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滿額折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79379
促銷優惠
秋末獻禮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紀念清法戰爭140週年

戰役始末、戰事記錄再辯證,重探台灣在清法戰爭中的戰略地位
追循法軍、清軍和鄉勇的歷史腳蹤,探索戰爭防線與戰鬥現場

本書主要結合史料E. Garnot所著、黎烈文翻譯的《法軍侵台始末》,以及劉銘傳在戰爭期間的奏摺《劉壯肅公奏議保臺略》兩部著作來進行歷史比對。其中劉銘傳棄守基隆的決策,特別引用了基隆通判梁純夫、淡水新關稅務司法來格以及台灣道劉璈的看法進行比較。關於法軍淡水登陸戰的部分,除了劉銘傳的觀點外,還納入了馬偕、在地居民及淡水新關稅務司法來格的觀察。澎湖之役部分,則對比了澎湖副將周善初及通判鄭膺傑的回報和楊岳斌派探員的調查結果,都是有趣的歷史辯證與發現。

另外也簡述了當時兩國的戰略與戰術、清法兩軍的概況,以及交戰前台灣的備戰情況;同時整理收錄清法戰爭相關的傳說、地方記憶、詩詞紀念、清朝皇帝賜匾及地方的紀念活動等。經由基隆和澎湖的法國公墓索遺留下的蛛絲馬跡,見證清國、日本及中華民國統治下的變遷過程。書中也整理列出清法戰後的名人事蹟,以及基隆、淡水、澎湖的清法軍地名比對等內容。

|本書特點|
1.這是一本用腳論戰的書
本書不是一本紙上談兵的書,而是用腳論戰的書。面對歷經100多年變遷、物換星移的地形、地名、山嶺和戰爭現場,我們長時間用腳踏查、比對,試圖重現戰時清法軍的防線陣地與對戰路線等。

2.以清法軍及相關說法比對戰事
對戰是雙方的事,單方面的說法只是片面主觀的視角,因此,本書以比對來探討兩軍對戰的狀態,雙方戰略、戰術的比對等,其至對文化歧異的比對,有助於我們趨近真相。

3.重現戰場的今昔地名
100多年前的法軍、清軍對戰場都有自己的地名用語,因此,不同的地名稱呼成為後人看地圖、了解戰場與戰事的一大障礙,本書的重要任務是指認清法戰事的相關地點,都能對應到今天的地名。

4.主要戰役與防線示意圖
為了讓讀者可以了解每場戰役的地理位置和攻擊路線,每場主要戰役都有示意圖。法軍在佔領基隆港市後及佔領月眉山、紅淡山後建構的防線陣地,也都有示意圖。清軍退守基隆河南岸後努力構築的許多綿密防線陣地非常令人驚奇,這張清軍示意圖中的防線,都是我們用腳走出來的。

5.以大小標導引閱讀
為了容易閱讀,內文以大小標導引,法軍和清軍的標題以灰色標示,可以明顥辨識;農曆的日期和子、丑、寅、卯…的時間以國曆日期和現代時間比對,以方便閱讀。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陳世一
自然觀察者、文史工作者,喜歡在台灣土地行走,學習、探索島嶼自然生態奧祕與人文歷史脈絡特質,並在基隆長期觀察、記錄,書寫人與自然、土地的故事。曾任基隆市新故鄉推動小組委員,基隆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暨文化景觀審議委員等,著有《九份之美》、《綠色旅行》、《陽明山之美》、《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漁業史》、《八斗子地方史話》、《雞籠灣傳奇》、《基隆港、市與相關行業百年發展的歷程》、《鷹飛基隆》等。

張蔭昌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文化資產守護員,從砲台的說明牌出發,在不斷探索之下,發現根基是在地文化,地名位置是解釋歷史的基礎。當深入瞭解的越多也漸漸對土地產生認同與責任感,同時也希望為家鄉及後代知識傳承盡一些棉薄之力。

張蔭昌 序
這是一本充滿已知與未知的書!目的就是希望以人性及客觀的角度來看這段歷
史。
《法軍侵臺始末》與《劉壯肅公奏議保臺略》,到圖書館或網路都可以找得到,本書改寫出版的價值是什麼?因為這兩本書其實並不容易閱讀,地名是最大的障礙,若不清楚地名,則一切都是空想。另外要攻防雙方對照才能看到接近真實的面貌。也希望讀者可藉此親身到戰場遺跡,以自己的觀點仔細看清楚在這場戰爭中,當時每個人爭奪的目標以及後續對臺灣的影響意義。
《法軍侵臺始末》的資料訊息很多,內容取自作戰報告、參考書籍及親身經歷。以編年敘事方式書寫,其中大量的版畫是以真實照片刻製,附錄的彩色地圖,標示著山形水勢、村落據點。因為法國作者 Garnot 寫作的邏輯是三段式,第一段為計畫,第二段過程,第三段讚頌。行進方向東西南北、前後左右上下。所以重複的句子太多,地圖雖詳實但無法與現代座標結合。只憑閱讀去想像地理位置,往往與實際落差極大。所以必須細究每個位置及字句含意。另外法文作者強調殖民英雄主義,日文版翻譯者強調軍國主義,中文版則是照日文翻譯,所以前面提到的兩種主義都能看到,但字的翻譯又加入中國及臺灣元素,例如山麓、山巔、月杪、轉來。這「轉來」很有趣,法文原文是回來,日文翻成退卻,中文變成臺語。除了文字之外還有科學,地理及氣候問題,法國早在 1779 年實施公制單位,到了 1884 年火砲應該都轉換成公制才對。基隆的地形因板塊擠壓,造成朝向海邊的坡面都比較陡,其實是有利於防守。另外雨都基隆年均降雨 200 日,主要集中在 10 月東北季風開始到端午梅雨季結束,而法軍偏偏選在這時候登陸佔領。
那《劉壯肅公奏議保臺略》總該簡單多了吧?其實不然,文言文是第一個障礙,地名又是另一個障礙,法軍的文字有地圖可以對照,但清軍只有文字,而且以前地名的區域範圍很大。所以需要倚賴中央研究院的百年歷史地圖網站中,多種版本的地圖來輔助定位。因為地圖無法畫出實際的地形,最後還是必須靠雙腳實地踏查確認。而且到現場觀察才能體會到實際攻防的情況。另外從文獻中看到許多矛盾不一致的現象,如劉銘傳的奏摺總是提一些緩不濟急的計劃,又刻意貶低湘軍,打仗時又靠湘軍及土勇打頭陣,打贏時功勞攬在自己身上。李鴻章的電文中袒護暗示意味十足。軍機大臣左宗棠只能使用嚴肅中性的官方語言。在臺外國人平實客觀地記錄與劉銘傳相反的訊息。大部分文人以諷喻的詩詞感嘆這場戰爭,述報就和現在的媒體一樣,內容有真有假,極盡誇大。
拜現代科技之賜如 Google、數位圖書館、翻譯軟體等,可以解決一些文字問題。地名及位置則必須靠雙腳實地訪查,再配合 Google Map、GPS 定位輔助。儘管本書已經盡量把詞句及地名修正,但還是可能會有疏漏,以及未來還會有新史料出現,或許有不一樣的解釋。
臺灣在 1884 年的清法戰爭中所扮演的腳色非常有趣,以法國的眼光來看,是為了取得越南殖民權的擔保品。以清國的眼光呢?或許不只是抵禦外侮這麼簡單。各位可以想像另一個不見血的層面,法國利用戰爭轉移國內政治經濟的壓力、擴大殖民版圖並拓展海外商機。而清廷則是利用戰爭削弱政敵,培養自己的派系人馬,清除黨內異己。這就像是一盤棋局,所有人代表棋子,在棋盤上做圍攻、解救、放棄、吃下的動作。最精采的部分就在這一進一退之間,將得失的時間軸拉長去看對 1894 年、1900 年及 1911 年,甚至現今的影響。唯有進入對弈者雙方的腦袋,才能理解這場遊戲。
在官場中寫下的白紙黑字,對於不能明講的事,能不寫就不寫,若一定要寫就換個拐彎抹角的用詞,盡量委婉含蓄,不露痕跡。若只看字面不深入思考其背後的想法,很容易就會誤解,剛好掉入了作者設下的陷阱中。所以必須考量每個當事人其背後獲得的利益,因為這牽涉到合作、競爭、制肘。以往的許多期刊論文已有提及,但都是輕描淡寫。以至於很多人忽略了這個重點。
以前常常到法國公墓旁的砲台遺址,把自己當作是砲手,看著港中數艘法艦上的火砲,數量是砲台的數倍。長官不准你先開砲,來支援的淮軍躲在砲台後面的壕溝裡,而且你必須要得到外面淮軍的命令才能退守,此時的你會是怎樣的心情?我常會想 :「敵人等會兒萬箭齊發,希望不要一發就被命中!我這門砲應該能放個三發砲彈吧! 放完就準備就義或逃命。」每次想到這裡其實心情激動,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砲台將士才是真正的勇士。而淮軍在接下來各戰役中扮演什麼腳色呢?我認為劉銘傳的重點是要「活著」才能當巡撫,他若病死或戰死就只能當烈士。想要活著,一直打仗最好嗎?若想用最省時且軍民傷亡最小的方式取得「巡撫」職位,或許先退兵到竹塹城以及把過錯全部推給湘軍,然後老闆去和法國談判讓清軍退出越南,這才是上策。其實這種政黨互相競爭的手段,直到現今綜觀世界各國還是屢見不鮮。也希望每位讀者在看完全書後,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
建議讀者有空一定要另外再看《厚黑學》和《官場現形記》這兩本書,從人性及清末官場陋習,會得到一些想像力、邏輯推理能力及觀察力的啟發。簡單地說,Garnot 強調軍隊榮譽,把教民當砲灰,只寫陣亡的人數,戰敗當作偵查,看劉銘傳要用李鴻章及左宗棠的角度。看孫開華要用捻亂的恩怨。法軍長官審視寫的內容有沒有危害國家及軍隊的聲譽,所以傷亡不能太多。李鴻章是盤算要如何罩劉銘傳,如何暗示下一步行動。左宗棠則是看到湘軍一直回報劉銘傳隱藏的消息,最後真的是氣死了。孫開華應已看清楚劉銘傳的底細,就是不讓他得逞。從以上的例子去思考當時每個人的求生手段是什麼?求生,代表生命也代表升官。其實古人會幹的勾當,現代人也會。從每天的時事新聞報導及工作場合的人際互動關係中,會發現正直、狡猾、聰明、老實的人,千年來不斷地循環。例如偵查不是應該以最少的兵力秘密行動,但法軍的偵查戰每次都派出那麼多兵力,這是改變說詞掩蓋戰敗的事實嗎?基隆在守將都保證能打贏的狀態下,劉銘傳還是執意退兵,他是認為手下無能還是故意放水?陶德的日記說孫開華在滬尾勝戰後被解職,他是抗命才打勝嗎?劉銘傳一直說湘軍不行,但對戰的時候淮軍是在前線還是後線?清軍月眉山退守時,是誰把裝備丟了就跑,而且沒有被懲處?法軍帶了許多安南苦力來基隆,他們只會冷都不會死?政客與軍人在戰爭中是扮演什麼腳色?劉銘傳報告法軍以「教民」當先鋒,一上岸就被擊斃多人。
但法軍卻隻字未提。以上例子用人性去思考反而比較容易懂。而且在雙方的文字敘述中,會揭露對方想隱藏的資訊。因此不禁感慨,雙方都是用對自己最有利的片面資訊來寫下文字紀錄。另外權與利的鬥爭沒有中外之分,也沒有專制、民主及時代之分,套用到現代還是一樣。白紙黑字不能說謊,但可以改變名詞,沒寫不代表沒有發生。政治上要保有權勢就必須消滅政敵,商人借助政府的力量拓展商機並為戰爭貢獻軍費。軍人只要服從上級命令,就能免責地攻擊他國,而人民一直是受擺佈的最底層。那戰爭呢?應該就是一場鬧劇吧!
全書主要的篇章幾乎都是在敘述基隆,把它當作是自己去找答案的百科全書也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平常逛街,登山其實都是走在遺跡中而不自知,若能藉此多了解先民的艱辛,會對家鄉產生多一些認同感及驕傲。對我而言,開啟這本書想像及推理之門的鑰匙是第一章的「水平之雨」,法軍佔領基隆期間想必是受不了這無盡的雨,才想出了這美麗的形容詞。在沒接觸到這個名詞之前,以往在基隆冬天特有的綿綿細雨中,有時過馬路懶得開傘,直接走過去抖一抖,沾在身上的雨珠還掉不下來,此時只是覺得心情和天空的顏色一樣有點灰色的憂鬱,從沒仔細想這是一個什麼情境。現在下雨天卻成了我觀察的好時機,也變得有趣了。坐在候車亭或站在騎樓下欣賞那微小的雨滴緩緩地降下,因為視覺暫留的關係,風一吹就變成水平的線條。或是看著雲層越積越多,空氣越來越濕,然後轉成比霧還重一點的細雨。到底「水平之雨」是個什麼樣子呢?就讓讀者自行來體會吧!打開興趣之門後,自然就希望出門踏察及搜尋資料去確認書中的每件事物。涉略的範圍就會非常廣泛,如軍事、政治、地理、歷史、氣象、風土民情、語言、新聞、時事、地圖……等。因此看得資料越多就會越覺得學識不足,每重讀一遍或出門踏察都一定有新的體驗與發現,並從中又得到快樂的升級。曾經看過一個印象深刻的車商標語「Fun to Drive」,在此借用並修改一個字,作為分享,讀這本書時是「Fun to Read」。

陳世一 序
戰爭從來就是一場複雜的博奕,侵略者總會找一個合理化的藉口以優勢軍隊、武器、戰略、戰術等作為籌碼,進入被侵略者的領土牌桌,壓迫對手進入賽局。槍戰、砲戰是閃亮而要命的即興煙火秀。然而,無論是強凌弱、小對大或勢均力敵,都沒有絕對的贏家。
清法戰爭延伸到台灣的戰事,看似法國內閣完美的佈局,卻將強大的遠東艦隊兵力陷入基隆戰場的泥淖,台灣這個法國談判桌上的抵押品,反而變成清朝牽制海上法軍的籌碼。戰爭常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弔詭。
從國家的角度看,法國沒有輸,越南還是法國的保護國,清朝沒有贏,只守住了不賠款的底線;從指揮官的層級看,法軍遠東艦隊台灣戰場指揮官孤拔,最後在基隆、澎湖都打了勝仗,但對整個戰局沒有影響,孤拔卻在理想的海軍基地澎湖染病過逝,反觀清軍台灣指揮官劉銘傳,雖然棄守基隆最後又打敗仗,但戰後卻升官發財兼鬥爭湘軍,歷史的荒謬經常無情的訕笑這些過眼雲煙的是非勝敗;至於第一線作戰的清法軍官兵們,無論在越南北圻還是台灣基隆、淡水、澎湖,埋骨的代價竟然只是為了一場回到原點的、白打的戰爭,這麼多犧牲的生命何辜?這筆帳又要算到誰的頭上呢?
被侵略者起來抵抗責無旁貸,守護自己的土地就算犧牲也值得,可是,那些遠赴異鄉,為了政權高層意志而戰鬥,最後埋骨異鄉的亡魂,自然不會有什麼公道可言。因為,他們只是掌權者的戰爭工具罷了!
由此可見,發動戰爭者的責任何其重大,無論為了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所有的代價總是人民要承擔的。
記得 10 幾年前和莊耀輝、許文傑兩位大哥和張蔭昌等同好一起探勘、記錄基隆的所有砲台後,轉向清法戰爭遺跡的踏查,2012 年 11 月 10 日由張蔭昌主導踏勘中,幸運的發現了法軍南方堡壘朝向暖暖的砲座遺跡。這是令人振奮的一刻。
後來陸續的踏勘中,由張蔭昌和許美策主導,吳盛宏(大衛)、天婦羅、張台發、盧老師等也陸續加入部份踏勘,桌形高地、齒形高地、八堵砲台……等,甚至延伸到暖暖、碇內、四腳亭、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基隆河兩岸的清軍防線。蔭昌每次踏勘總會測量、記錄及繪圖,對全貌掌握最完整,他特別擅長解讀法軍地圖,對地形、位置判斷也最精確,走過的現場也最多,總是以嚴謹而力求正確的態度,探索每個找到的遺跡現場;而美策在讀高中時就和我們一起踏勘砲台了,歷經大學、研究所,一直到就業,都持續研究清法戰爭,對相關史料的蒐集觸角既深且廣,也不斷延伸清軍防線現場探勘,對地營及參與戰事台灣各地鄉軍的研究尤多。
追循法軍、清軍和鄉勇的歷史腳蹤,探索這場歷史戰爭的防線與戰鬥現場,是體力、毅力、耐心與學習判讀防線遺跡的考驗。法軍以詳細的文圖述說他們的戰爭故事;而清軍的戰史只能從奏摺、海關稅務司的記錄及少數地方記憶粗略的拼湊推敲。還好,法軍地圖畫出的一條條清軍防線和據點,填補了清軍刻苦堅毅的保壘防線。
然而,基隆經過一百多年來的城市發展,築港、道路、住宅、經濟林木、高架電塔、垃圾場、焚化爐等公共設施佔領丘陵平地,許多戰爭遺跡被早起會、公園、廟宇、墳墓及公共設施覆蓋,但仍留下許多壕溝、胸牆、圓堡和方堡等遺跡。
踏勘現場的歷程,艱辛而美好,總是伴隨著鳳頭蒼鷹、大冠鷲、松雀鷹、樹鵲和台灣藍鵲的叫聲,及在身邊飛舞的美麗蝴蝶,穿山甲的洞、山羌的叫聲偶而會出現,還要面對薯榔、黃藤、雙面刺等藤蔓的威脅及蜂群的騷擾攻擊。剛開始像掉進一個時空迷霧森林般的茫然,在沒有路的樹林中不斷穿梭尋覓,經過一次次的發現、梳理與比對,土地上的戰爭紋理逐漸浮現在層疊錯落的基隆山嶺間。
這場戰爭在基隆打了10個多月,但我們卻花了十幾年在打這場艱難的歷史戰爭,在時空交錯的山嶺戰場尋覓,感受寧靜中的對峙張力。出版是為了結束戰場,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用各種角度共同參與這場多層次的爭鬥,若能親臨現場,更能以各自的觀察、體驗,從多樣的線索參與這場戰爭。不流血,頂多流點汗。
因為史料繁複、戰場多樣,書中內容難免會有錯誤,由於我是此書的主導者,疏漏錯誤的文責當由我負責。另外,要特別感謝羅朝英(天婦羅)為本書繪圖,使讀者能對清法軍主要戰役、戰略路線及防線配置等地理位置,有概括性的理解,也能增添許多臨場的想像;還要感謝雯玲為本書彙整校正耗費心力,也要特別感謝文雄承擔了編輯一次次更改繁鎖錯誤的勞苦。

目次

張蔭昌序
陳世一序

前言和導讀
前言
一.本書內容說明
二.重現台灣的清法戰爭場景
三.台灣主體意識與情感凝聚的開啟
四.淡水、基隆兩樣情
導讀
一.歷史背景
二.清法戰前的基隆
三.清法戰役與和議過程

第一章.法國對台灣的整體觀察
一.法國:台灣的地理人文特色
二.法國:北部的地景特色
三.法國:基隆的地形、街市和煤礦

第二章.清法備戰
一.法軍:想拿台灣當談判籌碼
二.清軍:劉銘傳奉命赴台備戰

第三章.法軍第一次攻擊基隆
一.法軍:艦砲摧毀所有海岸砲台
◎馬偕見聞──看到法艦被擊破的三個大洞
二.清軍:法軍炸毀大沙灣砲台
三.法軍:第一次登陸作戰
四.清軍:圍攻擊退法軍
五.法軍:攻擊中國艦隊、福州兵工廠及閩江沿岸砲台
六.法軍:攻擊中國艦隊、福州造船廠及閩江沿岸砲台

第四章.是否進攻基隆?法軍陷入長考
一.法軍:孤拔思考是否攻擊基隆?
二.清軍:準備扺抗法軍第二次攻擊

第五章.法軍基隆第二次仙洞登陸戰
一.法軍:偵察清軍陣地
二.法軍:仙洞登陸戰
三.清軍:兵力不足難以扺抗
四.清軍:棄守基隆
五.基隆通判梁純夫對劉銘傳棄守基隆的說法
六.淡水新關稅務司法來格呈,總稅務司憲
七.劉璈對劉銘傳棄守基隆的說法

第六章.法軍進攻淡水登陸戰失敗
一.法軍:偵察、砲擊淡水
二.清軍:法軍砲擊淡水
◎馬偕見聞──法艦炮轟淡水
三.法軍:淡水登陸戰
四.清軍:陸上肉搏戰
五.法軍:檢討敗戰原因
六:清軍:向朝廷報戰功
七.在地記憶:〈淡水清法戰爭概況〉筆記摘錄
八.淡水新關稅務司法來格對戰事的觀察
九.法來格助清軍防守抗法

第七章.法軍佔領基隆後的對峙
一.法軍:建立基隆防禦圈
二.法軍:在基隆紮營建基地
三.清軍:劉銘傳要求援軍和糧餉
四.法軍:風土病突襲
五.法軍:封鎖台灣
六.清軍:召摹土勇和義團
七.以台北為中心的防禦戰略

第八章.齒形高地(鳥嘴峰)爭奪戰
一.清軍:曹志忠夜襲獅球嶺法軍陣地
二.法軍:清軍攻擊淡水(獅球嶺)砲台
三.法軍:偵察石硬港谷地
四.法軍:奪取齒形高地(鳥嘴峰)
五.清軍:土勇擊退法軍
六.清軍:劉銘傳要求朝廷調勁旅對抗

第九章.法軍調整戰略方向
一.法軍:清將懸賞法軍人頭
二.法軍:陷入基隆戰場泥淖的錯誤作戰
三.清軍:急需運兵、籌餉、捐資、辦團練
四.法軍:決定從台灣撤退
五.法軍:非洲兵團援軍扺達
六.清軍:法軍夜襲
七.法軍:西風突襲竹堡
八.清軍:法軍四路圍攻
九.法軍:外國人兵團援軍扺達

第十章.第一次月眉山攻防戰
一.法軍:編隊及進攻路線規劃
二.法軍:向桌形高地進攻
三.清軍:在月眉山、大水窟、圓窗嶺扺擋法軍
四.法軍:改變作戰計畫
五.清軍:曹志忠阻擋法軍攻勢
六.法軍:建立前進根據地和清軍對峙

第十一章.決戰前的準備
一.清軍:築十幾里長牆防線
二.法軍:敵人的防線不斷延伸
三.法軍:清軍的武器種類
四.法軍:準備決戰
五.法軍:杜奇校的作戰計畫

第十二章.第二次月眉山攻防戰
一.法軍:清軍大砲、我軍艦砲互擊
二.清軍:戲台山(五坑山)攔截戰
三.法軍:佔領桌形高地
四.清軍:月眉山失守
五.法軍:盤整、休息和向西偵察
六.清軍:調兵防基隆攻台北通路
七.法軍:攻佔圓形劇場高地至基隆河以北地區
八.清軍:敗戰退至基隆河南岸
九.法軍:戰後的活動
十.清軍:敗戰的原因

第十三章.重新調配堡壘防線
一.法軍:重新配置堡壘及防線
二.法軍:享受戰後快樂生活
三.清軍:防法軍攻打台北府城

第十四章.法軍攻打澎湖
一.法軍 :澎湖是重要的軍事基地
二.清軍:澎湖的軍事地位
三.法軍:登陸作戰前的砲擊
四.清軍:法軍攻擊馬公各砲台
五.法軍:登陸作戰
六.清軍:扺抗法軍入侵失敗
七.清軍:戰敗責任檢討
八.法軍:控制澎湖群島
九,法軍:成為補給中心

第十五章.停戰後的局勢發展
一.法軍:孤拔調兵
二.法軍:以議定書結束敵對行為
三.法軍:海上的作為
四.法軍:逮捕海上中立國及違禁品船舶
五.法軍:有趣的基隆市集
六.法軍:領取戰勝的光榮
七.法軍:放棄澎湖
八.法軍:孤拔驟逝

第十六章.法軍從台灣撤退
一.法軍:和平條約
二.法軍:只留下回憶與墳墓
◎馬偕見聞──賠款建尖塔教堂

附錄
一.一場西方與東方的邊緣戰爭
(1)戰略與戰術
(2)清軍概況
(3)法軍概況
(4)全台官民動員參與戰爭
二.傳說、紀念與墳墓
(1)清法戰爭的傳說
(2)歌謠、詩文、匾額紀念
(3)墳墓和紀念碑
三.清法戰後的名人
(1)劉永福
(2)林朝棟
(3)東鄉平八郎
(4)Joffre(霞飛)
(5)J.Viaud(冰島漁夫作者)
四.閱讀本書的技巧
五.清法軍地名比對
(1)基隆
(2)淡水
(3)澎湖
六.清法戰爭年表

本書各章史料來源說明
圖片來源

參考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79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