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勸誡各時代的講道者:首先,講道必須跟當時的議題對話,也必須跟針對那些議題的聲音對話;其次,講道應該銜接到當代最深思熟慮、最有實質想法的人,無論他們對於講道的核心議題,抱持何種觀點亦然;最後作者強調,針對講道認真進行對話的價值,乃是凌駕其時代;我們不只需要檢視,也需要重新審視心中重要的地方。專業推薦:「北美講道學在1970年代進入一個新紀元,學者稱它為『新講道學』(New Homiletics),弗雷德・奎德克(Fred B. Craddock, 1928-2015)被視為是帶動此一波新講道學運動的始祖。奎德克在1971年出版的《如一個沒有權威的人》是此運動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並為新講道學奠定重要基礎。在書中作者針對當代教會講台的問題以及所面臨的挑戰之精闢見解,至今仍在對教會說話。華神出版社能將此書翻譯成中文,實是對華人教會及神學院的一大貢獻,幫助華人教會跨越長期以來在講道學教育上與西方學界之間的巨大鴻溝。筆者非常樂意推薦這一本精彩的好書,期待藉由此書的出版能促進華人的講道學教育之更新,進而帶動教會講台的更新。」——蔡慈倫,台灣神學院院長
跨時代的天國牧養工程,起建於地底深處的聖經傳統在快速變遷的科技時代培育天國子民,牧者該精進哪一方面的牧養力?才剛要適應大疫情時代的線上線下整合聚會,又將面臨人工智能逐漸熟成。不論是教會禮儀操作,或是與會友社交互動,甚或是從解經提煉出講章,許多牧者看重的能力,人工智能都漸有不錯的成果。將來是否牧者也會面臨與AI競爭的局面?「牧師中的牧師」畢德生說:「牧養專業能力的培養,其實不是靠獲取新知,而是靠消化並汲取最古老的舊智慧。」在本書《天國的牧養學》,畢德生發現,在特定猶太傳統節期循環中,安排特定書卷朗讀,是個牧養上的神來之筆。透過年年周而復始的操作,累積出各世代面對生活挑戰的生命力。培育天國子民的生命,不是靠宗教模板來形塑,而是靠牧養智慧來建造。天國的牧養學,要將代代相傳的生命智慧,在散會後散播到生活之中。雅歌 X 逾越節 => 活絡冰冷的宗教儀式讓熱情四射的雅歌,重新暖化已灰之心。路得記 X 五旬節 => 在紛亂的局勢中重新定位且看路得記的小故事,如何牽連救恩歷史的大敘事。耶利米哀歌 X 聖殿被毀日 => 在祈禱中一起跪著走完朗讀耶利米哀歌,「離合詩」的形式讓哀傷有始有終。傳道書 X 住棚節 => 重新肯認神實實在在的意旨思想傳道書,削去基督徒非必需、虛空的「想要」。以斯帖記 X 普珥節 => 從政治學上的死棋中博得生機以斯帖記讓基督徒深思,教會在神學上存在的理由。畢德生牧師在舊約節期五小卷的傳統中另闢蹊徑,既有思古幽情,卻又別出心裁地帶出牧養思考,對今日教會處境做了深刻的觀察,幾乎是十分到位又精闢的梳理出教牧、教會以及信徒的困境。這是一本很好的教牧指導書籍。──劉幸枝 牧師天母福音堂顧問牧師華神推廣延伸神學教育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