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新雅中國史八講
滿額折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80 元
優惠價
90522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脫胎於清華大學新雅書院的本科生通識課“閱讀中國文明”的專家講座稿。該課面向非歷史專業的大學生,意在進行有關中國文明的通識教育,增進學生對中國文明的認識和認同,本書則將這些優質內容推向社會,普惠大眾。本書每章講述中國歷史的一個時期,每位主講者均是研究這一時期的頂尖學者。他們通過選取該時期內一定的歷史面向,幫助讀者準確而深入地把握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研究前沿。本書保留了課程演講的語言風格,因而格外通俗親切。每章均列出必讀書目與選讀書目,亦是讀者研習中國史的絕佳指引。
各歷史時期與對應講者分別是:上古——孫慶偉;秦漢——侯旭東;魏晉南北朝——閻步克;唐——張國剛;宋——鄧小南;元——姚大力;明——劉志偉;清——楊念群。

作者簡介

甘陽 清華大學新雅講席教授、新雅書院院長、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創院院長,重慶大學博雅學院創院總監,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秘書長。曾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通識教育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西方思想史、大學理論。
侯旭東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先後從事東晉南朝經濟史、北朝民眾佛教信仰與鄉村社會研究。近年關注文書類簡牘,並致力於探索漢魏六朝的國家形態與統治機制。出版論著數部,論文七十餘篇。

 

《新雅中國史八講》緣起
甘陽

《新雅中國史八講》脫胎於清華大學新雅書院一門三學分的本科生通識課。這門名為「閱讀中國文明」的課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學生的閱讀、寫作、討論,另一部分則是八次中國史的專家講座(即本書的八講)。說來有趣,正式選修此課亦即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閱讀、寫作、討論的同學只有一個小班,但每次講座的受惠者則是多達數百人的聽眾。至今仍記得二〇一八年四月至六月,每週四晚上清華大學可容六百人的最大講堂人滿為患的情景,堪稱清華園的一道風景。
我一直希望,中國史,或中國文明史,應該成為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最基本核心課程。這個想法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反對,但操作起來卻甚難。目前即使中國最好的大學例如清華、北大、復旦等,通識教育課的學分只有十二個左右,亦即本科期間一共四五門通識課,一般情況下非歷史系的本科生整個本科期間至多會選一門中國史的課。因此,從通識教育的角度,我們必須問,如果一個中國大學生整個本科期間只有一門中國史的課,這個課應該上什麼,怎麼上?理想狀態下,所有中國大學生在本科期間至少應該修過一門中國文明史,但實際情況是,目前中國大學中,大多數非歷史學專業的本科生很可能四年本科期間從未修過任何一門中國史或中國文明史的課。至少現在,不僅理工科院系,而且社會科學院系例如法學院和經濟學院等,從不認為中國史應該成為他們院系學生的必修課。這實際上表明,中國文明史在中國大學並沒有地位,不亦悲乎?
二〇一七年我全職任新雅書院院長後,常和歷史系侯旭東教授等商量如何為新雅學生開設「閱讀中國文明」課的問題。我希望這門課能達到兩個要求:一是涵蓋整個中國史而非斷代史,二是學生的閱讀材料不只是中國史學界的著述,而且包括域外例如日本和西方學界對中國文明史的研究,我覺得這在全球化時代尤為必要。但如此,這門課必然閱讀量要求甚大,課程壓力會很大。二〇一八年春季學期,我為新雅書院內設本科交叉專業「哲學政治學經濟學」開研討課,終於下決心來嘗試這樣一門「閱讀中國文明」的課程,因為這個交叉專業的學生大多會選擇社會科學作為他們的專業方向,而我認為中國的社會科學必須以中國史為基礎,否則大家叫了很多年的所謂「社會科學中國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反覆考慮後,我決定把日本史學界在二十一世紀初出版的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叢書十種列為必讀材料,以與中國史學界的論述對照閱讀,同時邀請國內史學名家做系列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史學前沿。幸運的是,我這個有點瘋狂的想法得到了史學界侯旭東教授和劉志偉教授的大力支持,侯旭東教授與我一起策劃了八次系列講座,劉志偉教授則應我邀請和我共同主持了每週一次的學生研討課。我認為,單聽講座固然也可獲益,但對大學生來講,最重要的仍在引導他們自己去讀書思考,因此有大量閱讀、寫作、討論的課程安排與講座相結合才是最可取的方式。現將當時的課程進度安排原樣保存如下:

「閱讀中國文明」
主持:甘陽教授、劉志偉教授

一、課程目的

本研討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閱讀中國文明」的問題,從而自覺地培養「文明史」的問題意識與歷史視野。在全球化時代,「閱讀中國文明」的方式必然是多元的,這些對中國文明的不同閱讀和解釋之間既有互補長短的意義,但同時也存在深刻的分歧,從而有解釋學意義上所謂「解釋的衝突」的問題。「解釋的衝突」往往是刺激思想學術生長發展的因緣。本研討課在短短八週時間內,將比較集中地閱讀日本史學界對「中國文明」的閱讀和解釋,具體將以日本講談社在二十一世紀初出版的「中國的歷史」叢書十種及其他論文專著作為必讀材料,以與中國的史學研究相對照,同時邀請八位中國史學界的代表性中國學者與同學們分享他們各自在中國史研究領域的研究心得與研究方法,希望使學生可以初步了解中國學界與日本學界在「閱讀中國文明」方面的異同,以開闊學生「閱讀中國文明」的視野。學生應在講座前自己檢索八位中國歷史學家的主要論著作為基本閱讀。
本研討課的另一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大量閱讀的能力。精讀與泛讀缺一不可,新雅書院多數課程以精讀為主,本課程則更強調泛讀即大量閱讀的能力,希望學生能夠達到每週閱讀五百至八百頁以上的閱讀速度。
考查方式:六次課堂討論(週二上午),六篇讀書報告(每篇兩千至三千字),佔百分之六十;期末論文(五千字),佔百分之四十。

二、進度安排

導論:「如何閱讀中國文明」
時間:四月二十四日上午
課前必讀:
•張光直:《美術、祭祀與神話》後記《連續與破裂:一個文明起源新說的草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三年
•巴特菲爾德:《輝格黨式的歷史闡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三年
•魏根深:《中國歷史研究手冊》第十二章《中國,「中國」及「中國人」》,第十三章《環境史》,第十四章《地圖,地理研究和地方誌》,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六年
•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二卷附錄《戰後日本的中國史論爭》,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

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
時間:四月二十六日晚,第一次講座
主講:孫慶偉教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課前必讀: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一九九九年
•宮本一夫:《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夏王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孫慶偉:《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八

奠基時代:秦漢
時間:五月五日晚,第二次講座
五月八日上午,課堂討論
主講:侯旭東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課前必讀:
•平勢隆郎:《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相關章節,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
•侯旭東:《中國古代專制說的知識考古》,載《近觀中古史:侯旭東自選集》,中西書局,二〇一五年
參考閱讀:
•許倬雲:《西周史》(增補二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八年
•李峰:《西周的政體》,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〇年
•羅泰:《宗子維城》,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七年
•Michael Loewe(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Edward Shaughnessy, 1999
•陳蘇鎮:《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中華書局,二〇一二年
•羅維:《宇宙.神諭與人倫:中國古典信念》,遼寧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變態與回歸: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歷程
時間:五月十日晚,第三次講座
五月十五日上午,課堂討論
主講:閻步克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課前必讀:
•金文京:《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川勝義雄:《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八年。(可參考選讀《戰後日本的中國史論爭》中村圭爾《六朝貴族制論》部分,明文書局,一九九六年)
•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相關章節,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
選讀: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中華書局,二〇一一年(收入《唐長孺文集》,中華書局,二〇一一年)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貴州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七年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
或比較以下四篇文章,見諸家闡釋之異同:
•陳寅恪:《述東晉王導之功業》,載《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〇一年
•田餘慶:《釋「王與馬共天下」》,載《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唐長孺:《王敦之亂與所謂「刻碎之政」》,載《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
•川勝義雄:《東晉貴族制的確立過程—與軍事基礎的問題關聯》,載《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七年
新近學術發展可參考:
•侯旭東:《關於近年中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觀察與思考》,《社會科學戰線》二〇〇九年第二期
•仇鹿鳴:《陳寅恪範式及其挑戰—以魏晉之際政治史研究為中心》,載《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會刊》第二卷,中華書局,二〇一一年
•魯西奇:《中國歷史的南方脈絡》,載《人群.聚落.地域:中古南方史地初探》,廈門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二年
•孫正軍:《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史料批判研究》,《文史哲》二〇一六年第一期
•魏斌:《山中的六朝史》,《文史哲》二〇一七年第四期
•胡鴻:《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

時代變奏:大唐鼎盛與衰頹
時間:五月十七日晚,第四次講座
五月二十二日上午,課堂討論
主講:張國剛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課前必讀:
•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五年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〇一年
•陳寅恪:《論韓愈》,載《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〇一年
•谷川道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一年
選讀:
•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劍橋中國隋唐史:589—90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〇年
•李碧妍:《危機與重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五

轉型時代:兩宋政治文化
時間:五月二十四日晚,第五次講座
五月二十九日上午,課堂討論
主講:鄧小南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課前必讀:
•小島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江蘇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七年
•鄧小南:《祖宗之法》序引,第五、六章,結語,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四年
•鄧小南:《論五代宋初「胡漢」語境的消解》,《文史哲》二〇〇五年第五期
選讀:
•內藤湖南:《中國史通論》「中國近代史」部分,九州出版社,二〇一八年
•寺地遵:《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二〇一〇年

「大中國」的形成:從蒙古帝國到元王朝
時間:五月三十一日晚,第六次講座
六月五日上午,課堂討論
主講:姚大力教授(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課前必讀:
•杉山正明:《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蕭啟慶:《內北國而外中國》上冊前三篇和最後一篇,下冊第二至六篇,中華書局,二〇〇七年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907—1368》第六章《元中期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參考閱讀: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907—1368》,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江蘇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七年
•伊佩霞:《劍橋插圖中國史》元代部分,山東畫報出版社,二〇〇一

白銀與明朝國家的轉型
時間:六月七日晚,第七次講座
六月十二日上午,課堂討論
主講:劉志偉教授(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課前必讀:
•上田信:《海與帝國:明清時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森正夫:《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劉志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地區里甲賦役制度與鄉村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〇一〇年
•科大衛:《明清社會和禮儀》中兩篇文章:《十六世紀禮儀革命與帝制晚期中國的國家》、《皇帝在村:國家在華南地區的體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六年
•科大衛、劉志偉:《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歷史研究》二〇〇〇年第三期;《標準化還是正統化:從民間信仰與禮儀看中國文化》,《歷史人類學學刊》第六卷第一—二期合刊
參考閱讀:
•《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梁方仲:《梁方仲文集》,著重讀以下幾篇:導論、《一條鞭法》、《明代一條鞭法年表》(後記)、《明代一條鞭法的論戰》、《明代銀礦考》、《明代國際貿易與銀的輸出入》,中山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四年
•全漢昇:《明代經濟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

「大一統」的命運:從「康乾盛世」到「晚清變革」
時間:六月十四日晚,第八次講座
六月十九日上午,課堂討論
主講:楊念群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
課前必讀:
•內藤湖南:《清朝史通論》第一至第五章,平凡社,一九九三年;《清朝衰亡論》第一、二章,弘遞館,一九一二年(參考菊池秀明:《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子安宣邦:《東亞論—日本現代思想批判》上編必讀,下編選讀,吉林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一年
•《清朝的國家認同—「新清史」研究與爭鳴》中羅友枝、何炳棣、柯嬌燕、歐立德、蓋博堅、岸本美緒所寫六篇必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〇一〇年
•歐立德:《乾隆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殊方未遠》中汪榮祖與姚大力論戰(第二七〇—三七五頁),中華書局,二〇一六年
•《歷史人類學學刊》第十五卷第二期蕭鳳霞、定宜莊、何翠萍、趙世瑜、羅新所寫五篇評論文章
•《殊方未遠》中羅新、杉山正明、張帆所寫三篇,以及全書最後昝濤的《奧斯曼帝國崩潰了,中國卻沒有》一文,中華書局,二〇一六年
•甘陽:《從民族—國家走向文明—國家》,載《文明•國家•大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八年

三、學生必備書目

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二〇一三年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〇五年
•譚其驤主編:《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萬國鼎:《中國歷史紀年表》,中華書局,二〇〇四年
•方詩銘:《中國歷史紀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七年
•魏根深:《中國歷史研究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六年
•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叢書十種,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包括:
宮本一夫:《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夏王朝》
平勢隆郎:《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
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金文京:《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
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小島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杉山正明:《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
上田信:《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菊池秀明:《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
•內藤湖南:《中國史通論》,九州出版社,二〇一八年
•宮崎市定:《中國史》,浙江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五年
•韓森:《開放的帝國:1600年前的中國史》,江蘇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九年
•伊佩霞:《劍橋插圖中國史》,山東畫報出版社,二〇〇一年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江蘇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七年
•陳蘇鎮、張帆編:《中國古代史讀本》上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六年
(中國史學界的研究成果數不勝數,此地暫不備列,學生應在八週的閱讀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閱讀書目作為培養自學能力的基本環節。課程結束前將交流每位同學的閱讀書目。學生須知,所有課程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值此《新雅中國史八講》付梓之時,我要特別感謝參加研討課的所有新雅同學,由於這個研討課每週都要交作業並做課堂報告,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可謂相當辛苦,但他們作業的認真也常常得到劉志偉教授的高度讚揚(其中一位已決定以史學為業,跟隨沈衛榮教授研究藏學)。感謝侯旭東教授和劉志偉教授助我成此心願,感謝孫慶偉教授、閻步克教授、張國剛教授、鄧小南教授、姚大力教授和楊念群教授的大力支持,他們不僅給學生上課,而且還把講課錄音整理潤色成書稿,孫慶偉教授更是為了全書體例統一起見,重新撰寫了文章。此外,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生陳韻青,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王四維、卜習晨,以及我的科研助理楊起予等擔任助教,對本課程助益良多,一併致謝。最後,願不久的將來,「中國文明史」能成為所有中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
二〇二〇年元旦於清華園

 

目次

《新雅中國史八講》緣起 甘 陽 001

第一講 從黃帝到大禹:中國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孫慶偉 015
第二講 奠基時代:秦漢 侯旭東 053
第三講 變態與回歸: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歷程 閻步克 091
第四講 時代變奏:大唐的鼎盛與衰頹 張國剛 121
第五講 轉型時代:兩宋政治文化 鄧小南 153
第六講 「大中國」的誕生:元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定位 姚大力 183
第七講 銀與明代國家轉型 劉志偉 217
第八講 「大一統」的命運:從「康乾盛世」到「晚清變革」 楊念群 25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2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