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在大眾媒體與許多消費者眼中,常常是自私貪婪、為求獲利不擇手段的「黑心企業」、「邪惡巨頭」,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在美國,有些人提出「占領華爾街」或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讓社會陷入「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的論戰。 在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型超市和電商摧毀了社區及中小企業,社群網站害我們上網成癮,而且將我們的個資暴露在風險之中。 美國知名的經濟學家、暢銷作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在這本書中,為企業、商業活動而辯護,他針對一些主題,深入探討了社會大眾不盡正確的看法或偏見: 商人比一般人更奸詐企業執行長的薪水太高了(企業肥貓)資方都在剝削勞工大企業壟斷的問題大型科技公司真的很邪惡嗎?(市占率太高、個資隱私問題)華爾街有什麼用?企業對政府的影響力太大(裙帶資本主義)如果企業這麼好,為什麼還是惹人厭?(把企業擬人化的問題) 作者不光是援引資料來反駁,更結合了許多經濟學家的觀點以為佐證,其核心在於一步步辯證:企業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例如,偉大的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知名文章〈企業的社會責任便是增加獲利〉(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就被作者吐槽,雖然作者也對於社會主義的解決方法抱持懷疑,但認為這篇文章還是太「意識形態思考」了。其實,當企業懷抱著獲利之外的其他目標(例如環保、平權、ESG等等),並使得員工也相信這樣的理想時,最終都會是成功的企業。商業的文化、知識、理想,乃至於情感根基絕不僅僅是獲利的附屬品,人們會在乎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會從自己的工作中尋找意義。 因此作者說:「最佳的商業基本上就是道德企業(ethical enterprise)。」 這種矛盾――不光只是想著賺錢,最後能賺到最多的錢,是企業的一種特質。還有一個矛盾是:企業總是裝得對消費者很友善親切,希望成為你的家人、朋友,但是,企業可能就只是一個法律建構兼抽象實體,並沒有自己的目的、目標和感受。由於企業的此種高度複雜性,我們或許應該用更理性的態度來思考企業,「我們也很難用一套完全公平、感受一致的形象來評斷企業。」 然而作者也並非完全認為企業沒問題,科技巨頭所帶來的人民個資暴露,就
6位諾貝爾獎得主+3位實務專家+1位金融教授────傾力鉅獻────★籌備10年,全球獨家與10位投資先驅面對面親訪★《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強力推薦★英美經濟學家、政府財政顧問、跨國企業總裁盛讚首度同台!親炙10位大師的殿堂級策略。投資的甜蜜點!學習用最低風險賺取最高報酬。新手與老手必讀!掌握基礎理論,打造完美組合。投資史上最有價值的10 堂課,破除過往投資迷思,重新解讀市場走向,建立持久獲利的組合!「真有完美的投資組合,能在風險與報酬間取得平衡?」麻省理工教授羅聞全、金融學教授佛斯特,透過親訪10位投資界領袖來檢驗這個問題──哈利.馬可維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奠基者→第一個正式提出分散投資概念的人,即不犧牲預期報酬,也能降低風險。威廉.夏普──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奠基者→大力支持低成本投資,即投資無風險資產(抗通膨公債)和市場投資組合。尤金.法馬──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代財務學之父→重視小型股與價值股,唯有承擔更高的風險,才能達成更高的預期報酬。約翰.柏格──指數基金之父,先鋒集團創辦人→支持低成本指數型基金,投資時須衡量風險、時間、成本和報酬。邁倫.修爾斯──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最重要的是風險管理,須避開尾部風險,善用上漲的尾部利得。羅伯特.默頓──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提供有意義的資訊給專業經理人,就能替你調配完美投資組合。馬丁.萊柏維茲──摩根士丹利的常務董事→重點是評估你能承受的風險,除了股票,也要有債券和其他固定收益資產。羅伯.席勒──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有《非理性繁榮》→布局國際,比例需比國內股更高。避免投資自己的產業,以免雙重打擊。查爾斯.艾利斯──全球十二大投資領袖終身貢獻獎得主→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根據年齡、收入、支出等資訊,建立專屬組合。傑諾米.席格爾──華頓商學院Russell E. Palmer金融學教授→投資期間愈長,投入股票的比率就要愈高,以低成本股票指數基金為主。我們將深入了解這些傑出人物的背景、知識及其貢獻,他們提出關於完美投資組合的想法,為當今的散戶投資人與專業經理人提供寶貴見解。無論是散戶或專業經理人,都在追尋對的投資組合,期望能在特定風險下賺取最高預期報酬,因此面臨幾個問題:.分散投資到底所指為何,又為何重要?.應該投資指數型基
新冠疫情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宅經濟是未來的趨勢!2022年初,全球有49億人在使用網路,電子商務市值預期將達到5.4兆美元,市場這麼大,為什麼你的電商網站還是賺不到錢?電商生態已經改變,老闆的思維也要跟著轉變!如果要跨足經營電商,請再成立一家公司!你的公司正面臨網路銷售業務與實體銷售業務的惡性競爭嗎?你的公司已經開通網路銷售平台業績,卻不見起色?如果貴公司有這些病灶,這本書就是你的致病良方!■ 電商應是一個全新事業,而不該只是一個部門!開了店,要人顧;賣了貨,要人出。若老闆沒有認真看待,負責人會累到死,銷售額也會跌到谷底。若是用「熟悉網路」作為任用負責人的評斷標準;若是把電商視為「業務部門的延伸」,不認真看待與經營;若是不願意花預算在「看不到的店面」上,只壓榨負責人的勞力;電商的銷售額是絕不可能增加,事業是無法成長的。■ 內耗資源不可行,內外聯手才有利!許多公司經營電商失敗,問題出自於管理層的思維方式。不是什麼東西在網路上都能暢銷;也不是只要價錢便宜就有人購買;不是開了網站顧客就會上門;也不是由內部員工兼著做就能節省成本。電商是一個全新事業,需要新的公司架構、新的事業計畫書、新的短中長期目標,只有認真地看待電商事業,才能完整企業的戰略佈局;只有能夠從電商事業獲利,才能讓它成為企業未來的有力武器!■ 3個階段,讓你的電商事業鴻圖大展!階段A 創設期:初期會有相當大的投資成本,營收會暫時處於赤字狀態。此時的目標在於衝高銷售額。階段 B 成長期:從重視「銷售額」逐漸變成重視「利潤」,此時要仔細思考要如何描繪今後的事業成長曲線。階段 C 發展期:已能充分確保銷售額和利潤,藉由再投資讓銷售額更加提升。電商事業於此時將進入良性循環。只要掌握各階段的發展重點,就能夠提升銷售額、拉高利潤,年年業績長紅!■ 經營電商的「三不一沒有」政策!「不」完全依賴公司內部資源!「不」隨意任用負責人!「不」亂訂定經營策略!「沒有」做不起來的電商,只有不會做的人!不管你是想在網路上販售商品或服務的企業主、正在經營或規劃經營電商網路的負責人,還是任職於面臨銷售管道轉變的企業、實體店鋪業績不斷下滑的企業……等,這本書都能為你指引明燈。在這本書中,日本最強電商顧問岩井淳行將傳授從網路電商獲利的祕訣,只要將其作為經營策略靈活運用,電商事業必定成長,銷售額絕對能逐年提升!【作者序】「現在這個時代,並非做出好的
ICCP Exam Review provides complete guidance toward all content areas, tasks, and knowledge areas of the exam and is illustrated with real-world examples. All ICCP terminology has been revised to reflect the most recent interpretations, including 252 knowledge inventory questions and 8 case studies. Each chapter summary highlights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on which you'll be tested, and review questions help you gaug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You also get access to the ICAEA eLearning Platform to watch the training videos, practice the case studies, and practice the exams. For those who audit, control, monitor, and assess enterprise digital data, the ICCP certification signals knowledge, skills, experience, and credibility that delivers value to a business. This study guide gives you the advantage of detailed explanations from a real-world perspective, so you can go into the exam fully prepared. ICCP exam includes both knowledge test and hand-on CAATs (Computer-Assisted Au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