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編輯手記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aiwan Literature 本期專題為「文物賦活」與「東潮西漸」,希望呈現臺灣文學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多元面貌,以及在國際舞臺上的蓬勃發展。 「文物賦活」專題,概念源自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臺文館)為慶祝成立二十周年而規劃的展覽─「館慶二十.文物賦活」展。這次展覽以「文物的旅程」為核心,展示文物從徵集、修復到轉化、重生的歷程。我們將深入探究文物修護的知識與技藝,同時關注文學轉譯的成果,透過數位科技的應用,為文物賦予全新面貌,使其更貼近當代讀者的生活。 另一方面,臺灣文學也跨足海外,在歐洲大地上發芽茁壯。2022年,臺文館在文化部「風潮計畫」的支持下,以「臺灣文學」為品牌,向國際展現臺灣的文化實力。因此在「東潮西漸」專題中,我們邀請多位學者與策展人,分享他們在歐洲推廣臺灣文學的經驗與見聞。此外,我們更特別訪問臺文館林巾力館長,探討臺灣文學在國際上的發展和挑戰。透過不斷的交流與合作,相信臺灣文學將在世界的舞臺上繼續綻放獨特的光彩。 延續前述兩項專題,此期「閱讀線上」單元來到位於臺北的信鴿法國書店,用閱讀打開臺法文學的交流;「紙上導覽員」單元則帶領讀者來到西班牙作家賽凡提斯的故鄉,不只親臨經典文學場景,也開啟西班牙與臺灣的文學對話。另一方面,「業界直擊」單元將拜訪藝流文物維護工作室,與負責人陳宜柳探討更多文物修護的細節與故事;最後在「典藏再發現」單元,我們將細細翻開張福英的日記、照片與文物,透過他們的人生,理解大時代下的文學與愛情。 透過文物的修護與再生,以及國際舞臺的交流與推廣,臺灣文學展現其豐富的歷史底蘊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期待這些努力能夠持續為臺灣文學帶來新的能量,並且激勵更多人參與其中,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共同見證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編輯部
自然保育季刊春季刊2024年3月 第125期NATURE CONSERVATION QUARTERLY NO.125 Mar. 2024/SPRING目錄CONTENTS專論ARTICLES4澳洲蘇鐵與授粉象鼻蟲的前世今生The evolutionary mysteries of the Australian Cycad-Weevil pollination system蕭昀Yun Hsiao特輯REPORTS20恆春半島的植物秘境:高士佛Kusukusu: a place full of flora mystery in Hengchun Peninsula楊智凱、張藝翰、黃立彥、李德福、張美惠、陳美惠Chih-Kai Yang. Yi-Han Chang. Li-Yen Huang. Tjuked Papalicang. Vavua Papalicang. Mei-Hui Chen38空谷幽蘭:壽山的蘭科植物介紹Solitary orchid in the silent valley: introduction to Orchidaceae plants in Shoushan盧永哲、呂長澤Yong-Zhe Lu. Chang-Tse Lu50臺灣植物誌新成員(2018–2023年)New additions to the flora of Taiwan (2018–2023)陳柏豪、趙建棣、鍾安晴Po-Hao Chen. Chien-Ti Chao. An-Ching Chung特有生物ENDEMIC SPECIES62公民科學家參與國土生態綠網調查──纖紅蜻蜓棲地及生態初探Preliminary study done by citizen scientists on the habitats and ecology of Sympetrum nantouensis through Taiwan Ecological Network邱美蘭、顏新珠、彭國棟Mei-Lan Chiu. Sing-Chu Yen. Kuo-Dong Peng保育資訊INFORMATION72鹽田的再生:乾涸之地的水鳥樂園The rebirth of salt pans: a waterfowl paradise in arid lands林瑞興、黃書彥Ruey-Shing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