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分布交互式仿真熱。
分布交互仿真技術在航天仿真中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空軍技術研究所在1990年初期,成功地開發了一套用于衛星軌道建模與近地空間環境仿真系統(SM),SM在網絡界面下工作時遵從DIS2.0協議,并支持分布式交互仿真。SM可以逼真地模擬近地空間環境,可以同時描繪來自多個不同行星與人造衛星群的多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時的三維動態圖形,允許用戶從虛擬環境中的空基和地基等各種不同視點,去觀察在軌衛星運行情況,并可以在仿真過程中與多顆衛星模型及星群進行信息的交換和交互處理。SM采用軌道力學進行在軌對象運動的計算,用高度精確的3D圖形描繪衛星群及地球、月亮,使用戶有一種置身浩渺太空的臨近感和沉浸感。SM模型所具備的網絡界面,允許其他交互式數字視頻系統(DVE)中所有用戶提供的衛星傳播數據,特別適用于多星管理的仿真。
1996年8月美國國防部正式公布了高級體系結構(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方案,它使DIS有了新的發展,HLA是在DIS和ALS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分布交互仿真體系結構,它能提供更大規模的、將構造仿真/虛擬仿真/實況仿真集成在一起的綜合環境,實現各類仿真系統間的互操作、動態管理、一點對多點的通信、系統和部件的重用以及建立不同層次和不同粒度的對象模型。按照HLA要求,可更節省帶寬,使仿真應用開發者不必關心系統的底層實現,只要專注于仿真應用本身的開發。
(2)仿真軟件技術。仿真研究的許多活動是通過仿真軟件來實現的,仿真軟件是一類面向仿真用途的專用軟件,它的特點是面向問題、面向用戶。仿真軟件包括為仿真服務的仿真程序、仿真程序包、仿真語言和以數據庫為核心的仿真軟件系統。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