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戲院廣告大牌、放映師、西片宣傳與譯名、戲院管理……
銀幕以外的畫面,一樣精彩!
戲院外牆的廣告看板,行內人稱為「大牌」;落畫上畫,入黑後,完整的大牌便在大道上放亮,率先引得附近坊眾圍觀。
那時候,鬧區常有兩、三家戲院立於同一街道上,「影」與「畫」,大有「爭鳴」之勢。
本書訪談多位業界人士,細訴戲院行業的熱鬧歲月。
(一)戲院大牌搜記︰多位資深戲院廣告畫師,畫遍港九新界戲院,見證看板沒落。
(二)戲院宣傳搜記︰電影宣傳奇招百出,跨年代特刊、戲橋發放色彩。
(三)從業人員搜記︰越過票房、機房和辦公室,找來放映師、戲院經理、宣傳與翻譯人員等,娓娓道來行業的變化。
放映業的風雲歲月,變色重現!
香港放映業的歷史,來到今天已是逾百年的歷程。
走過草創時期的驚喜時刻,經過淪陷期的黑暗日子,踏進影業蓬勃期的黃金歲月,最終,大戲院無可避免在歷史洪流上湮沒……。
歷來開開合合的戲院數目眾多,逾百年的報刊,浩瀚如海洋;作者鈎沉相關材料,嘗試追溯業界的舊軼事,展示香港戲院的蛻變歷程。
另有專文述說戰前啟業的數間戲院,包括利舞台、普慶、油麻地、高陞等,部分一直營業至七、八十年代,覆蓋本地戲院發展歷程的重要部分。
銀幕以外的畫面,一樣精彩!
戲院外牆的廣告看板,行內人稱為「大牌」;落畫上畫,入黑後,完整的大牌便在大道上放亮,率先引得附近坊眾圍觀。
那時候,鬧區常有兩、三家戲院立於同一街道上,「影」與「畫」,大有「爭鳴」之勢。
本書訪談多位業界人士,細訴戲院行業的熱鬧歲月。
(一)戲院大牌搜記︰多位資深戲院廣告畫師,畫遍港九新界戲院,見證看板沒落。
(二)戲院宣傳搜記︰電影宣傳奇招百出,跨年代特刊、戲橋發放色彩。
(三)從業人員搜記︰越過票房、機房和辦公室,找來放映師、戲院經理、宣傳與翻譯人員等,娓娓道來行業的變化。
放映業的風雲歲月,變色重現!
香港放映業的歷史,來到今天已是逾百年的歷程。
走過草創時期的驚喜時刻,經過淪陷期的黑暗日子,踏進影業蓬勃期的黃金歲月,最終,大戲院無可避免在歷史洪流上湮沒……。
歷來開開合合的戲院數目眾多,逾百年的報刊,浩瀚如海洋;作者鈎沉相關材料,嘗試追溯業界的舊軼事,展示香港戲院的蛻變歷程。
另有專文述說戰前啟業的數間戲院,包括利舞台、普慶、油麻地、高陞等,部分一直營業至七、八十年代,覆蓋本地戲院發展歷程的重要部分。
作者簡介
黃夏柏,生於澳門,在當地完成中學教育後,前往香港升學。大專畢業後,留居香港,曾任職電視台戲劇組編劇,後轉職報刊編採工作,先後擔任記者、編輯;近年亦曾從事環保網站編輯及地區可持續發展計劃的推廣工作。現職自由身記者,從事採訪及撰稿。曾出版作品:《澳門跳接》、《憶記戲院記憶》、《理想不再遙遠》、《看雜誌:1980s-1990s紀事》、《澳門戲院誌》及《光影戲遊》。
序
寫在前──《香港戲院搜記.影畫爭鳴》
與戲院結緣,繼而撰寫相關的文字,若問緣起,往往視2006年7月底發表第一篇網誌為起點。但想深一層,那千絲萬縷的關係又豈止這麼一段短程路能概括。
在戲院觀看電影的最早記憶,是七十年代初在澳門平安戲院看《兩小無猜》。那時大概4歲,它的個別畫面深印腦海。晃眼40年過去,聽利雅博憶述父親利章當年做西片宣傳和發行工作時,陌生中卻生起熟悉感。1971年,利老先生經營的恩培羅影片公司正正發行了《兩小無猜》,片名亦是他的譯作。言猶在耳,剎那間恍若打通了時光隧道,把幾十年前一些游離的人與事連起來,繼而開闢另一些時空管道,再往深處探,把昔日的片段逐步整合,戲院銀幕以外的畫面,同樣精彩。
要不是那個網誌,或許無法接觸到利雅博。從建立網誌那個起點走過來,幾年間,由於撰寫戲院,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幾位業界從業員,如崔顯威,以及畫師姜志名和吳達元,並在他們介紹下,認識到甄卓岩和前輩畫師黃金。至於放映師羅錦存和戲院經理,則是冒昧的叩門,邀約話當年。
作為尋常市民,不代表任何學術機構或研究組織,如此趨前請教,實屬唐突,猶幸他們沒有距人千里之外,更願意翻動舊憶,由繪畫戲院大牌、西片宣傳、電影放映到戲院管理,娓娓細述多年來與戲院交臂同行的經驗,實在感激。
筆者與家人從未和戲院工作沾上邊,難以結識院人,走進業界內部的橋樑可說是無從建築,對其運作僅有從旁窺探的掠影浮光。這次聽幾位受訪者侃侃暢談,縱然他們工作的戲院早已清拆,憑藉仔細的憶述,恍若領筆者回到昨天,走進戲院的每個角落,為平日翻閱的文字資料加入一闋闋活見證。
進戲院看電影,無法越界闖入票房、機房或辦公室,能近距離接觸的,就是外牆廣告大牌,還有大堂的畫片和美術裝飾,以及通過戲院派發或銷售的電影宣傳品。基於筆者對戲院大牌的鍾愛,書本闢出一定篇幅重塑當天「影」「畫」爭鳴的熱鬧歲月。同時,亦為電影宣傳品略作考證,期望添上點滴紮實而富趣味的文字。至於當天無法闖進的票房、機房和辦公室,在第三部分的訪談中,能略探一二。
本集子的文章均為全新撰寫,記下近年與戲院中人的訪談,亦把歷年來蒐集的圖文資料整理,目的源於分享。因此,文章適量加入附註,一來把部分內容釐清,二來可與同道中人分享資料來源,大家循此路進,或會找到另一片天地。
源於家人是影迷,筆者自幼已進戲院,但歷來只有一個身份─觀眾。對戲院及電影業,觀眾都是重要的,但以這個身份回溯觀影經驗,僅有一個角度。這次藉着從業員的故事,讓我突破了撰寫個人經驗,能透過業界中人的縱向發掘,為戲院書寫提供更多角度。
坊間關注戲院的朋友不少,更不乏專家,筆者以淺陋的知識與閱歷,斗膽持續撰寫戲院文字,既是興趣,亦是分享,更不自量力地希望為行業的進程理出個初步概略,當中難免有錯漏,懇請賜正。
寫在前──《香港戲院搜記.歲月鈎沉》
集子的上篇「影畫爭鳴」,主要透過8位受訪者的戲院從業經歷,加上對當時戲院的宣傳方式及宣傳品的概略探尋,從人物方向重塑那個影畫爭鳴歲月的繽紛面貌。
香港放映業的歷史,來到今天2015年,已是逾百年的歷程,它的故事實難以一言以蔽之。集子的下篇「歲月鈎沉」,顧名思義,嘗試摸着時間軸前行,從事件角度觀望放映業的起落,既走過草創時期的驚喜時刻,又經過淪陷期的黑暗日子,亦見證後來被稱為「黃金歲月」的影業蓬勃期。
從2006年開始撰寫和戲院相關的文字,當中除了自身經歷,較全面而接近真實的內容都來自報章、雜誌。翻閱舊資料,較之訪尋業內人士,自主性較大,相對容易處理。然而,說容易,又不是那麼一蹴而就,逾百年的報刊,浩瀚如海洋,要鈎沉相關材料,有系統的整合,並非簡單任務,唾手可得。畢竟香港放映電影的歷史逾百年,歷來開開合合的戲院數目眾多,要做得全面,亦是一項工程。
相信這工程有希望,便嘗試做一做。過去幾年,斷斷續續蒐集這方面的資料,可惜,脫不了散散碎碎的零落狀態,見樹卻未見林。數年前因為參與油麻地戲院的資料整理工作,硬着頭皮拿起一根針,穿上一枚線,把散落如珠子的材料,一顆一顆的串起來,慢慢看到了輪廓,由零散到整合,最終一幅若隱若現的畫面出現,森林未敢奢言在望,但一角樹叢景致還是勉強近在眼前。
看着這幕風景,生起由無到有的滿足感。常云戲院的專題資料難尋,於是想:何不定一些題目,如同針與線,把散落的資料串起來,獲得第二、第三以至更多的小風景,希望為香港戲院的發展歷程,多鋪一兩幅圖畫,圓滿畫面;集子由是開展,嘗試為近年「搜」集的資料,作出稍具系統的「記」錄。
集子的第二部分「戰前戲院搜記」,也是循此模式建立出來。之所以選擇戰前啟業的7間戲院,因為它們古老、具規模和代表性,不僅呈現放電影戲院的早年面貌,更透視本地映畫戲院結合粵劇舞台的獨特戲園模式。這幾家戲院雖然成立於上世紀初年,但部分一直營業至七八十年代,覆蓋本地戲院發展歷程的重要部分。
有別於2007年出版的集子,這一回並非個人看電影經驗的重現,而是圍繞各個題目,以不同面向重塑戲院的舊聞軼事,寫下的都是生活經驗,縱然早已老去,但對照今天截然有別的生活模式,細啖之下又有另一番味道,不單純懷舊,甚或可能有所啟發。
本集子的文章,除兩篇屬舊文修訂,餘下均為全新撰寫。不敢妄言歷史書寫,純然把相關的資料作初步鋪排,從而窺探其發展脈絡。既然說舊,就向舊材料進發,採用的全屬昔日報刊資料,部分則來自研究學者或戲院中人回憶錄的材料,期望所組成的故事相對接近真實。文章加入適量的附註,主要讓大家知悉資料出處,可再往前探。
一如上篇所言,坊間關注戲院的朋友不少,更不乏專家,筆者以淺陋的知識與閱歷而持續撰寫戲院文字,源於興趣,亦視作分享,當中難免有錯誤缺漏,懇請賜正。
與戲院結緣,繼而撰寫相關的文字,若問緣起,往往視2006年7月底發表第一篇網誌為起點。但想深一層,那千絲萬縷的關係又豈止這麼一段短程路能概括。
在戲院觀看電影的最早記憶,是七十年代初在澳門平安戲院看《兩小無猜》。那時大概4歲,它的個別畫面深印腦海。晃眼40年過去,聽利雅博憶述父親利章當年做西片宣傳和發行工作時,陌生中卻生起熟悉感。1971年,利老先生經營的恩培羅影片公司正正發行了《兩小無猜》,片名亦是他的譯作。言猶在耳,剎那間恍若打通了時光隧道,把幾十年前一些游離的人與事連起來,繼而開闢另一些時空管道,再往深處探,把昔日的片段逐步整合,戲院銀幕以外的畫面,同樣精彩。
要不是那個網誌,或許無法接觸到利雅博。從建立網誌那個起點走過來,幾年間,由於撰寫戲院,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幾位業界從業員,如崔顯威,以及畫師姜志名和吳達元,並在他們介紹下,認識到甄卓岩和前輩畫師黃金。至於放映師羅錦存和戲院經理,則是冒昧的叩門,邀約話當年。
作為尋常市民,不代表任何學術機構或研究組織,如此趨前請教,實屬唐突,猶幸他們沒有距人千里之外,更願意翻動舊憶,由繪畫戲院大牌、西片宣傳、電影放映到戲院管理,娓娓細述多年來與戲院交臂同行的經驗,實在感激。
筆者與家人從未和戲院工作沾上邊,難以結識院人,走進業界內部的橋樑可說是無從建築,對其運作僅有從旁窺探的掠影浮光。這次聽幾位受訪者侃侃暢談,縱然他們工作的戲院早已清拆,憑藉仔細的憶述,恍若領筆者回到昨天,走進戲院的每個角落,為平日翻閱的文字資料加入一闋闋活見證。
進戲院看電影,無法越界闖入票房、機房或辦公室,能近距離接觸的,就是外牆廣告大牌,還有大堂的畫片和美術裝飾,以及通過戲院派發或銷售的電影宣傳品。基於筆者對戲院大牌的鍾愛,書本闢出一定篇幅重塑當天「影」「畫」爭鳴的熱鬧歲月。同時,亦為電影宣傳品略作考證,期望添上點滴紮實而富趣味的文字。至於當天無法闖進的票房、機房和辦公室,在第三部分的訪談中,能略探一二。
本集子的文章均為全新撰寫,記下近年與戲院中人的訪談,亦把歷年來蒐集的圖文資料整理,目的源於分享。因此,文章適量加入附註,一來把部分內容釐清,二來可與同道中人分享資料來源,大家循此路進,或會找到另一片天地。
源於家人是影迷,筆者自幼已進戲院,但歷來只有一個身份─觀眾。對戲院及電影業,觀眾都是重要的,但以這個身份回溯觀影經驗,僅有一個角度。這次藉着從業員的故事,讓我突破了撰寫個人經驗,能透過業界中人的縱向發掘,為戲院書寫提供更多角度。
坊間關注戲院的朋友不少,更不乏專家,筆者以淺陋的知識與閱歷,斗膽持續撰寫戲院文字,既是興趣,亦是分享,更不自量力地希望為行業的進程理出個初步概略,當中難免有錯漏,懇請賜正。
寫在前──《香港戲院搜記.歲月鈎沉》
集子的上篇「影畫爭鳴」,主要透過8位受訪者的戲院從業經歷,加上對當時戲院的宣傳方式及宣傳品的概略探尋,從人物方向重塑那個影畫爭鳴歲月的繽紛面貌。
香港放映業的歷史,來到今天2015年,已是逾百年的歷程,它的故事實難以一言以蔽之。集子的下篇「歲月鈎沉」,顧名思義,嘗試摸着時間軸前行,從事件角度觀望放映業的起落,既走過草創時期的驚喜時刻,又經過淪陷期的黑暗日子,亦見證後來被稱為「黃金歲月」的影業蓬勃期。
從2006年開始撰寫和戲院相關的文字,當中除了自身經歷,較全面而接近真實的內容都來自報章、雜誌。翻閱舊資料,較之訪尋業內人士,自主性較大,相對容易處理。然而,說容易,又不是那麼一蹴而就,逾百年的報刊,浩瀚如海洋,要鈎沉相關材料,有系統的整合,並非簡單任務,唾手可得。畢竟香港放映電影的歷史逾百年,歷來開開合合的戲院數目眾多,要做得全面,亦是一項工程。
相信這工程有希望,便嘗試做一做。過去幾年,斷斷續續蒐集這方面的資料,可惜,脫不了散散碎碎的零落狀態,見樹卻未見林。數年前因為參與油麻地戲院的資料整理工作,硬着頭皮拿起一根針,穿上一枚線,把散落如珠子的材料,一顆一顆的串起來,慢慢看到了輪廓,由零散到整合,最終一幅若隱若現的畫面出現,森林未敢奢言在望,但一角樹叢景致還是勉強近在眼前。
看着這幕風景,生起由無到有的滿足感。常云戲院的專題資料難尋,於是想:何不定一些題目,如同針與線,把散落的資料串起來,獲得第二、第三以至更多的小風景,希望為香港戲院的發展歷程,多鋪一兩幅圖畫,圓滿畫面;集子由是開展,嘗試為近年「搜」集的資料,作出稍具系統的「記」錄。
集子的第二部分「戰前戲院搜記」,也是循此模式建立出來。之所以選擇戰前啟業的7間戲院,因為它們古老、具規模和代表性,不僅呈現放電影戲院的早年面貌,更透視本地映畫戲院結合粵劇舞台的獨特戲園模式。這幾家戲院雖然成立於上世紀初年,但部分一直營業至七八十年代,覆蓋本地戲院發展歷程的重要部分。
有別於2007年出版的集子,這一回並非個人看電影經驗的重現,而是圍繞各個題目,以不同面向重塑戲院的舊聞軼事,寫下的都是生活經驗,縱然早已老去,但對照今天截然有別的生活模式,細啖之下又有另一番味道,不單純懷舊,甚或可能有所啟發。
本集子的文章,除兩篇屬舊文修訂,餘下均為全新撰寫。不敢妄言歷史書寫,純然把相關的資料作初步鋪排,從而窺探其發展脈絡。既然說舊,就向舊材料進發,採用的全屬昔日報刊資料,部分則來自研究學者或戲院中人回憶錄的材料,期望所組成的故事相對接近真實。文章加入適量的附註,主要讓大家知悉資料出處,可再往前探。
一如上篇所言,坊間關注戲院的朋友不少,更不乏專家,筆者以淺陋的知識與閱歷而持續撰寫戲院文字,源於興趣,亦視作分享,當中難免有錯誤缺漏,懇請賜正。
目次
《香港戲院搜記.影畫爭鳴》
寫在前
第一部分:戲院大牌搜記
影畫爭鳴︰戲院外牆的喧鬧繽紛
從寫意到傳真:戲院廣告畫的起落
戲院廣告畫師速寫:
(一)訪黃金:從不看輕自己,我是藝術家
(二)訪姜志名:一筆一撇盡是手藝功夫
(三)訪吳達元:由畫筆過渡到電腦
(四)訪甄卓岩:我只是一個畫匠
畫師剪影:記劉煒堂、馬瑞璋與李秉
第二部分:戲院宣傳搜記
手作力量:上世紀初的戲院宣傳
紙品傳聲:戲橋與特刊
第三部分:從業人員搜記
雕琢好戲名︰訪利雅博:追憶父親利章的戲院人生
戲院經理自白:你無咁嘅牙力,做唔到
放映師的半生戲緣︰訪羅錦存:放映歲月60載
戲院管理今與昔︰訪崔顯威:戲院業發展應完整記錄
《香港戲院搜記.歲月鈎沉》
寫在前
第一部分:戲院蛻變搜記
驚喜交集︰早年觀賞電影二三事
暗黑亮光:淪陷期的戲院運作
南北奏鳴︰戰後國粵語片院線發展
走向摩登︰八十年代香港戲院演變
第二部分:戰前戲院搜記
九如坊新戲院:舞台光影
新世界到恆星:滄桑60年
素描利舞台︰糅合中西之美
普慶戲院:從第一代說起
挖掘油麻地戲院:僅存的戰前戲院
北河戲院:易燃菲林釀大火災
高陞戲院:鑼鼓戲園到左派戲院
附錄:百年戲院選萃(1900-2000)
寫在前
第一部分:戲院大牌搜記
影畫爭鳴︰戲院外牆的喧鬧繽紛
從寫意到傳真:戲院廣告畫的起落
戲院廣告畫師速寫:
(一)訪黃金:從不看輕自己,我是藝術家
(二)訪姜志名:一筆一撇盡是手藝功夫
(三)訪吳達元:由畫筆過渡到電腦
(四)訪甄卓岩:我只是一個畫匠
畫師剪影:記劉煒堂、馬瑞璋與李秉
第二部分:戲院宣傳搜記
手作力量:上世紀初的戲院宣傳
紙品傳聲:戲橋與特刊
第三部分:從業人員搜記
雕琢好戲名︰訪利雅博:追憶父親利章的戲院人生
戲院經理自白:你無咁嘅牙力,做唔到
放映師的半生戲緣︰訪羅錦存:放映歲月60載
戲院管理今與昔︰訪崔顯威:戲院業發展應完整記錄
《香港戲院搜記.歲月鈎沉》
寫在前
第一部分:戲院蛻變搜記
驚喜交集︰早年觀賞電影二三事
暗黑亮光:淪陷期的戲院運作
南北奏鳴︰戰後國粵語片院線發展
走向摩登︰八十年代香港戲院演變
第二部分:戰前戲院搜記
九如坊新戲院:舞台光影
新世界到恆星:滄桑60年
素描利舞台︰糅合中西之美
普慶戲院:從第一代說起
挖掘油麻地戲院:僅存的戰前戲院
北河戲院:易燃菲林釀大火災
高陞戲院:鑼鼓戲園到左派戲院
附錄:百年戲院選萃(1900-2000)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