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人化:風景園林中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理念解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城市規劃.建築學.園林景觀博士文庫
ISBN13:9787564136031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利
出版日:2012/09/01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自然的人化:風景園林中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理念解析》是在王向榮教授指導下完成的博士論文改編出版成的同名專著,並結合筆者李利在導師門下參與的關於西湖的研究及其相關的研究型實踐項目,從理論探討到設計實踐,對風景園林自然人文生態的演進規律進行多向度的系統研究,拓展了人們認知風景園林的視野。.
目次
1 引論
1.1 研究的緣起
1.1.1 “自然的人化”與當前的生態環境危機
1.1.2 我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的風土“突變”(vemacular mutation)
1.1.3 當代我國人文生態演進的局限與困惑
1.2 釋題及相關觀念的澄清
1.2.1 釋題
1.2.2 相關觀念的澄清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其相關理論概述
1.3.1 國外研究現狀
1.3.2 國內研究現狀
1.4 研究的目的、意義和要解決的問題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義
1.4.3 研究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5 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的內容
1.5.2 研究的方法
1.5.3 研究的框架
2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系統建構
2.1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哲學基礎
2.2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多重研究視野
2.2.1 自然演替進程的生態學視野
2.2.2 自然人文演進的文化人類學視野
2.3 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關係的建構
2.3.1 自然生態的人文拓展
2.3.2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等級層次體系
2.3.3 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之間的關聯與互動
2.3.4 基於複雜系統論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2.4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機制
2.4.1 生態系統服務導向機制
2.4.2 社會文化發生與演進機制
2.4.3 融合區域與城市發展機制
2.5 本章小結
3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歷程與當代轉換
3.1 傳統人類生存經驗概述
3.1.1 早期人類聚居中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3.1.2 傳統的聚落與農耕文明中的生態適應性經驗
3.2 近現代風景園林中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3.2.1 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二元對立
3.2.2 矯枉過正:走向科學與理性的環境意識
3.3 當代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理念的轉換
3.3.1 後現代文化價值觀
3.3.2 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人文思考
3.3.3 體驗的回歸與形式的消解
3.3.4 區域與城市更新作為一個整體性的複雜系統
3.4 本章小結
4 生態系統服務導向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4.1 自然生態因素下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1 基於區域、微氣候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 I 2基於地形、地貌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3 基於景觀水文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4 基於土壤改善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5 基於自然干擾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2 基於人與自然協調的自然人文演進
4.2.1 維護原有健康、進化的自然植被群落
4.2.2 保護和發展動物棲息地系統
4.2.3 基於人類需求的自然文化生態演進
4.3 自然生態系統及其演替進程的管理
4.3.1 景觀異質性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構成
4.3.2 自然生態系統演進的原則與方法
4.3.3 自然生態系統的動態演替與穩定性
4.4 本章小結
5 基於社會文化發生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5.1 基於社會文化發生的文化生成與演進原理
5.1.1 自然驅動力——物候特徵的制約性
5.1.2 人文驅動力——人類生存經驗的適應性
5.1.3 文化疊合與文化還原
5.2 當代社會轉型語境下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5.2.1 當代社會的人文生態環境
5.2.2 引入景觀參與者的視角
5.2.3 文化生成與演進中具體情境的建立
5.2.4 景觀參與者與具體情境的互動交流
5.3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中的本然.應然.已然之辨
5.3.1 本然.應然.已然之辨
5.3.2 絕對觀念的烏托邦.個體原真性生命體驗
5.3.3 話語權.話語體系
5.3.4 持續文化生命力的日漸彰顯
5.4 本章小結
6 融合區域與城市發展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6.1 “自然一城市一文化”的綜合演進
6.1.1 從構成形式到運作過程的概念轉換
6.1.2 作為引導區域與城市復興的觸媒
6.2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中的多重社會角色
6.2.1 縫合區域與城市的肌理
6.2.2 引導周邊區域與城市有機更新
6.2.3 推動城市新區景觀的發展
6.2.4 構建城市綠色開放空間網絡
6.3 驅動區域與城市再生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6.3.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作為景觀介入城市的策略
6.3.2 案例研究1:驅動城市再生的弗萊士河公園
6.3.3 案例研究2:萊茵河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歷程
6.4 本章小結
7 當代我國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理念的新探索
7.1 我國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理念的現狀與思考
7.1.1 對自然認知的不足
7.L 2抽象審美的文化價值觀
7.1.3 城市中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的破碎
7.2 杭州西湖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圖景:2000-2010
7.2.1 閱讀風土西湖——西湖的歷史演進概述
7.2.2 自然生態系統恢復——西湖水域西進工程
7.2.3 自然進程管理與文化表達——杭州江洋畈生態公園設計
7.2.4 驅動城市的更新——杭州西湖綜合保護工程(申報ASLA獎)
7.2.5 杭州西湖申遺將推動西湖文化全面復興
7.3 本章小結
8 結語
8.1 本書的主要觀點與結論
8.2 對“自然的人化”的再思考
8.2.1 概念.形式
8.2.2 土著.前衛
8.2.3 文化.自然
8.2.4 顯影本來面目
8.3 創新點和不足
8.4 研究啟示及展望
8.4.1 研究啟示
8.4.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圖表來源
附錄一:杭州西湖歷代整治概述
附錄二:近代萊茵河流域治理及相關事件
後記.
1.1 研究的緣起
1.1.1 “自然的人化”與當前的生態環境危機
1.1.2 我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的風土“突變”(vemacular mutation)
1.1.3 當代我國人文生態演進的局限與困惑
1.2 釋題及相關觀念的澄清
1.2.1 釋題
1.2.2 相關觀念的澄清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其相關理論概述
1.3.1 國外研究現狀
1.3.2 國內研究現狀
1.4 研究的目的、意義和要解決的問題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義
1.4.3 研究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5 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的內容
1.5.2 研究的方法
1.5.3 研究的框架
2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系統建構
2.1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哲學基礎
2.2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多重研究視野
2.2.1 自然演替進程的生態學視野
2.2.2 自然人文演進的文化人類學視野
2.3 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關係的建構
2.3.1 自然生態的人文拓展
2.3.2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等級層次體系
2.3.3 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之間的關聯與互動
2.3.4 基於複雜系統論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2.4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機制
2.4.1 生態系統服務導向機制
2.4.2 社會文化發生與演進機制
2.4.3 融合區域與城市發展機制
2.5 本章小結
3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的歷程與當代轉換
3.1 傳統人類生存經驗概述
3.1.1 早期人類聚居中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3.1.2 傳統的聚落與農耕文明中的生態適應性經驗
3.2 近現代風景園林中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3.2.1 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二元對立
3.2.2 矯枉過正:走向科學與理性的環境意識
3.3 當代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理念的轉換
3.3.1 後現代文化價值觀
3.3.2 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人文思考
3.3.3 體驗的回歸與形式的消解
3.3.4 區域與城市更新作為一個整體性的複雜系統
3.4 本章小結
4 生態系統服務導向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4.1 自然生態因素下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1 基於區域、微氣候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 I 2基於地形、地貌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3 基於景觀水文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4 基於土壤改善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1.5 基於自然干擾特徵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4.2 基於人與自然協調的自然人文演進
4.2.1 維護原有健康、進化的自然植被群落
4.2.2 保護和發展動物棲息地系統
4.2.3 基於人類需求的自然文化生態演進
4.3 自然生態系統及其演替進程的管理
4.3.1 景觀異質性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構成
4.3.2 自然生態系統演進的原則與方法
4.3.3 自然生態系統的動態演替與穩定性
4.4 本章小結
5 基於社會文化發生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5.1 基於社會文化發生的文化生成與演進原理
5.1.1 自然驅動力——物候特徵的制約性
5.1.2 人文驅動力——人類生存經驗的適應性
5.1.3 文化疊合與文化還原
5.2 當代社會轉型語境下的文化生成與演進
5.2.1 當代社會的人文生態環境
5.2.2 引入景觀參與者的視角
5.2.3 文化生成與演進中具體情境的建立
5.2.4 景觀參與者與具體情境的互動交流
5.3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中的本然.應然.已然之辨
5.3.1 本然.應然.已然之辨
5.3.2 絕對觀念的烏托邦.個體原真性生命體驗
5.3.3 話語權.話語體系
5.3.4 持續文化生命力的日漸彰顯
5.4 本章小結
6 融合區域與城市發展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6.1 “自然一城市一文化”的綜合演進
6.1.1 從構成形式到運作過程的概念轉換
6.1.2 作為引導區域與城市復興的觸媒
6.2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中的多重社會角色
6.2.1 縫合區域與城市的肌理
6.2.2 引導周邊區域與城市有機更新
6.2.3 推動城市新區景觀的發展
6.2.4 構建城市綠色開放空間網絡
6.3 驅動區域與城市再生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
6.3. 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作為景觀介入城市的策略
6.3.2 案例研究1:驅動城市再生的弗萊士河公園
6.3.3 案例研究2:萊茵河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歷程
6.4 本章小結
7 當代我國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理念的新探索
7.1 我國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理念的現狀與思考
7.1.1 對自然認知的不足
7.L 2抽象審美的文化價值觀
7.1.3 城市中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的破碎
7.2 杭州西湖的自然生態向人文生態演進圖景:2000-2010
7.2.1 閱讀風土西湖——西湖的歷史演進概述
7.2.2 自然生態系統恢復——西湖水域西進工程
7.2.3 自然進程管理與文化表達——杭州江洋畈生態公園設計
7.2.4 驅動城市的更新——杭州西湖綜合保護工程(申報ASLA獎)
7.2.5 杭州西湖申遺將推動西湖文化全面復興
7.3 本章小結
8 結語
8.1 本書的主要觀點與結論
8.2 對“自然的人化”的再思考
8.2.1 概念.形式
8.2.2 土著.前衛
8.2.3 文化.自然
8.2.4 顯影本來面目
8.3 創新點和不足
8.4 研究啟示及展望
8.4.1 研究啟示
8.4.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圖表來源
附錄一:杭州西湖歷代整治概述
附錄二:近代萊茵河流域治理及相關事件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