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滿額折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建城.傳承:20世紀滬港華人建築師與建築商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90 元
優惠價
90441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上海是20世紀初中國最繁華的大都市,不少屹立至今的著名建築物,都是由一批曾經留學外國的中國建築師設計,再由白手興家的建築商建造。1940年代,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南移香港,帶來了知識、技術、資金和人力,在往後幾十年設計及興建了不少建築物,有些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城市地標,締造香港成為東方之珠的傳奇。

 

本書由資深建築師及工商史專家分工合著,詳盡介紹多個先後在滬港留下足跡的建築師及營造廠,記錄一代上海幫的貢獻,為今天的香港建築追本溯源。

作者簡介

吳啟聰

 

畢業於美國聖母大學及哈佛大學。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及香港註冊建築師(1998-2019),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註冊建築師。曾出版及合著有:《空間之旅——香港建築百年》(2005合著)、《熱戀建築》(2007合著)、《The逼City》(2006合著)、《建聞築蹟》(2007合著)、《筆生建築——29位資深建築師的香港建築》(2016合著)。

 

羅元旭

 

波士頓大學商學士、麻省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早年曾任財經記者,為香港《資本》及《Forbes資本家》雜誌撰稿,及後在美國及香港從事基金業,迄今20多年。公餘愛好歷史,為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及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理事,著有《東成西就:七個華人基督教家族與中西交流百年》一書,為「香港歷史人物誌」(Dictionary of HK Biography)主要撰稿人之一,「香港工業史」網站(Industrial History of HK)的撰稿人及香港商業史專頁「商城雜記」的版主。

名人/編輯推薦

建築師學會會長蔡宏興

保華建築行政總裁李恒頴

香港建築師學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前主席林中偉

推薦序一

 

蔡宏興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我認識吳啟聰建築師應該有20年多了吧,從我認識他開始,他就一直對香港的建築發展歷程很感興趣,尤其是在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下香港執業的內地建築師的人和事。他研究態度至誠,實事求是,審慎考慮事實,忠於歷史資料,儘管日常生活和工作繁忙,仍沒有放棄繼續研究香港建築歷史和寫作,令我敬佩。讀啟聰之文,可以更了解香港建築的前世今生,體驗一個更完整的香港建築發展敘述。因此,啟聰邀請我為他的新書寫序,我欣然接受,向讀者推薦。

 

我最先自覺地接觸到中國第一代現代建築師,是八十年代初在美國學習建築期間。我參觀了位於羅德島紐波特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大理石屋,1913至1914年間,威廉.范德比爾特(William K. Vanderbilt)在花園裡建造了一座雄偉的中國茶館,作為送給妻子的禮物(The Chinese Tea House at Marble House, Newport, Rhode Island, Richard Morris Hunt was the architect for Marble House whilst his two sons, Richard and Joseph Hunt, designed the Chinese Tea House)。因為我在加拿大長大,對中國傳統建築一無所知,但被雄偉而美麗的茶館建築迷住,在學校圖書館找徐敬直1964年出版一本有關中國建築的Chinese Architecture: Past & Contemporary,大開我有限的眼界,使我認識了中國傳統建築;更重要的是認知到第一代華人現代建築師在留學海外後都受中華文化呼喚關心國家發展回國為中國建築現代服務。現在想起,我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受了影響,繼而在海外工作一段時間後回到香港。

 

徐敬直在書中後半部分,討論中國傳統建築在內地和台灣艱苦繼承與革新因為當時我對中國建築一無所知對他審視中國建築文藝復興式的展開,及提到五、六十年代中國建築師對「大屋頂」設計的困惑繼而受到批評,我不太能理解。幸好當時學校有一個學長,介紹了一本他父親黃寶瑜於1975年寫的書《建築、造景、計劃:宿園論學集 1949-1973》其中一章「中國建築史緒論」談及中國屋頂形式,讓我對屋頂設計於中國建築文化中的重要性有初步認識,記憶尤其深刻的是中國屋頂翼角之起翹,這正是大理石屋中國茶館屋頂的特色,使我能夠驗證「反宇向陽」的實用性,意識到中國大屋頂有功能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因此對大屋頂建築被看成只代表傳統僵化的象徵符號、是中國建築現代化的障礙的觀點不能認同,持懷疑態度。徐敬直書中沒有提及任何關於香港建築師對中國建築現代化探索的角色亦讓我當時錯誤評估香港建築,認為主要是微不足道的殖民地複製建築樣式缺乏中國情懷,不涉及現代建築理論探索和原創性特色。

 

當我回到香港並成為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時,我發現徐敬直是1956年香港建築師學會的27位創始建築師之一在當時外國人佔主導地位的香港建築行業深受尊重,還當選為第一任會長。啟聰在書中,除了詳細描述了徐敬直的生平、建築態度,更提供了其他南來香港執業的內地建築師資料、生活故事如范文照、關頌聲朱彬、陸謙受等等書中更描述了建築商對建築的影響,以及一些香港主要華人建築商的作業。本書把當時的建築行業生態描述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更了解香港早期華人建築師對中國建築現代化的關心和角色,以及華人建築商面對各種挑戰,從父親到兒子的家族企業傳承,努力為香港建設服務,不僅為自己創造一個成功的企業,而且幫助社會發展,給我很多啟發

 

2006年,我認識到陸謙受的孫女陸曼莊,有幸見到陸謙受在港執業時的多張原始建築圖紙,再次省察南來建築師如何在港彰顯中國建築師的功能及貢獻,為香港建築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原想向有關部門申請資助金,舉辦陸謙受及香港早期華人建築師的作品展覽,遺憾的是,經過多次努力至2008年,該申請仍未獲得支持,最後,原始建築圖紙都由香港大學圖書館作特別收藏。在申請準備工作中,我認識了王浩娛博士,她當時在香港大學建築系讀博士,論文是研究華人移民建築師在香港,我與她有緣多次交談香港建築的多元化、中西文化相對照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衝突是否不可避免、建築實踐和重新認識傳統的價值。我從這些談話中受益良多,對文化認同,及建築師族群在不同時間、地域的認知態度有更多了解。

 

現在我作為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更能感受徐敬直對香港建築師承先啟後、延續及開拓中國建築文化在全球建築體制演化中的關注點和責任感。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築是多代中國建築師的願望,多年努力不懈研究,尋求突破開創新的獨特中國風格建築設計。當傳統被高科技顛覆,中西文化、生活方式也在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學習、理解歷史幫助我們找到指南針,帶領我們朝著目標理想進發,走出思維的迷宮。我記得 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A Heinlein)在Time Enough for Love中的一句話:「無視歷史的一代人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啟聰之書,既充滿建築歷史事實又充滿趣味軼事,詳細閱讀,可以洞察香港建築發展的模式,認識到建築在社會發展、文化認同中發揮的功能。我誠意地向讀者推薦這本書。

目次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 建築師

 

范文照

徐敬直

基泰工程司

陸謙受

甘洺

司徒惠

其他

 

第二部分 營造師

 

徐勝記、益新和陶記

新昌和新亨

馥記、昌升、永大、大盛和新蓀記

保華和陶桂記

鶴記和孫福記

亞豐和建業

其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1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