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出臺實施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措施,推動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收入結構不斷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為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快速增長,曾採取了扭曲生產要素價格的發展戰略。例如,“戶籍分割管理”和“工會的雙重角色定位”就是這種勞動力市場制度的傳奇色彩。因此,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一二十年間,勞動收入在中國 GDP 中的比重持續下降。儘管近年來這一趨勢有所扭轉,但這種制度化的低工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家庭消費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為了深入探討這一現象,本書從微觀到宏觀的視角,重點研究中國的工資決定、工資與生產率的關係、工會、就業、勞動份額的演變等主題,分析結構轉型、勞動保護、技術進步和全球化貿易對中國勞動力市場、工資和就業的綜合影響。本書研究旨在為黨中央提出的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完善初次分配制度、逐步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更好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等目標,提供學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