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以歷史為餡、用文化提味,
突破口腹之欲的飲食書寫,
讓我們除了食物的色、香、味,
更看見隱藏在背後,耐人咀嚼的歷史起源與文化由來!
全書67篇散文,所論縱貫古今、橫跨中西,或是介紹飲食的相關知識,或是細究食材的身世之謎,從法王路易十四的桌上佳餚到臺灣夜市的平民小吃,作者筆下的用餐禮儀、市井吃食,有的看似離我們遙不可及,有的看似是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再普通不過的事,無論如何,它們背後都有一個個意義深刻的歷史起源與文化由來,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作者簡介
周惠民
歷史研究所畢業後留歐八年有餘。學成返臺,任教於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世界史、文化史相關課程多年。著有《德國史》、《愛爾蘭史》及《德國對華關係史》等書。因對飲食文化史頗有興趣,開設專門課程,並在報刊撰寫短文,分享心得,後集結成《飲膳隨緣》一書,現又集結近作,名之為《飲膳佳會——餐桌上的文化史》。
名人/編輯推薦
有一年,在北京召開的一場清史檔案研討會中,幾位歐洲學者參與,有專治中國史的學者,也有精研德國檔案的專家。會議期間,周教授除了就中德關係發表論文外,還讓德國學者認識了歐洲文化史的重要發展歷程。
序
自序
十年前,一本飲食雜誌的主編邀我寫稿,當時以為是玩票性質,寫了一兩篇之後就擱筆。沒想到主編要我長期寫一個比較飲食文化的專欄。以後三年多時間,就思索枯腸,定期交稿。這本雜誌前後出了四十期,卻無預警的戛然而止,據說收攤是因為銷路有限。我並非唯一的作者,就沒有把所有停刊的罪過攬在自己身上。不過寫飲食相關課題已經成了習慣,閱讀之際,經常想像:這個材料可以發展成一篇文章,那個題目應當可以發展,一旦失去發表園地,仍有點雞肋般的可惜。有天,一家出版社邀我寫稿,我便蒐集舊稿,出版了《飲膳隨緣》一書。稍後,北京的一個雜誌社編輯見到這本書,發信邀稿,又開始筆耕生涯。幾年來,也有許多積累。
目次
序 二
自 序
上篇 飲食須知
清朝皇帝飲食的民間傳說
御 廚
御廚的祕密
宮廷飲食安全
滿漢大餐與炫耀性消費
皇帝也得餓飯
烹小鮮與治大國
炒飯並非起於隋代
長安酒家胡
手抓食物
要不要講究餐具?
什麼時候該吃飯?
吃飯說話
餐桌禮儀
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
從茵斯布魯克說起
生機飲食
瑞士的飲食
蔣家雞油炒飯
宋美齡的西餐
如何形容味道?
香臭之間
廚房的味道
攤黃菜與炒木樨
話說雪裡紅
辣屬五味?
窮人的美食
古人的飲品
鼎湯初沸
飲茶中國
古埃及的啤酒
古人為何要喝酒?
如何喝酒?
蜜 酒
切 肉
食物保鮮
下篇 飲食系譜
臺灣飲食文化的根源
臺灣小吃與中國名菜
大羹不和
香蕉與帝國主義
鄉 味
麵 館
川菜不辣
川菜的起源與在臺發展
蔣家的高麗菜捲
蔣經國家中的羅宋湯
看 菜
吃冷豬肉
拿刀叉吃西餐
歐洲餐具
筷 子
鍋 具
罐頭由來
菸 草
洋食物
速食有何不好?
跳不過龍門的魚
東洋咖哩
饆饠
餄食各
甜 粥
魚 子
菠 菜
濰坊蘿蔔
番 麥
花 生
醬 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