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三民網路書店 中文書 / 社會人文 / 史地 / 中國歷史 / 中國外交史

291筆商品,1/15頁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滿額折
作者:歐陽泰-作; 王育涵-責編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4/05/07 裝訂:平裝
繼《火藥時代》、《決戰熱蘭遮》,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再挑戰世人對19世紀歐洲人的中國推論!小說般的流暢敘事、比小說更難以預料的過程和結局,揭露一段幾乎被世間遺忘的真實歷史故事。 「1793年英國的馬戛爾尼勛爵帶來形形色色的禮物、大批藝術家、科學家和樂師、一組大膽的提議。他覺得這些提議若能實現,將有助於中英關係走上互蒙其利之路……」馬戛爾尼使華拒絕下跪磕頭、大清帝國面對歐洲外交使團迂腐僵化的形象幾乎眾所皆知,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歐洲人與中國的相遇並非都不歡而散,歐陽泰利用豐富的檔案資料,全面且多角度的呈現一個以詭計和戰爭為特點的時代。《最後的使團》講述1795年荷蘭使團經歷苦不堪言的跋涉來到北京,成為最後一個受到中國朝廷熱烈款待的歐洲外交代表團的故事。如此成功的使團,何以如今卻鮮為人知?甚至大清帝國與荷蘭使團的接洽過程,更揭露了一樁充滿戲劇性、並且徹底改變我們對中西關係史中,文化衝突觀念的大謬誤。 《最後的使團》書中穿插了出自中國人、歐洲人之手的素描和繪畫,讓讀者認識到常被誤解為傲慢、心胸狹隘的清廷,其實願意接受新思想、願意變通、帶有好奇心、具有世界主義的精神。另一方面,歐洲人挫折於無法以平起平坐的身分和中國打交道,如何形塑、深植「文化衝突說」,斷言必須把中國帶進西方國際體系,如有必要不惜用武力達成觀念的成形過程。 在這部恍如小說般的歷史之中,除了冒險、驚喜和寫實的動人故事外,更有一連串角色的相遇。如熟悉東亞文化、正直謹慎的完美主義者正使得勝;生性浮誇,自認天賦異稟的副使范罷覽;見解犀利、尖刻、幽默風趣的譯員小德經。另一邊,有十全老人、千古一帝乾隆大帝;患有痛風卻非常精明又有獨特魅力的權臣和珅;喋喋不休的兩廣總督愛新覺羅‧長麟等主要角色建構了這段史話。 《最後的使團》還談到其他許多人:搬運要送給皇帝之重禮的挑夫;拿火把幫忙的農民,及從竹林裡的藏身處或從水牛背上觀看的農民;搭車出行且一臉好奇盯著看的優雅女子;每天大清早用大喊叫醒使團團員的北京某公務員;以這些團員為題寫詩且拿藥給他們的朝鮮使者;爬上屋頂撿球且往下看某些仕女看得太久的年輕法國人阿吉。歐陽泰挖掘無數檔案史料裡充斥的種種相遇──令人惱火、生氣、困惑、暖心、想笑的相遇──每個相遇都讓人一窺生卒於許久以前、但其情感和經歷一如今日我們真實的人。
庫存:4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大國逐霸.小國圖存:東亞歷史與國關理論
滿額折
當今中國大陸崛起,與美國進行爭霸,核心區域就在東亞,而台灣身處其中。當國際關係學者試圖透過理論來理解兩強相爭以及區域中小國家如何自處時,東亞數千年的歷史提供了有力的經驗素材。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包括歷史上的兩強爭霸、大小國的不對等關係、中小國家在兩強間的角色,以及在不同的國際關係中現實主義與文化因素對決策所產生的相對影響等。
優惠:政府出版品-社會變革的軌跡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450 元, 優惠價:85 382
帝國的曙光,春秋外交博弈:諸侯崛起×尊王攘夷×弱國求生×爭霸中原,見證帝國的興衰與重生,從「外交史」看春秋的風雲變幻!
滿額折
作者:張程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2024/01/24 裝訂:平裝
從權謀到策略、從霸權崛起到夾縫求生, 春秋三百年的微言大義,王道與霸道間的歷史思索, 一本外交史──盡覽各諸侯國的興衰存亡! ▎風雲春秋的序幕 本書深入探索春秋時期的複雜外交關係和政治格局。這個時代,象徵著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個關鍵轉捩點,見證了無數諸侯國在權力的天平上。這段旅程從起始的各國形勢探討開始,揭示了如何從一個相對穩定的周天子中央集權體系,轉變為各諸侯國各自為戰的格局。本書不僅重現了那個時代的政治舞台,還深入解析了這一時期的戰略與外交政策,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爭霸與和平:春秋時期的外交智慧 春秋時代不僅是諸侯爭霸的年代,同時也是各國人才盡顯外交智慧和策略的黃金時期。從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崛起,到楚國的道德崛起,每一個事件都呈現了當時政治領袖們的外交手腕和戰略思維。本書深入剖析了這一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聯盟與對抗,特別是如何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利用外交策略來達成各自的目的。從城濮之戰的轉折點,到兩極格局的形成,這一段歷史不僅展現了諸侯國之間的勢力消長,也反映了當時的國際關係和歷史背景。 ▎外交與內政:春秋時代的國家策略 在春秋時期,外交和內政是緊密相連的。從齊國的徹底沉淪到東南吳越的大爭霸,本書展示了諸侯國如何在外交舞台上施展影響力,同時也關注了它們如何管理內政,以維持和鞏固權力。特別是對於那些地理位置較為孤立的國家,如衛國和宋、鄭,本書探討了它們如何透過外交方式來彌補其軍事和地理上的劣勢。這些案例不僅揭示了春秋時代國家管理的多樣性,也顯示了古代領袖們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的智慧和策略。 ▎春秋外交的遺產:影響與啟示 本書深入分析了春秋時期外交活動的深遠影響,以及它們如何為後來的時代,特別是戰國時期鋪平了道路。春秋外交不僅是諸侯間力量競爭的舞台,更是智慧和策略交鋒的高峰。從春秋外交歷史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強國還是弱國,每個國家都必須在變化莫測的國際環境中找到生存和發展的道路。本書以春秋外交年表的形式,總結了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和外交決策,並探討了它們對後世的影響,特別是在政治思想、外交策略和國家治理方面。 【本書特色】: 本書將春秋時代的故事與現代的政治和外交理論相結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理解歷史的循環和變遷,不僅能夠體會到一段波瀾壯闊的春秋外交史,更能從中獲得對現今政治和外交局勢的深刻洞見。包括遠交近攻的策略、王道與霸道間
庫存:1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9 332
歐戰後美日兩國在華的對抗
滿額折
作者:應俊豪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3/10/30 裝訂:精裝
※百年前的太平洋霸權競逐,互相猜忌的美、日兩國掀起新聞輿論戰※歷史的循環不斷重演,沒有國家能夠置身事外 歐戰結束後不久,美、日必將一戰論,即在中國傳的沸沸揚揚。這些看似聳動的謠傳與言論背後,其實反映出許多有意義的歷史面向。當時美、日報紙如何描繪對方?政府有無故意放縱新聞輿論的炒作與渲染,甚至利用報紙鼓動民族情緒,進行外交輿論戰?兩國人民接觸報紙塑造出的彼此負面形象,會不會在互動時,做出過於激烈的反應成為外交問題?在中國的美國人與日本人,包括領事、軍人、商旅、教士、記者以及一般僑民等,他們所看的中國現況,以及對於彼此的印象與觀感,也都有可能助長美日在華的對立。 在華的美、日「在地」觀點,能夠清楚描繪出兩國人民的互動情況;甚至透過新聞媒體的傳遞與渲染,成為公眾輿論的力量,而影響政府的決策。外交並不總是侷限於政治家與外交官,兩國間第一線在華人員對彼此的認知以及實際的接觸往來,也會構成某種廣義範疇的外交行為。本書藉由觀察這些上下交織的輿論與外交活動,深入探究歐戰後美、日在華互動的各種樣貌。
庫存:3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中國戰狼外交:外交官怎成了文裝解放軍?一切要從周恩來說起。
79折
作者:馬越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2023/09/28 裝訂:平裝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庫爾特.坎貝爾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史蒂芬.哈德利美國前國防部政策次長米歇爾.佛洛諾伊 強力推薦◎「中國是個大國,其他都是小國,這是事實。」(楊潔篪)◎「面對朋友,我們端美酒招待;面對敵人,我們拿出來的是槍彈。」(桂從友)◎「你說話的方式就像病毒,會跟病毒一樣被殲滅。」(查立友)◎「美國人說過,臉皮要夠厚,才能成為超級強國!」(陳健)◎「臺灣在這裡裝受害者,是賊在喊捉賊!」(趙立堅)◎「中國有了美國的錢,然後就變強大了?笑死!」(華春瑩)◎「……」(秦剛)2015年,海外媒體開始稱中國外交官這種咄咄逼人的姿態,為「戰狼外交」(wolf warrior diplomacy)。此名稱取自中國電影《戰狼》,其中有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成為中國外交官的經典形象。作者馬越為彭博新聞社政治記者,派駐北京、新德里和華盛頓等地,2017年起便對中國外交官的言論產生好奇──這些人能力出色、學歷亮眼,為何在公開場合上寧可毫無禮貌的羞辱他國,也不能看起來軟弱? 他綜合在中國擔任記者的經驗、數十場外交官訪談、退休中國外交官回憶錄,探討「外交戰狼」如何在世界崛起。◎戰狼外交,一切要從周恩來說起 1949年,毛澤東趕走蔣介石,在北京成立新政府, 周恩來成為這個新國家的總理兼外交部長, 但他手上僅有農民革命軍與只會打仗的將軍,根本沒有外交官, 於是他給這些人的指示是:「外交同軍隊一樣,不過是『文打』而已。」 此後,「中國外交隊伍,就是文裝的人民解放軍。」傳承至今70年。 ◎文化大革命,差點革了中國外交的命 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外交人員首先被開刀──被紅衛兵囚禁、被迫勞動, 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副部長陳家康,都在文革期間喪命。 中國與外在世界建立的邦交戛然而止,直到1969年中才得以恢復。 ◎從被國際孤立到北京辦奧運,翻轉形象大勝利 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中國被西方大國孤立,聲譽跌到谷底, 直到鄧小平喊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政策, 中國外交官立刻以「最大聲量、重複宣傳」,重塑大國形象, 進而取得2008年北京奧運主辦權,踏上外交復興之路的顛峰。◎「因為這世界上有狼,才需要戰狼」,戰狼2.0出世 習近平上任談外交,便抱怨「吃飽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指手畫腳」, 並
優惠:大是文化全書系
庫存:3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迷濛七世紀:幕府時代的中日關係
滿額折
作者:林景淵  出版社:遠景  出版日:2023/04/01 裝訂:精裝
「一衣帶水」,這句話是一般描述中、日關係的用詞。然而,在隋、唐兩代一邊倒的中、日外交,到了宋代以後,形成平等的貿易關係。元、明、清三代,幾乎成為官方關係完全隔絕的狀態。十二世紀起,日本由幕府統治,歷經鐮倉室町到江戶三個幕府,對中國的官方外交呈現真空現象。這個時期正是中國的元、明、清三朝。本書針對三個幕府時期何以未曾對中國展開官方外交,著者做了詳盡的探討與分析;也引用中文書籍中較缺乏的日方史料。並明確的點出「華夷秩序」在這七個世紀中存在的糾葛,也同時論述台灣相關的歷史定位。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中蘇外交的序幕(POD)
滿額折
作者:王聿均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23/03/01 裝訂:平裝
本書旨在研討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後數年間的中俄關係。從加拉罕兩次對華宣言,到優林、巴意開斯、越飛的來華,雙方交涉的重點,不外商務、建交、外蒙、中東路、松黑航權等五端。蘇聯慣於運用「制衡政策」與「分離主義」,一面挑撥中國與西方列強的關係,一面促成北京與廣州政府間的對立,並進而爭取民間工、商、學及輿論各界的同情。蘇聯的外交手腕,極其靈活,可謂巧謀百出,而中國在肆應方面,難免處處陷於被動。 本書宗旨,即是依據北京外交部的原始資料,將早期中蘇外交,加以綜合敘述;並對蘇聯對華策略,加以客觀的分析,作一番知己知彼的工夫。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滇西回民政權的聯英外交(POD)
滿額折
作者:黃嘉謨-著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23/03/01 裝訂:平裝
英國與滇西回民政權的關係,初時英國處於主動的地位,末後則為滇西回民政權急而求援,其間雙方各自有其目的,且復各自有所顧慮,彼此聯交的行動,情節複雜曲折,有待於深入研究。本書分滇西回民政權前期的內外交通、英人與滇西回民政權的初步接觸、英滇直接貿易的延緩、滇西回民政權聯英的決策與活動、聯英外交的尾聲等五章,章下復各分三節進行探討,而殿以結論。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近代中國套書:世紀中國+美國與中國(共二冊)
滿額折
作者:史景遷; 金安平; 潘文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2023/02/01 裝訂:精裝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著名史學家史景遷與金安平首度合作撰書英文版出版逾二十年後,中文版首度面世「本書提供一個具說服力的榜樣,說明圖像與文字如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截然不同而引人入勝的巨著。書中的文字自有脈絡,而且前後連貫,為照片提供了良好的說明。」──前中央研究院院士余國藩在二十一世紀,中國是世界舞台上最大的疑問號。今日的中國已不再是沉睡的巨人,但也不是西方世界可靠的盟邦。從經濟上來說,中國是一個新興強權;從政治上來看,它在經濟自由市場與軍事獨裁之間維持著一個不穩定的均勢局面。從實際地理上的距離及未來可能的走向來看,了解中國的歷史,現在正是時候。《世紀中國》精選了三百張以上珍貴而富故事性的照片,述說1894-1996中國百年歷史。這些照片選自中國、台灣與西方的檔案館、圖書館和私人收藏,許多是之前從未見過的。這些歷史照片像是時光機,帶領我們「親眼」見證許多在此之前只存在於史書字裡行間的歷史事件:從晚清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鄉間農民與權勢階層菁英的生活、西方殖民強權在華設立「租界」的富麗堂皇與骯髒汙穢──這些「租界」是專供歐洲人在華居住的城市。透過書中珍貴罕見的照片,我們見證了庚子義和拳亂、南京大屠殺、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另外還有一些古怪的歷史鏡頭,像是二次大戰期間在華美軍士兵使用筷子食用他們的「K口糧」軍用罐頭,以及悠哉地在江水裡游泳後、身上沾滿淤泥的毛澤東私人生活照片。與這些珍貴照片搭配的,是令人驚嘆的歷史敘事書寫,作者是在西方漢學界備受尊崇的史景遷,這是他頭一次與妻子金安平合作撰述。本書的文字追尋近代中國在內戰、世界大戰與共產革命當中四分五裂的經過,及其緩慢崛起成為軍事與經濟超級強權的始末。本書既著眼於平民百姓的生活,也重視像蔣介石、毛澤東這樣的高層人物,而編織出一段錯綜複雜又引人入勝的社會、政治與軍事史。《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1776-2020年美中關係史本書榮獲2017年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金獎 本書從一個新國家創建、另一個舊帝國敲起喪鐘時的故事開始說起。美中兩國的交往早於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培里(Matthew Perry)率船艦要求日本開放門戶的「黑船事件」。1784年2月22日,美國的三桅帆船「中國皇后號」從紐約港出發前往廣州,與中國進行貿易。自美國建國以來,雙方即有互動,互相影響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2190 元, 優惠價:9 1971
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1864-1911) (共11冊)
滿額折
作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23/02/01 裝訂:平裝
中日關係史料之編纂,清季部份,根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朝鮮檔」及外務部有關日韓商務、邊務、路礦、僑民、漁鹽、航運、郵電等交涉案件彙編而成《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計十一卷。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18000 元, 優惠價:1 18000
伊犁交涉的俄方文件(POD)
滿額折
作者:袁同禮-譯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23/01/01 裝訂:平裝
本書為「俄國在東方」之第二部專述中俄伊犂交涉之資料,原是法文,由袁同禮(1895-1965)譯成中文。內分三節:(一)有關崇厚所訂利發第亞條約者;(二)有關曾紀澤所訂聖彼得堡條約者,均見於俄外次熱梅尼致外長格爾斯信札;(三)格爾斯復熱梅尼信札。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POD)
滿額折
作者:李恩涵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23/01/01 裝訂:平裝
日俄戰爭後中國收回礦權運動的意義,不僅是經濟性的,實更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本書第一章內,將先討論甲午戰後以迄日俄戰前期間,中國礦權與外資的關聯;第二、三章則分就各省收回礦權運動的發軔和進展,作系統的敘述;第四章中,並特舉山西收回福公司礦權的交涉,作為該項全國性運動的一項案例,以分析其發動的背景、進展的經過及中國官紳士民諸階層在該項運動中所發生的作用。另在第五章中,則就該項運動所涉及的某些問題,作一綜合性的檢討。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560 元, 優惠價:9 504
纏鬥聯合國:資深大使見證錄
滿額折
作者:朱浤源; 楊力明-主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2/11/02 裝訂:平裝
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首席全權代表周書楷發表聲明:「……中華民國,決定退出他自己所參與締造的聯合國」。隨後轉身離開綠色大理石的講臺,走下通道步出會場。 有人說,這是因為蔣中正總統堅持「漢賊不兩立」。 有人說,中華民國不是「退出」聯合國,而是被「逐出」聯合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聯合國隨之成立,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促成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爭端為主要使命。 但聯合國的實際運作,卻成為大國博弈的舞臺。 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內,除了會員國以外,還有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擁有否決權,成為世界五「強」之一。 即使失去了中國大陸廣袤的土地與人口,國力不若以往,中華民國仍以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多次否決或反對外蒙古加入聯合國,蘇聯也相對應地威脅不讓非洲新興獨立國家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 金夏沙剛果,從比利時獨立,加入聯合國以後,面對的卻是內戰與政變,雖然有國際調停,但是效果不大,原來的總理魯孟巴(Patrice Lumumba)被殺害,直到2022年部分遺骸才由比利時歸還給剛果。當時聯合國祕書長,瑞典籍的哈瑪紹(Dag Hammarskjöld),也在當地發生墜機事故,成為唯一因公身亡的聯合國祕書長。後來的剛果總統莫布杜(Joseph Desire Mobutu),則是大力支持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1971年4月訪問臺灣,由蔣中正總統親自在松山機場接待,還動員了二萬五千人在臺北街道沿途歡迎。 然而這個五「強」的地位,多是作為美國的棋子,在冷戰中對抗蘇聯。我國也借力使力,除了阻止外蒙古入會,也運用議事手法,將中共政權阻擋在聯合國之外。 只是國際政治情勢詭譎,蘇聯要顧及自身的利益,美國也是。歷經多年的縱橫捭闔,「排我納匪」案,終擋不住,在1971年聯合國大會中通過。周書楷在表決進行前,已經率領代表團離場。 約略二十天後,紐約聯合國大廈裡頭,「CHINA」這塊牌子,就此換了代表的政權。 外交官們的努力,雖然結果與我們的期待相背,但就算1971年守住了,之後幾年還是總有一天會被取代。一方面是美國在越戰的泥淖與冷戰布局,一方面是中共政權的實力越來越強。 本書收錄了十位大使(與夫人),關於1971年這場纏鬥的理性決策與戰鬥行動的細部回憶。雖有主觀性及時代與時間(記憶)的侷限,但內容深入、動態而精彩,又富代表性,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除此之外,大
庫存:2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二輯》(共十冊)
滿額折
作者:江口圭一; 幣原喜重郎; 塩田良平; 影佐禎昭; 岡田啓介; 衛藤瀋吉; 陳鵬仁; 佐藤道夫  出版社:蘭臺  出版日:2022/11/01 裝訂:平裝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二輯》出版簡介: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二輯》由中日外交研究權威陳鵬仁教授編譯。 本叢書以中日外交史、中日關係史為主軸,第二輯精選陳教授十部代表譯作,涵蓋政治、經濟、外交、宗教、教育、藝文等綜合研究,還涵蓋了法律議題、經典文學以及名人傳記、回憶錄與日記紀實,期望能夠幫助讀者從不同角度理解日本人對中國的政策及文化觀,對中日外交史、中日關係史的研究是很好的參考文獻。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二輯》包括: 1 《中日十五年戰爭小史:九一八事變~日本投降》江口圭一著 2 《日本外交五十年》幣原喜重郎編 3 《日本的作家與作品》塩田良平編 4 《汪精衛降日秘檔》影佐禎昭著 5 《岡田啟介回憶錄》岡田啓介著 6 《東亞政治史研究》衛藤瀋吉著 7 《近代日本的作家與作品》陳鵬仁著 8 《紐約‧東京‧臺北》陳鵬仁著 9 《從甲午戰爭到中日戰爭》陳鵬仁著 10《檢察官與社會正義》佐藤道夫著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12000 元, 優惠價:9 10800
臺灣書藝新契機:1949渡海書家特展
滿額折
作者:劉俊蘭  出版社:桃園市立美術館  出版日:2022/06/05 裝訂:線裝
本書共收入26位典範書家、書畫名家、學者書家,分就不同面向,討論1949 年前後大陸渡臺書家之特質及成就。本書之特展由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講座教授黃冬富擔綱策劃,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杜忠誥擔任策展顧問,從26 位具代表性的渡臺書家,依照他們的多重身分與養成背景而來的不同書藝面貌,規劃選件與分區展示。渡臺書家的影響深入臺灣社會,在地方民間及文教界吸引眾多的書法愛好者。本次展出之36件精選作品,除了本館典藏之外,尚有多件首次曝光的私人藏品。期待以展覽作為橋樑,串連民間收藏,一同促進書藝在當代的延續與創新。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1400 元, 優惠價:85 1190
從「交鄰」到「封貢」:高麗與遼朝交聘研究
滿額折
作者:陳俊達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2/05/01 裝訂:平裝
中國與亞洲世界如何邁入近代?自十世紀以前,唐代初步建立了與東亞周邊國家的封貢關係,成為往後的「東亞世界」的雛型,隨著後世冊封、朝貢與貿易的成熟,逐步擴展以中國為核心的影響範圍。針對這項議題,多有根據漢唐、宋明清為主的東亞國際秩序研究,然而位處十至十二世紀的遼朝卻乏人問津。本書以高麗與遼朝間的交聘往來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兩者之間使者往來的分期、分類、職官、選任、獎懲等問題,並透過彼此的交聘往來,探討高麗人的「遼朝觀」,考訂、整理《高麗遣使遼朝年表》與《遼朝遣使高麗年表》,條理分明地闡述高麗與遼朝交聘對東亞封貢體系塑造的作用與影響。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歐戰後美國視野下的中國:現況、海盜與長江航行安全問題
滿額折
作者:應俊豪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2/04/07 裝訂:精裝
歐戰後美國視野下的中國,究竟呈現出何種面貌?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崛起與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趨強勢,中美貿易戰與軍事對抗正方興未艾。鑒往知來,重新檢視歐戰後美國人眼中的中國,或許有助於理解當前局勢與未來發展。雖然美國觀點不見得客觀,有時還帶有文化偏見,但透過美國視野的參酌比較,可能反而有助於釐清中國現況的複雜面向,進而略窺中美互動的真實底蘊。本書透過視野的轉換,以美國在華使領、軍事官員與一般商民的視角切入,從不同於以往的研究取徑,反思歐戰後中國所面臨的各種情況。
庫存:4
定價:700 元, 優惠價:9 630
世界秩序下的中國外交:歷史分析與轉變過程
滿額折
作者:鄭永年; 郭海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2022/04/01 裝訂:平裝
梳理中國外交發展史探索世界秩序重構下的外交政策方向中國外交是中國與世界秩序互動的歷史過程。因此,要把握中國外交的方向,並提出分析和政策建議,必須把中國放置在整個世界秩序中,然後客觀描述它所處的位置,以及其他國家與它產生互動的方式。中國如何在參與世界秩序的同時,避免與由美國領導的國際社會發生過於激烈的衝突?作者希望透過本書,讓讀者探索、分析並理性地思考出答案。本書着重分析世界秩序的歷史與轉變,藉由中國在前現代時期至今在外交上的變化,重點探討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着自身條件和世界發展進程之下外交方針的走向。 以歷史角度探討世界秩序與中國外交政策的變化,特別提出幾位國家領導人的外交方針,可從中了解中國各個時期在世界舞台上如何適應及融入,甚至主導世界秩序這一轉變。 本書給讀者帶來一個兼具學理性、批判性和對當下政治現實有所觀照的視角。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定價:530 元, 優惠價:9 477
大國遠見
滿額折
作者:金燦榮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1/12/21 裝訂:平裝
 放眼世界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關注局勢中美關係決定21世紀人類的命運 瞻望未來遠觀和探討中國為世界展開新圖景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尤其是大國間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力量對比與戰略關係發生顯著變化,加之各種「黑天鵝」事件,國際形勢日趨錯綜複雜。本書圍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大環境下中國的大國發展戰略這一主題,探討了當前總體國際形勢、中國國內的發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及大國關係等重要議題,向世人展現「大國遠見」之「遠」,並嘗試提出解局之道、術、策。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
滿額折
作者:潘文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2021/12/08 裝訂:平裝
1776-2020年美中關係史本書榮獲2017年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金獎 本書從一個新國家創建、另一個舊帝國敲起喪鐘時的故事開始說起。美中兩國的交往早於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培里(Mathew Perry)率船艦要求日本開放門戶的「黑船事件」。1784年2月22日,美國的三桅帆船「中國皇后號」從紐約港出發前往廣州,與中國進行貿易。自美國建國以來,雙方即有互動,互相影響。中國不僅有廣大的土地吸引美國墾荒者,中國市場之夢也向美國人招手。美國的思想啟迪了中國人,將他們帶向現代化及外面的世界。美國的科學、教育理論和科技流入中國,中國的藝術、美食和哲學也往外流動。從此以後,雙方一點一滴逐步建立起世界上最多元也最重要的兩國關係。 兩百多年來,美中的政客、商人、傳教士和女性深深影響著兩國的命運。從將基督教福音和教育帶至中國的美國傳教士,到建設美國大西部的華工;從冒險運送花旗蔘至廣州換取中國茶葉的快船,到在南海和台海與中國不斷擴大海軍對峙的美國軍艦;美國與中國一直維持著戲劇性的交鋒,而且在兩百年前美中關係就已確立了此一模式:狂喜的迷戀和憤怒的幻滅。 「若要用一個模式形容如此令人難以理解的複雜性,或許可用佛教輪迴的概念來描述。雙方都經歷狂熱的魅力,產生希望,然後失望、排斥和厭惡,終究又回到相互傾倒。十九、二十世紀時,美國傳教士幻想將中國渡化為全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國家,此時北京朝廷命官依賴美國,保護中國不受歐洲帝國主義和日本的掠奪。這兩個希望都沒有實現。隨著歷史之輪的轉動,新期望和不可避免的幻滅都交互出現。」 作者透過個人信件、日記、回憶錄、政府文件和新聞報導等文獻,重建兩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與中國交往中令人驚奇和悲劇的方式。本書屢屢在重大事件發生時就回溯到或許是百年前的往事,一方面證明其論點,另一方面讓讀者透過清楚的脈絡,來了解美中關係循環往復式的宿命輪迴。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美中關係逐漸從原本的密切合作轉為競爭,到了2018年川普總統發動美中貿易戰,兩國距離敵對只有幾步之遙。美中關係攸關著世界的命運,現在是重述美國和中國此一歷久不衰故事的時候了。作者在撰寫本書時每天沉浸於「美國和中國商人、冒險家、傳教士、外交官、竊賊和革命家的故事中,這些人物打造出地球上所有民族之間最為錯綜複雜的關係」,耗費五年才完成這本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著作,
庫存:2
定價:990 元, 優惠價:9 89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