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8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三民網路書店 中文書 / 社會人文 / 史地 / 中國歷史 / 中國外交史

259筆,1/13頁
前近代東亞朝貢制度研究論集:女真、後金的崛起與華夷易變
滿額折
作者:刁書仁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日:2025/02/14 裝訂:平裝
本書為作者刁書仁《前近代東亞朝貢制度研究論集》系列之一,本系列依下列主題分為三書:《朝鮮王朝與明清中國》、《女真、後金的崛起與華夷易變》及《中朝疆界與東亞經貿》。 本書《前近代東亞朝貢制度研究論集:女真、後金的崛起與華夷易變》,共分三篇:第一篇「女真部族考論」,收錄〈海西王台稱雄女真考論──兼論明代女真統一的歷史趨勢〉、〈哈達部興衰考論〉、〈海西女真足迹探源〉、〈論明代女真人的村屯組織與八旗牛錄制的關係〉;第二篇「明代女真」,收錄〈元末明初朝鮮半島的女真與明朝、朝鮮的關係〉、〈明前期斡朵里女真與明朝、朝鮮的關係──兼論女真對朝鮮向圖們江流域拓占疆域的抵制與抗爭〉、〈正統年間建州左衛西遷考實──兼論東亞地區女真與明朝、朝鮮的關係〉、〈景泰、天順年間建州女真與明朝、朝鮮的關係〉、〈成化初年明朝對建州三衛用兵考述〉、〈成化年間明朝與朝鮮兩次征建州女真〉;第三篇「建州女真(後金)崛起與華夷易變」,收錄〈努爾哈赤崛起與東亞華夷關係的變化〉、〈舒爾哈齊史事考實〉、〈試論努爾哈赤征烏拉之戰〉、〈朝鮮使臣所見的建州社會──兼論後金建國前與朝鮮的關係〉、〈16、17世紀之際東亞全遼地區的滿蒙關係──以努爾哈赤對蒙古的策略為中心〉、〈論朝鮮光海君時期與後金、明朝的關係〉、〈論薩爾滸之戰前後,後金與明朝、朝鮮的關係〉、〈論皇太極時期兩次征朝鮮〉及〈「華夷變易」與「法明崇滿」〉。
庫存:7
優惠:新書特惠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9 379
蔣介石與中日蘇三角關係(1931-1937)
79折
作者:鹿錫俊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5/02/12 裝訂:精裝
1930年代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北方面對蘇聯,東方面對日本,究竟是防共優先,還是抗日重要,在有限的資源裡,亟需深思熟慮。 此時,中日蘇三角關係,因「疑」、「謀」、「憎」、「鬥」的多重交叉而形成種種錯綜複雜的兩難困境。身處其中的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圍繞「抗日」與「防共」兩大難題經歷了怎樣的抉擇過程?日本因素對此發揮了什麼作用?蘇聯因素又予以何種影響? 本書透過探究以上問題的答案,揭示了中國對日、對蘇政策的多重面相,以及中日全面戰爭爆發的深層原因,為基於三個結合──中國研究與日本研究的結合、中日雙邊關係研究與中日蘇德等多邊關係研究的結合、政策演變史研究與人物研究的結合──的歷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書日文版《日中全面戦争に至る中国の選択1933-1937-「防共」と「抗日」をめぐる葛藤》由東京大學出版會於2025年1月出版。中文版不僅年代從1933年至1937年,延長為1931年至1937年;在內容方面,也由九章擴大為十一章。
庫存:2
優惠:新書特惠
定價:700 元, 優惠價:79 553
前近代東亞朝貢制度研究論集:朝鮮王朝與明清中國
滿額折
作者:刁書仁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日:2025/02/11 裝訂:平裝
本書為作者刁書仁《前近代東亞朝貢制度研究論集》系列之一,本系列依下列主題分為三書:《朝鮮王朝與明清中國》、《女真、後金的崛起與華夷易變》及《中朝疆界與東亞經貿》。 本書《前近代東亞朝貢制度研究論集:朝鮮王朝與明清中國》,共分三篇:第一篇「明朝與朝鮮」,收錄〈明前期明朝向朝鮮索徵的「別貢」〉、〈洪武時期高麗、李朝與明朝關係探析〉、〈洪武時期中朝外交中的「表箋風波」〉、〈明嘉靖朝孔廟祀典的釐正與朝鮮王朝的應對〉、〈王陽明從祀孔廟與朝鮮王朝的應對〉、〈壬辰戰爭日本「假道入明」與朝鮮的應對〉、〈袁黃萬曆援朝戰爭史事鈎沉〉、〈天啟時期明朝與朝鮮的封貢關係──以朝鮮國王李倧「封典」為中心〉、〈朝鮮王朝對中國書籍的購求及其對儒家文化的吸收〉;第二篇「朝鮮使臣的明朝見聞」,收錄〈天啟四年朝鮮使臣的北京之行──以洪翼漢《華浦先生朝天航海錄》為中心〉、〈朝鮮使臣所見晚明遼東社會的民生與情勢〉、〈朝鮮使臣所見晚明社會之亂象──以朝鮮使臣所撰《朝天錄》為中心〉;第三篇「清朝與朝鮮」,收錄〈李朝孝宗「反清復明」活動及其影響──兼論東亞「華夷秩序」的裂變〉、〈從「北伐論」到「北學論」──試論李氏朝鮮對清朝態度的轉變〉、〈論清朝與李朝封貢關係的形成與確立〉及〈明清東北史研究中「他者」文獻的史料價值──以朝鮮文獻所載清開國史料爲例〉;書末另附〈新修《清史》人物傳記太祖朝實錄史料研究〉專文。
庫存:3
優惠:新書特惠
定價:550 元, 優惠價:79 434
大國逐霸.小國圖存:東亞歷史與國關理論
滿額折
當今中國大陸崛起,與美國進行爭霸,核心區域就在東亞,而台灣身處其中。當國際關係學者試圖透過理論來理解兩強相爭以及區域中小國家如何自處時,東亞數千年的歷史提供了有力的經驗素材。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包括歷史上的兩強爭霸、大小國的不對等關係、中小國家在兩強間的角色,以及在不同的國際關係中現實主義與文化因素對決策所產生的相對影響等。
庫存:1
定價:450 元, 優惠價:85 383
帝國的曙光,春秋外交博弈:諸侯崛起×尊王攘夷×弱國求生×爭霸中原,見證帝國的興衰與重生,從「外交史」看春秋的風雲變幻!
滿額折
作者:張程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2024/01/24 裝訂:平裝
從權謀到策略、從霸權崛起到夾縫求生, 春秋三百年的微言大義,王道與霸道間的歷史思索, 一本外交史──盡覽各諸侯國的興衰存亡! ▎風雲春秋的序幕 本書深入探索春秋時期的複雜外交關係和政治格局。這個時代,象徵著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個關鍵轉捩點,見證了無數諸侯國在權力的天平上。這段旅程從起始的各國形勢探討開始,揭示了如何從一個相對穩定的周天子中央集權體系,轉變為各諸侯國各自為戰的格局。本書不僅重現了那個時代的政治舞台,還深入解析了這一時期的戰略與外交政策,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爭霸與和平:春秋時期的外交智慧 春秋時代不僅是諸侯爭霸的年代,同時也是各國人才盡顯外交智慧和策略的黃金時期。從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崛起,到楚國的道德崛起,每一個事件都呈現了當時政治領袖們的外交手腕和戰略思維。本書深入剖析了這一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聯盟與對抗,特別是如何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利用外交策略來達成各自的目的。從城濮之戰的轉折點,到兩極格局的形成,這一段歷史不僅展現了諸侯國之間的勢力消長,也反映了當時的國際關係和歷史背景。 ▎外交與內政:春秋時代的國家策略 在春秋時期,外交和內政是緊密相連的。從齊國的徹底沉淪到東南吳越的大爭霸,本書展示了諸侯國如何在外交舞台上施展影響力,同時也關注了它們如何管理內政,以維持和鞏固權力。特別是對於那些地理位置較為孤立的國家,如衛國和宋、鄭,本書探討了它們如何透過外交方式來彌補其軍事和地理上的劣勢。這些案例不僅揭示了春秋時代國家管理的多樣性,也顯示了古代領袖們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的智慧和策略。 ▎春秋外交的遺產:影響與啟示 本書深入分析了春秋時期外交活動的深遠影響,以及它們如何為後來的時代,特別是戰國時期鋪平了道路。春秋外交不僅是諸侯間力量競爭的舞台,更是智慧和策略交鋒的高峰。從春秋外交歷史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強國還是弱國,每個國家都必須在變化莫測的國際環境中找到生存和發展的道路。本書以春秋外交年表的形式,總結了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和外交決策,並探討了它們對後世的影響,特別是在政治思想、外交策略和國家治理方面。 【本書特色】: 本書將春秋時代的故事與現代的政治和外交理論相結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理解歷史的循環和變遷,不僅能夠體會到一段波瀾壯闊的春秋外交史,更能從中獲得對現今政治和外交局勢的深刻洞見。包括遠交近攻的策略、王道與霸道間
庫存:1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9 332
歐戰後美日兩國在華的對抗
滿額折
作者:應俊豪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3/10/30 裝訂:精裝
※百年前的太平洋霸權競逐,互相猜忌的美、日兩國掀起新聞輿論戰※歷史的循環不斷重演,沒有國家能夠置身事外 歐戰結束後不久,美、日必將一戰論,即在中國傳的沸沸揚揚。這些看似聳動的謠傳與言論背後,其實反映出許多有意義的歷史面向。當時美、日報紙如何描繪對方?政府有無故意放縱新聞輿論的炒作與渲染,甚至利用報紙鼓動民族情緒,進行外交輿論戰?兩國人民接觸報紙塑造出的彼此負面形象,會不會在互動時,做出過於激烈的反應成為外交問題?在中國的美國人與日本人,包括領事、軍人、商旅、教士、記者以及一般僑民等,他們所看的中國現況,以及對於彼此的印象與觀感,也都有可能助長美日在華的對立。 在華的美、日「在地」觀點,能夠清楚描繪出兩國人民的互動情況;甚至透過新聞媒體的傳遞與渲染,成為公眾輿論的力量,而影響政府的決策。外交並不總是侷限於政治家與外交官,兩國間第一線在華人員對彼此的認知以及實際的接觸往來,也會構成某種廣義範疇的外交行為。本書藉由觀察這些上下交織的輿論與外交活動,深入探究歐戰後美、日在華互動的各種樣貌。
庫存:2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中國戰狼外交:外交官怎成了文裝解放軍?一切要從周恩來說起。
79折
作者:馬越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2023/09/28 裝訂:平裝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庫爾特.坎貝爾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史蒂芬.哈德利美國前國防部政策次長米歇爾.佛洛諾伊 強力推薦◎「中國是個大國,其他都是小國,這是事實。」(楊潔篪)◎「面對朋友,我們端美酒招待;面對敵人,我們拿出來的是槍彈。」(桂從友)◎「你說話的方式就像病毒,會跟病毒一樣被殲滅。」(查立友)◎「美國人說過,臉皮要夠厚,才能成為超級強國!」(陳健)◎「臺灣在這裡裝受害者,是賊在喊捉賊!」(趙立堅)◎「中國有了美國的錢,然後就變強大了?笑死!」(華春瑩)◎「……」(秦剛)2015年,海外媒體開始稱中國外交官這種咄咄逼人的姿態,為「戰狼外交」(wolf warrior diplomacy)。此名稱取自中國電影《戰狼》,其中有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成為中國外交官的經典形象。作者馬越為彭博新聞社政治記者,派駐北京、新德里和華盛頓等地,2017年起便對中國外交官的言論產生好奇──這些人能力出色、學歷亮眼,為何在公開場合上寧可毫無禮貌的羞辱他國,也不能看起來軟弱? 他綜合在中國擔任記者的經驗、數十場外交官訪談、退休中國外交官回憶錄,探討「外交戰狼」如何在世界崛起。◎戰狼外交,一切要從周恩來說起 1949年,毛澤東趕走蔣介石,在北京成立新政府, 周恩來成為這個新國家的總理兼外交部長, 但他手上僅有農民革命軍與只會打仗的將軍,根本沒有外交官, 於是他給這些人的指示是:「外交同軍隊一樣,不過是『文打』而已。」 此後,「中國外交隊伍,就是文裝的人民解放軍。」傳承至今70年。 ◎文化大革命,差點革了中國外交的命 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外交人員首先被開刀──被紅衛兵囚禁、被迫勞動, 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副部長陳家康,都在文革期間喪命。 中國與外在世界建立的邦交戛然而止,直到1969年中才得以恢復。 ◎從被國際孤立到北京辦奧運,翻轉形象大勝利 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中國被西方大國孤立,聲譽跌到谷底, 直到鄧小平喊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政策, 中國外交官立刻以「最大聲量、重複宣傳」,重塑大國形象, 進而取得2008年北京奧運主辦權,踏上外交復興之路的顛峰。◎「因為這世界上有狼,才需要戰狼」,戰狼2.0出世 習近平上任談外交,便抱怨「吃飽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指手畫腳」, 並
庫存:2
優惠:大是文化全書系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歐戰後美國視野下的中國:現況、海盜與長江航行安全問題
滿額折
作者:應俊豪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2/04/07 裝訂:精裝
歐戰後美國視野下的中國,究竟呈現出何種面貌?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崛起與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趨強勢,中美貿易戰與軍事對抗正方興未艾。鑒往知來,重新檢視歐戰後美國人眼中的中國,或許有助於理解當前局勢與未來發展。雖然美國觀點不見得客觀,有時還帶有文化偏見,但透過美國視野的參酌比較,可能反而有助於釐清中國現況的複雜面向,進而略窺中美互動的真實底蘊。本書透過視野的轉換,以美國在華使領、軍事官員與一般商民的視角切入,從不同於以往的研究取徑,反思歐戰後中國所面臨的各種情況。
庫存:3
定價:700 元, 優惠價:9 630
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
滿額折
作者:潘文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2021/12/08 裝訂:平裝
1776-2020年美中關係史本書榮獲2017年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金獎 本書從一個新國家創建、另一個舊帝國敲起喪鐘時的故事開始說起。美中兩國的交往早於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培里(Mathew Perry)率船艦要求日本開放門戶的「黑船事件」。1784年2月22日,美國的三桅帆船「中國皇后號」從紐約港出發前往廣州,與中國進行貿易。自美國建國以來,雙方即有互動,互相影響。中國不僅有廣大的土地吸引美國墾荒者,中國市場之夢也向美國人招手。美國的思想啟迪了中國人,將他們帶向現代化及外面的世界。美國的科學、教育理論和科技流入中國,中國的藝術、美食和哲學也往外流動。從此以後,雙方一點一滴逐步建立起世界上最多元也最重要的兩國關係。 兩百多年來,美中的政客、商人、傳教士和女性深深影響著兩國的命運。從將基督教福音和教育帶至中國的美國傳教士,到建設美國大西部的華工;從冒險運送花旗蔘至廣州換取中國茶葉的快船,到在南海和台海與中國不斷擴大海軍對峙的美國軍艦;美國與中國一直維持著戲劇性的交鋒,而且在兩百年前美中關係就已確立了此一模式:狂喜的迷戀和憤怒的幻滅。 「若要用一個模式形容如此令人難以理解的複雜性,或許可用佛教輪迴的概念來描述。雙方都經歷狂熱的魅力,產生希望,然後失望、排斥和厭惡,終究又回到相互傾倒。十九、二十世紀時,美國傳教士幻想將中國渡化為全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國家,此時北京朝廷命官依賴美國,保護中國不受歐洲帝國主義和日本的掠奪。這兩個希望都沒有實現。隨著歷史之輪的轉動,新期望和不可避免的幻滅都交互出現。」 作者透過個人信件、日記、回憶錄、政府文件和新聞報導等文獻,重建兩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與中國交往中令人驚奇和悲劇的方式。本書屢屢在重大事件發生時就回溯到或許是百年前的往事,一方面證明其論點,另一方面讓讀者透過清楚的脈絡,來了解美中關係循環往復式的宿命輪迴。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美中關係逐漸從原本的密切合作轉為競爭,到了2018年川普總統發動美中貿易戰,兩國距離敵對只有幾步之遙。美中關係攸關著世界的命運,現在是重述美國和中國此一歷久不衰故事的時候了。作者在撰寫本書時每天沉浸於「美國和中國商人、冒險家、傳教士、外交官、竊賊和革命家的故事中,這些人物打造出地球上所有民族之間最為錯綜複雜的關係」,耗費五年才完成這本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著作,
庫存:2
定價:990 元, 優惠價:9 891
中國近代外交史精要
滿額折
作者:羅立  出版社:晶典文化  出版日:2021/03/01 裝訂:平裝
《中國近代外交史精要》爲本出版社專門針對研究所與國家考試所出版之系列性書籍之一。作者藉由在補習班之百人大型教學方式與教導數人家教課程之多年教學經驗,加上長期對台大政治所國際關係組、政治大學外交所國際關係組、外交特考之「中國近代外交史」考題的關注與探索之下,而撰寫之考試用書籍。作者希望藉此得以提供即使未曾在大學研修相關課程之考生,亦可在此書深入淺出、論述清晰、條理分明之引導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靠
庫存:6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中國與非洲―一個世紀的交往
滿額折
作者:馬佳士(Joshua Eisenman); 史大偉(David H. Shinn)著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0/10/01 裝訂:平裝
學術理性與外交智慧交融凝聚 全景式解析中國與非洲關係的歷史與現狀鋪陳中非百年交往的歷史長卷 剖析新時代大國外交中重如「基石」的非洲戰略本書堪稱最全面研究中非關係歷史與現狀的學術著作。作者細緻描繪中非交往的特徵與影響,深刻且豐富,內容涵蓋中非古代關係史;現當代政治、貿易、投資、對外援助、軍事、媒體和社會發展等不同領域下的中非合作。書中對近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下中非關係最新進展的分析及其前景展望,尤具價值。
庫存:10
優惠:特殊書展B
定價:990 元, 優惠價:79 782
近代中日關係史料彙編:戰爭賠償與戰犯處理
滿額折
作者: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0/09/02 裝訂:平裝
本書包含1943年同盟國準備成立戰爭罪行調查會至1948年中國戰犯處理委會工作報告相關文件。
庫存:1
定價:330 元, 優惠價:9 297
近代中日關係史料彙編: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的關係
滿額折
作者: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0/09/02 裝訂:平裝
交戰雙方和約簽訂,戰爭才算結束。中華民國對日和約,遲至1952年日降後六年又八個月才在臺北簽字,原因涉及戰後中國變局。1945年日本敗降,1949年12月,中國共產黨勢力席捲大陸,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這時蘇聯在東亞勢力擴張,國際局勢鉅變,戰勝的中、美、英、蘇、法五強,對東亞新秩序的建立,有複雜考量,同盟52國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和會,直到1951年9月8日,才有蘇、波、捷之外的49國參與簽訂的金山和
庫存:2
定價:330 元, 優惠價:9 297
近代中日關係史料彙編:中華民國對日和約
滿額折
作者: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0/09/02 裝訂:平裝
二戰結束後,冷戰接踵而來,1949年後中國形成一國兩府的分裂局面,蘇、英、美對誰能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和約有分歧看法,1950年韓戰爆發,英、美獲得妥協,同盟國對日舊金山和會不邀中國參加,在美方折衝下,日本決定與中華民國政府商訂雙邊條約。1952年2月,日方代表河田烈與中華民國外交部長葉公超在臺北磋商,最後雙方簽訂「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雙方互換大使,直到1972年9月,遷移臺灣的中華民國政
庫存:1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躁動的帝國:從清帝國的普世主義,到中國的民族主義,一部250年的中國對外關係史(全新修訂版)
滿額折
作者:文安立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2020/02/26 裝訂:平裝
「崛起的中國會往何處去?」是偉大轉型或躁動不安?──台灣人一定要瞭解的中國國際關係,最需要參考的中國外交讀本!★★★★★乾隆的普世主義,今日如何演變為習近平的民族主義?250年的中國外交關係史,已尖銳無情地給出答案!乾隆年間,中國曾處於全球外交的中心,國力鼎盛,海內外承平。20世紀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又站上一個新的頂峰。未來的中國它會何去何從?它重返盛世之路是暢行無阻亦或是窒礙難行?有國際關係和中國
庫存:3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Strait Rituals:China,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aiwan Strait Crises, 1954-1958
滿額折
作者:Pang Yang Huei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9/06/13 裝訂:精裝
The two Taiwan Strait crises took place during a particularly tense period of the Cold War. Although each incident was relatively brief, their consequences loom large. Based on analyses of newly avail
庫存:4
定價:1810 元, 優惠價:79 1430
明清中琉關係論集
滿額折
作者:陳捷先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19/06/07 裝訂:平裝
位於日本最南端的沖繩,曾是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 作為明清時期中國的藩屬國,琉球與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長久以來,我們對於中琉關係的認識大多止於「琉球是中國的藩屬」, 究竟琉球歷史還有那些精彩之處? 中國對琉球的食衣住行造成那些深遠影響? 琉球使節來到中國又有什麼樣的行程與活動? 讓我們透過明清史大家陳捷先教授的文字, 一同探索中琉之間關係的發展, 進而深入認識這個與臺灣相距不
庫存 > 10
優惠:2025國際書展-單79三75
定價:360 元, 優惠價:79 284
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627-1910
滿額折
作者:孫衛國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19/04/01 裝訂:平裝
一部近三百年的清韓宗藩關係史,正是朝鮮王朝由「尊明貶清」到「尊明奉清」的演變史。西元1637年,歷經南漢山城盟約之後,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國,雙方關係被視為「典型的朝貢關係」。但秉承「尊華攘夷」儒家觀念的朝鮮,在明、清朝代更迭中表現得非常強烈,只認同明朝為中華,把清朝視作夷狄,且自稱「小中華」。這種思想的交鋒如何影響朝鮮對清朝的態度?以及,朝鮮又如何在「北學派」興起後,逐步改變對清朝的看法?本書是作者
庫存:2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中國與世界之多元歷史探論
滿額折
作者:陳明銶; 鮑紹霖; 麥勁生; 區志堅-合編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9/01/11 裝訂:平裝
在過去英治時期,香港本地歷史教育不受重視,而「中國因素」對於香港歷史的發展亦往往被淡化。今天,中國處於全球化的跨國空間,加上「一帶一路」納入中國的發展策略,「中外交往」這個一直備受關注的課題更形重要,我們必須具備一個立體多維、溯源歷史、着眼互動的國際視野,才能掌握未來中國與世界的形勢。本書立足於這種大視野的格局,重新審視及探論中國與各國的歷史。全書收錄了「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多位來自內地
庫存 > 10
定價:760 元, 優惠價:79 600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琉球關係史料集成第五卷
滿額折
作者:西里喜行; 赤嶺守; 豐見山和行-主編  出版社: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出版日:2018/12/05 裝訂:精裝
本書為臺大圖書館根據與琉球相關的史料所編製的全文翻刻暨現代日文語譯及解題的刊行本。臺大圖書館典藏一批臺北帝大時期透過抄寫所蒐集之沖繩(琉球)史料。沖繩因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受轟炸,史料文物毀失殆盡,使當時抄寫之該批典藏益形貴重。該批史料包含「冠船日記」、「親見世日記」、「異國日記」、「冠船ニ付評價方日記」、「冠船之時唐大和御使者入目總帳 全」等,俱實記載了1719-1866年 (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間)的
庫存:1
定價:1200 元, 優惠價:88 105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