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得獎作品

活動專區

三民網路書店 得獎作品 / 台灣文學獎 / 2024 / 蓓蕾獎

3筆商品,1/1頁
變成的人
滿額折
作者:許恩恩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2024/06/26 裝訂:平裝
如果一個人,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他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這本書令人驚異的好」—張亦絢「當小說在惟它有能預借的那個未來裡,歸攏了時序,並嚮導讀者,進入那處他者自死的密林裡時,對我而言,是在此刻,《變成的人》亦歸結文體流變,索引自己,成為另一本書。一本從各種貌似幻滅的集體運動聲言,謙退向單單一個懸空個體,如斯靜停的有生之書。」—童偉格社會運動後,人改變了什麼?又被變成了什麼?《變成的人》以「記憶為核心」透過八章不同時序的小說,以素淨文筆細緻描寫主角從校園異議性社團出發,與友人共同追尋心中的理念,研讀理論書籍、出國參訪倡議團體、親身參與抗爭行動……也述及街頭以外情感關係、工作與生活,呈現出更全面的社會運動者樣貌。回首過去與虛構未來的時間點,小說交錯第一人稱及第三人稱敘事,呈現行動者在「去/留」以及體制「內/外」間的衝突與靜謐。各篇章分別觸及不同議題面向:例如性別政治、台港關係、東亞地緣關係,以及輕重不一、錯落難辨的陪伴與別離。《變成的人》以太陽花運動為中心,逐步展演運動前後的事件。呈現社會運動參與者的記憶標籤,不應被簡易歸類為「光榮/創傷」的正負;而是透過連續與斷裂的漫長生命歷程,在持續追尋與失語滯留之間移動、變化,容留更寬闊的想像與對話空間。
優惠:秋末獻禮-單79雙75
庫存 > 10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
滿額折
作者:梁廷毓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4/04/17 裝訂:平裝
★本書由國藝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塵封的族譜,喚起原客數百年來互動的血色記憶;無頭魂與魍神,依舊遊蕩在北臺灣的山林,鬼影幢幢。「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作為國家強力推動的文化政策,透過發掘/發明客家文化與美學符號,企圖重新活絡沿線客庄產業與觀光,藉由夏雪紛飛的桐花詩意印象,讓遊人可在每年的桐花祭體驗浪漫的山林氛圍。然而,臺三線的前身,不管是清朝時期的土牛溝,抑或是日本時期的隘勇線,代表的卻是由國家或民間以暴力手段劃設下的原/漢分界。既然有了「界」,不同人群的文化觀、宇宙觀、土地倫理,甚至「靈」的力量,就在此發生競逐與衝突。為了捍衛家園、守護獵場,部落族人面對來犯的侵墾者,遵循祖律,以出草獵首論斷是非曲直,執行正義;為了爭得田地、落土安居,漢庄客民以「食番肉」,宣洩開山打林的父兄親人,失去頭顱、橫死山林,所帶來的仇恨與哀傷。這段長達數百年的過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遙遠的歷史。眾多的伯公祠、有應廟、大墓公塚,以及飄盪無依的無頭鬼,見證了屍味與血色,依舊籠罩在臺三線所在的北臺灣淺山地帶,魑魅魍魎,鬼氣森森。一本塵封的族譜,留下了家族長輩被獵首的記述。梁家先人於十八世紀渡海來到臺灣,深入到今日新竹新埔、關西一帶拓墾。在開創新家園的過程中,他們面對的是甚麼樣的環境?又經歷了甚麼樣的遭遇?為甚麼新版的族譜要將獵首的紀錄刪除?種種的不解與疑問,驅使作者走入北臺灣淺山地帶,訪廟、找墓、問神、尋鬼。透過文獻資料的爬梳與走訪部落與客庄的耆老,採集口述,一部有別於官方所建構出來的——以客家為主體、用浪漫作包裝的——臺三線沿線山林,重新被詮釋出來。作者筆下的這處山林,包含了客家人、道卡斯族、凱達格蘭族與泰雅族人,以及諸神與野鬼們為了生存,累世累代的互動與折衝,這些故事存在於民間記憶與口述傳說,視角多元、眾聲喧嘩。然而,這並不是一本單純講述北臺灣山林的鄉野傳奇之書,也不是要重新扒開過往人群接觸所造成的傷與痛。當國家元首代表政府與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之後,唯有重新回到人群交界地帶,透過客庄與部落耆老口中的娓娓道來,不管是客家人念茲在茲的無頭祖公婆,或是泰雅與平埔族人被佔據開發的傳統領域,存在於不同人群的記憶,以及存在於記憶之中,深邃而難以拋下的悲痛與埋怨,才得以被說出、被看見。唯有被說出、被看見,才有機會進行人群間多向的溝通、對話與理解,也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解,讓因歷史與時代造成的傷口,得以結
優惠:秋末獻禮
庫存 > 10
定價:680 元, 優惠價:79 537
骨鯁集
滿額折
作者:黃璽 Temu Suyan  出版社:雙囍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平裝
二十一世紀的原住民身上流著祖先的血液生活在中華民國大城裡的泰雅族想念著部落沿著大甲溪上山後才明白路燈比族人還要多加分優惠只是想讓大家一樣,遠離傳統領域的差別待遇政策只好用你們要我會的語言寫下讓我們回家的詩臺灣文學獎原住民漢語新詩獎得主黃璽首部詩集「要活得像魚刺一樣,鯁住他們的喉嚨」家屋裡的那盆火,從來沒見它熄滅過。即便尤達斯在捕魚的溪谷滑倒而溺斃,即便雅齊已不能回憶起任何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即便瑪罵在清晨送菜的時候滑進了山崖,即便雅大在青春年華時突然就不知道去向了,即便雅爸奮力工作卻因癌症而痛苦去世,即便雅亞無力抵抗過多失去而選擇離世,――〈Yutas〉 莫那能《美麗的稻穗》(1989,晨星)被視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一本漢語詩集,反應了當時原住民族的生存問題:群體的剝削,社會的歧視,文化的失落,人口販賣……等問題。三十多年後,這些問題並未完全消弭,又衍生出了新的問題。黃璽,Temu Suyan,一位到都市生活的原住民青年,因為作業的關係,重新認識了部落,重新學習如何成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原住民。《骨鯁集》是黃璽的第一部漢語詩集,累積了他對原住民族現況的思考,以及自身的定位和思索,全書分為四輯:輯一/回神在近代原住民青年的生命歷程中,有一過程是對於自我身分的探索,並且完成一次自我認同的反思。這樣的追求不僅僅從都市裡牽起了一條回到部落的線,也讓整個原住民族群體的內部又再度進行了更新與改革。「回神」將部落與都市融合,以個體為本,去追尋族群、部落、文化、語言的歷史與未來。輯二/失血若「回神」是從都市來到部落的一次回歸,「失血」注重於從部落裡流淌而出的一次次出血。當代社會中部落青年人口向都市流失這情況已經不陌生,在部落裡連老人、土地、語言、文化、習俗都不斷地流失,則是大家習以為常到理所當然的恐怖情況。輯三/骨鯁在前兩輯的主題,分別是「都市回到部落」;「部落抵達都市」,在「骨鯁」中書寫一些無法以原住民主體作為思考中心,討論、書寫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與社運議題時會遇到的窘境,可能是反諷,也可能是一派真心。輯四/守靈部落的文化;族群的文明,需要經由我們延續。也唯有如此,才能賦予母體文化的重量和厚度。在追尋的過程中,漸漸地找回屬於母體的眼睛、耳朵和舌頭。這盆火,依舊燒紅了一袋又一袋的焦黑木炭,熱與光在骨頭般慘白的灰燼上歡愉。我如何捨得忘記呢?那些火焰的形狀、氣味、情緒、聲音、輪廓、觸感以及瞬
優惠:2024臺灣文學獎入圍-單79雙75
庫存 > 10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