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電子書
2012飲食文選(電子書)
70折

2012飲食文選(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0 元
優惠價
70203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集結國內外約46位文學作家作品,看焦桐、韓良露、愛亞、陳文芬、劉克襄、蔡珠兒、馮傑、方梓、新井一二三……,為讀者帶來的飲食文化饗宴。

作者簡介

焦桐

一九五六年生於高雄市,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焦桐詩集:1980-1993》、《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及散文《我的房事》、《在世界的邊緣》、《暴食江湖》、《臺灣味道》、《臺灣肚皮》,童話《烏鴉鳳蝶阿青的旅程》,論述《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等等二十餘種。編有年度飲食文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四十餘種,二○○五年創辦《飲食》雜誌,展開臺灣的年度餐館評鑑工作,並任評審團召集人。焦桐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現任教於中央大學中文系。

目次

編選序/焦桐
故事
食事/卓玫君
土廝與洋食/阿盛
醉雞/許林桃口述 許惠碧執筆
花糕和象徵/馮傑
麻油啦/新井一二三
從一包新竹米粉說起/林郁庭
初鰹的季節/伊森
異味諜影1958/賴瑞卿
寧靜奶酪/陳文芬
農漁牧
我的稻米主張/劉克襄
我在找灰灰菜/方梓
市場
逛市場之樂/莊仲平
超市的表情/黃雅歆
攤販/陳思宏
環墟/楊佳嫻
夜市是一種鄉愁,臺灣正在往後走/南方朔
買魚買菜,湖上來巧遇/光澄籽
廟東夜市/陳雪
產業
手藝/楊索
廚師的運命/詹偉雄
連鎖美式餐廳/黃麗群
廚房
年年有餘/莊祖宜
筷子/宇文正
破布子樹與破布子/愛亞
廚房裡的雙人舞/游書珣

養生飲膳
補冬與消暑/鄭麗卿
奇異果與胡椒的融合/季季
樂活真飲食 療癒身與心/楊定一
水果
啞巴石榴/羅蕙蕙
貓山王/許裕全
我與水果節的因緣/星雲
飲料
冬日的香檳旅程/韓良露
巷弄咖啡即景/郭正佩
微醺紹興/楊明
桂花酸梅湯/蔡珠兒
論醉酒/焦桐
品味
菠菜/胡弦
迪奧先生的魚子醬蛋/李昂
麵包之戀/周芬娜
京都川床香魚料理/林嘉翔
古巴中國吃/張北海
回味
糖年糕/錢佳楠
一瓶酒/李振豪
有竹籤的焢肉飯/邱坤良
粽子/薛好薰
天上的美點/袁紹珊

書摘/試閱

論醉酒/焦桐

么女七歲時和我打乒乓球,太太表現母愛,去便利商店買了一瓶飲料給她解渴,冰涼甜美似乎很順口,小妞一口氣就喝下肚。我看她滿臉通紅,打球的姿勢越來越誇張,卡通得站不太穩的樣子,納悶才打一下子球如何就累成這樣?發現她剛才灌進去的是一瓶含酒精飲料。

可能是她周歲那天,我就讓她品嘗了幾滴白葡萄酒聊以慶祝,小學時她已略喜美酒。我每天都想討好兩個女兒,想討她們姊妹歡心時,就開一瓶冰涼的Moscato d’Asti氣泡酒,這瓶氣泡酒來自Caudrina酒莊,起初買這瓶酒回家孝敬女兒,是被酒標吸引:上書「Wild Woman」,畫了一個手舞足蹈的女孩,俏皮,活潑,看起來並不狂野,似乎喝醉了。開瓶後,氣泡細緻持久,輕淡的花香、梨、檸檬氣味,宜人的酸將甜味修飾得富於層次感。而且酒精度只有7%,適合小妞飲用。我歡喜看她們微醺的形容。

身旁的三個女人,一個適逢更年期,一個在青春期,一個是反抗期,情緒波動特別大,言行舉止完全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我每天須戒慎恐懼,深怕稍微不夠謹言慎行即得罪了任何一個。我每一天都想灌醉她們。
我常常夢想有一天被世上最高級的美酒灌醉。

日本作家池波正太郎(1923-1990)自幼嗜酒,四、五歲時偷喝酒,一口氣喝光一升清酒,立刻如火焚身,那時外面正下著大雪,他父親抱他到厚厚的積雪上翻來翻去。池波正太郎自剖不可一日無酒,連他養的暹邏貓也很愛喝清酒,「寫小說的時候,酒是我最大的安慰與樂趣,我總有種自己的健康是由酒精在支撐的感覺」;「一年中大概有幾次,在我文思泉湧時,喜歡聽著Benny Goodman的爵士樂,一邊暢快地喝著威士忌,一邊如行雲流水般地寫作,此時寫出來的作品通常連自己都覺得很滿意」。這有點像特技,力追李白「斗酒詩百篇」。陶淵明每夜獨飲,「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其實那些飲酒詩都是薄有酒意時所作,微醺之際,情移心動,靈感如泉汩湧;喝得酩酊恐怕作不出詩來。我就沒本事邊喝酒邊寫作。

中國的酒有很多綽號:歡伯、杯中物、金波、忘憂物、般若湯、三酉、綠蟻、杜康、凍醪、狂藥,從名稱看來,大抵具正面意義。也許酒能暫時忘憂解煩,帶來歡樂,所以叫「歡伯」、「忘憂物」;酒在杯中浮動小波,色澤如金,遂稱「金波」;新釀未漉的酒漿上,漂浮著渣滓,狀若螞蟻,故名「綠蟻」、「浮蟻」、「素蟻」;寒冬釀造供來春飲用的春酒喚「凍醪」;和尚不好意思直呼酒名,隱語「般若湯」,其實出家人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神,需要讓奉獻的身體喝點佳釀,才夠敬意。

然則這杯中物介乎歡樂與危險的門檻,稍微放縱輒不堪收拾後果。
藝術家程延平說要親自下廚作酸白菜火鍋宴請眾茶友,他對東北酸白菜火鍋的講究我見識過,覺得不能怠慢,乃鄭重帶了一瓶金門陳年高粱酒赴宴。老酒最適合老朋友了。

程延平隱居山坳裡,應門時眼睛閃亮,說準備了一瓶1980年的陳高待客,我舉起手上拎的那瓶1979年陳高以對,相視大笑,覺得今晚非醉不可了。果然醉了。意識到那酒難得,貪念陡生,越喝越順口就越喝越快,空腹時已喝了好幾杯,越喝越覺得朋友們都很可愛,很想用力擁抱每一個人。是他們本來就可愛?還是我肚子裡的酒讓他們變可愛?

午夜開車回家時發現醉了,幾乎看不清楚山路;可能意識到酒醉,我前移座椅到臉貼近擋風玻璃,緩慢而極其謹慎專注地駕車,我覺得自己像推著嬰兒車在路上走。
很多年不見藝術家了,聽說閉門談戀愛後,拒絕連絡任何朋友。哎,幹嘛拚老命談情說愛,年紀都這麼大了,他還不曉得掉進愛河很傷元氣嗎?

年輕時在金門服兵役,發現女朋友移情別戀,我幾乎每一分鐘都在想念她,每天深夜都希望喝高粱酒醉給他死,每天清晨都不知道用什麼勇氣醒過來。雖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然則年輕時偶爾喝醉有什麼要緊?喝醉總比發瘋好。

我醉得最厲害的一次是大學剛畢業時,一群詩人相約喝私自蒸餾的蘋果酒,啊,雷馬克的小說《凱旋門》裡那個貧困醫生最愛的蘋果烈酒,這種私釀的水果酒,不曉得酒精度含量如何?帶著濃郁的果香和果甜,掩飾了可能的危險,大夥年輕氣盛,頗有拼酒的意思,我喝掉一加侖,把路寒袖、詹義農、林沈默等人擺平了之後的深夜,才離開現場,雖覺反胃,卻堅持不肯嘔吐。第二天早晨臉色蒼白去上班,從十點半吐到十一點半左右。在急診室,醫生警告我要保住小命,必須半年內滴酒不沾。

瓊安.哈莉絲(Joanne Harris)在小說中所說的好像在罵我:酗酒,是對水果、果樹與酒本身的糟蹋,如同強暴,濫用了表現愛的方式,都是某種褻瀆與詆毀;「酒,要先從花苞培育成為水果,再經過蒸餾過程濃縮而生,因此不該被酒鬼與笨蛋大口灌下,應該得到更多尊重、喜悅與溫柔」。我是到了中年才發覺自己當笨蛋當了半輩子。

酒徒求醉無非希望暫離現實,轉換觀看的態度和角度,或解除情感上的戒嚴,那是一種茫茫惘惘的境界,適合遺忘,適合吐露真性情。真正懂酒者都有高度自制力,懸崖勒馬般止於酩酊之前,免啟悲懷。
我最嚮往杜甫「暫醉佳人錦瑟旁」的境界;飲酒最悲傷的莫若《廣陽雜記》所載:「村優如鬼,兼之惡釀如藥」,沮喪得想醉死,惡釀又難入口,真是生不如死。

即使醉了,應該醉得喜悅與溫柔,醉得有責任感,不吵鬧耍賴,不囉嗦糾纏。藉酒賣瘋十足是混蛋,沒有人能忍受壞酒品。像日本無賴派作家?口安吾(1906-1955),以為酒是為了醉而喝,故不喜酒精濃度較低的啤酒、清酒,偏好琴酒、伏特加、苦艾等烈酒,經常喝到爛醉,喝到傷胃而吐過三次血。他這種喝法實在太浪費酒,沒有人教他改成吸毒或隨便吃什麼可以迷幻神志的藥劑嗎?直接、快速而有效。碰到這種傢伙最好的辦法是拿球棒海扁他一頓。

然則缺乏酒品的文人不少,恐怕扁不勝扁,日本詩人中原中也(1907-1937)自認是個達達主義者,性格像一隻鬥雞,囂張,狂妄,骯髒,心胸狹窄,常敲詐朋友請客又罵人家錢帶得不夠。他的酒品壞透了,喝了酒就跟別人幹架,因為自忖力氣小,專挑弱者攻擊,沒有人可以打的時候,就打酒店的妓女。天幸這無賴三十歲就死掉,我們才勉強讀他的詩。中國也不少酒鬼,《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載劉伶病酒: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劉伶明顯是酒精中毒現象,乃標準的酒鬼,若非才氣縱橫,恐怕令人厭惡。《世說新語》另有一則故事,載劉伶常縱酒放蕩,脫光衣服在屋裡,別人譏諷他裸裎見訪客,他的回答卻很有意思:「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

高明的飲者並非能鯨吞多少,而是能欣賞酒之美者。美酒一定要細品,細品酒趣和酒味。品酒主要是經驗其中的香氣,最複雜的自然是葡萄酒,已知葡萄酒香氣成分多達六百種以上,其香氣可粗分為果香(aroma)和酒香(bouquet),果香指葡萄香和發酵階段所產生的香,酒香則是陳放所產生的香。像薄酒萊新酒(Beaujolais Nouveau)未陳放,果香濃郁,卻乏酒香。

國人多慣飲白酒、黃酒,學習喝葡萄酒是比較晚近的事。有一次我去里昂開會,開完會在戴高樂機場免稅店買一瓶Chateau Palmer Margaux Medoc 1994。一個月後,廖炳惠返臺,說他現在只能在超市買一瓶10美元以下的葡萄酒喝,我聽了很心疼,立刻邀他翌日早晨來家裡共飲這瓶酒。

黑底燙金的酒標,顯得相當高雅端莊。開瓶約兩小時後,香氣與滋味已能全部醒來;色澤深紫略帶褐色,酒體結構紮實。一般Medoc的酒多以高比例的Cabernet Sauvignon釀造,個性剛強;Palmer則採用高比例的Merlot,融合C.S.,加上小維朵(Petit Verdot),表現繁複多變的馥郁果香,酒香細緻而深刻,均衡感很好,單寧的質感也相當圓融。難怪休強生(Hugh Johnson)認為帕瑪堡不僅是「超級二等頂級」,而且是晉入一等頂級的候選者。

空腹喝,我們竟都有些微醺了。
杯中日月長,聊天投機時往往不覺時光飛逝,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描述自己和農民痛飲一整天,從清晨到夜晚,田父還熱情留客:「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醜。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勸酒不僅是表現熱情,應像白居易那樣充滿善意,和說服力:「勸君一杯君莫辭/勸君兩杯君莫疑/勸君三杯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時勝醒時/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鳥相趁走/身後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我雖乏酒量,對於勸酒,都一向來者不拒;喝酒是快樂的事,應當高歌。

懂酒等人都不會糟蹋身體,醉要醉在心裡,像白居易看到櫻花盛開如雪,想要「共泥春風醉一場」是有意識的醉酒,高級的醉酒形態。

微醺就是高級的醉酒,那是一種瘋狂與喜悅的臨界,不易掌握。微醺時忽覺一切都比較美好和善,胸襟忽然寬大了。人生太短太苦,真的不必有那麼多鬥爭傾軋,不必那麼計較身外之事,若能常保微醺,也許就能多一些快樂。(原載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冬日的香檳旅程/韓良露

香檳區食物的手工很細緻,只要想到這裡的人連在教堂石塊上都能打造那麼柔美纖細的皺摺,換成在麵皮上做花樣當然不是難事,香檳區是了解法蘭西精緻文明的核心。

冬日來到法國香檳區的Reims,景觀和夏天大不一樣,觀光客很少,我們在傍晚細雨中去聖母院大教堂,雨中打著燈的教堂光影迷離,美得不可思議,進入教堂內,竟然全教堂除了我們外只有另一人,再加上賣教堂紀念品的人員,和多年前夏天來遇到好幾團觀光客的情狀大不相同,旅行時心境最重要,能靜下心來才能窺得旅行的真趣。

漢斯大教堂是建構法蘭西王權最重要的地方,從西元四九八年法蘭克的一代國王克勞維在此接受主教的洗禮後,這裡就成為歷代法蘭西國王接受加冕之地,最有名的一次是聖女貞德為查理七世的加冕,加冕儀式後會用到香檳,也使得香檳成了代表皇家的飲料,路易十四甚至明文指定香檳為御用之酒。

這回決定來Reims,目的是好好吃一些香檳區的菜和喝香檳,一般人可能覺得哪裡喝不到香檳,非得到產地不可?大家有所不知,香檳哪裡都買得到,香檳區的香檳酒雖然比巴黎的酒舖便宜些,但也不必為買酒前來,真正有差別的是在餐館、酒館、咖啡館中喝香檳,因為這些香檳區的店主為了推廣香檳,往往會訂出比巴黎便宜一半以上的價格。

像我坐在Reims歌劇院對面華麗極了以新藝術風格聞名的Cafe’ de Palais,餐單上有各家香檳酒廠的香檳酒,起碼有二十家,每一瓶香檳在餐館內開瓶都只要五十八歐元,餐館可是一流的,賣五十八歐元的香檳是不準備賺錢的。

冬天雖然很冷,卻比夏天更適合喝香檳,因為天冷,氣泡反而比較冷凝,不像夏天那麼容易變熱揮發,再加上冬天口中的溫度也比較低,反而更能品嚐出香檳細緻的風味,此外,天冷喝香檳,身體也比較不會上熱,喝時比夏天舒服多了。

此外,香檳可以搭配的食物,也以冬天的食物居多,像冬天吃法式海鮮冷盤,不管是吃半打一打生蠔、龍蝦、螯蝦、扇貝、螃蟹,也是冬天比夏天好吃,開一瓶香檳,慢慢喝、慢慢吃各種海鮮拼盤,真是幸福。
香檳區的食物一向以精美細緻著稱,這裡的河鮮、蔬果的品質很好,因為Reims很富裕,加上賣酒買酒的人通常都是很懂食物的人,Reims有不少有名的餐館,像Boyer飯店就以龍蝦和松露料理聞名。

這回在Reims,我打定餐餐喝香檳,過足香檳癮,試了很多搭配,都覺得香檳比一般白酒好配,像我很愛吃的韃靼生牛肉,因為會加酸豆、洋蔥、辣汁、黑醋,並不好配白酒,配啤酒卻太粗糙,配香檳卻很好。
香檳也很配奶汁料理,像用香檳煮鱈魚、河鱸、梭子魚加奶汁,配香檳就很爽口,也只有香檳區才真正敢用香檳當料酒,因為這裡有不少香檳合作社能提供豐富物廉的香檳選擇。

香檳也很適合香檳區出名的酥皮料理,各式小酥皮點心,都做得很精巧,搭香檳也比白酒適合,我還發現香檳也很配馬卡龍甜點,馬卡龍的口感很細緻,一咬就在口中溫柔地脆散的感覺,天生很配會有細緻的氣泡在口中滾動的香檳。

還吃了幾次以香檳就做成的冰淇淋,冬天吃冰淇淋不是需要而是想要,吃來別有風味,但冬天吃過冰淇淋後,一定要喝杯熱咖啡,否則離開餐館走到外面天寒地凍會受不了。

香檳區食物的手工很細緻,只要想到這裡的人連在教堂石塊上都能打造那麼柔美纖細的皺摺,換成在麵皮上做花樣當然不是難事,香檳區是了解法蘭西精緻文明的核心,但法國亦有脫離精緻法蘭西文明的需要,去普羅旺斯或西南則是逃離法蘭西。(原載《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二○一二年一月十七日)

啞巴石榴/羅蕙蕙

院子的花盆裡,種了一棵石榴,也許是施肥不足,栽種將近二十年來,沒開過一朵花。
朋友問我:「為什麼種一棵不開花的石榴?」
是啊!為什麼在有限的花園空間裡,種一株不開花的石榴?

父親在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後,數次返鄉探親,一次,帶回兩顆家鄉碩大的石榴。當時士林舊宅二樓陽臺上有一溜小花圃,也種著兩株石榴,雖然年年結實纍纍,但是果實又小又酸,對於父親殷勤分享,我們四個孩子往往敬而遠之。但這兩顆家鄉來的石榴不同,碩大的果實裡,蘊藏著數百顆粒粒飽滿、豔紅的寶石,逆著陽光觀察,幾乎可以感受到果肉蘊含經過陽光轉化而成的精華。送進口中,用舌頭輕輕一壓,又酸又甜的汁液從果肉中釋放出來,讓味蕾一下子被石榴那多層次的滋味勾引起來。

吸乾汁液後剩下的,是白色的種子。因為那種石榴實在好吃,我把種子撒到大花盆裡,想像未來能夠有一樣的大石榴可以收成。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這些種子在次年的春天,一株株長成嫩綠的幼苗。我悉心澆水照料,希望它們能夠開花結果。

但也許是水土不服,這些石榴苗陸續枯萎,到了當年冬季,只剩下一棵,隨著冬季漸深,原本就稀疏的葉子,也逐漸凋零。

接下來好多年,這株外來的石榴,依著臺灣的時序,春天長出嫩葉,秋冬褪盡衣衫,但卻從不曾開花。
對這株曾寄予厚望的石榴,我幾度想把它連根拔去,但一想到它是從我不曾親履戶籍上的故鄉來的,也就一直讓它占據一個大花盆,自生自滅。

這期間父親多次來我的住所小聚,我跟父親提起這株來歷特殊的石榴。父親也問及它是否曾開花結果,酷愛攝影的父親笑著說:「哪天它要是開花結果,你給照個相。」

父親去年5月因心臟病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去世,辦完父親葬禮後的某一天,我坐在院子看著花盆裡長得肥厚的蘆薈,突然注意到同一個花盆裡,被我遺忘多時的石榴,不知什麼時候,悄悄的有了一個花苞。

我拿出父親很久以前送給我的舊式、要上膠卷的相機,對著那朵花苞,輕輕的按下快門。(原載於《聯合報》聯合副刊,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203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