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號|專題:文化再造:歷史與音樂現場 **本刊為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與臺灣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SSCI),並獲2013-2021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類評比:第二級** 本期專題「文化再造:歷史與音樂現場」收錄的三篇文章,最初投給了「再造歷史現場」(34期)和「音樂的躁動」(35期)兩個專題,因為審查過程稍有延宕而未能即時收錄。為此,我們特別感謝客座主編的諒解與作者的努力。雖然這兩個專題在內容與取向上很不相同,但本期刊發的三篇文章卻意外地形成了一個關於文化再造的思考,尤其突出了現場這個問題。「現場」是漢語裡的一個日常辭彙,在日文、韓文和越南文裡都有,表示「事故發生的地點」或「正當其時其地」的意思(見《教育部重編國語字典修訂本》)。這兩者意思不盡相同,但都帶有強烈的立即感,不只強調是事件發生的地點,更是事件正在發生的事實。「現場」是立即的、當下的,它的存在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地點見證正在發生的事件;現場是見證,乃至穿透歷史的視角。從這個角度來看待本期的三篇專題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關於「再造歷史現場」的政策形成與治理機制(高郁婷、王志弘)、臺北大稻埕襲產再造所產生的文化經濟(岑學敏),或是新冠疫情中臺灣中小型音樂場館生存所面臨的結構困境和挑戰(簡妙如),都突出一個甚為關鍵的問題:即所謂的「現場」已是再造的成果,它也許承載著歷史,但不再指向過去:歷史現場是文化政策、經濟理性與意識形態所要治理的空間,歷史只不過是背景,而「現場」更重要的性質是消費與紀念,是國家理性整合經濟理性所試圖重新構築的地方;同樣的,大稻埕雖然是臺北著名的歷史街區,有深厚的文化傳統,但是在城區士紳化的驅力下,襲產的歷史意義早已被文化經濟(或曰「創意文化產業」)所吸納與穿透,必須在觀光客的凝視與地方產業的復甦中再造自身,以經濟成長證明其歷史與文化的價值。就此而言,文化與都市治理政策下所謂的「歷史現場」其實是文化治理與經濟改造發生的地點,一如我們熟悉的、散布全臺,看來大同小異的歷史老街,或是一個又一個以懷舊為尚的歷史文化園區,不論懷念的是日本時代的宿舍或是民國時期的眷村。「現場」的保留需要修舊如舊,但那不過是歷史的外殼,其內涵早已被政治與經濟所穿透、改造或取代,形成另一個可以從事消費與商業行為的博物館空間。同樣的,俗稱Live H
詐騙常在你的「信以為真」《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作者新作揭發騙局背後的心理操弄人人偶爾都會被騙。──前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騙子就是騙騙騙,一直騙。──創作歌手泰勒絲謊言飛奔於前,真相只能蹣跚著追趕在後。等人們恍然大悟,卻是為時已晚。鬧劇已成過去,謊言已然奏效。──《格列佛遊記》作者斯威夫特「在騙子、冒牌專家、陰謀論傳播者橫行的時代,本書是投資人、消費者、一般民眾必備的生存指南。」──亨利克(Diana B. Henriques)即使是最聰明的人,難免也有被騙的時候,從銀行帳戶被詐騙一空、政治人物謊言連篇、假新聞、各式不實廣告,到論文造假……等,騙子耍的花招、編造的劇本之所以奏效,是因為利用我們的「四大認知習慣」。這些習慣是生活思考捷徑,有時也會帶我們走向死巷:1.專注:只專注眼前的資訊,忽略你沒看見的資訊2.預測:憑藉過往經驗預測未來,給有心人利用我們的預期來騙人的機會3.信念:依據信念行事,容易被了解我們的信念,也擅長操弄的人欺騙4.效率:一味追求效率,難免倉促決策,忽略該問的重要問題此外,誘人受騙的還有「四大日常陷阱」:1.人們喜歡一致性2.感覺熟悉的事物3.表達精確且具體的概念4.看似有效的處理方式與政策本書兩位作者均為權威心理學家,他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世界著名的金融詐騙事件,與神不知鬼不覺的各式騙局,探索人類大腦容易受騙的一面,提升我們的防詐騙雷達,洞悉騙子的伎倆。▊為什麼我們看不見的資訊,騙子卻掌握得一清二楚?▊避免被騙的3個提醒(時刻自問):◇「為何是我?」想一想你是否真是對方唯一想說服的對象,還是你只是受到對方引誘而自願現身的許多人之一。◇「我在做什麼?」衡量你的行動與判斷是否反映你的目標,而不是你的對話者的目標。他們要你做的事,是不是你現在該做的事?◇「我是怎麼到這裡的?」思考以你現在的處境或環境,是否更容易被騙。國際好評‧在騙子、冒牌專家、陰謀論傳播者橫行的時代,這本書是投資人、消費者、一般民眾必備的生存指南。我原先心想,兩位作者的前作《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已是心理學經典,新作難道還能超越?看完才知道果然更勝前作,大家的詐騙免疫力也因此更升一級。──黛安娜.亨利克(Diana B. Henriques),《謊言教父馬多夫》作者‧在這個資訊量前所未有的多,說別人是「假新聞」的,自己可能就是假新聞的時代,本書就像一劑防詐騙特效疫苗,不僅有助
Making National Heroes is an ethnography of the making of national heroes in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contemporary China. Foregrounding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men and women who participate in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it theorises how masculinity and nationalism entangle in recollecting war memories. Taking the feminist line of inquiry, this anthropological study develops an approach to capture the centrality of making exemplars in the realisation of hegemonic masculinities. It adds a gender perspective to studies on exemplarist moral theory and theorises exemplary men’s cross-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defining masculinities.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s of critical masculinity studies, anthropology, feminist methodology, China studies, and memory studies will be interested in this book.
引用德國萊比錫管理學院(HHL Leipzig)教授梅因哈特(Timo Meynhardt)話來說,約瑟夫˙馬齊里洛是彼得˙杜拉克的「合法繼承人」。然而,約瑟夫˙馬齊里洛本身也是一位學者,有他個人的興趣、熱情、貢獻和觀點。本書(他的最後遺作)表達了他作為思想家、作家,尤其是影響了眾多世人的個人特質。《原則:指引人類邁向更崇高的目標》這本書,闡明了約瑟夫對於管理學成為一門博雅技藝的理解和個人的解讀。正如他在〈內容提要〉中所言,這本書旨在提供有關卓越領導力的一些短文。雖然杜拉克在他的寫作中很少使用「領導力」(leadership)這個詞,但約瑟夫在這部著作中欣然接受了這個詞,聲稱領導力是管理學成為一門博雅技藝的基礎。本書證明了約瑟夫多年來處理杜拉克的想法、理念、理論和方法,然後將之應用於他自己的想法、概念、理論和方法。這本書固然是杜拉克資料的綜合體,卻也是約瑟夫.馬齊里洛多年的研究、思維和獨特處理方法的產物。作者利用四年時間彙整出七篇傳記類的短文。這些短文經由長時間孕育而成,在本書中交織成一個卓越領導力的故事。每一篇短文都有一個獨特、鮮明的主題,串聯到這個卓越領導力的故事。這七篇短文固然皆以卓越領導力為主題,但各有不同的背景。林肯(Abraham Lincoln)是典範,是美國培育出來的卓越領導力中最重要的表率;另外六篇短文接棒林肯的故事,各自闡述優質領導力的其他面向。第二篇短文聚焦於打破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膚色藩籬。布魯克林道奇隊的總經理芮基(Branch Ricky),在一九四六年簽下羅賓森(Jackie Roosevelt Robinson)。羅賓森是傑出的黑人運動員,勇於面對種族歧視的羞辱,忍氣吞聲、絕不還擊。他先在道奇隊位於蒙特婁的小聯盟球隊出賽,後來在一九四六年球季尾聲升上大聯盟。若要創造出更包容、更有效能的社會,我們必須師法羅賓森和芮基的決定。接下來的三篇短文有些類似的特色,雖不像前兩者那麼廣為人知,但各有其強勁有力之處。這三篇分別是:●〈可攜式維生系統〉(PLSS):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九日首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使用的登月小艇環境控制系統(ECS)。●〈船上男孩〉(The Boys in The Boat):這篇短文依據布朗(Daniel James Brown)的小說寫就,描述華盛頓大學划船隊勇奪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金牌的經過。●〈冰上奇蹟〉(Mi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