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與中國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由來已久,從“現代性”的視角考察近代以來歐洲與中國文明交流關係的動態發展及演變進程,能夠為當下的世界提供重新審視近代中歐文明交流史的另一種可能。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政治組織與制衡、經濟貿易溝通、科學技術發展、精神文化與信仰等與近代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相關的一系列因子為核心,通過此種意義上的“文明”概念考察19世紀來華德國人與中國文明相遇的範式轉變。 在梳理19世紀來華德國人所著旅華記述的基礎上,本書將研究重點集中於三位19世紀來華的德籍代表性人物之上:新教傳教士郭實獵(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33-1905)、漢學家福蘭閣(Otto Franke,1863-1946)。以郭實獵、李希霍芬、福蘭閣為代表的19世紀來華德國人通過不同的個人意識與在華經歷對中國文明現狀呈現出不同的認知,並由此產生不同的文明範式。這些文明範式同時參與到19世紀歐洲人認知中國文明的範式過程中,從微觀角度構建出“現代性”相遇以來歐洲人對中國認識的範式轉換的宏觀過程,使其具備更為豐富立體的維度。